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全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衡全译-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养性书》目,已见《自纪篇》,则其《自纪篇》非六十岁时作也。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充六十五岁。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充六十六岁。
  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充六十七岁。
  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充六十八岁。
  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充六十九岁。
  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充七十岁。
  永元中,病卒于家。《后汉书·王充传》。
  按:永元共十六年,其云“永元中”,故志于此。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推定仲任为八十岁。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表》因之,并未考也。
  又按:清唐煦春《上虞县志》二十五下:“汉郡功曹王充墓,在县西南十四都乌石山(据《万历志》),嘉庆十二年,邑人林鉴修治(据《嘉庆志》),咸丰五年,林鼎臣、谢简廷重修立石。”
  (录自黄晖《论衡校释》)
  三、《论衡》版本卷帙著录《论衡》一书,在王充死后五六十年就逐渐流传开来。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进士杨昌文把当时的通行本与史馆藏本对照合校,并为之作序刊刻。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会稽太守洪适(kuò阔)又重刊杨刻本。目前保存下来的宋本只有残卷或经过后来修补的印本。
  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寮的宋版《论衡》残卷(卷一至卷二十五),是宋代的刷印本。
  抗日战争前,国立历史博物馆藏的宋版《论衡》残卷一册,(卷十四至卷十七),是元代用牍背纸印的宋刻本,今下落不明。
  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由于元、明两朝多次补修,版框高低不一,字体和版口的格式各异。其中一小部分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至二十一字,版心顶端载本页字数,下端有刻工姓名,与日本宫内厅所藏的宋版《论衡》残卷相同。一部分是元代补刻的,绝大部分是明代补刻的。明刻部分版心上端分别有“弘治十七年补”、“正德十六年补刊”、“嘉靖元年补刊”、“嘉靖元年重刻”等字样。明代三次补刻,都没有序跋,只有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刊本在首卷目录后有黑色图记两行:“正德辛巳四月吉旦南京国子监补刊完”。
  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每半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是翻刻南宋乾道三年的刻本。书中目录后重抄宋本序跋,仍称三十卷。首卷标题下,有浙江海宁蒋氏衍芬堂藏书印章,是明初坊间刻本,过去被称为“元小字本”。
  明代以后的刊本很多,流传较广的是嘉靖十四年(乙未,公元1535年)
  吴郡苏献可刊刻的“通津草堂本”,版心有“通津草堂”四字,末卷后有“周慈写陆奎刻”六字,卷一《累害篇》中“垤成丘山,污为江河”以下缺一页四百字。万历年间程荣刊刻的《汉魏丛书》本、何允中刊刻的《广汉魏丛书》本,还有后来的黄嘉惠校刻本、钱震泷刻本等等,都是根据“通津草堂本”刊刻的,所以《累害篇》都缺一页。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刘光斗等所刻《论衡》,序文声称是根据北宋杨文昌本校刻的,其实也是根据“通津草堂本”,《累害篇》同样缺一页。清乾隆年间,王谟刊刻《增订汉魏丛书》本、光绪年间湖北崇文书局刻的《子书百家》本,以及民国以后的许多刊本,包刮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缩印本,绝大多数都是根据“通津草堂本”或《汉魏丛书》本,其中有的补足了《累害篇》的缺页。
  现存《论衡》版本目录《论衡》三十卷南宋乾道三年绍兴府洪适刻本元、明递修本,八册,清钱谦益批点,黄丕烈跋,叶昌炽题识,有“汲古阁”、“言里世家”、“铁琴铜剑楼”、“士礼居”等藏印。又一部,十四册装,有“涵芬楼”藏印。北京图书馆藏。《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明初刻本,八册,旧称“元小字本”。北京图书馆藏。
  《论衡》三十卷。
  明嘉靖十四年吴郡苏献可“通津草堂”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分十册装者有清陈揆校并跋。
  《论衡》三十卷明万历年间程荣刻《汉魏丛书》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分六册装者有清陈揆校并跋。
  《论衡》三十卷明天启六年刻本,明刘光斗评。
  《论衡》三十卷明刻本,清王振声校并跋。北京图书馆藏。
  《论衡》三十卷明何镗刻本。
  《论衡》三十卷明万历年间黄嘉惠校刻本。
  《论衡》三十卷明钱震泷刻本。
  《论衡》明万历年间刻《百子类函》本。
  《委宛子》明刻《诸子汇函》本,明归有光辑评。
  《论衡》明崇祯年间刻《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明叶绍泰、黄澍辑评。
  《论衡》三十卷清刻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清顾汝琏校刻本。
  《论衡》三十卷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抄本。
  《论衡》三十卷清乾隆五十七年金溪王谟《增订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子书百家》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分六册装者有章钰校并跋。
  《论衡》三十卷清光绪二年蜀南卢氏红杏山房刻《增订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清光绪二十年湖北艺文书局刻《增订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清光绪二十一年石印《增订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民国初年潮阳郑氏刻《龙溪精舍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1912年鄂官书处重印《子书百家》本。
  《论衡》三十卷1917年上海育文书局石印存古堂增辑《增订汉魏丛书九十六种》本。
  《论衡》二卷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诸子文粹》本,李宝淦选。
  《论衡》民国初年京师图书馆传抄《说郛》本,元陶宗仪辑,张宗祥重校。
  《论衡》三十卷1919年上海归叶山房石印《百子全书》圈点本。
  《论衡》三十卷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通津草堂本(1943年中法汉学研究所以《四部丛刊》影印通津草堂本为底本,编成《论衡通检》)《论衡》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评注《论衡》三十卷1924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陈益评注。
  《委宛子》1925年上海会文堂石印《评点百二十子》本,明归有光辑评。
  《论衡》三十卷192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明万历年间程荣刻《汉魏丛书》本。
  《论衡》三十卷1925年上海梁溪图书馆铅印标点本,陶乐勤编。
  《论衡》三十卷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说郛》本,元陶宗仪辑,张宗祥重校。
  《论衡》三十卷1928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本。
  详注《论衡》三十卷1928年上海真美书社石印本,许德厚注。
  《论衡》三十卷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万有文库》本。
  《论衡》1929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标点本。
  《论衡》三十卷193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论衡》三十卷1931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国学门径丛书》本,章依萍标点。
  《论衡》1932年上海启智书局再版标点本。
  王充《论衡》三十卷1932年上海大东书局重编再版。
  《论衡》三十卷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王充《论衡》1935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标点本,朱鉴标点。
  《论衡》三十卷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诸子集成》本。
  《论衡》三十卷1935~193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
  《论衡校补》四卷《甲寅杂志》一卷三十七期,刘师培著。
  《论衡》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学生国学丛书》本,高苏垣选注。
  《论衡》英文本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阜克泽译。
  《论衡校释》三十卷1938年长沙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黄晖著。
  《论衡集解》三十卷(卷首一卷)
  1939年钞本,高魁光著。
  《论衡通检》1943年1月出版,中法汉学研究所编。
  《论衡》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新中学文库》本,高苏垣选注。
  《论衡》三十卷1954年北京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论衡集解》三十卷(附录一卷,后记二)
  1957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铅印本,刘盼遂著。
  《论衡选》1958年北京中华书局铅印本,蒋祖怡选注。
  《论衡》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论衡选注》1976年北京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论衡注释》(附录五,全四册)
  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铅印本。
  《论衡导读》1989年成都巴蜀书社铅印本,田昌五著。
  《论衡校释》三十卷(附编六,附刘盼遂集解,全四册)
  1990年北京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铅印本,黄晖撰。
  《论衡选译》1990年巴蜀书社铅印本,黄中业、陈思林译注。
  《论衡》三十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影印本(明通津草堂刊本)。
  《论衡》三十卷1991年8月岳麓书社铅印本,陈蒲清点校。
  附:宋版《论衡》残卷(卷一至卷二十五)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寮藏。
  《论衡》三十卷日本延亨五年(1748年)弘简堂刊本(据明黄嘉惠校刊本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论衡》三十卷日本宽延三年(1750年)东京若山屋喜古卫门刊本(据明黄嘉惠校刊本刻),北京图书馆藏。
  古代主要书目著录的《论衡》卷帙《隋书·经籍志·杂家》:《论衡》二十九卷,后汉征士王充撰。
  《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论衡》三十卷,王充撰。
  《唐书·艺文志·杂家》:王充《论衡》三十卷。
  唐马总《意林》三:《论衡》二十七卷。
  《宋史·艺文志·杂家》:王充《论衡》三十卷。
  宋王尧臣《崇文总目·杂家》:《论衡》三十卷,王充撰。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杂家》:王充《论衡》。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论衡》三十卷。
  宋王应麟《玉海》六十二:《唐志》杂家,王充《论衡》三十卷。《隋志》二十九卷。今本亦三十卷,八十五篇,《逢遇》第一至《自纪》第八十五。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十一·子杂家》:《论衡》三十卷。
  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子杂》:王充《论衡》。(一部七册缺;一部十册残缺)。
  明叶盛《菉竹堂书目·子杂》:王充《论衡》(七册)。
  范钦《天一阁书目·子部杂家类》:《论衡》三十卷刊本,汉王充著(宋庆历五年杨文昌后序嘉靖乙未后学吴郡苏献可校刊)。
  《天禄琳琅书目》卷九《明版子部》:《论衡》三十卷,汉王充著(明通津草堂本,二函十二册)。
  钱谦益辑《绛云楼书目·子杂》:《论衡》三十卷,王充撰。
  黄丕烈辑《季沧苇书目》:王充《论衡》三十卷,八本。
  瞿镛《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宋子部》:《论衡》三十卷。(宋刊元明递修本)。
  陆心源《皕宋楼丛书·子部·杂家类三》:《论衡》,汉王充撰(明通津草堂本)
  孙星衍《孙氏宗祠书目·诸子第三·杂家》:《论衡》二十九卷,汉王充撰(明通津草堂本、程荣本)。
  《稽瑞楼书目》:《论衡》三十卷,校本十册。
  《天一阁见存书目·子部杂家类》:《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缺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
  《世善堂书目·子部各家传世名书》:《论衡》三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子部杂家》:《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述古堂藏书目·子杂》:王充《论衡》三十卷,六本。
  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
  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卷二:《论衡》二十五卷。残。宋光宗时刻本。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杂家》:《论衡》三十卷,后汉征士王充撰。四、历代有关王充及其《论衡》资料选目王充《果赋》(《太平御览》九六八任昉《述异记》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
  葛洪《抱朴子》(一、《抱朴子·喻蔽篇》。二、《北堂书钞》九八、《太平御览》六○二引。三、《北堂书钞》一○○、《太平御览》五九九引。四、《初学记·天部·月》引。五、《意林》卷四引。六、《古今事文类聚·别集二》引。)
  谢承《后汉书》(一、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李贤注引。二、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李贤注引。三、《艺文类聚》三五、五八引。四、《初学记》二一、二四引。五、《太平御览》四三二、四八四、六一二引。)
  袁山松《后汉书》(一、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李贤注引。二、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李贤注引。)
  范晔《后汉书·王充传》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赵晔传》《会稽典录》(一、《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二、《太平御览》七二○引。)
  贺道养《浑天记》(《事类赋·天赋》注引。)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刘孝标《辨命论》(《文选》卷五四。)
  樊孝谦《答沙汰释李诏表》(《广弘明集》卷二七。)
  杨炯《浑天赋》(《唐文粹》卷四。)
  卢肇《海游赋》前序、后序(《唐文粹》卷五。)
  刘知几《史通·序传》、《史通·惑经》、《史通·自叙》韩愈《后汉三贤传》(《韩文公集》。)《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旧唐书·吕才传》杨文昌《论衡序》晏殊《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定之致,览之有感》(《宋文■》卷十五。)
  赞宁《难王充〈论衡〉》三篇(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引。)
  洪适《论衡跋》(《盘洲文集》卷六三。)
  《临安志》(《事文类聚》卷十一引。)
  吕南公《题王充〈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