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辉凇兜狼咸浮は忍熘敝浮分兴担骸啊杓椅ⅲ嵘岫印4松衲死俾只刂肿樱毕壤矗朗毕热ィ赏夹拢廖扌菹⒄摺3嘧酉碌囟瓤蓿且嗄渎只刂嘁病!薄啊象聪录收撸玻斓刂裨谄淠谝印H说么似苌次煸5似星逵凶牵懈沼腥帷闷淝逭呶牵闷渥钦呶蕖保12'。在《神气精论》中他说:“天元者,天地以阴阳五行化生人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儒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盖指此也。”'13'等等皆透露出佛、儒思想之迹象。并且,正如前文所说,李西月“弱冠入邑庠生”'14',完全接受儒学教育。而他自己在入道前后也研读佛书;“佛书参透无烦恼,仙语得来有定观”'15'“请问名公,怎么叫修仙修佛?需把儒书参透,再同君说。”'16'他在《二注》中,也频频使用诸如离爱河、去情欲、脱离人生之苦海等词语。所有这些,表明李西月思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源泉是儒、佛思想。
二、主要内丹思想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总体上讲,与南派、东派理论较接近,均主张阴阳双修、彼我合炼及性命双修、清静自然等。只是在细节上更讲求繁复周密,从而体现出其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一)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
李西月以清静自然为总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两套不同的入手方法。对于童子,因其“先天未破,可清养而得胎仙,不假不返,奚用通关?”'17'即不用双修而直接了性了命。而于成年人,因其后天的耗损,先天浑沦之体已破,则需“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返本,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 '18'涵虚子传道的主要对象及研究重点是后者,其双修丹法主要也是为这一类人而设的。然而,为了避免流于下乘的采战之邪术,李西月指出不可下手即“资同类而补真身”,而首先需去私欲除杂念,保持心寂神静,在此基础上炼已筑基,开关展窍才可。“清静以立其基石,方可以事阳阳双修丹法之修为,无此,便等于为无米之炊也。”'19'“欲得真静定境,首须收心凝神,摄念归定。”'20'李认为:“下手功夫,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心静气和,不调之调为上)。鼻息平和,然后闭目内观,神注肾根之阴蹻脉,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气息绵绵,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谓钻沓冥。……积之累之,则命蒂生而阳气自长,乃可以开关运气矣。”'21'“凝神调息,是下手功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内闭。先要自劝自勉收他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坐虚无中,不偏不倚,乃是凝神于虚。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之顺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调。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之息相会于气穴也。……”'22'“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在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不觉恍然而阳生矣。”'23'凝神于虚、自然调息、神息相依,直至钻得香冥、恍然阳生、开关展窍,即可谓做好了入手功夫,为下阶段的修行奠定了基础。
 2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二)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
心性修炼,是内修各派均重视的功夫。“心学为道、儒、释三家所持重,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24';唱道真言:“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又云“炼丹先要炼心,……,仙家祖祖相传,无他道也。”炼丹而不炼心,犹鞭马使驰而羁其足,何能使达也。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25'由此可知,修心炼性在丹法中的重要性。李西月不仅专门论述了下手之时的收心法,并且把炼心贯穿于其内炼全程中,即所谓的“九层炼心”:初炼未纯之心;二炼入定之心;三炼来复之心;五炼筑基之心;六炼了性之心;七炼已明之性;八炼已伏之心使之通神;九炼已灵之心使之归空'26'。李西月详细介绍了内修各阶段次第的炼心要求和方法。在“九层炼心”中隐含者其内丹修炼全程的九节次:一收心、二钻杳冥、三进气、四得气、五筑基、六结丹、七还丹、八温养、九炼虚(九个节次的思想亦体现在他对《无根树》的注解中)。其中前二节即为入手功夫,三至六节为结丹过程,六节之前为“后天”阶段,六节之后为“先天”阶段。如此的划分,与其祖师孙教鸾的九步次第有明显的不同:《九层炼心》详于前而略于后,《金丹真经》则详于后而略于前。这一不同是李重视入手功夫的又一佐证。李西月关于丹法层次划分的论点还有几种。如其在《后天串述》中,将“后天”又分为九层,“入门者必先收心、寻气、凝神、展窍、开关、筑基、得药、结丹、炼己,此九层功夫,乃为入道之门”'27'。而在《道窍谈·后天集解》中,“以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四层,分为后天次序”,以“开关辟筑基之路,以得药助筑基之需,以炼己了筑基之事”'28'。在《道窍谈·后天次序》中,将“后天”分为“后天” 与“后天中之先天”,“先天”分为“先天”与“先天中之先天”(在此需提醒的是,其“后天”范畴不同于内丹学通常所说之“后天渣滓之物”、“后天精气神” 中的“后天”,他说“初基以后天为妙用,然有可用之后天,即有不可用之后天。夫不可用之后天,并不得以后天名之。以其至阴至浊,不足道也。”'29'李西月及孙派理论所讨论的“后天”与“先天”是在广义的“先天”范围内所作的,实指以筑基完成为分界的前后两部分工序,之前为后天之身,之后为先天之(体)。
整个内炼过程,李西月还将其分为五关,即将旧说的炼精、炼气、炼神三关中的第三关“炼神”,进一步化为“炼神了性”、“炼神了命”、“炼神还虚”三关。他说:“丹法以炼精、炼气、炼神分为三关。然穷其修炼,实有不止于三者。层次不全,则有跟蜡等之患也。”“至于炼神之道,则有三关,……。炼神了性者,玉液炼己之道也。……炼神了命者,金液炼形之道也。……炼神还虚者,更上一层,与道合真之事。……”'30'这一分法表明李对了手功夫也是极为重视的。
(三)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
三车之论,为李西月丹法的精要。三车,指三件河车,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大丹,九还大丹(见于李著《三车秘旨》)'31'。近代道教学者陈樱宁指出,”这三件河车实为程度浅深的三段功夫,第一件河车,即指第一段功夫,第二件即指第二段功夫,第三件即指第三段功夫。至于运河车之路,仍只一条,并无歧异。勿误会河车有三条路也。”'32'李道山在《李涵虚真人小传》中说:“此三车者,皆以真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可见对三车评价之高。
“三车”具体之论,可参见《三车秘旨》。每一件河车中,李西月都极强调清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及火候的及时。他指出若按“三车”修炼,到最后可得 “九还金液大丹”,“道人服此金液,……后天返先天,婴儿会姹女。婴、姹相逢,朝夕涵养,久之洞见脏腑,内外光明,中有一真,宛然似我,此婴、姹复生婴儿矣。得此婴儿者,必须默默调养,刻刻温存,由灵谷移上天谷,然后出神入化,高会群仙。”'33'
 3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零零琐琐还有许多,不过大多不出于以上所论之三类,因此不再赘述。
三、内丹思想特色及意义
为了更清晰、方便地了解、比较李氏西派丹法与众不同之处,在此特把他的思想特色单独列出来,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整体而言,李西月论著的语言少有隐语廋词。以前丹经中大量使用的晦涩的概念,若不是迫于时代束缚或内修学中不可免的戒规,他都尽量少用甚或不用。如此使得其著作叙述明白简易,易于理解和接受。至于内修功夫,体系之完整,方法之详尽,是前人甚至东派都无以比拟的。李西月唯恐某一范畴含糊不清或某一程序被忽略,经常不厌其繁地注解:重复。这虽然给人以叠床架屋,繁琐复杂之感,但却利于修道之士按部就班地修行,并及时在实践中检验。由此也就吸引了大量有志于道的人士去尝试西派丹法。
(二)强调入手功夫。对入手功夫精详地剖析,是李西月内丹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往的丹家及丹经往往开首便言筑基、炼己,而对入手之要领论述甚少,使得许多初炼者不得其所而放弃了修道。李氏针对此弊端引用康熙时孙派大师陶素耜之语曰:“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邃言筑基,炼己,乃是隔靴骚痒,无益于事” '34',提出“凝神调息,钻杳冥”(即开关展窍)的下手功夫,这于前文已介绍。在此值得注重与深究的是他“凝神于虚”论中有关“虚空”一词的义蕴。具体而言有三层意思:第一,“虚空”是指在身外虚空中凝神调息。《三车秘旨·第一件河车》中说:“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序,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混混沌沌,杳杳冥冥。”'35'《收心法下手功夫》中有:“坐虚无中,不偏不倚,乃是凝神于虚”'36',《收心法杂谈》说:“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自然入得杳冥”'37'等等。这种凝神于虚空的功法是西派所独有的,可惜当时李西月并未对其操作要领作更深入的分析,只有口诀,使后人难悟其深意。直到民国时期西派内丹家海印子对此才有阐释说:“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发韧,借彼‘先天一气’锻炼凡躯,’;“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有生”'38'……直接利用虚空中的先天一气,来炼体内之精气神,“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弊及其他一切不良影响。”'39'第二,“虚空”亦为心之境界,“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40'“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 '41',这也是“玄关一窍”(“恍然而阳生”)即开前的状态。第三,“虚空”一着并非仅为初阶,在《三车秘者》附录《道情诗词杂著》中有“虚空吟”三首:
“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
“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
“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42'
可见“虚空”功夫在内炼全程中都是极重要的,但李西月也并未展开论述,个中原因不得而知。只有从海印子所说:“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43'一句中,可衡量出其份量,而光绪年间西派丹家汪东亭就直接将“虚空”这一范畴作为他内丹学理论的出发点了。
“钻杳冥”的功夫在李氏看来既重要又颇不容易。他说“入得杳冥方见道”,“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44'可见其入手功夫之艰辛。
(三)侧重“后天”修为以及对“后天”、“先天”、“结丹”、“还丹”两对范畴的划分,是李氏内丹理论的又一特色。关于“先天”、“后天”之论,在前文中已有阐释。在此主要对“结丹”、“还丹”一对范畴给予补充说明。李氏论著中比比皆是对“结丹”、“还丹”的比较性描述。《道窍谈》第八、九、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等章,通过“药物”的专论来对二者进行比较。如第二十八章“乾坤离坎”中说:“后天炼己之物,又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填离,得生金液还丹(即“结丹”)也;先天还元之物,亦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化离,得生金液还丹(即“还丹”)也。先天、后天之取坎,皆名‘先天 ’,特有他家来,我家种之别耳。”可见,“结丹”由“我家种”,“还丹”须由“他家来”,这与孙氏《金丹真传·修真大略》言“结丹之功不在彼而在己,还丹之法不由我而由人”的思想相同,由此可看出结丹、还丹两段功夫的关键性区别。在第八章“内外二药”中说:“……故结丹与还丹不同。结者,凝也。取他家之气,凝我家之气。造化在后天鼎中,不离周天火候,乃可成功。还者,复也。采兑宫之金,复乾宫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须合同类阴阳,始得成就。结丹完内丹,还丹用外丹”;在第九章“药物相类”中说:“……后天铅汞,所以小结丹。先天铅汞,所以大还丹。……后天铅汞者,金鼎烹来生药物,药物即外铅也。河车转运制流珠,流珠即内汞也。
 4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铅汞相拘,而小结丹矣。先天铅汞者,同类阴阳成戊土,戊土即外铅也。调停火候合己土,己土即内汞也。铅汞相见,而大还丹矣。”等等,表明李西月的所谓 “结丹”是指“后天”功夫,即炼己筑基,而“还丹”则是指“先天”功夫,即在阴阳双修的基础上,最后达至了性了命。陈樱宁在其《道窍谈·读者须知》第十条中,指出:“本书中画龙点睛之处,就是‘彼家’二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