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治疗原则
    实证以清泄为主,依其君火,相火,湿热的不同,或清或泄;虚证宜用补涩为要,针对脏腑阴阳不同,分别治以滋阴温肾,凋补心脾,固涩精关为宜;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久病人络夹瘀者,可佐以活血通络。
三、证治分类
  1.君相火旺证
 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口苦胁痛,小溲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君火妄动,相火随之,迫精妄泄。
   治法:清心泄肝。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代表方: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前方清心泄火为主,兼以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火偏亢扰动精室者。后方宁心滋肾,承制相火,适用于相火妄动,水不济火之遗精。
   常用药:黄连、山栀,灯心清心火;知母,黄柏,丹皮泄相火;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滋水养阴;远志,枣仁、茯神养心安神。
   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石菖蒲,莲子心以滋阴安神。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或用大补阴丸,滋阴泄火。若梦遗日久,烦躁失眠,心神不宁或心悸易惊,可予安神定志丸加减以宁心安神。
2.湿热下注证遗精时作,小溲黄赤证机概要:湿热蕴滞治法:清热利湿。
热涩不畅,口苦而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下扰精室。
    代表方:程氏革藓分清饮加减。本方清化湿热,通利湿浊,适用于脾胃湿热下扰精室而成的遗精。
   常用药:革藓、黄柏、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莲子心、石菖蒲、丹参清心安神;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
   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溲短赤,口苦胁痛,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若兼见胸腹脘闷,口苦或淡,渴不欲饮,头晕肢困,饮食不馨,可用苍术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以升清化湿。此外,湿热久恋,耗伤肾阴,形成湿热夹阴虚者,应标本同治,用药
宜化湿不伤阴,养阴不恋湿。
 3.劳伤心脾证
 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
 证机概要:心脾两虚,气虚神浮,
 治法: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气不摄精。
    代表方:妙香散加减。本方益气生精,养心安肾,适用于心脾气虚,气不摄精的遗精。
   常用药: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精;茯神、远志清心调神;木香,桔梗、升麻理气升清。
   若中气下陷明显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心脾血虚显著者,可改用归脾汤治疗;若脾虚日久损及肾阳虚损者,宜脾肾双补。
 4.肾气不固证
 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面色咣白,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机概要:肾元虚衰,封藏失职,精关不固。
   治法:补肾固精。
   代表方:金锁固精丸加减。本方有固肾摄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
   常用药:沙苑子、杜仲、菟丝子、山药补肾益精;莲须、龙骨、牡蛎涩精止遗;金樱子、芡实,莲子,山茱萸补肾涩精。
   肾阳虚为主,症见滑泄久遗,阳痿早泄,阴部有冷感,可加鹿角霜,肉桂、锁阳等加强
388  ?中医内科学
温肾之力;若以肾阴虚为主,症见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酌加熟地黄、枸杞子,龟板,阿胶等以滋养肾阴;当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肾中阴阳两虚者,可合用右归丸以温润固本。
'预防调护'
    1.注意精神调养,排除杂念,不接触黄色书刊、影像,不贪恋女色。
   2.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做到劳逸结合,丰富文体活动,适当参加体力劳动。
   3.注意生活起居,节制性欲,戒除手淫,夜晚进食不宜过饱,睡前用温水洗脚,被褥不宜过厚、过暖,衬裤不宜过紧,养成侧卧习惯。
   4.少食醇酒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结  语'
    遗精是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多因劳心太过,欲念不遂,饮食不节,恣情纵欲等引起,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病变脏腑责之于肾,脾,心.肝。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或虚实夹杂。始病寸以君相火旺、心肾不交为多,病机虚实参见,治宜清心安神,疏泄相火为先;湿热扰肾,肾气不藏,病机多为实证,应导湿利肾;气虚下陷,不能摄精,宜子升清益气;久遗伤肾,下元滑脱,多由以上各型转化而成,其虚明显,当补虚固本,收摄精关。常用治法是“上则清心安神;中则调其脾胃,升举阳气;下则益肾固精。”
'临证备要'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之遗精,临床较为多见,病由心而起,在治疗的同时亦特别注意调摄心神,排除妄念。用药不宜过于苦泄,以免伤及阴液,可在清泄中酌加养阴之剂。
   2.湿热下注之遗精,不宜过早固涩,以免恋邪,若精滑致虚,需视虚实,先后酌情施治,不宜专事涩摄。其次,用药勿太寒凉和滋腻,以防苦寒败胃,不利脾胃亏弱之体,且火
湿互因,早施滋腻,恐碍湿的泄化。
   3.脾胃虚弱者,不可轻用凉药。益气之中,多寓升提,清气上升则脾湿不生运则不致化生湿浊,陷溺于肾,影响肾的封藏。
   4.肾虚不固,用补肾固涩寸,但求阴阳平衡,温阳避免刚燥,需从阴中求阳脾虚之人,补肾同时,尤应重视脾之健运,一概滋腻,易于呆滞。
脾精输
对兼有
    5.久遗不愈者,常有痰瘀滞留精道,瘀阻精窍的病理改变,可酌情用化痰祛瘀通络之变法治疗,往往可收到奇效。对于这种患者,临证辨证时不一定囿于舌紫脉涩,应抓住有忍精史,手淫过频,少腹,会阴部及睾丸坠胀疼痛,射精不畅,射精痛,精液黏稠或有硬颗粒状物夹杂其中等特点综合分析。
'医案选读'
病案一郑某,男,25岁
    初诊:肾阴不足,君相火旺,一水不能胜不静,舌尖红苔白。拟壮水制火,以摄虚阳。
   大生地12克  南沙参9克  炒白芍9克炒黄柏6克  生甘草3克  莲子3克
   二诊:肾阴不足,相火有余,梦遗仍频,养滋降为法。
下篇  各沦  第五章  肾系病证?  389
梦遗频作,头昏耳鸣,右胁隐痛,脉弦
白蒺藜12克  煅龙骨12克  煅牡蛎15克
头昏耳鸣,食欲不振,脉浮数,舌尖红。拟清
    大生地12克  怀山药9克  杭白芍9克  明天冬9克  煅龙骨12克  煅牡蛎15克  炒黄柏6克  肥知母9克  生甘草3克  莲子心3克
   三诊:食欲渐增,梦遗已少,夜寐欠佳,舌红渐淡,脉细数。仍从原意立方,原方加酸
枣仁2克。
   (张小萍等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肾膀胱病证
   病案二
   郭某,男,23岁,农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遗精8年,在河北省邯郸市等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服用奥复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未得到控制。
   初诊:遗精5—6天一次,严重时1天一次,尿频,后尿道疼痛,小腹胀痛,腰酸不适,睾丸发凉,头痛(两颞部),寐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前列腺指诊:偏大,质偏硬,压痛。前列腺液常规:pH值6.7,白细胞满视野/HP,卵磷脂小体(+)。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遗精(热毒内蕴,瘀浊阻滞)。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排浊。
   处方: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
   当归10克  浙贝母10克  苦参10克金10克  乌药10克  黄柏10克
虎杖15克  败酱草15克  冬瓜仁15克  鸡内
    二诊(1997年7月20日):服上方14剂,患者遗精1次,梦交、尿频,后尿道疼痛明显减轻,小腹不胀,头不痛,腰仍感不适,睾丸发凉,寐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继以前方。
   三诊(1997年8月4日):服上方14剂,患者遗精未作,诸症明显缓解,偶有小腹胀及腰不适,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前列腺液常规:pH 7.1,白细胞10—15/HP,卵磷脂小体(+)。继用上方,巩固疗效。
'骆斌等.王琦治疗遗精的思路与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4):43'
    刘左  胸脘胀闷,食人难化,甚则泛唾白沫,且有头眩,不时遗泄。脾肾两亏固,湿痰逗留中焦,宜和中化饮而摄精关。
   生白术二钱  云茯苓三钱  仙半夏钱半  陈广皮一钱  带壳砂仁(后下)八分藜(各)钱半  黑豆衣三钱  煅牡蛎(先煎)三钱  花龙骨(先煎)三钱  炙远志香曲(包)三钱  白莲须钱半  佛手八分
中医内科学?
另:五倍子一两,生晒,研细粉,每用二分,用津唾做丸,每晚塞脐中,外以无药膏盖每晚换一次,以一月为度。(沈仲理主编.丁甘仁临证医集?遗泄.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文献摘要'
    《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人,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也,心火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合亦暗流而疏泄矣。”
    《折肱漫录?遗精》:“梦遗之证……大半起于心肾不交。凡人用心太过则火亢而上,火亢则水不升而心肾不交矣!”
   《景岳全书?遗精论治》:  “治遗精法,凡心火盛者,当清心降火;相火盛者,当壮水滋阴;气陷者,当升举;滑泄者,当固涩;湿热相乘者,当分利;虚寒冷利者,当温补下元;元阳不足,精气两虚,当专培根本。”
   《医家四要?七种遗精分虚分实》:“遗精有七,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而遗者,有思欲不遂而遗者,有贪色过度而精滑者,有肾虚不固而常渗者,此皆无梦而遗,为虚证也……又有因相火动而梦遗者,为虚中之实证也……又有壮年久旷而精溢出者……又有饮酒厚味,痰火湿热扰动而精出者……此二者,皆实证也。以上共为七证,当分虚实而治,庶几不成。,,
附  早泄
   早泄是指房事时过早射精而影响正常性交而言,是男子性机能障碍的常见病证,多与遗精、阳痿相伴出现。
   早泄多由情志内伤,湿热侵袭,纵欲过度,久病体虚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
关不固。病位在肾,并与心脾相关。病理性质虚多实少,虚实夹杂证候亦在临床常见。辨证应分清虚实,辨别病位。治疗原则,虚证者宜补脾肾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温肾填精,或补益心脾,佐以固涩。实证者宜清热利湿,清心降火。慎用补涩,忌苦寒太过,以防恋邪或伤
及脾胃。
 1.肝经湿热证
 泄精过早,阴茎易举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泻肝经湿热
阴囊潮湿,瘙痒坠胀,口苦咽于,胸胁胀痛,小便赤涩,舌红,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山栀,黄芩清泄肝火;泽泻、木通、黄柏,车前子清利湿热;柴胡,乌药疏肝理气;当归、生地黄柔肝坚阴。
 2.阴虚火旺证
 过早泄精,性欲亢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时有遗精,舌红,少苔,脉细
下篇  各沦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知母,黄柏、丹皮清降相火;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龟板滋水养阴;金樱芡实,龙骨益肾固精。3.心脾亏损证早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心悸怔忡,食少便溏,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远志宁神;木香理气;4.肾气不固证早泄遗精,性欲减退,治法:益肾固精。
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生地黄,桂圆肉养血;枣仁、山茱萸、龙骨、金樱子益肾固精。
面色咣白,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弱。
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阴;附子、肉桂助阳;龙骨,金樱子、芡实涩精。
各论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病因的影响下,引起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从而导致的一类病证。内科的多种病证均不同程度地与气血津液有关,本章着重讨论病机与气、血、津,液密切关联的病证,包括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阴津亏耗引起的消渴,津液外泄过度引起的自汗、盗汗,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水湿郁遏引起的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损,  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病
等。
   此外,积聚、瘿病亦与气滞、血瘀、痰凝密切有关,章;水肿虽系水液停聚体内所致,但因其病位主要在肾, 但本书按脏腑分类归人肝胆病证一故本书将其列在肾系病证一章。临证应联系互参。
第一节  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沦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并还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