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142-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部分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3)

    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彻底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些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主义气概,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创造下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宏伟业绩。    
    铁人的美名传遍全国。铁人精神是一种征服困难而不被困难吓倒的勇气和气慨。这种拼搏精神,代表着石油工业为国争光,勇挑重担的豪迈和气概。正如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将军所说:“和平建设中不用拼刺刀,但不能没有拼刺刀的那种精神、那股劲。”靠着这种精神、这股劲,中国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1971年12月19日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雷布在《王进喜式人物正在使中国前进》里所写:“当尼克松总统于明年2月21日到北京去寻求同大陆中国达成某种和解的时候,王进喜躺在坟墓中已是一年多点时间了。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这样的其他中国人……”铁人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巨人之一,与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并列,足见铁人精神的魅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党和国家给他巨大荣誉、将从科技界引退之时,记者问他是否因此而激动,90高龄的钱老回答,他一生中真正激动只有三次:一次是青年时代在美国,他的论文发表并得到物理学界的承认,他感到自己的学识超过了老师;第二次是从国外远涉重洋归来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第三次是最近有人写文章说他是科技界的铁人!他说,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成为铁人那样的中国人!铁人精神,不仅石油人需要,科研工作者、农民、企业家、在奥运会场上勇夺金牌的运动员,都需要。    
    在铁人精神的鼓舞下,石油工业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以2002年为例,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实现利润超过2500亿元。其中,石化行业的贡献占了三分之一。即使是在动荡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稳定因素。曾经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苦苦支撑而没有崩溃,石油工业功不可没。    
    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地下的石油采出一点就少一点。近几年,国内原油生产增长缓慢,连续高产稳产5000万吨27年的大庆油田,已将其产量调减到5000万吨以下,国内许多大型油田在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后,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衰竭期,处于高含水采出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稳产的难度加大。    
    与此相反,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石油消费量开始迅速增加。1978年,我国石油年消费总量达到9000万吨,出现第一个消费高峰,之后,石油消费量略有回落。从1983年开始石油消费量又开始增长,随后十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8%。到1993年石油消费总量达到1。53亿吨,超过了当年我国原油产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6%,2003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2。67亿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意味着全国各行各业对能源特别是油气的需求将有一个大的增长。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直逼7000万吨大关。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8500万吨,2004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大关……中国已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然而,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石油。


第三部分“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1)

    【石油故事】有两首歌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首歌是《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当年,许多热血青年,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是唱着这首歌,义无反顾、热血沸腾地走入找油找矿的行列中。另一首歌是《我为祖国献石油》:“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从1964年这首歌诞生时唱起,不知多少人唱着这首歌,为自己是石油人而感到自豪和荣耀。    
    面对中国高速增长的原油需求增势,继“谁来养活中国”这一论断之后,建立在“谁来供应中国的石油能源”基础上的“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    
    从过去的以不用洋油为荣到大量进口石油,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另外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不管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中国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    
    早在2001年2月,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了经过3年研究得出的报告《21世纪能源地理政治学》。其中写道:“今后20年,亚洲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可能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亚洲地区对现有能源储备的争夺可能会激化,演变成各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益增强,从而可能促进北京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形成军事联系,这将使美国及其盟国感到忧虑。”2002年早些时候,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呈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6月份,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J。加夫尼(FrankJ。Gaffney)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    
    进入2004年,这种论调更加高涨。2004年11月,日本外务省提出了日中为争夺东海石油而中国可能袭击日本的三种攻击方式。2004年5月,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200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而油价也仍会维持居高不下的状况。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石油需求的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国际能源署不断提高石油需求预测的主要原因。中国石油进口在2004年增加了40%,而据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2005年还将增加8。1%。与此同时,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首次将中国能源战略写进了它的报告,该委员会将对中国能源需求的调查列为其对中国一共进行的9项调查的第3项,并就中国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将给美国带来的忧虑进行了长篇累牍的陈述。    
    2004年10月9日,美国《波士顿邮报》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写道:“美国消费者通常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归咎于伊拉克控制战争。但是能源专家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文章明确指出,如果不搞战略石油储备,“现在达到了创记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为了更进一步危言耸听,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在2004年6月15日甚至发布一份对华调查报告,无中生有地指出,中国为了弥补石油短缺,不惜偷偷向伊朗提供核技术以换取石油……“中国油气威胁论”大大夸张了中国的石油需求对世界石油供需市场的影响。中国到底需要多少石油?专家在预测中国油气未来需求时,考虑到两个因素。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预测:据国家“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与未来50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测,到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仍将保持在7%左右,之后随着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预测2011年至2020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平均为6%,2021年至2030年平均为5%,2031年至2040年平均为4%,2041年至2050年平均为3%。另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3。3亿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到本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预测将达到16亿。


第三部分“中国油气威胁论”甚嚣尘上(2)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预测:在过去20年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从80年代初期的约100千克/人增长到1996年的145千克/人。预测到201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增长到158。6千克/人,2020年将达到172。2千克/人,2050年增加到212。6千克/人。尽管人均年能源消费量在未来50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我国能源年均消费增长率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80年代初期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8%,90年代下降到5%—6%。预测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将下降到3。58%左右,至2020年降为3%,2050年降为1。0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现今的能源消费增长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也逐渐降低,198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约为40吨油当量/万美元,到1998年下降到14。6吨油当量/万美元。预测到205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将降至3吨油当量/万美元左右,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此外,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呈下降趋势。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7。38亿吨标准煤,2020年为22。59亿吨标准煤,2030年为27。79亿吨标准煤,2040年为32。23亿吨标准煤,2050年为35。61亿吨标准煤。    
    根据这两个因素,未来50年我国石油需求可作以下分析。    
    第一,根据人均年石油消费量的变化预测石油消费趋势:近20年来,随着石油消费总量的增长,人均石油消费量也在同步增长。1980年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为86千克/人,到1999年上升至150千克/人。预测2010年人均石油消费量将增至208千克/人,2020年达到257千克/人,2030年达到307千克/人,2040年达到356千克/人,2050年达到404千克/人。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为2。86亿吨,2020年为3。69亿吨,2030年为4。44亿吨,2040年为5。19亿吨,2050年为5。95亿吨。    
    第二,根据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石油消费趋势。从近2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石油消费总量的关系来看,尽管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量总在逐年降低,石油利用从1990年3。3吨油当量/万美元下降到1998年的2。6吨油当量/万美元。预测随着石油利用率的提高,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量仍将持续降低,到205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量将降至1。0吨油当量/万美元左右。相应地石油消费增长率也将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而呈下降趋势。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约为2。82亿吨,2020年约为3。44亿吨,2030年约为3。99亿吨,2040年约为4。47亿吨,2050年约为4。82亿吨。    
    以现代科技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来衡量,20年以后有点太远。就让我们以2020年为限。那么,中国的石油需求量最多为3。69亿吨。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到2020年,会稳定在1。57亿吨。那么,也仅有2亿吨左右的进口量。比日本目前的进口量还小。    
    即使到了2020年,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存度增加到54。4%,这个水平也低于现在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的58%,而欧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日本原油对外依存度现在都超过了90%,尤其是日本,达到了99。8%的水平,也不必大为恐慌。    
    而“中国需求支撑了油价上涨”等论调,则纯粹是夸大事实。2004年10月,国际能源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石油供应现在大概是每天8400万桶,需求量是8240万桶,也就是说,其实原油每天是供大于需160万桶,相当于2004年有8000万吨的石油找不到买主。世界油价没有理由狂涨。    
    新一轮的油价上涨,究其原因,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如俄罗斯追究尤克斯公司逃税问题,造成该公司原油生产的部分停止;美国攻打伊拉克,造成伊拉克石油产量减少等,形成人们心理上的石油供应短缺恐慌,成为惊弓之鸟。更多的是因为人为的投机因素。有分析家指出,数百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正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兴风作浪。    
    对冲基金又称套利基金,它流行于美国,特点是形式简单、费用低廉、隐秘灵活。该基金的基本套路是低价买进,制造价格异动,然后再高价卖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冲基金就是导致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那些号称亚洲“小龙”、“小虎”的国家一下子失去了昔日的龙精虎猛,被这次危机浇成了湿淋淋的落汤鸡,而金融大鳄索罗斯、巴菲特等则翻云覆雨,赚个盆满钵满。从此,人们对对冲基金刮目相看,再也不能小觑。    
    石油是对冲基金瞄准的又一个目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不断增长,并仍有大量资金进场。目前,仅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就在2亿桶左右,而全球每天的实际需求量只有8240万桶,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多的交易量都是在炒作。据估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