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异能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异能小地主-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她一同过来的,还有大强和王三宝。这两个家伙现在可是叶红杏身边的左膀右臂,两人性子都灵巧,能出主意,并且一点也不拘泥于普通人一惯的思维惯性。
“杏儿,你有没有觉得咱们超市这边卖吃的的人比较少?”大强站在超市门口,若有所思似的对叶红杏说。
“吃的少?这旁边就是菜市场啊,吃的东西怎么可能会少?”王三宝毕竟脑袋不如大强的灵活,一时间还没能反应过来。
“那都是卖菜的,这些菜买回家去还得炒着吃。我说的是路旁边直接摆上炉子,给人们做菜做饭的那种吃的。你的,明白?”大强摸着王三宝的脑袋瓜子,故意装出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气得王三宝一个劲地吱哇乱叫。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的觉得出来。咱们这一路过来,除了几个饭铺酒馆和酒楼之外,路边的小摊基本上很少能看见,就算是有,也不过是一些卖豆腐脑的或者是卖煎饼之类的。”叶红杏摸着自己下巴说。
“杏儿,你该不会是想开一个小吃摊子?”王三宝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大大地吃了一惊,看向叶红杏的眼光里也似充满了讶异。在他的认知里,杏儿做生意的方法似乎太过奇怪了。
别人家做生意,往往都会专精一行,最多兼顾着另外一份比较轻松的行当,可叶红杏却一点都不一样了,她似乎想起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她喜欢布娃娃,于是就在家旁边的二妮家里开了个玩具作坊,她想在大冬天里吃到新鲜的蔬菜,于是她就在自己的左邻右舍闲置的房子里种上了暖屋蔬菜,并且进一步扩大成了非常专业的暖屋种植,甚至还为了把这些种出来的反季节菜卖掉,她还专门在附近许多个村子里都设了菜铺,方便村子里的老百姓们到菜铺里去挑选自己中意的菜蔬。
她喜欢吃鱼,就挖了鱼塘,养起了鱼,顺便还挖出来不少的泥鳅……
“为什么不呢?咱们让能做出美食的人们在咱们超市里面摆摊,这样聚少成多,以后咱们要想吃到非常可口美味的食物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坐着自家的公交马车来县城里吃自家超市里的小吃了。”这样一想,叶红杏还真的有些小激动呢!
“杏儿,你觉得你这样做行吗?别的咱不说,做吃的这行可是十分的脏呢!你家的超市要是真的招了做吃的的人,估计以后就会被这些人弄得很脏了。”大强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那没什么的,咱们这个超市也不过是个临时的棚子,到时候拆了再改建的时候设计得好一些,让这些美食铺子们专门开在一个地方,这样人们要想吃点什么,就可以直接到美食区了。”叶红杏打算依旧仿照着前世超市的那一套做法来搞,毕竟人家那套超市系统已经很是成熟了,自己又懒得动脑子,干脆就照搬就行了,反正这个世界里也只有她家这么一家超市。大家谁都不知道叶红杏其实是在偷懒而已,可他们却依旧被叶红杏天马行空一般的想像力给惊到了。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叶红杏提出来的这些想法无一不是都能赚大钱的,可人家杏儿却似乎一点都不为难,随随便便就想出了赚钱的新点子。

☆、第一百八十九章小吃火爆,影响变大

叶红杏超市里的小吃部到底还是开了起来,依旧是招租引商,依旧是开出了价格不低的租金,可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据说利润并不大的小吃部居然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就招满了人,并且还时不时的有人在超市这边探头探脑地打听还有没有新的租位出租。
据说,租了铺位的商户除了要交纳定金和三个月的租金之外,叶红杏还额外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一个可以说非常苛刻,却又十分顺理成章的条件。
这是什么情况?所有人都不太明白。超市里租金高达一两银子一个月,怎么这些平时就在街边拐角处摆摊的人们就敢在这里租?难道他们不怕赔得血本无归吗?那可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呢!就算是超市里人流量不少,可进超市里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都是些图便宜、又图新鲜的人。要是东西比外面的贵,又比外面的东西质量次,那这些人是铁定会在超市外边消费的。
可是,这些蒸包子、包饺子、烙大饼的人,他们怎么就有底气敢一个月就交给超市一两银子?那可是一两银子,不是一钱,也不是十钱,一两银子可是能让普通四口人家安安乐乐地过上一整年的巨额财产啊!
人们纷纷猜测,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看热闹看好戏的准备,他们甚至已经自行脑补出了那些赔得连裤子都当给人家的小贩们痛哭流泣的样子了。
可是,那些做吃食的小贩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将他们的全部家当都搬进了超市的大棚里,并且顺顺利利地放了鞭炮,开张营业了。
随后,那些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就全都哑了口。
人家虽然是做吃食的小本生意,并且每个月还要交给超市老板叶红杏一两银子,这些都是非常“严酷”的事实,可搁不住人家超市里客似云来啊!许多本地的、外地的,来过的、慕名的,全都像是赶庙会看热闹似的来超市里面参观、采办、吃喝玩乐。
虽然是小本生意,本小利薄,可每天若是有几百个人在他的摊位上吃东西呢?小小的摊位别说是找个坐的位置了,就算是想买些吃的都要排上老半天的队,可就这样,来超市小吃部这边来尝新鲜的食客们依旧是兴味盎然。
食客们信奉一个道理:越是人越多的地方,这里的食物就越新鲜,并且味道也就越好吃。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律。而叶红杏超市小吃部这边招租的条件也在这个时候顺理成章地被披露了。
她要求每一个来她家超市里租铺位的商户都要有一两手拿得出手的活计,并且——超市里食物的卫生要有绝对保证,否则若有人举报,商户们之前缴纳的定金一概不退!
那可是五两银子的定金啊!不是小数目!试问又有哪一个小贩胆敢对自己做出来的食物轻视疏忽半分呢?只要有人举报,只要核实,那丢失的可就不止是五两银子的定金那么简单了,金钱之外还有信誉,信誉可是一位商人的第二生命,若是连这个都丢了,那这人以后自然也就混不下去了。
再然后,超市小吃部的生意彻底地火了起来,因为要来吃东西的人们每天都排着队地寻找座位,以致超市的王掌柜不得不跟叶红杏商量着又将小吃部东边的一处民宅买了下来,然后拆掉扩建成了小吃部的一部分。
再再然后,这扩建出来的小吃部居然成了一个战场!一个没有硝烟只有无声的竞争的战场,虽然不见血肉,却依旧激烈得令人窒息。许多之前没能在叶红杏的超市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小吃摊的摊主或是小吃店的店主此时全都纷纷在暗中别上了劲,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到叶家村叶红杏家里走上一趟,或是送些小吃食,或是送些实用的东西,更有甚者甚至送起了金银!
这件事几乎闹得整个县城路人皆知,而街头巷尾的讨论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着叶红杏最终拍板做出决定。
可是,叶红杏却似乎极有耐心,硬是在家里憋了半个月,这才貌似姗姗来迟似的、象征性的在超市门口贴上了一张告示,上面列上了一些被录用的小摊贩的名单。出乎人们意料的,那些经常在叶家村碰见的前来送礼的小商贩们反倒是大部分都没有中选,中选的那些人中却是大部分都做的是冷门小吃。
所谓冷门,都是一些地方性的特色,比如扒糕、比如糖炒栗子之类的。而叶红杏选的这些小商贩又是在本地或是外地特有名气而又有在她超市里做生意意向的人员。
这个名单一出,几乎所有的人都服了气。人家叶红杏之前收下你的小礼物那是没假,可人家收下的都是些什么?都是一些吃的东西,都是你自家做出来的小吃,人家收下那是为了尝你家小吃的味道!
亏那些又傻又天真又自以为是的人们还把真金白银的往叶红杏家里送!现在想想,那些人在背地里还不后悔得跳脚撞墙?
人家叶红杏轻而易举地就赚得盆满钵溢,还网罗到了极为优秀的人才!看看人家,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胆量和智慧!小小年纪就能布下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局!
叶红杏的超市里每天的人流量更大了!人们几乎是闻名而来,特意要尝尝红杏超市里的名小吃,这里汇聚了几乎整个直隶省全部的著名小吃,还有一些则是南方或是大鼎国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著名小吃。
能在一家小小县城的某一角吃遍天下名吃,光是这句话就足够激励得天底下的美食之士们蜂涌而入,趋之若鹜了。一时间,几乎附近所有的有头有脸之人都以能在红杏超市里吃过种种美食为荣,在席间饭后谈论的时候,话题里多多少少都会跟红杏超市扯上些关系。
红杏超市火了,跟风者自然不会少。一时间,无论是县城还是叶家镇,又或者是别处的县镇,模仿叶红杏开超市的大有人在。大家都想趁着这股超市风还在剧烈地刮着的时候,可以乘风而上,狠狠地赚上一笔银子!
可是,模仿可以,这些人拼尽了全力也仅仅只能模仿一个外表而已,红杏超市内里的神韵却是这些奸诈的小贩们无论如何都模仿不来的。别的不说,叶红杏超市里卖的东西大多都是自己作坊里出产的,就算不是,价钱方面也比绝大多数的小商贩们买进卖出的价钱要低很多。光这一点,红杏超市就比绝大多数的超市都要吸引人,都要旺盛。
因为赚不到什么钱,那些模仿着开办了超市的商贩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非但不能赚到银子,每天反而还要亏损上一部分。超市这种东西,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若是没有几个“看场子的”,物是极易丢失的。这些小打小闹的小超市们本就本小利薄,若是再雇上几个看场子的人,光是这些人的工钱就能把小超市给拖垮。
这个时候,那些小超市的小老板们这才开始仔细认真地考虑起叶红杏超市的成功之处来。首先,人家的进货渠道相当的高明,并且完全可靠有保障。其次,人家除了卖自己的货物有利润之外,在她家超市里租摊位的商户们每个月也要交给她一笔十分可观的租金,这些租金虽说单笔并不算太多,可商户的数量可也不少,租金们总和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
货物的利润再加上租金,也难怪人家能雇得起那么多看场子顺便充当售货员的人了。
天,一天天地冷了起来,叶红杏从吴老财的孙子吴旺财手里买得的五十亩地也已经丈量清楚,结了现银,换了大红印章的官契,随即,叶红杏又在县城热闹地带盘下了一家酒楼。
酒楼里的人员基本不换,只是老板换成了叶红杏,连带着做菜的规则也改了,原先并不实惠的小盘都换成了大盘,菜量增加了不少,因为味道并没有变,所以酒楼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的好了起来。
除了酒楼之外,叶红杏还在叶家镇和县城里各置办了一处宅子。宅子占地都挺大的,位置都是邻近官道的方向,因为附近人烟不旺,所以谈下来的价钱都不算太高。叶红杏打算着先把宅子放上几年,等以后或住或脱手,总归要比攥着银子做守财奴要好得多。
入冬了,叶红杏习惯性的又动员了村里的妇女们发豆芽,种金针菇。跟吴家山一样,叶家村的女人们一到了冬天就闲得发慌,平时的活计除了喂养家里的猪和鸡之外,就是绣绣女红,或是串串门子,再就是给家里的老少做衣裳做鞋子。
除了这些之外,这些村里的女人们便会闲得发慌,偏偏这个时代并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她们想要赚些零花钱贴补家用也找不到门路。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叶红杏给她们带来赚钱的机会!只要按照她提供的方法,再到吴家山那边做熟了这些活计的人家学上一两天,她们就可以坐在自家炕头上赚钱了!
是的,坐着就能赚钱!而且一点都不耽误平时家里的活计,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给种的豆芽或是金针菇补充一些水份就可以了。
除了这两种之外,叶红杏还在叶家村也修建了一些类似吴家山那边的暖屋,这次她倒并非大兴土木,而是租用的农村人家的闲房老房,只要烧上火保持温度,暖屋里的蔬菜就可以像春夏秋三季那样正常生长了。
现在,叶红杏在叶家村的名望可谓是一天比一天地壮大了。别的不说,她最开始搬到叶家村的时候就请人挖的那鱼塘,便给了本村人们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印象,再加上雇佣了叶海叶凡这些原本村子里最为游手好闲的人,间接给村子带来了安宁和详和,这也使得人们在茶余饭后的闲适时刻会情不自禁地念叨几句叶红杏的好。
再后来,叶红杏直接把超市给开了起来,雇佣了不少人,这其中就有近水楼台的叶家村的村民。虽然只是一些年纪轻轻,模样又好的后生被选中了,可这些人从跟叶红杏签了工作合同的那一天起,就算是正式有工钱拿了。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父母还需要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地头苦苦挣活,这些年轻人们的日子不可谓不好,他们只需要三两个月就能挣到父母一年的收入,这又如何不让他们欣喜若狂?继而对叶红杏感恩戴德?
除了开超市之外,现如今的叶红杏又开始充分利用起了村子里的闲置人员和闲置房屋,女人们每天随手就能办了的浇水小事,如今每个月也有几十钱拿,再加上那些几乎废弃不用了的老屋也能租出去收钱,这些平时几乎难以想像得到的事情,全都因为叶红杏而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村民们的眼前,这又如何不让村民们对她感恩戴德?
除了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之外,叶红杏还依照“惯例”,让在她手底下的员工家里的孩子们免费到叶秉元的私塾里念书,先生每个月的月钱也完全由叶红杏承担。
虽说叶先生德高尚,对于银钱的需求并不大,并且也跟叶红杏商议过相关事宜,也答应了会妥善照顾那些红杏作坊里员工家里的孩子,可叶红杏还是给足了银钱,别的不说,叶先生好歹也照看着五六十个孩子呢!
是的,叶先生的私塾现如今有着六十多号学生,而这,还不包括叶先生原先的学生。若是再加上原来的那些学生,叶秉元的叶家私塾总人数都快要超过一百人了。
一百人的超大私塾!这别说是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