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类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7-类经-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其言上口者,以渗入之处为言,非真谓有口也。如果有口,则不言渗入矣。何后世 
不解其意而争言膀胱有上口,其谬为甚。三焦下 义,详前十六。酾音筛。滤音虑。)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 
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此因上文言水谷入胃必 
济泌别汁而后出,而何以饮酒者独先下也?盖以酒之气悍,则直连下焦,酒之质清,则速行无滞,故后谷而入,先谷而 
出也。)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如雾者,气浮于上也。言宗气积于胸中,司呼 
吸而布 于经隧之间,如天之雾,故曰上焦如雾也。沤者,水上之泡,水得气而不沉者也。言营血化于中焦,随气流行 
以奉生身,如沤处浮沉之间,故曰中焦如沤也。渎者,水所注泄。言下焦主出而不纳,逝而不反,故曰下焦如渎也。然 
则肺象天而居上,故司雾之化。脾象地而在中,故司沤之化。大肠膀胱象江河淮泗而在下,故司川渎之化也。愚按∶三 
焦者,本全体之大脏,统上中下而言也。本经发明不啻再四,如本输、本脏、论勇、决气、营卫生会、五脏别论、六节 
藏象论、邪客、背输等篇,皆有详义,而二十五难经独言三焦包络皆有名而无形,遂起后世之疑,莫能辨正。第观本经 
所言,凡上中下三焦之义,既明且悉,乌得谓其以无为有、以虚为实哉?余因遍考诸篇,着有三焦包络命门辨,及藏象 
类第三章俱有详按,所当互考。) 

八卷经络类
二十四、营气营运之次
属性:(灵枢营气篇 全)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实,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 
始,是谓天地之纪。(营气之行,由于谷气之化,谷不入则营气衰,故云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以传于肺,清者为营,营 
行脉中,故其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以周流于十二经也。天地之纪,义见前章。内,纳同。)故气从太 
阴出,注手阳明。(此下言营气营运之次,即前十二经脉之序也。营气出于中焦,上行于肺,故于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 
出注中府、云门,下少商以交于手阳明商阳也。)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手阳明大肠经, 
循臂上行至鼻旁迎香穴,交于目下承泣穴,注足阳明胃经。下行至足跗,出次趾之厉兑。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出其 
端,以交于足太阴隐白也。)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足太阴脾经自足上行抵髀,入腹属脾,上膈注于心中,以交于手 
少阴经也。)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趾,合手太阳。(心脉发自心中,循手少阴经出腋下极泉穴,下臂注小指内侧少冲 
穴,出外侧以交于手太阳少泽也。)上行乘腋,出 内,注目内 ,上巅下项,合足太阳。(手太阳小肠经,自小指上行, 
乘腋外,上出于 内颧 之次注目内 ,以交于足太阳睛明穴。 音拙。)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 
上行注肾。(足太阳膀胱经,过巅下项,循脊下尻,注小指端之至阴,循小趾入足心,以交于足少阴之涌泉,而上行注肾 
也。)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足少阴肾经,从足心上行入肾, 
注于心,外散于胸中,以交于手心主。其脉出腋下之天池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端之中冲也。)还注小指次 
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手厥阴心主之支者,别掌中,还注无名指端,以交于手少阳之关冲,循臂 
上行注膻中,下膈散于三焦也。)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手少阳经自三焦注于胆,出胁肋间以交于 
足少阳经,上者行于头,起于目锐 瞳子 穴,下者至足跗,出小趾次趾端之窍阴穴也。)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 
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 ,是督脉也。(足少阳胆 
经,支者别跗上,注大趾间,以交于足厥阴之大敦穴,乃上行至肝上肺,上循喉咙之上,入颃颡之窍。究,深也。蓄门, 
即喉屋上通鼻之窍门也。如评热病论启玄子有云∶气冲突于蓄门而出于鼻。即此谓也。其支别者,自颃颡上出额,循巅 
以交于督脉,循脊下行入尾 也。蓄,臭同,许救切。)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 
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督脉自尾 前络阴器,即名任脉,上过阴毛中,入脐上腹,入缺盆,下肺中,复 
出于手太阴经。前经脉篇未及任督,而此始全备,是十四经营气之序。) 

八卷经络类
二十五、卫气营运之次
属性:(灵枢卫气行篇 全)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十二辰,即十二支也,在月 
为建,在日为时。)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象定者为经,动者为纬。子午当南北二极,居其所而不移,故为经。卯酉 
常东升西降,列宿周旋无已,故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天分四面,曰东西南北,一面七星。 
如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方七宿也,斗牛女虚危室璧,北方七宿也,奎娄胃昴毕觜参,西方七宿也;井鬼柳星张翼轸,南 
方七宿也,是为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房在卯中,昴在酉中,故为纬。虚在子中,张在午中,故为经。) 
是故房至毕为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自房至毕,其位在卯辰巳午未申,故属阳而主昼。自昴至尾,其位 
在酉戌亥子丑寅,故属阴而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 
五岁。(卫气之行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于身。天之阳主昼,阴主夜;人之阳主腑,阴主脏。故卫气昼则行于阳分二 
十五周,夜则行于阴分二十五周。阳分者言表言腑,阴分者言里言脏也,故夜则周于五脏。岁当作脏,误也。)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此下言卫气昼行阳分,始于 
足太阳经以周六腑而及于肾经,是为一周。太阳始于睛明,故出于目。然目者宗脉之所聚,凡五脏六腑之精阳气皆上走 
于目而为睛,故平旦阴尽则阳气至目而目张。目张则卫气由睛明穴上头,循项下足太阳经之分,循背下行以至足小趾端 
之至阴穴也。)其散者,别于目锐 ,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散者,散行者也。卫气之行,不循经相传,故 
始自目内 而下于足太阳,其散者自目锐 而行于手太阳也。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少泽穴也。)其散者,别于目锐 , 
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此自太阳行于足手少阳也。目锐 ,足少阳瞳子 也。足小趾次趾之间,窍阴穴也。)以 
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分侧当作外侧,小指下当有次指二字,谓手少阳关冲穴也。)别者以上至耳前,合 
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此自少阳而行于手足阳明也。合于颔脉,谓由承泣颊车之分,下注足 
阳明经。五趾当作中趾,谓厉兑穴也。颔,何敢切。)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手阳明之别 
者入耳,故从耳下行本经。大指下当有次指二字,谓商阳穴也。)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 
故为一周。(此自阳明入足心出内踝者,由足少阴肾经以下行阴分也。少阴之别为跷脉,跷脉属于目内 ,故复合于目, 
交于足太阳之睛明穴。此卫气昼行之序,自足手六阳而终于足少阴经,乃为一周之数也。愚按∶卫气之行,昼在阳分, 
然又兼足少阴肾经,方为一周。考之邪客篇亦曰∶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尝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然则无论昼夜皆不离于肾经者何也?盖人之所本,惟精与气。气为阳也,阳必生于阴;精为阴也,阴必生于阳。故营本 
属阴,必从肺而下行;卫本属阳,必从肾而上行。此即卫出下焦之义。而肾属水,水为气之本也,故上气海在膻中,下 
气海在丹田,而人之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此下言卫气营运之数也。天周二十八舍而一日一周,人之卫气昼夜凡行 
五十周。以五十周为实,而用二十八归除之,则日行一舍,卫气当行一周与十分身之七分八厘五毫有奇为正数。此言一 
周与十分身之八者,亦如天行过日一度而犹有奇分也。奇分义见后。舍即宿也。按太史公律书及天官等书,俱以二十八 
宿作二十八舍。曰舍者,为七政之所舍也。)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二舍,人气当行三周于身 
与十分身之五分七厘一毫有奇为正数。云十分身之六者,有奇分也。后仿此。)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 
(人气当行五周与十分身之三分五厘七毫有奇为正数,余者为奇分。)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人气 
当行七周与十分身之一分四厘二毫有奇为正数,余者为奇分。)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人气当行八周与十分身之 
九分二厘八毫为正数,余者为奇分。)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人气当行十周与十分身之七分一厘四 
毫有奇为正数,余者为奇分。)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人气当行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四分九厘 
有奇为正数,余者为奇分,此一面七星之数也。)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 
气矣。(日行七舍为半日,行十四舍则自房至毕为一昼,人气当行二十五周为正数。今凡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 
之八,则每舍当余一厘四毫有奇为奇分。合十四舍而计之,共得十分身之二,是为一昼之奇分也。昼尽则阳尽,阳尽则 
阴受气而为夜矣。) 
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此言卫气夜行阴 
分,始于足少阴肾经以周五脏,其行也以相克为序,故肾心肺肝脾相传为一周,而复注于肾也。)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 
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其正数奇分俱如前。)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卫气行于阴分二十五周则夜尽,夜 
尽则阴尽,阴尽则人气复出于目之睛明穴而行于阳分,是为昼夜五十周之度。)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 
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前日行十四舍,人气行二十五周为半日,凡得奇分者十 
分身之二;故此一昼一夜日行二十八舍,人气行五十周合有奇分者,在身得十分身之四,在脏得十分藏之二。所谓奇分 
者,言气有过度不尽也,故人之起卧,亦有早晏不同耳。)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不以期,谓或上或下,或阴或阳,而期有不同也。)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四时分至昼夜,虽各有长短不 
同,然候气之法,必以平旦为纪,盖阴阳所交之候也。)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 
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一昼一夜凡百刻,司天者纪以漏水,故曰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得百刻四 
分之一,是为半日之度。分一日为二,则为昼夜。分一日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当以 
平旦为阳始,日入为阳止,各随日之长短,以察其阴阳之纪而刺之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 
(失时反候,谓不知四时之气候,阴阳之盛衰,而误施其治也。)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邪盛者 
为实。气衰者为虚。刺实者刺其来,谓迎其气至而夺之。刺虚者刺其去,谓随其气去而补之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 
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 
而刺之。(病在三阳,必候其气在阳分而刺之,病在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此刺卫气之道,是谓逢时。逢时者, 
逢合阴阳之气候也。)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 
(此以平旦为始也。太阳少阳阳明,俱兼手足两经为言,阴分则单以足少阴经为言。此卫气行于阳分之一周也。)水下五 
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此卫气行于阳分二周也。) 
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此卫气行于阳 
分三周也。)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 
(此卫气行于阳分四周也。)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 
刻,人气在阴分。(此卫气行于阳分五周也。)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 
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此卫气行于阳分六周也。)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水 
下二十五刻,计前数凡六周于身而又兼足手太阳二经,此日行七舍,则半日之度也。按∶前数二十五刻,得周日四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