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亚里士多德-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限无限也反映了他的辩证思想。亚里士多德指出,要否认无限是有困难的。
时间无始无终,数量也无限可分,事物的产生和灭亡也是无穷无尽。如果不是这
样来认识问题,说事物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那么它由什么来限制呢?只能
由事物本身来限制,不能由事物以外的别的东西来限制。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
只能承认无限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又讨论了时间。他认为,时间的一部分——“过去”——已经存
在过,现在却已不再存在了;还有一部分——“将来”——有待产生,现在尚未
存在。应该把时间当作一种运动和变化,但时间和运动变化又不同,变化总是有
快有慢,而时间却没有快慢。快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所谓快就是时间短而变化
大,慢就是时间长而变化小。可是时间却不能用时间本身来衡量,可见时间和运
动是有不同的。但时间和运动又不能脱离,任何一种运动发生以后,总有一段时
间和它一起过去了。因此,亚里士多德说,时间不是运动,而是使运动成为可以
计数的东西,人们总是用时间来判断衡量运动的多和少。同时,人们又用运动来
计量时间,即用天体的运动来计量,以年、月、日、时……为单位。
    所以,时间和运动是相互衡量的。一切存在都存在于时间里,万物都在时间
里产生和消灭,不过不是被时间消灭掉,而是和时间一起发生的运动和变化消灭
掉。亚里士多德这里已经发现了时间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时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是计量运动的单位。
    从以上论述看,亚里士多德对运动、有限无限、时间空间等问题都作了辩证
的分析,他的思辨达到了古希腊哲学的高峰。
    但当他探索运动的永恒性时,又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
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者——不动的动者。之所以陷入反辩证法泥潭,是因
为他不懂运动的根源在事物的本身,而总是到事物之外去找原因。
    5 哲学学说产生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就当时的科学和社会发展情
况来说,其成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许多理论、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有其
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认识论价值。他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有主观原因,也
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指他博学多才,富于探索精神,这一点我们在第三、六章
已做过说明。客观原因指当时的理论思想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继承了他以前哲学家的研究成果。他说,我们受益
于前人,不但要感谢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就是对那些较浅薄的思想家,也
不要忘记他们的好处;因为他们的片言只语正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先导,这对于后
人仍是一个贡献。
    哲学并非与人类俱来,而是文明时代的产物,这表明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
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就人类思维的发展而言,哲学的产生是以人类具备一定的抽
象思维能力,能对世界形成整体的概念的认识为基础的。哲学的发展除了这个条
件之外,继承前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希腊哲学以面对外部世界,注重探索事
物的本质,以求真为目的而著称古今。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
文明的影响,使得希腊哲学逐渐形成了注重人与自然的区分,崇拜外部世界,推
崇力量,重视技术,进而导致对解释力量秘密的知识的崇拜。追求知识、重视智
慧,探索事物的原因和内在本质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传统,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表
现更突出,“我爱老师,更爱真理”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这种探索追求精神
使古希腊哲学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精神,哲学家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
自己的结论,他们不囿于传统,不慑于权威,而是推陈出新,独抒己见。集古希
腊哲学之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批判
与超越精神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使古希腊哲学达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
    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一个繁荣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自然科学,如
数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天文学计算出一年为
365 日8 时57分,并编制了希腊的历法;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论,用原
子的不同结合说明物质的构造。
    数学家欧多克斯研究过比例论,创立了不可通约数关系式的理论;医学家希
波革拉底研究了病理学、外科医术;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流向心脏,并由心脏流
出,人们的健康有赖于人体中四种元素(土、水、气、火)
    的正确平衡,初步提出有机物起源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对一切领域都有兴趣,
都有涉猎,并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对生物、天文、动物等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得
了许多重要成果。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亚里士多德哲学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
    第八章范畴学说范畴是哲学中的一个问题,本用不着单独成章;但因亚里士
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探讨哲学范畴的人,他的范畴学说内容丰富,
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剖析范畴理论,可以从一个方面来探讨他的
哲学思想,认识他的哲学特征,并可以从中总结人类思维发展的经验教训,故而
列专章介绍。
    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总的看还不是很深入,而对其范畴学说的
研究就更少了,多是在谈论哲学思想或逻辑思想时涉及到范畴理论。《论辩证思
维的形成和它的范畴体系》(黄顺基、刘炯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简论》(杨寿堪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两书,
特别是后者,专门研究了范畴问题。本章根据这两书有关论述及学术界的研究成
果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
    范畴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
支撑点和阶梯。列宁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
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
    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
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①人们在实践中,反复地接触到
同一种类的事物,积累了关于某一种类事物的种种属性、特征、联系等等的丰富
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概括工作,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联系抽象
出来,形成概念,并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思维活动。这样,人们才可能日
益深刻地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达到有成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那些比较深刻
的、比较普遍的概念,就叫做范畴。
    亚里士多德是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哲学范畴的含义和意义作了许多有益探
索的哲学家。虽然他没有给范畴下过定义,但根据他的几本有关著作,我们可以
考察出他的范畴学说的含义。
    1 范畴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对范畴的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是从语法或修辞学出
发的。在《范畴篇》一开头就讨论语法问题,讨论了同义词、多义词以及在语言
表达中语词的表达形式和组合形式。并按主词和宾词的关系,把范畴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属于只能作为主词不能成为宾词的,另一类是属于作为宾词而述说主体
的(主词的)。他之所以从语法的主词和宾词的关系上来揭示和阐明范畴的含义,
是因为:(1 )范畴和语法是紧密相联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或表达对事物的
看法,总是离不开对于事物的定义和概念。对事物下定义就必然牵涉到语法问题,
因此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普遍的概念的哲学范畴,当然也就同语法问题直接发
生联系。
    (2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首先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出来的,或者是以
形式逻辑为基础的,而对逻辑的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分析,是以语法为①列宁:《
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0页。
    出发点的。(3 )亚里士多德的活动年代正是智者中诡辩派风行的时期,他
当时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对诡辩派的种种谬论,而诡辩派的手法之一
是在语法上制造混乱,混淆概念,提出似是而非的定义。他的一些范畴是在驳斥
诡辩派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范畴就自然地和语法、词语结合在一起了。
    但是,如果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只归结为语法问题,那就片面了。
    实际上,还应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考察和理解范畴。他把范畴看作是对
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多方面性质的一种规定,并明确地表述了范畴和存在的关系,
范畴不是主观思维的产物,而是客观存在事物不同方面的一种反映或规定。这里,
亚里士多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范畴同本体论、认识论结合起来,当然超出了语
法范围。
    亚里士多德所以重视对范畴的研究,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隐隐约约地看到
了范畴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和作用。从他对具体范畴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
把范畴看作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逻辑工具。他指出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其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这五彩缤纷的事物面前,如何认识它们,把握它们,
这首先必须将多种多样的事物概括为几大类,只有这样,认识客观事物才能顺利
进行。这种概括,就需要通过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即范畴。
    亚里士多德对范畴进行了分类,在《范畴篇》列举了十类:实体、数量、性
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主动、被动;在《形而上学》第5 卷提出
30个哲学术语,也就是30个范畴,虽然有的和以前的有重复,但重视对范畴的研
究,从中可以看出来。他认为,通过范畴去考察和认识世界,“就很接近于见到
真理了”。
    对这些范畴,亚里士多德都作了系统、深刻、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如“实体”,在他的著作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无论是它的正确方面还
是错误方面,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把“实体”列
为十范畴之首,用“实体”统率其他范畴。“质料与形式”
    是亚里士多德使用最广泛的一对范畴,质料和形式的理论贯穿其整个哲学之
中,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运动”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
中的重要范畴,他认为只有研究运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当时自
然科学发展水平上,对运动这一范畴作了系统的论述。“潜能与现实”是亚里士
多德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研究中提出来的一对范畴。在他之前的古希腊哲
学家都没有明确提出和研究过这对范畴,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这对范畴作了深入
的探索。他认为事物可以分为潜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有些事物是潜在的存在,
有些则完全是现实的存在。因此,每种事物的变化,都是由潜在的东西变为现实
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范畴进行分类时,把“质和量”
    这对范畴放在仅次于“实体”的位置,他把质和量看成是事物的一种规定,
并分别作了研究。“时间与空间”是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详尽探索的范畴。
他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对“关系”这一范畴作了专门论述,他对这
一范畴的论述表现出不少朴素辩证法思想,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总是作为
相对的东西而存在,“事物就本身而言并非是绝对是大的或小的,它们之被称为
大的或小的应当说是由于一种比较的结果”。(《范畴篇》)这一表述反映了人
们通过“关系”这
    一范畴揭示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和研究的另一对范畴
是“必然与偶然”,他认为,在现存的事物中有些事物的出现和存在是出于其必
然性,如果没有这种必然性,它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强调必然性,并不是否认
偶然性,偶然性是不出于必然和经常,不是事物的本质。“对立”是亚里士多德
在《范畴篇》中论述的又一范畴,并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多处提到。这一范
畴,是亚里士多德在总结过去哲学家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他的著作中经
常举出各个领域内关于对立的事例,如一和多、奇和偶、同和异、动和静、光和
暗、雌和雄、美和丑、善和恶等,“研究对立的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
形而上学》)“个别与一般”是亚里士多德论述较多的一对范畴,其中包含着深
刻的有价值的思想。这对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
其他范畴的前提和基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之所以很有价值,一个重要原因是
由于他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解决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另外,他在范畴论中
表现出来的动摇性和矛盾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这对范畴的理解存在着混乱
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亚里士多德关于个别与一般的理论,看成是他整个
范畴论的一个总结。
    2 范畴学说的价值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内容广泛,思想深刻,仅就这点也
可以说明他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和最博学的人物。
    一个哲学学说和体系的建立,必须有哲学范畴作为基本内容,哲学家总是通
过继承前人或自己的创立的范畴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由
一系列哲学范畴组成的理论体系。要掌握他的哲学体系,就必须了解他的范畴理
论;了解了他的范畴理论,就掌握了进入他的哲学之门的钥匙,因此研究亚里士
多德的范畴学说,既有理论的意义,又有哲学史的意义,黑格尔说“要理解亚里
士多德,就得认识这些范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