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蒙蔽清窍之痫病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熄风止痉—钩藤、石决明、生龙牡
          竹沥、贝母、胆南星—苦凉性降,清热化痰—栝楼、竹茹、天竺黄
          半夏、茯苓、橘皮、生姜——燥湿化痰,健脾开胃
          麦冬、丹参、茯神——清心养心—生地黄、沙参
          朱砂、琥珀粉——镇心安神
          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
          甘草——调和药物
加减——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牡、磁石、珍珠母
        肝火盛—龙胆草、黄芩、木通
        便秘—加大黄
        胁胀嗳气—加柴胡、枳壳、青陈皮
临证参考——  全虫、僵蚕等虫类搜剔经络药物可研粉吞服,宜从小量开始逐
            渐加量,且不可骤用重剂
               肝火痰热者—治宜清郁热,泻肝火,清郁热尚可予丹皮、赤芍、
            柴胡、大黄等;清肝火尚可用黛蛤散
    2.痰火扰神证
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肝风痰火,上扰脑神
        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肝火偏
                            盛,扰动心神,耗伤津液,炼液为痰
        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痰火加重
        苔黄腻,脉滑数—痰火内盛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前方—清肝泻火,调气开窍,用于火热炽盛者
          后方—涤痰开窍见长,用于痰浊闭窍者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青黛、芦荟、大黄
          柴胡—疏肝
          生地黄、当归—养阴柔肝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
          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理气涤痰
          茯苓、橘红、人参—健脾益气化痰       
          石菖蒲、麝香—清心开窍
加减——有肝火动风之势—加天麻、钩藤、地龙、全蝎
    3.瘀阻脑络证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瘀血阻窍,脑络不通
        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肝风内动
        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瘀血内阻
        本证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活血化瘀,醒脑通窍,适用于瘀阻头
                                巅,头痛头晕,肢体抽动等证
常用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麝香、老葱—通阳开窍,活血通络
          地龙、僵蚕、全蝎—熄风定痫
加减——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气虚血瘀(头部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唇舌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黄芪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
    4.心脾两虚证
症状——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脾胃虚弱,脾气不升
        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脾虚后天生化之源不足
        纳呆,大便溏薄—脾气亏虚,运化失职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心脾亏虚之象
证机概要——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代表方——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前方—健脾益气,化痰降逆,适用于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等脾虚证
          后方—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等证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助运化
          陈皮、姜半夏—理气化痰降逆
          当归、丹参、熟地黄—养血和血
          酸枣仁—养心安神
          远志、五味子—敛心气,宁心神
备选方——六君子汤合温胆汤
加减——痰浊盛而恶心呕吐—加胆南星、姜竹茹、栝楼、菖蒲、旋覆花
        便溏者—炒米仁、炒扁豆、炮姜
        夜游者—生龙牡、生铁落
        头晕失眠—胡桃仁、胡麻仁、制首乌、紫河车
临证备要——本证常由后天之本失于调养所致,故治疗应调理后天,补益脾胃
    5.心肾亏虚证                               
症状——痫病频发,神思恍惚—痫病反复发作,或肝火亢盛,必伤肝肾阴液,
                                               致神失所养
        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
        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肝肾阴液亏耗,面窍失养
        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肝肾阴虚,腰府失养
        大便干燥—大肠液亏
        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心肾阴虚内热之象
证机概要——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损,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代表方——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足证
          前方—滋补肝肾,填精益髓,适用于头目眩晕,腰膝酸软等真阴不
          后方—滋阴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心悸失眠,神思恍惚等证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
          鹿角胶、龟板胶—峻补精血
          川牛膝—补肾强腰
          生牡蛎、鳖甲—滋阴潜阳
加减——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补益心血;柏字仁、磁石、朱砂
        心中烦热者—加炒栀子、莲子心
        大便干燥者—加玄参、天花粉、当归、火麻仁
    上述各证方中,可加入适量的全蝎、蜈蚣等药,以熄风解毒,活络解痉而镇痫,可提高疗效。一般研粉,每服1…1。5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其它疗法
    一、针灸
    1.针刺心俞、肝俞、鸠尾、间使、丰隆、神门等穴,治肝风痰浊证。
    2.针刺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穴,治肝风痰热证。
    二、单方、验方
    1.惊痫汤  丹参30 g 赤芍12 g 红花4。5 g  夜交藤30g枣仁15g  地龙9g珍珠母30 g 适用于瘀血阻络,心神不宁型。
    2.气痫汤  丹参30g  合欢皮30 g 赤芍12 g 红花4。5 g 川楝子9 g 青陈皮各9 g 白芷6g。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3.风痫汤  丹参、大青叶、珍珠母各30 g 赤芍12  g红花4。5g  葛根9g  薄荷3g 地龙9g  肝阳化风,瘀血阻络
    4.痰痫汤  丹参、夜交藤、珍珠母各30 g 川芎、半夏、地龙、僵蚕各9g  红花4。5g  胆南星6g  痰瘀交阻,肝风内动。
    名老中医经验
    1.阴阳分治(宋选卿)
阳痫——病程较短,体质强壮,平素面色红润,颧红,便干,尿黄,发病急,
        口吐涎沫绸粘,舌质绛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方用癫痫丸:钩藤、半夏、郁金、白矾、代赭石、守宫、鱼鳔、朱砂等组成。
阴痫——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平时面色苍白,眼窝发青,大便多溏,小便清
        白,发病稍缓,口吐涎沫清稀,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缓无力。方
        用龙角丸:炙马钱子、地龙、皂角、紫河车等。
      2.癫痫病的治疗(丁保元)  羚羊角粉1  钩藤、天麻、菊花、白蒺藜各10 g 全蝎3 g僵蚕10g  胆南星5g  半夏10 g 川贝母10 g 黄芩6 g黄连3 g茯苓、茯神各10g  菖蒲、远志各5 g  辰砂、琥珀粉各3g  甘草3g  竹沥10ml  姜汁半汤匙。熄风、祛痰、熄风为主,镇惊、开窍、宁心为辅。
    3.谈治痫(许近仁)  以温胆汤加味:陈皮6g  半夏9g  茯苓12g  炙甘草6 g竹茹6g  石菖蒲6g 郁金6g(杵)  钩藤9 g僵蚕6g(微炒)  生龙牡各9g 白矾1  朱砂1。5g(冲)  琥珀粉1。5g(冲)。祛痰开窍,镇惊熄风。
    4.痫风散治疗癫痫(唐文轩)  炙全蝎18g  炙蜈蚣10g  熊胆6g  牛黄6g马宝18g  炙僵蚕10g朱砂10g 制半夏18g 郁金18g白矾6 g 生大黄30g  橄榄18g  。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次服6克,开水送下。本方涤痰熄风,宣窍定痫。
    专方辨证论治
    1.龙牡柴桂汤  生龙牡各20…30g  白芍10…15g  党参、茯苓、桂枝、半夏8…12g  柴胡、生姜、大枣各6…12 g 黄芩、大黄、石菖蒲各5…8g  远志、甘草各3…5g  。熄风止痉,育阴潜阳。药理研究: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为α…细辛醚,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及抗惊厥作用。
    2.止痫汤  煅青礞石20g  天麻、钩藤、胆星、炙全蝎、炙蜈蚣、水蛭、当归、僵蚕各10g  。煎汤口服,日1剂。功用:熄风止痉,豁痰逐瘀。药理研究:天麻、全蝎、蜈蚣均有抗惊厥作用而祛风消痰具有改善肌肉血循环,改善肌营养状况和消炎抑菌作用。
    3.加味佛手散  当归30…60g  川芎15…30g  丹参15…30g  炮山甲9…12 g 地龙9…12g  路路通15…20 g 。水煎服,日1剂。功用:活血化瘀,化痰止痉。药理: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脑血循环和血氧供应,增强机体抗缺氧性,有促进癫痫缓解的作用。
    4.止痉除痫散  生龙骨、生牡蛎、钩藤、降香各60g  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滑石粉、生赭石各45 g 桂枝、干姜、大黄、甘草各15 g 。共为极细末,成人每次服5 g,每日2…3次。小儿3岁以内服0。5…1g,5…10岁可酌加至2g。连服1…3个月。功用:镇静止搐。






             第六节             痴        呆

    定义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
    重者——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独语,言辞颠倒,行为异常,
            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
    释义
    痴呆,又名呆病、昏瞀、老人病等。
    流行
    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据国外资料,在65岁老人中,明显痴呆约占5%,80岁以上者增加到20%,如以轻中度痴呆合并估计,则要超过上述数字2…3倍之多,其中半数以上为Alzheimer病(原发退性行痴呆)。1992年上海市静安区进行的痴呆流行学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4。84%,其中Alzheimer 病患病率为3%。
    历史沿革
    1.明以前对痴呆的专论极少,对痴呆的认识不很明确。虽有“文痴”、“武痴”之分,但概念不清。“文痴”一般指癫证,“武痴”指得是狂证。
    2.明?张京岳首次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立“癫狂痴呆”专论,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描述、治疗预后作了较详论述。
    3.清?陈士铎《辨证录》立有“呆病门”,提出因肝气郁、胃气衰、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其治法“开郁逐痰,健胃通气”,并立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
    范围
    西医之老年性痴呆(真性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阿尔察默氏痴呆)、血管性痴呆(过去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为第二位原因)、混合性痴呆、脑叶萎缩症、正压性脑积水、脑淀粉样血管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出现的以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均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迈体虚
年老→脏腑功能减退,阴气自半→肝肾阴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痴呆
    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一身之主。“脑为髓海”
   《医林改错》:“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
年高→气血运行迟缓→血脉淤滞,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痴呆
    老年性痴呆与衰老关系密切,脑组织中有大量的老年斑足以证明,由于脑神经细胞退性行改变和死亡,造成脑组织弥漫性萎缩而引起痴呆。
    临床上肾虚患者多有脑功能减退,运用补肾法,可使脑功能得到改善。有人实验证实,补肾中药是通过调节“脑…垂体轴”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临床对大脑发育不全的患儿,采用补肾法可使大脑发育,说明补肾可以补脑。故肾虚则可导致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之脑萎缩,脑重量减少20%…30%,脑细胞减少35%…45%)。
    2.情志所伤
所欲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泻,肝气郁结→肝气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蒙蔽清窍→神明被扰,神机失用→痴呆
           肝郁化火→神明被扰→性情烦乱,忽哭忽笑,变化无常→
久思积虑→耗伤心脾→心阴心血暗耗
                    脾虚气血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脑失所养→神明失用
                    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蒙蔽清窍→痴呆
惊恐伤肾→肾虚精亏→髓海失充,脑失所养→神明失用→痴呆
    3.久病耗损
中风、眩晕等病日久,或失治误治→积损正伤
                  →心、肝、脾之阴、阳、精、气、血亏损不足→脑髓失养
                    久病入络→脑脉闭阻→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
    二、病机
    1.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虚证——精、气、血亏损→髓海失充,脑失所养
实证——气、火、痰、瘀→内阻于脑,上扰清窍
    2.病位——脑  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3.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内阻于脑
    4.病理演变
    (1)气滞、痰浊、血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相间为病,终至痰瘀交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