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边 员工那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板这边 员工那边-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岳:     
    这是我们零点公司不宣传个人的原因。客户不认识我,但都认识零点。这就是品牌个人和品牌公司的区别。过去看品牌影响力,主要看产品卖得好不好,而今天是看品牌的长期的、多方面的影响力。除了考虑产品销售水平,还要看品牌在市场上的推崇度和社会形象,以及人们对公司管理模式的认可度和员工认可度。员工认可度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社会上求职的人是不是把它看作最佳雇主。还有一点,那就是员工到这家公司以后,自己是不是把它看作最佳雇主。社会认识和本企业内部的认识是有反差的。如果社会认为公司是最佳雇主,公司自己的员工认为不是,那么就业后产生的落差就很大。如果社会认为不是最佳雇主,公司员工自己认为是,那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高。在很多跨国公司里,这两个认识度都是接近的。两个指标越接近,公司的透明度就越高。从员工感受来说,国际公司最好。不太有名、但有实惠的公司,也好。真正有名的本国公司很多,但不见得好。这一点,在我们最近进行的〃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研究〃成果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博弈点10     
    创业:坚强的神经、良好的     
    身体、行走黑白两道     
    孙虹钢:     
    创业有多种,比如,大学生创业,或者跟老板相处不下去了出来创业。有一些〃拒无霸〃(面试被拒绝过N多次)型的大学生,成立了一个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公司。他们说,因为我们找工作很难,我们想帮别的同学找到工作。这个公司运营了三个月就倒闭了。你们自己都找不到工作,怎么帮别的同学找工作?新东方的胡敏、江博离开的理由都相似,都说在新东方没发展,不受重用了。他们觉得他们的一套体系和思想特别好,想继续沿着自己的方向做。打工时遇到天花板,你需要更多的待遇,更大的权力。你出来后重复做原来的事情,等于重新开始。这种创业意义很大吗?能够做到比原来公司大的,很少见。    
    


第二部分第12节:创业容易 成业很难

    袁岳:     
    有一种人离开原公司出来创业,是原来由于某些原因一个体系没做起来,后来出来做了就成了。《水浒传》中的宋江和王伦就是这样,宋江在王伦的地盘基础上创业成功了。维维豆奶以前被转让了11次,后来才被发现是个大产品。万燕做VCD时,没有做起来,后来等其他公司做VCD时,才做大了。但如果前面已经很大了,后面就很难超过。从微软出来的人,有谁做的超过微软的?     
    创业有两种模式,有机会的和没有机会的。没有机会的创业模式是更容易成功的。创业的基本条件是坚持,有机会时,人就想来想去,难以定下心来做。创业要有个性,模仿别人的,很难创业成功。在所有人才中,真正适合创业的不超过5%。创业对人才有特殊要求,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创业者风光的一面。中国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古训。     
    要想成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坚强的神经。创业和就业的最大区别是就业可以逃跑,创业是给自己设了一个套,跑不了。遇到难处,有事也要假装没事。如果你没信心,员工就比你还没信心。你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得住、善于郁闷。没有坚强的神经,郁闷一段后精神就会失常。二是良好的身体。老板需要什么都干一干,否则招呼不住人,易被架空。你要比人家多干活,你要求人家做,你自己首先要做得到。昨天,有学生对我说:〃我知道创业很艰苦,但我不想艰苦。〃你想这行吗?你创业时,你能花钱,员工就比你还会花钱。要求员工加班,自己更加要多干。创业后英年早逝,就业者长命百岁,这种情况很普遍。第三,明白黑白两道。如果创业真的成了气候,抢劫的、绑架的,甚至小偷都知道找你。想勒索的、收贿赂的,也知道找你。黑白两道,不管你选哪一道,你不找它,它都会来找你。光做白道,你承受的压力不见得比黑道小。光做黑道,也担惊受怕。当老板,很多社会因素都跟你有关,因为你不是在一个岗位上。比如,当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只要考虑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当老板,你要考虑的东西就要比一般人多。老板的位置其实不是一般人都能坐的,试一试创业没有问题,但大部分人不具备这三条。而且,这只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创业容易,成业很难。    
    


第三部分第13节:要选择创业道路

    一个人,要选择创业道路,必须坚持锁定的目标不动摇。即使你水平不高,只要坚持,创个小业也还是可以的。很多事情不成功,原因在于三心二意。在进行职业目标的讨论时,我会讲到一个英国大臣的故事。小时候,班上同学写作文谈长大后的愿望,每个人都写了各自的愿望。后来,小学老师想看看有谁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发现只有一个人实现了。这个人写他要成为教育部长,后来,他真的成了英国的教育大臣。为什么只有他成功了呢?这个人是个瞎子,他看不到其他东西,他只有这一个目标,他锁定了这个目标,坚持就做成了。很多人说喜欢这个,后来又喜欢那个。转来转去,结果什么都没有做成。很多人看我,觉得我应该什么都可以去做,但我很清楚,研究咨询是我的终生职业,我不会动摇这个目标。     
    孙虹钢:     
    创业要有退出机制,创业不成就回去打工。李金水从康柏中国区总裁的位置离职了,出去开家小公司,干干不行,就又回跨国公司做CEO了。新浪高层的股票基本卖干净了,公司上市后,他们的身分已经从创业者转变成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博弈点12     
    短期留学的人要把两年学费     
    用透、用好、赚回来     
    袁岳:     
    留学生分很多种,根据时间长短,是否在本地工作,差别很大。有些留学是短期的,比如,两年的MBA学位,一年访问学者,还有四五年的。长期的有六七年的,甚至十几年的。     
    从国内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长期呆在国外的人,与一个国际职员相比,他有点像国际职员,但他的负面因素更多。我有机会雇佣一些外国职员,也雇佣过ABC(Americanborn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或者在国外工作很长时间的人,最大的区别是抱怨。国际职员不怎么抱怨,他觉得跟中国同事一起工作有意思。随便吃点东西,讲点小故事,搞点小活动,他都觉得有意思,充满了好奇感,他以欣赏的态度来看。     
    在国外呆了十几年的人抱怨较多。他经常说:〃我们美国、英国怎么样,在我们那规范怎么样,服务怎么样。〃他容易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这儿(中国)不好。在他们留学时,他接受了更多国外的东西。再回来时,就会从负面看中国,较少从正面看。现在招聘一个职员时,我对长期在国外的人会比较谨慎。另外,他们回国创业成功率低,他们与社会的异己感较强。    
    


第三部分第14节:先定 先知和先奖

    相对而言,短期留学的人,功利性强。从成效和用处来说,这些人用得上。但短期留学的人,品性没有大的改变。他的虚荣心甚至比长期呆在国外的人还要强。短期留学的人特爱参加活动,长期留学的不把这个当回事,不怎么参加。在开校友会时,发现全都是短期留学的人。短期留学的人有学知识的目的,但更把留学作为社交活动,这与EMBA差不多。校友会在他们看来就具有这个功能,他们要把两年学费用透、用好、赚回来。这些人实际上只在国外呆了很短一段时期,但会强调留学的价值,跟企业的要价也不会低。     
    如果在外呆了三四年,学得扎实,愿意回来工作,善于把这几个方面相结合的人是最好用的。这种情况下,他的自我否定较低。他保留有中国文化的成分,在国外学习得比短期留学生扎实。在外学习四年,也接受了系统训练。从老板角度说,用一些留学生,如果用得适当,对公司文化的改变和提升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不仅仅是语言、风格和沟通方式的改变。或者,雇一些国外职员,对公司发展也很有帮助。还要给员工一些机会参与海外教育培训。企业国际化,员工觉得是一种特殊待遇。有些员工在国内觉得自己能牛气起来,但到国外就明白自己是谁了,至少可能英语都说不流利。我在哈佛学习的前两个月,觉得最不平衡的是,自己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最差的学生。在我把第一份作业交上去后,老师说:〃请注意一下你英文的问题,我不是来给你改英文语法的!〃再比如,你是公司业务骨干,老板说你一点问题,你不服气。但如果你被老师打击了,会觉得服气。     
    博弈点17     
    制度〃三先汤〃:先定、先知和先奖     
    袁岳:     
    制度代表一家公司的品质。一家公司是一个法人,它是有原则和规矩的。它要使用有形的规则来管理,一旦员工破坏了这个规则,那是与制度的冲突,不是与主管或老板的冲突。制度需要有人起草,多数人认可,针对的是违反制度的少数人。如果制度没有民意基础,那就不合理。违反制度的人太多,无法罚惩。大家都不把制度当作一回事,制度的威信就很低。有些老板的话就是制度,主管是活的制度,员工更多看主管和老板的行为模式。员工认为活的制度是真的,书面的制度是假的,老板应该最好地执行制度。衡量管理者好坏,要看制度的遵守水平高低。    
    


第三部分第15节:先有法律后有坏人

    孙虹钢:     
    雨果说过,〃世界上先有了法律,然后有坏人。〃制度是给人执行的,也是给人破坏的。有时,制度成为不能办事的借口。刚开始,制度是宽松的,后来设的篱笆越来越多。有很多规则是潜规则,不需要说明。比如,买菜刀时,不需要说明不能让刀刃对着人。有些规则不规定不行,比如开会,不规定准时就肯定永远有人迟到。     
    制度还有一个给人破坏的特征。破坏制度的时候让人觉得亲密。比如,按制度你只能住400元的房间,老板说,我破例给你住600元的,员工觉得老板违反制度对我特别好。     
    袁岳:     
    过去的民营企业开始时没有制度,随着企业发展,慢慢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组织要有制度。制度有〃三先〃规则。     
    第一是〃先定〃。先定规则,以后出现了情况也能按规则办理和接受。先王定下的东西是祖制,必须遵守。没发财时想好怎样分钱,没离婚的时候就说好怎样分钱。临时出现情况,再定制度,大家就不太能执行。第二是〃先知〃。光定制度了,没有进行宣传,员工不知道是没有用的。到时违反制度的人太多,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一些公司设有companyguide(公司导游),帮助学习员工手册。第三是〃先奖〃。无所给予是无所剥夺的。奖励的激励越公平,剥夺越有效。制度本身不只是为了惩罚,比如,我本身是流浪儿,你要流放我,那就无意义。     
    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程式化。比如,老实说,跨国公司的决策流程比国有企业批准一个项目快不了多少。再比如,中国人想问题与美国人不一样,家教、训练和教育都不一样,用美国人的标准衡量我们就不爽。程式化让有些员工觉得制度不够人性化,就像看法官判案时,我们会觉得法律缺乏人性。第二是官僚化。制度培养了一批靠制度吃饭的人,如果官僚多了,到处都像警察一样,排得整整齐齐的,员工就会觉得文化感少了。制度刻板的地方,官僚化严重,这种地方让员工觉得不能长期工作。第三是滞后性。时间和情况都发生变化了,制度是先定的,显得滞后了。因为制度是总结历史得出的。这时,改革还是守法呢?改革就不守法了,守法就不改革了。但制度也不能总是修改,制度总是改,员工就会觉得政策老变。但制度又不能不变,不变是不合理的。变与不变,改与不改,都是需要留心的。    
    


第三部分第16节:老板要不要当得像老板

    博弈点18     
    员工不要以为喊〃元庆〃了,     
    你就与杨元庆没有等级了     
    孙虹钢:     
    这提出一个问题,老板要不要当得像老板。传统企业等级明显,一般在这些企业能看到详细的组织结构图。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等级,其实老板在心底还是觉得应该有等级,而有些员工真的会听信这些话。比如在联想,杨元庆说,请叫我〃元庆〃,不要叫我〃杨总〃。有的员工以为喊〃元庆〃了,就真的没有等级了,其实不然。     
    一次,微软上海技术中心开会时,唐骏向总裁鲍尔默汇报,每人有五分钟时间汇报,唐骏觉得,那么多人,鲍尔默未必记得我是谁。后来,他去美国参加微软的一个经理人年会,会是在一个大的运动场开的,鲍尔默被人簇拥着经过唐骏身边时,跟唐骏打招呼说,hi;Jun。唐骏说他当时非常感动,骨头都酥了。这之后,他就把这种用语言来制造没有等级的感觉的方式运用起来。有一次,他在电梯里遇到公司的一个程序员,跟女朋友在一起。他叫出这个程序员的名字,随便问道:〃你们项目进行得怎样?辛苦了!〃第二天,他收到那个员工写的很长的Email,说他女朋友极崇拜他自己,说微软总裁能叫出他的名字,说明他在公司很重要。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唐骏就极大地提高了这个员工的忠诚度。但聪明的员工应明白等级的存在,心里有等级,做老板希望的正确的事情。     
    袁岳:     
    以前,我跟弟兄们一起干活,完全没有等级观念。后来聘请了一些人,他们认为应该有等级。这引起一些冲突,员工觉得袁岳都跟我们没等级,你怎么跟我们有等级?后来我就觉得组织扩大时,如果没有等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