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寺院、讲坛等遗址,但建造这座古城的人已经消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明是什么人建造的古城。据推测,这座古城已有 1 万多年的历史。

早在 19 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内发现煤层,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 1985 年 8 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是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 1986 年 6 月 25 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 6 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烨、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情况说明,在人类已经懂得建造城市的时期,北极还是一片鸟语花香、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来到南极考察,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许多矿物,除各种有色金属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的蕴藏量估计有 5000 亿吨,石油的蕴藏为 400 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想起了 1929 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条件应该是对等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必定温暖。图五 现在的和远古的地轴

南北两极被冰层覆盖已有 15000 年的时间,上面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太阳照射的角度。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改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行不通,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一经形成就以这条固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看来只能是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两极脱离极地,变得温暖起来。根据古史里的其它证据,我们判断: 15000 年前地轴是向现在西北一东南方向偏移的(见图五)。

《山海经·海内经》: 〃 有木名曰建木,百仞无技,(上)有九楼,下有九枸。(建木)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 《淮南子·地形篇》称: 〃 建木在都广,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 据考证,成谓的 〃 都广 〃 就是现在的成都。这则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但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颗大树在太阳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呢?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林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接近赤道影子越小。而现在的成都在北纬 30 度线上,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照下无影的情况。但是,如果地轴向西北一东南偏移一个很大的角度,成都就有可能进入北回归线之内。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制造钟表的,大约是 14:12 ,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及南北纬线 15 度范围内。可是,上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 30 度线上。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很可能当时埃及正位于这个时区内,这也说明地轴不在现在的位置上。

雅利安人曾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这本书说,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在他们头上出现一次, 1 年好像是只有 1 个白天和 1 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极地。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渐渐的这个地区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只好迁移。这也反过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之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向。

根据以上这些证据,地轴在很久之前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而是向西北——东南偏了一个很大的角度。大约在 1 万年前一场巨大的事变,使地轴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上。这个事变,'4020电子书 txtsk'我们认为就是天地分离。被击坏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产生的巨大引力使地轴迅速向现在的位置上移动,整个过程大约只有几个月。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巨变,产生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大洪水是怎么发生的?

在解释这场人类大劫难之前,必须搞清楚这场洪水的几个特点。

据现有资料,这场洪水主要发生在地球北半部大陆,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

这场巨大的洪水持续的时间很短。据《圣经》记载说,洪水持续高涨了四十天, 〃 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 〃40 天后,洪水开始退去,到第一百五十天完全退尽。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是世界上记载大洪水最完整的资料。据说,这部史诗是根据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西纳比斯亲口述说的传说写成的。诗中记载,大洪水一共持续不断高涨了 12 天,然后开始退去,到第一百二十九天彻底退完。中国西南部伏羲的传说也说洪水退得极快,使伏羲父亲坐的船一下子从空中摔了下来。

据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从东南方向退去的, 〃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以往研究大洪水,都是把它作为一个孤立事件来研究,这样虽然能使具体问题得到深入研究,但却不能完整解释整个事件的发生,有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统不到一起。我们把大洪水放到一个连续不断的事件中去研究,这样就可以解决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大洪水是海侵事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淹没大陆高山的水,绝不是来自降雨,虽然在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天降大雨的情节,但这决不是导致洪水发生的原因,只能看作是洪水发生时天气异常的表现。

那么,大洪水是怎么发生的呢?

索菲亚天文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地星(其直径 770 公里,约是月亮的 l/5 ),从地球半径 6 倍的距离( 37800 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比普通涨潮大 10 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当被击损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以前的正北)缓慢离去的时候,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的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所有的生灵。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 1000 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汪洋中一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好像一个一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地月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地轴向现在所在的方向移动,住在一些高原和山区地带的人们发现,北半球夜晚的许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好像西北方的地势越来越高,天空从西北方坠落下去一样(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相反,东南方向的夜晚却出现了许多新的星辰,就好像东南方的大地在天空中越陷越深(地不满东南)。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距地球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侵的海水随惯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在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沧海桑田,据考证,这句成语出自《神仙传》,仙女麻姑见到仙人王平后说了这么一番话: 〃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 这就是 〃 沧海桑田 〃 成语的由来,它的本意指大海变为农田,农田又变为大海的过程。现在多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仅仅出于人们的想象吗?沧海桑田在地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的确出现过多次,但地球的自然演变过程极其缓慢,几千万年未必有多大变化,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根本不会看到地球的这种自然演变。所以,我们认为 〃 沧海桑田 〃 的源头,肯定与大海浸事件有关。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幸存下来的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看到巨大的海浪以雷霆万钧之势吞没了平原和高山的情况,也看到了海水向东南退去露出陆地和山脉的情形,所以才能把看到的这个全过程用一句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 〃 沧海桑田 〃 。这是大洪水发生过的又一有力证据,而且说明大洪水是按我们猜想的方式发生的。

消失的大陆

地月分离时的强大引力以及地球旋转轴在向现在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地壳在这一巨变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特异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更加剧了地壳的大变动。大陆架上的许多陆地及海洋中的不少岛屿滑向大海沉没了。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变形,在不少地方又出现了 〃 造山运动 〃 。

上引《列子·汤问》中 5 座仙山中的岱舆、员峤二神山漂流到北极沉没于大海,是中国最早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巧的是,在西方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那就是大西洲之谜。

大西洲最早见于古希腊圣贤柏拉图的记载(大约是在公元前 350 年)。据柏拉图的记述,埃及大祭司曾于公元前 590 年,对到埃及访问的雅典立法者梭伦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名叫 〃 大西洲 〃 的岛国,其面积有 2000 万平方公里( 20 万平方公里?),大致位于赫尔克里士柱石以外的区域,其上居住着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阿特兰蒂斯王国。后来大约在梭伦访问埃及前 9000 年,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大暴雨把这一优秀的民族统统埋入了地底。大西洲也沉没于海底消失了。希腊人只不过是这个聪明而高贵的种族的后裔。柏拉图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应该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中(大西洲即因此而得名),正好直布罗陀海峡古又称为赫尔克里士柱石。

几千年来寻找大西洲的人们蜂涌大西洋,企图在哪一个地方找到远古时代沉没的大西洲的断壁残墙。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类除了发现一望无际的浩浩波涛外,连大西洲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1772 年的复活节,荷兰远征军雅可布·罗格温的舰队驶进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后来被命名为 〃 复活节岛 〃 。岛上的古老传说又激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心:首领发现他的土地正在慢慢地沉入海中,于是便将所有的臣民集中起来,乘上能够远涉大洋的大船,当他们航行到天涯时,只找到一块叫做毛利的小岛,而整个大地都沉到了海底。人们相信这是又一块大陆沉没的记载,人们想象在浩瀚的太平洋可能存在着已经消失的大陆,并称之为太平洲。欧洲人虽然没有在太平洋里找到沉没的太平洲,不过,他们发现,太平洋上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虽然相距都十分遥远,但岛上的居民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习俗等。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也发现,这些众多岛屿上的动物和植物分布基本上差不多,它们在远古以前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有的人因此推断说,在很久之前,这里是一片大陆,后来海洋淹没了大陆,太平洋中的岛屿,只是那片大陆山脉的顶端。从目前来说,我们还看不到能够支持这一推测的证据,但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一定能在太平洋底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不论以上陆地沉没的记载是否属实,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海底大陆架上确实发现不少水下古城或海底建筑物。发现的地点有:大洋洲、美国、古巴、墨西哥、秘鲁、直布罗陀海峡等。在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中,人们也发现海底有不少古河道的遗迹。这些事实都无可辩驳地指出,在很久以前,的确有些陆地在巨变中沉没到了海底。

地月分离的时候还诱发了大地震、火山等巨变,造成地壳发生严重的扭曲,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地貌。居住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丹麦领属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中间流传的古老的神话说,大灾变以前,这里的地形不是这样的,当时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出现了山地。另一份古文献《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记载着由于喷发了炽热的熔岩而形成了红色的山。在中国也有许多造山的传说,比如像南方地区 〃 飞来峰 〃 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被《西游记》的作者吸收到故事中变成了 〃 五行山 〃 的来历。《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写道:孙悟空在天庭官封弼马温,但他嫌官小职微,大嚷着 〃 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 〃 ,结果发生第二次大闹天宫的事件,打得众天兵天将无法招架,打得玉皇大帝不敢出来。正当他得意洋洋一路打下去的时候,刚好碰上玉皇大帝从西方请来的如来佛祖。两个人打了一赌:如果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跳出如来的手掌,那么玉皇的宝座就归他。结果孙悟空输了,正耍赖逃跑的时候, 〃 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个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 ' 五行山 ' ,轻轻地把他压住。 〃 这个故事的情节与 〃 飞来峰 〃 的传说相差不远,看来他们是来自同一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