《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λ降拖碌南热松星叶梦と死嗬狄陨娴淖匀换肪常训郎钤诟呖萍夹畔⑹贝奈颐敲挥欣碛晌ど胶狻⑽秩死嘤胱匀换肪持涞暮托扯芏仿穑
(三)为了达到延长生命乃至长生不死、飞升成仙的最终目标,道士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人生行为模式,而贯穿于这些行为模式之中的基本精神是清静、寡欲。道教认为清静是进入“真道”的得道境界,而有欲望是进入得道境界的障碍物。《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多,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9)因此,道教对人的欲望持严历的批判态度。《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0)强调要知足、寡欲。《西升经》更是严厉批判了人的欲望,《为道章》称:“欲者,凶害之根;无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源。圣人者去欲而入无,以辅其身也。”(11)
笔者认为,为了维持人个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适当的欲望是必要的。但人的欲海难填,放纵欲望,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和感官享受,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抗争,导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破裂,使今日的全球性生态困境越陷越深。因此,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以
 2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综上所述,“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指出了个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地决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科技、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名利观、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是一种实践积极的人生观。
注:
(1)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正统道藏》第47册,第37789页。
(2) 见李刚、黄海德著《中华道教宝典》,第68页,中华道统出版社1995年版。
(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第1页,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旧唐书•;孙思邈传》,第509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5) 《孙真人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正统道藏》第43册,第34724页。
(6) 见卿希泰:《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贡献》,载《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1期。
(7) 《太平经合校》,第203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8) 转引自尹志华:《道教人生观与生态智慧》,《中国道教》1999年第2期。
(9)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正统道藏》第28册,22746页。
(10) 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182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11) 《西升经•;为道章第十八》,《正统道藏》第19册,第14956页。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学院社科部) 
 3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按:无名子翁真人乃紫阳真人嫡传,张紫阳传刘广益,刘传翁,翁传若一子,若一子传龙眉子,其中刘真亲侍张真入室,亲见张真人之丹法实作过程,若一子亦亲侍翁真入室,故此派传承,少谈玄妙之理,多讲金丹实事,语言精炼,直指堂奥,乃目击而道存矣。至于张真人传石杏林,石传薛道光,薛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一系,则多谈玄理,旁参佛论,言语博杂,所传较之翁真一系,已不纯正显豁,反易使初学者误入歧途矣。二派皆为张真嫡传,翁派胜在以实作立说,故语言精简,次第分明;白派胜在玄理卓然,故文风超脱,汪洋广博。后世许多丹家皆喜白派,而于翁真一系,不甚注意也。
诸家之注《悟真篇》者,惟以翁真所注最真,此《三乘秘要论》,泄《悟真》之精要,发《悟真》之未发,所论金丹大道,简明扼要,显豁分明,乃辩明邪正之试金石。金丹之道,正如翁真所谓:“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位”,此无有半句虚言,更非象征及比喻之语,然翁真又曰:“奈何上圣秘重,不许轻泄,传之者皆口口相授,不记文字,是以难遇也”,又言“难莫难于遇人,易莫易于成道”,非法财侣地俱全,则不可得而行之,若真能条件俱足,则得而行之,一时成丹,至简至易,二三年间,即能成道,吕祖所谓“辛苦两三载,快活千万劫”也,正紫阳真人所谓“难遇而易成”者也。
吾自得此道真传以来,广参博采,凡近现代稍稍有名者之所论所著,皆细参遍览之,然,遍天下未见一二人能透识金丹真宗者。以至现代物理、生物、哲学、各种最新科学等书,吾亦多有涉猎及关注,认为前圣称此金丹为“无上至真之妙道”,实为中肯之言也。)
丹虽分三,道实一贯,必自小而中,自中而大,此修丹入道之次序,余故分为三卷,上卷以炼金丹,为强兵战胜之术。中卷以运火符金液还丹,为富国安民之法。下卷以九转大还丹,为神仙抱一之道。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乃无上至真之妙道也,五师宗祖口口相传,惟此一法耳!
夫混沌未显之前,虚无寂寞,无名可宗,强名曰道,道降而生一炁,非动非静,非浊非清,邈不可测,圣人强言,谓之混元真一之炁,一炁既判,化为阴阳。阴阳者,天地也,男女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故自有天地以来,未有一物不因阴阳相交而得其形也。
夫欲修炼者,若以金石草木之象名万有不同之器类以至一身精津气血液之属而为丹质者,此皆后天地生滓质之物也,滓质之物,有形可睹,安能生有形而入于无形也哉?后天地生者,皆不离乎天地之内,而有形者未尝不坏,安能变化而超乎天地之外也哉?不超乎天地之外,而有形者未始不堕于阴阳生死之数者也。
夫阳主生,阴主死,一死一生,一往一复,此理之自然也,设使煅炼得法,服饵有功,寿等龟龄,年齐鹤算,及其数尽,未有不亡,若箭之射空,力尽必坠,谓其有形未有不坏之理也。
是故圣人采先天一炁以为丹,炼形还归于一炁,炼炁归神,炼神合道而归于无形之形,故能超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掌握阴阳,挈提天地,而不为阴阳生死之变易者,先天一炁使之然也,故得丹体常灵常存、不生不灭矣。譬犹运瓮,处瓮之内,焉能运瓮,必也处瓮之外,则能运瓮矣。
真一之炁,生于天地之先,邈不可测,圣人以同类之物诱之成丹,亦犹日中有火,以阳燧引之,则得其火矣。又如月中有水,以方诸引之,则得其水矣。故煅炼同类之物,立为炉鼎,号曰真龙真虎。故吕公词有“自然炉鼎、虎绕龙蟠”之语也。
夫同类者,无情之情、不色之色也,万物之中,得其性命之正,为灵为贵之最者也。假若采得同类初弦之炁,运而用之,故号曰真铅真汞也。仙翁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乃初弦铅汞之炁也。
初弦者,上下两弦二八之数也,龙称八两,虎重半斤,所以谓之二八也,以其水源至清,有炁而无质者也。以此气类而诱之,则真一之炁降灵而有象也。仙翁曰“药逢炁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也。
1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夫炼此金丹,先求名山福地,次创丹室数椽,坛筑三层,剑卓四面,悬之以镜方,乃立龙虎为鼎炉,置刻漏为规矩。抽添有水火之则,作用有辅弼之俦,如此之类,未易敷陈,亦假世财,方克就绪。故阴真君论曰:“欲修此道,须假资财,如无资财,则修金丹不成”,又须三人为侣,方可修炼,三人同心,一志之良友也。
密当八月首望之宵,一阳初动之际,当先主者,禹步登坛,左手擒龙,右手擒虎,精调气候,数按周星(或作周天),匹配阴阳,息符刻漏,故得金水交併,龙木孕英矣。
一者,坐幄运筹,经文纬武,而继(计)其中间首尾之所施,不使毫厘差忒,故仙翁曰“大都全籍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也。
一者潜窥刻漏之的,密整抽添之用,准备火功,无失爻卦,逾时过刻,丹必难成,故朝元子曰“劝君穷取周天数,莫使磋跎复卦催”。
三人一心,递互相符(扶),不半时辰,立得真一之炁,归于交感之宫,结成一粒,大如黍珠,号曰金丹,现在北海之中,赫然光透帘帏,即时密运莫邪以追之,才得入口,则立跻圣位矣。故仙翁曰:“一粒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得此一粒,镇在丹田炁海之中,则一身精炁翕然而归之,立结成砂而不失走,然后运火煅炼成金液还丹。夫火者,阴阳之气也,阳数奇,阴数偶,自子至巳,六辰属阳,故谓之阳火。自午至亥,六辰属阴,故谓之阴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二篇之中,夺得四千三百二十年正炁,归我丹田之中,温养子珠,结就圣胎也。老君曰:“阳奇自子生,阴偶从午发。终始在乾坤,中冥母胎月”,故得外接阴阳之火,内生金液之质,不须加功,自然运转,从尾闾历历然有声,直透双关,逆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美,此乃金液还丹也,徐徐咽归丹田,结成圣胎,养就婴儿,故仙翁曰:“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完入圣基”,盖凡胎十月降诞,圣胎亦然。
十月火备,功圆脱胎,而化形为纯阳之体。寒暑饥渴不能为恼,方可投于深山穷谷之中,或卑污僻陋之所,面壁九年,以空其心,无人无我,心境一如,故谓之神仙抱一也,正释子收牛之时,惟识心见性者,抱一则斯道弘矣。
九载功备,无为之性自圆,而慧自生,纯阳之体自妙而神自灵,故得性命与道合真而无形矣。无形之形,随物现相,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水火则为水火,遇飞走草木变化不测,倏存倏亡,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故能分身百亿,应现无方,若一月之照万水,无不周遍,是以随缘赴感,靡所不应,原其至真之躯处于至静之域,实未尝有作者。此乃神形性命与道合真,而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圣人强名之曰:九转金液大还丹也,又曰:金刚不坏之躯,乃为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仙翁独弘斯道,故以真金妙色之身,证其巍巍堂堂真金慈相,普现法界,救度众生,故示刘奉真之徒以性道无生而入寂,后现真身于王屋山中,示以命道不灭而圆通。故于元丰五年三月初五日尸解之时,乃留偈曰:“一灵妙用,法界圆通”,此非性命之道双圆,形神之真俱妙,岂能入于此哉!其阅世亦九十六载矣,平时宏阐玄微,吟咏情性,言词奥雅,汲引后来,自目其篇曰“悟真”,悟真云者,性命之真也。又念后学惟知命道而不知尽性,惟知性道而不知养命,故有了悟真如之一绝“丹是色身妙宝”之一词,启发高明之士、大根器之人,俾知性命之道咸获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此非无碍大悲平等之心、智慧圆明者,孰能如是哉?
愚虽识见暗昧,颇得仙翁之密旨,故精研是篇而露其真机十已八九矣。深虑同好之士,不识金丹源流所自,于是原始要终,冒犯天谴,直指悟真之坦途,倘有夙骨合仙者,径直入于悟真之门,寻无为于一黍之珠,若于外觅,则不可以冀其有所得矣。
昔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无鞅圣众,勃勃俱从口而入者,即此金丹之一粒也,一粒如黍,包含万象,囊括三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亙古至今,高真上圣,证此道者,不可胜举,孰不由此一黍而证无上之大道哉!
 2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
此道至简至易,苟非真师指示,则莫能晓其深根固蒂者,根蒂识矣,苟非鉅有财力者,则亦莫能成其功而著其事也。功事著矣,苟非明心见性,则亦莫能臻于抱一之妙也。抱一既妙,则性命之道至矣,不可复有以加矣。
是故命道莫不有传于师指而后明,修持而后著也。若夫性道则不然,不由外至者也,苟非见闻知识于外者,则堕于中小之规,而不徹其听莹之至者也,惟于自己胸中自悟自明,方能尽其性道,而得所谓最上第一乘者也。吁!性道之中,非有悟有明也,悟无所悟,明无所明而已,非有尽有得也,尽无所尽,得无所得而已,最上第一者,上无所上,一无所一而已。
学者倘达师旨,手握天机,煅炼神丹,脱胎换骨,更又明心达本,了悟真空,直超最上之乘,径入无为之境,则形神俱妙,性命交圆,驾鹤骖鸾,乘龙跨凤,共为蓬阆之游必矣!
强兵战胜之术——
夫强兵战胜之术者,乃炼金丹之旨也
夫炼金丹者,每以中秋初夜,一阳初动时,坐镇魁罡,坛升三级,左擒龙而审定鼎弦;右捉虎而精调火候,一文一武,交争战于玄门;一去一来,互斗危于牝户。息符刻漏,数应周天,无令毫发差殊,(纤微悔咎,故得片饷时中,三战才终,立夺丹珠入口矣)。故曰:强兵战胜之术也。
夫兵者,龙虎也,战者,交媾也,不一时辰,立获金丹入口者,战胜之术著矣。故《西华经》曰:
夫富国安民之法者,乃运阴阳符火之旨也
夫大道无形,肇生一炁,一炁混沌,判为阴阳,故至阳之炁轻清覆冒于上者,谓之天。至阴之炁重浊负载于下者,谓之地。积诸纯阳之炁飞升于天者,仙也。积诸纯阴之炁沉沦于地者,鬼也。禀一阴一阳之炁、不升不沦之躯,处于天地之中,可仙可鬼者,人也。
(是故)人能修炼,剥尽群阴,而形化为纯阳之炁,则升仙矣。不知修炼,日耗元阳,而体化为纯阴之气,则为下鬼矣。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亦各从其数也。
是以圣人仰观俯察,知人禀天地之秀炁,为灵为贵之最者。故假真阴真阳二物,夺先天地之一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