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石之路-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常常会听到沙漠深处传来一阵阵哭泣般的声音,传说这就是那个小姑娘的哭声,她至今还在大沙漠里寻找着那把金钥匙。


第一部分塔克拉玛干沙漠全景(图)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面积广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漠腹地中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变幻莫测。我们将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端一直南行,到达沙漠南端——直线距离600余公里。这段距离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简直不可想象,好在我们有过几次穿越沙漠的经验,心里还算有底。  越野车队驶进大沙漠,一条横贯沙漠的公路是如此得好走,真是出乎我们意料。这条公路比高“等”级的快速路还要平顺,更重要的是一马平川,路上几乎看不见其他车辆。越野车犹如撒了欢的野马一路狂奔,两边起伏蜿蜒的沙丘在光线的照射下宛如优美的人体曲线,令人想入非非。


第一部分沙漠公路两侧的沙丘(图)

  进入沙漠公路之后,我们便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方圆数百公里的茫茫大漠,手机信号全无。不一会儿,汽车进入了胡杨林地带,只见大片干枯的胡杨扭动着千奇百怪的身姿,张手于天,仿佛在呼喊着什么。传说胡杨,“活着千年不老,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被誉为沙漠之魂,它们伴着极度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苦度着数千年悠长的岁月。


第一部分姿态百异的胡杨树(图)

  就是这片荒漠,汉代时曾是丝绸之路的中道及南道所在,沿途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和村庄,还有若羌、楼兰、且末、尉犁、小宛、戍卢、精绝等邦城小国,是非常繁荣的地区。楼兰当年是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尉犁是中国开发西域最早的地方;若羌当年是羌人生息之地,早在公元前12世纪,羌人就懂得开采铁矿、铸造铁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的民族之一;且末古城也是荒漠中另外一处神秘所在,至今吸引着各方考古学家前往一探。现在的且末是巴州辖区最边远的一个县,离自治区首府库尔勒有800多公里,须横穿沙漠公路才能到达。  沙漠公路地面温度过高,轮胎与地表的摩擦生热比其他任何路段都强烈,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也一直降不下来。风沙从每一个空隙中钻进车里,粘了我们满头满脸满身。被烈日暴晒了一天的沙,烫得人站立不住,夕阳仿佛被定在了地平线的那端。  车在飞驰,景致不断变换,跳动的车窗外,强烈的阳光制造着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漫长而无休止的行进,令思绪渐渐迷失,仿佛时间倒流,不知道车轮会把我们带向哪里,也不知我们要去向何方。那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目的地——昆仑山深处埋藏着宝玉石的地方。  中华民族对玉石的探求可以追溯上万年,这是一种自洪荒时期就结下的不解之缘。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均发现不少玉器,玉器时代距今40006000年左右。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


第一部分清 白玉壶(图)

  清  白玉方胜洗  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又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  “玉”字始见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汉字曾选出从“玉”的字近500个,用“玉”组成的词汇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类词汇大多数都与玉有关。“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千样玛瑙万样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洁冰清”、“玉不琢不成器”、“抛砖引玉”、“金玉良缘”、“锦衣玉食”、“金口玉言”、“玉骨冰肌”、“香消玉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枝玉叶”……  白玉观音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beijade,玉(jade)是该词的最后一个字。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象三玉之连其贯也”,“玉”的象形字初意为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玉代表人间祸福的主宰,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之说。古代玉价值连城,为了占有它,人们不惜发动战争。后世流行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白玉花熏  白玉玲珑提梁瓶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玉的美感源于此,终于此。玉之美学所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是中国的宇宙观念。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碧玺坠  中国人把玉看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赋予玉所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3600年到31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拥有和田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十分惊人。  碧玉大碗  新疆的和田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  玉器分类    玉器的玉材主要是和田玉,还有少量蛇纹石质玉、独山玉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对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玉器进行化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英文写作Nephrite,它源于希腊语,有“肾脏”之意。它的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此种角闪石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清 白玉壶  清  碧玉梅瓶  辉石类亦称硬玉,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辉石类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  :翡翠原料  中国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艺史上占有绝对优势。虽然,古代欧洲人和美洲人与中国人一样,都迷信玉,认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然而,在用玉历史、碾琢技艺和用途方面,无论是日本古玉,新西兰毛利族玉器,印第安人玉器,还是阿拉伯玉器,西伯利亚古玉,欧洲古玉,都无法与中国玉器相提并论,它们或是昙花一现,或源流无绪,或玉质粗劣,或碾琢草率,或种类单调,或用途狭隘。中国既是产玉大国,又是琢玉大国。中国玉器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第一部分蛇纹石(图)

  又称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全国最大的蛇纹石玉矿在辽宁省岫岩县哈达碑镇瓦沟,岫岩玉以绿色为主,还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可谓七彩斑斓,五光十色。硬度一般介于3。5度至5度之间。


第一部分籽玉(图)

  又名籽儿玉,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通常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籽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按照和田玉的等级来说,籽玉最为贵重。


第一部分山流水(图)

  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被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按照和田玉的等级来说,较籽玉次之。


第一部分玉石小常识

  山料  又称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不如籽玉及山流水。  盘玉  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玉石的方法,大致是用手在玉石上反复不停的摩擦直到玉石发热,稍停,对玉石欣赏片刻,再重复开始上述动作,一直持续下去。盘玉可使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并使玉石的颜色发生很大变化。  拣玉 捞玉  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这种方法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一般秋季是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  挖玉  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浅滩、古河道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长时间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玉石获取率很低。  于阗(同田字)  称雄丝绸之路南道的西域古国,唐宋时的“绢都”,今南疆和田所在地,清代改名为和田。  攻玉  古代管开采山石料叫“攻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外也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


第二部分西周 玉鸟纹刀(图)

  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也被称为“昆山玉路”、“和田玉路”,是与“丝绸之路”相对而提出的,这是早期的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和田玉,沿河西走廊或北部大草原向东渐进到达中原地区,向西据说在巴格达也有发现。这条“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数千年。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此时已经基本定型。  “丝绸之路”兴起后,运往中原内地的玉料络绎不绝,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和田玉进入中原后,中国玉文化逐渐进入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代,和田玉自此被誉为中国玉的精英,更被儒家赋予它以“德”的内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在,我们之所以能清楚地看到玉所承载的内涵,要归功于收藏。其实对于自己喜好之物的收藏,小到蚂蚁,大到冬眠的狗熊,可谓都有“收藏”行为。它们的收藏大都属于维持生计,只有人类的收藏——特别是对于珠宝玉器等的收藏,除了珠宝玉石自身的价值外,更多的还是源于对此类物品精神上的爱好。当然,玉石除了自身价值外,还具有品质坚韧、历久不变的特性,是此成为历代收藏家青睐之物。历代收藏者应该说也是那个时期的富有者,正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收藏家,才使我们的珍宝得以一代代传承下来。不过,中国馆藏物品最多的“博物馆”并非那些大户人家,而主要是历代帝王、达官贵人的陵墓。  明 玉出戟方觚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玉,距今已有一万多年,那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收藏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良渚文化  玉兽面纹镯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墓中置放有序,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它们不是专为殉葬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宝玉和装饰品。在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制作,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们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一种体现。  良渚文化  玉鸟兽纹琮  良渚文化 璜  到了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  西周·玉鸟纹刀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又独创一面,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第二部分汉 双龙卷云古纹玉璧(图)

  红山文化  玉勾形器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玉器流传的时间久,地域广。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春秋晚期  玉虎形饰  春秋战国至汉代,玉器收藏的规模较商周时期有很大进展。1986年,江苏吴县发现了一个玉器窖藏,出土玉器204件,占出土遗物总数的50。7%。其器型种类主要为璧、环、璜等礼器和虎形佩、鸟形佩、珠等各种形状的装饰品,除了时作玉器,其中6件可能是吴王夫差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  战国·玉勾连纹灯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