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病理演变
    (1)气滞、痰浊、血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相间为病,终至痰瘀交结,
                                                       使病情缠绵难愈
    (2)气滞、痰浊、血瘀可以化热→肝火、痰热、瘀热→上扰清窍
 进一步发展—耗伤肝肾之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
             化火生风→风阳上扰清窍→使痴呆加重
    (3)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损及心脾→气血不足
 痰浊、瘀血日久→   耗伤心阴→神明失养               虚证
                    伤及肝肾→阴精不足→脑髓失养
虚证病久,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受累→气血运行不畅
                    或积湿为痰,或留滞为瘀     →虚中夹实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出现智力低下,以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均明显减退。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退,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
    2.性格与精神行为障碍:性情孤僻,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寡言少语,或语言噜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偏执,或无理由的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行动幼稚可笑,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3.起病隐袭,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但少数病例发病急。
    4.病史:可有中风、头晕、外伤史或其它全身疾病史。
    二、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在神经影像学检查中,CT及MRI:可发现引起痴呆的结构性损害的病变。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术(SPET)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对于测量痴呆病人的脑血流、氧、糖等能量代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电生理学检查  脑电图(EEG)、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
    3.实验室检查:血脂测定、血液流变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糖测定、脑血流量测定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病证鉴别
    1.痴呆与郁证(脏躁证)
                     脏躁证                         郁证
发   病   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多在精神    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
          因素的刺激下发病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心神失常  呈间歇性发作,不发时如常人,  不能自行缓解,伴计算力、理解
症    状  无智能、人格、情感方面的变    力、判断力及人格情感的变化
          化
    2.痴呆与癫病
                      痴呆                           癫病
病因病机     髓减脑消,神明失用          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
临    床     神情呆滞,愚笨迟钝          沉默寡言,语无伦次,
表    现                                 静而多喜
缓    解     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      症状不能自制
             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痴呆与健忘
                       痴呆                         健忘
临床特征     神情呆滞,或神情恍惚      记忆力差,遇事善忘
健忘特点     不晓前事,记忆力减退或    善忘前事,告之晓其事,神识如常,
             丧失,为早期症状          明晓事理
预    后     健忘呈进行性加重          经治疗可以恢复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脾肾两虚(神气不足,面色失荣,形体消瘦,言
                                    行迟弱)
实——痰浊、瘀血、风火(智能减退,表情反应迟钝、情志性格抑制或亢奋)
      2.辨脏腑
    髓减脑消,心、肝、脾、肾功能失调为主
    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以虚为主,兼有痰瘀
    二、治疗原则 
                                       气—开郁理气
治标——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 痰—豁痰开窍
                                       火—平肝泻火
                                       瘀—活血化瘀  
治本——补虚扶正、填补肾精                
        脾虚气弱—补后天,充化源,益气血 
         肾虚髓枯—充先天,填精髓
    配合移情易性,智力和功能训练与锻炼 
    三、证治分类
    1.髓海不足证
症状——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脑髓空虚,
        神情呆钝,词不达意—                              脑神衰退
        头晕耳鸣;腰酸骨软,齿枯发焦,步履艰难,懈惰思卧—肾精亏虚,
                                       不能上奉于头窍,下荣于腰骨
        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肾精不足之象
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失养
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代表方——七福饮       (《景岳全书》)
           本方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兼有化痰宣窍之功,适用于肝肾精血
           亏虚,髓海不足之痴呆
常用药——熟地黄—滋阴补肾—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紫河车、猪脊髓
          当归—养血补肝
          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远志、杏仁—宣窍化痰—石菖蒲
                   加 杜仲、牛膝—补肾强腰
备选方——河车大造丸(紫河车、杜仲、牛膝、炙龟板—补肾益精填髓;人参、
          生地黄、天麦冬—大补气血而益真气;黄柏—清相火)
加减——①肝肾阴虚,年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去人参、白术、
        紫河车、鹿角胶,加怀牛膝、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
        ②兼肾阳亏虚(面白无华,形寒肢冷,口中流涎,舌质淡)—加附子、
         巴戢天、益智仁、仙灵脾、肉苁蓉
        ③肾阴不足,水不制火(兼言行不经,心烦溲赤,舌红少苔,脉细而
         弦数)—知柏地黄丸加丹参、莲子心、石菖蒲(清心宣窍)
临证备要——①若肝肾阴虚,痰瘀阻窍化风,症见头昏眩晕,手足发麻,失眠,
            记忆力减退,爆发性苦笑,易怒,易狂,手指振颤;重者发作癫
            痫,偏瘫失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可用桑女三甲汤(罗忠
            彪):桑寄生、女贞子各20,白芍、天冬、生地各15,龙骨、牡
            蛎、龟板各30。适用于脑血管性痴呆早期。②养阴益肾汤(梁炜)
            枸杞子、制首乌、玉竹、女贞子、麦冬、灵芝、石菖蒲、赤芍、
            郁金各10,丹参15、菊花6。适用于脑动脉硬化痴呆早期。
    2.脾肾两虚证
症状——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力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不达意
                                 —脾肾亏虚,气血衰少,元神失用
        伴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口涎外溢,肌肉萎缩—脾虚不运,气血不足
        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脾肾阳虚,失于温煦
        腰膝酸软,脉沉细弱,双尺尤甚—肾虚
        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脾虚
        舌红少苔或无苔—肾阴亏虚
证机概要——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养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代表方——还少丹加减          (《医方集解》)
常用药——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滋阴补肾
          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补肾助阳
          杜仲、怀牛膝、楮石子—补益肝肾
          人参、茯苓、山药、大枣—益气健脾
          石菖蒲、远志、五味子—交通心肾,宣窍安神
加减——①肌肉萎缩,气短乏力—紫河车、阿胶、续断、首乌、黄芪
         ②食少纳呆,头重如裹,时吐痰涎,头晕时作,舌苔腻者—酌减滋
         肾之品,加陈皮、半夏、苡仁、白蔻、藿香、佩兰(健脾化湿和胃)
         ③食少脘痞,舌红少苔—去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加天花粉、麦
            冬、玉竹、石斛、生谷麦芽(养阴生津)
         ④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耳鸣如蝉,舌瘦质红
          少苔,脉沉细弦数)—改用知柏地黄丸佐滋阴熄风之品
         ⑤脾肾阳虚—金贵肾气丸加干姜、黄芪、白蔻
临证备要——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属于心肾亏虚(神呆神疲,心悸易惊,
            傻哭傻笑,善忘不识家人,气短无力行动,目光呆滞,重听耳聋,
            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益气补肾宁心汤:党参、黄芪、生地、
            熟地、茯苓、山萸肉、枣仁、泽泻、龙骨各10,山药15,龟板30,
            远志5,龟板15,五味子3。水煎服,日1剂。连服2…3月。
    3.痰浊蒙窍证
症状——表情呆钝,智力减退,苦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不语,呆若木鸡
                             —脾胃虚弱,聚湿成痰,痰积胸中,蒙蔽清窍
        伴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痞满不适—脾虚不运,痰湿中阻,气机不利
        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脾虚痰湿内胜之象
证机概要——痰浊上蒙,清窍被阻
治法——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济生方》)
          本方重在豁痰开窍,兼益气健脾,适用于痰浊蒙窍之痴呆
常用药——二陈汤—燥湿化痰
          枳实、竹茹、南星—理气涤痰
          石菖蒲、远志、郁金—化痰开窍
备选方——①洗心汤     (《辨证录》)
          党参、甘草—补益中气
          半夏、陈皮、神曲—健脾化痰和胃
          附子—助阳化痰
          茯神、枣仁—宁心安神
          菖蒲—祛痰开窍
        ②肝郁化火,灼伤肝血心液(心烦躁动,言辞颠倒,歌笑不休,甚至
         反喜污秽,或喜食碳灰)—改用转呆汤(人参、当归、半夏、柴胡、
         附子、酸枣仁、石菖蒲、茯神、白芍、神曲、柏子仁、 天花粉)
       ③风痰瘀阻(眩晕或头痛,失眠或嗜睡,或肢体麻木阵作,肢体无力或
         僵直,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①脾虚明显者—党参、白术、麦芽、砂仁
        ②头重如裹,苦笑无常,喃喃自语,口多涎沫者—重用陈皮、半夏、
               胆南星,加莱菔子、全栝楼、浙贝母
        ③痰浊化热,干扰清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栝楼、栀子、黄
               芩、天竺黄、竹沥
    4.瘀血内阻证
症状——表情呆钝,言语不利,善忘,易于惊恐,思维异常,行为古怪—瘀血
              内阻,脑脉不通,脑气不得与脏气相接,脑神逆乱
        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
             细涩—瘀血内阻之象
证机概要——瘀血阻滞,脑脉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适用于瘀血阻滞
                              脑脉,脑脉痹阻脑气所致的痴呆
常用药——麝香—芳香开窍,活血散结通络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葱白、生姜、—通阳开窍——石菖蒲、郁金
加减——①久病伴气血不足—加熟地、党参、黄芪
        ②气虚血瘀为主—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党参、桃仁、红花
         赤芍、川芎、地龙水蛭、菖蒲、远志、郁金
        ③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④瘀血日久,阴血亏虚—加熟地阿胶、鳖甲、制首乌、女贞子
        ⑤久病血瘀化热,致肝胃火逆(头痛、呕恶)—钩藤、菊花、夏枯
            草、丹皮、栀子、竹茹、生地黄
        ⑥痰瘀交阻(头重、口流黏沫,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厚腻)—加半
           夏、橘红、枳实、杏仁、胆南星
        ⑦病久入络—全蝎、僵蚕、蜈蚣、地龙、水蛭、天麻、葛根
       ⑧兼肾虚(口中流涎,舌淡紫胖,苔腻或滑)—益智仁、补骨脂、山药
临证备要——①桃仁复苏汤(刘寿康):桃仁、生大黄、桂枝、菖蒲、远志各10,
            朱砂15,龙骨、牡蛎各30,蜈蚣2条,玄明粉10(冲)甘草6
            适用于老年性痴呆体质壮实者。②益气化瘀醒脑汤(谢昌仁):党
            参30,黄芪60,丹参20,桃仁、川芎各10,地龙15,红花5,
            天竺黄、石菖蒲、远志各6,鹿角霜15。③健脑散(朱良春):红
            人参15,地鳖虫、三七、当归、枸杞子各21,制马钱子、川芎各
            15,地龙、制乳香、制没药、炙全蝎各12 ,紫河车、鸡内金各24,
            血竭、甘草各9。研极细末,装入胶囊,每服4。5,早晚送服。
    专方辨证论治
    1.桃仁复苏汤  桃仁、生大黄、玄明粉(分冲)桂枝、石菖蒲、远志各10  龙骨、牡蛎各30(先煎)  朱茯神15蜈蚣2条甘草6。水煎服,日1剂。逐瘀宁神,醒脑开窍。
     2.加味通窍活血汤  赤芍12 川芎6…10当归12桃仁10红花10麝香0。2(冲)黄芪30枸杞子15山楂15菖蒲12生姜3大枣5…10。水煎服;日1剂。益气活血;开窍醒脑。
    3.加味四逆散  柴胡5白芍15枳实6甘草3丹参15菖蒲5益智仁6茯苓9半夏9远志6红枣6枚。水煎服,日1剂。开郁健脾,化痰宣窍。
    
    预防调摄
    1.饮食起居调摄: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具有补益肾精作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