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凡·高传 作者:欧文·斯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渴望生活--凡·高传 作者:欧文·斯通-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泰奥单独肃立在棺材旁。

  文森特的阳光灿烂的图画,把那单调的、昏暗的咖啡馆变成了光辉的教堂。

  人们又一次围立在弹子台边。只有加欧一人还能说话。

  “让我们别绝望,我们——文森特的朋友们。文森特没有死。他永远不死。他的爱、他的天才、他所创造的伟大的美,永远存在,丰富着我们的世界。每当我看着他的画,我就发现画中蕴藏着一种新的信仰、生活的一种新的意义。他是一位巨人…·:·一位伟大的画家……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作为热爱艺术的殉道者倒下了。”

  泰奥想感谢他。

  “……我……我……”

  眼泪使他泣不成声。他讲不下去。

  棺盖放上了文森特的灵柩。

  他的六个朋友把灵柩从弹子台上抬起来,抬出小咖啡馆,轻轻地放上柜车。

  他们跟在柜车后,沿着阳光普照的道路走去。经过草顶茅舍和小小的乡村别墅。

  柜车在火车站向左拐弯,开始缓慢地爬上山坡。他们经过天主教堂,然后蜿蜒穿过黄色的麦田。

  黑色的柜车在公墓的大门前停下。

  六个人抬着灵柩走向坟墓,泰奥跟在后面。

  加歇医生选择了他们第一天站立眺望可爱的青翠的瓦谷的地方,作为文森特的最后的安息处。泰奥又一次想讲几句话。但讲不出来。

  帮手们把棺材往下放进墓穴。他们铲上泥土,把棺材盖在下面。七个人转身,离开公墓,走下山去。过了几天,加歇医生回到公墓,在坟的周围种上向日葵。泰奥回到皮加勒区的家里。兄长的失去,使他日日夜夜悲痛不已。

  他的精神被紧张压垮T。

  若婀娜送他进乌得勒支的精神病院,玛戈特在他之前已经过去了。

  六个月清,差不多就在文森特死去的同~天,泰奥故世。他葬在乌得勒支。

  过了一段时间,若婀娜在读《圣经》宽慰自己的时候,偶尔看到了《做母耳记》中的一行;

  他们身后永不分离。

  她将泰奥的骸骨移往奥弗,安放在他兄长的旁边。

  奥弗的烈日照耀着麦田里的小公墓的时候,泰奥舒畅地安息在文森特的向日葵的华茂的花影之中。

  读者也许会自问:“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情节是真实的?”对话不得不重加想象;只有偶尔的一节是纯粹的虚构,如马姓的一场,想必读者早已看出3在一、二个他方,我添写了一些小小的情节——我相信那是可能有的,虽然我拿不出原始材料加以佐证,例如:塞尚和几·高在巴黎的短时期的会晤;为了方便起见,我利用了某些手段,如把法郎作为文森特旅游欧洲时的货币单位;

  我删去了整个故事中的某些不重要的片断。除了这些写作技巧上的自由之外,本书是完全真实的。我的主要来源是文森特·凡·高写给他弟弟泰奥的三卷书信(霍顿·采夫林编,1927—1930)。更大部分的材料,是我循着文森特跨过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足迹发掘出来的。如果我在此不向几·高的朋友们和欧洲的几·高崇拜者们——一他们毫不吝惜他们的时间和材料——表示谢意的话,耶将是忘息负义:他们是哈格希州报》的科林·凡·奥斯和路易斯·布龙;海牙古皮尔公司的约翰·特斯蒂化斯赫维宁根的安东·莫夫家族;小沃斯姆斯的让·巴普蒂斯特·德尼夫妇;纽南的霍夫克斯家族;阿姆斯特丹的J·巴持·德·拉法耶;阿尔的费利克斯·雷伊医生:圣保罗陵的埃德加’勒鲁瓦医生Z奥弗一絮一瓦兹的保罗·加歇——一他是文森特在欧洲的最忠实的朋友。

  我还要感谢洛娜·莫斯克、艾丽斯·布朗、雷·C·B·布朗和琴·法克持在编辑上给予的帮助。最后,我还希望对鲁恩·阿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她第一个阅读了本书的手稿。

  欧·斯一九三四年六月六日译者后记方平师惠措原著,给予鼓励和各方面的详尽指导,朱基师解答若干难题,赵清阁师过目手稿,在此敬谢。

  译者才疏学浅,错译之处难免,如蒙指正,欢迎,感谢。

  译者一九七六年除夕作者简介欧文·斯通是美国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一九O三年七月十四日生于美国旧金山。他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将近四十年间,写了不下十多部传记文学小说,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九三四年他发表了成名作《渴望生活》,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还写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传记小说D。马背上的水手》、林肯夫妇的传记小说。爱情是永恒的y(195)、D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兰基罗的传记小说。痛苦和狂欢外1961)、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传记小说《思维的激情》(1971)等。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是英国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传记小说《起源。1980)。欧文·斯通的写作态度是认真严肃的。他每写一部传记小说,总是先要阅读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到传记对象的出生地和曾经待过的地方作一番调查研究,然后进行构思创作。拿么渴望生活》来说,传记小说的主要材料来自见·高写给他弟弟泰奥的三卷本书信集,他又循着几·高生前的踪迹,访问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得到几·高的当时还在人间的亲友们,以及当地许多见·高的崇拜者的协助;从他们的回忆和所提供的资料中发掘出好些传记材料。所议作者声明,(渴望生活》中除了一些对话和个别细节——例如梵·高在巴黎和塞尚的短促的全面场景(作者认为他们的全面有很大可能,虽然他未能找到文献根据)——之外,故事基本上是真实的,是符合凡·高一生的历史的。斯通对于传记文学的要求高度真实性,是值得我们对传记文学有兴趣的作家注意的。

  读这一部几·高的传记小说,使我们感到,作者对于这位后期印象派大师,不仅熟悉他的行状,而且对他的爱、他的痛苦和他的创作激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叙述又生动亲切,所以这部小说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至今已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行销数百万册。在斯通的其他传记小说的封面上,往往在作者名字下面,特地加上“《渴望生活》的作者”的字样。

  一九五六年,美国好莱坞根据《渴望生活》拍成了同名传记片,受到好评。

  斯通是许多文化艺术团体的成员,曾多次获得文学奖。一九六八年,他和夫人创立了“欧文·吉恩·斯通传记、历史小说奖”。

  我国解放后,他的传记小说《马背上的水手》曾首先被介绍给我国的读者。

  万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