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苦难辉煌-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了的阶级能够负担政治领导”,同样是一种不正确的判断。

    创见、风险、谬误就这样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

    马林在强调国共合作的好处,陈独秀在强调这种党内合作的坏处,一时间与早先的经费之争一样,双方再次出现僵局。

    但在承认“各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之后,僵局不可能持久。

    马林的建议遭到陈独秀拒绝后,动用了组织的力量。共产国际从1922年7月至1923年5月做出一系列命令、决议和指示,批准马林的建议,要求中国共产党执行,并令中共中央与马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

    就这样,在1922年8月马林亲自参加的中共中央杭州会议上,尽管多数中央委员思想不通,但组织上还是服从了。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决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今天回过头去看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大革命实践,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策基本是正确的。说它正确,因为正是这一决策种下了北伐革命成功的种子。而在正确前要加“基本”二字,因为它仅仅简单提了一下“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毫无疑问,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安排和可行的措施,实际上是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与能力,由此也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种子。

    目标与风险成正比。这是任何决策都无法规避的两难。

    夹在两难之间的,是陈独秀。

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8、谁人看中毛泽东

    1920年5月,李大钊认为自己和陈独秀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深刻,对于俄国情况知道的也少,因此主张“此时首先应该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陈独秀的想法则不同。他说“我们不必做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我们只要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

    陈独秀以为他的建议要容易实行一些。后来自己真的“边学边干”了,才真正体会到“做边学边干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生”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长期以来人们说陈独秀的领导是一言堂、家长制,包惠僧一语中的:“以后(接受经费以后)就不行了,主要是听第三国际的,他想当家长也不行了。”曾经叱咤风云地领导新文化运动、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的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固然有他的错误,但面对共产国际做出的一个又一个决议,有时明知不可为,也只有放弃个人主张而为之,大革命失败后他还是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这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之所在了。《真理报》发表社论,指责陈独秀“这个死不改悔的机会主义者,实际上是汪精卫在共产党内的代理人”。这种似曾相识的扣帽子习惯和无限上纲的语言风格,竟然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就在使用,真使人感到“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不在中国。

    下台后个人反省期间,陈独秀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应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

    陈独秀之后,第二个想独立自主大干一番的是李立三。

    1930年蒋冯闫大战,李立三认为国民党的统治正在崩溃,中国革命必将发展为全世界最后的阶级决战;于是要求“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蒙古在中国暴动胜利时,应在政治上立即发表宣言,与中国苏维埃政权联合,承认蒙古是中国苏维埃联邦之一,紧接着大批出兵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十万中国工人迅速武装起来,加紧政治教育,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作战,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在这一暴动蓝图中,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共产国际只是执行这一计划的配角。

    李立三犯了大忌。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安全。1920年4月维经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政治局给他指示的第一条,即“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援中国革命。即使是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巨大帮助,推动了北伐革命的有力发展,同样也是出自苏联国家利益的需求。现在突然间跳出个李立三,一口一个“暴动”,指手划脚地要求“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要求苏联置自身安全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抛开李立三的设想完全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也带来了严重损失不说,单是既从国际支取经费、又不愿接受其批评和指示、特别是要求苏联放弃五年计划准备战争、要求蒙古加入中华苏维埃联邦等等,也的确是太狂妄了。

    国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了干预:停发中共中央的活动经费。

    这是中共自建党以来所受到的最严厉制裁。

    被停发了经费的李立三,便只剩下台一途。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并不在其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存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斗争经验的日益成熟,更有赖于经济上找到立足之地。后一条更为关键。正是在以个意义上,我们说最终给中国革命开辟独立发展道路的,是毛泽东。

    一纸《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表明他不相信中国能够产生红色政权。

    找到五条结论,蒋介石说红色政权的根源在于“赤色帝国主义者之毒计”。

    总想“挤柠檬”的斯大林,又怀疑脱离了国民党的共产党人能否独立存在。

    托洛茨基则认为大革命失败后去农村搞苏维埃运动既不可能,也为时过晚。

    但中国的红色政权产生了,独立存在了,迅猛发展了,谁来解释这一切呢?

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9、谁人看中毛泽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布尔什维克党人最后占领冬宫之前,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夜,还不得不躲藏在俄国与芬兰交界的拉兹里夫湖边一个草棚里。离武装起义只剩下不到20天了,才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

    后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东欧社会主义政权,基本都是扫荡法西斯德军的苏联红军帮助建立的。当苏联的支持──特别是以武装干涉为代表的军事支持──突然消失,厚厚的柏林墙便像一段廉价的雪糕那样融化掉了。

    越南,朝鲜,基本上大同小异。

    古巴的卡斯特罗游击队也是在先夺取政权之后,才建立政权的。

    格瓦拉在南美丛林中和玻利维亚政府军捉迷藏时,也没有首先建立政权。

    不是列宁不想。不是胡志明不想。不是卡斯特罗不想。不是格瓦拉不想。是没有那种可能。

    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就有这种可能?

    193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18年,毛泽东就在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而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之前,星罗棋布的红色政权已经在白色政权周围顽强存在,并有效地履行一个政权的全部职能了。

    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如此?

    全世界没有哪一本百科全书能够诠释这个问题。

    1975年蒋介石刚刚去世,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就出版了一本书《ThemanwholostChina》。书名就不大客气,翻译为“丢失了中国的人”。书中说: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他的运气糟糕透顶”。

    蒋介石数十年惨淡经营,竭力奋斗,被仅仅归结为“运气”二字,克罗泽过于轻率。

    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人的愿望终生不改。十年内战时期有“两个星期”理论,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三个月”理论──“三个月消灭关里关外共军”;兵败台湾后又有“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一辈子生活在扑灭燎原烈火的梦境之中。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白色恐怖中迅猛发展?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

    蒋介石找过五条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克罗泽把所有原因归结为一个最终的“运气”,也没有替蒋弄明白。

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0、谁人看中毛泽东

    回答者只有毛泽东。

    毛泽东早在1928年就作出了解答。

    该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二部分专门谈“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毛泽东也列出了五条原因。第一条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既军阀混战。

    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什么条件呢?第一条就是“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像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像,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蒋介石在五条原因中,认为“赤色帝国主义者之毒计”是根本一条。

    毛泽东的五条原因中,“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即军阀混战是根本一条。

    毛泽东的认识之所以深刻,就在于他牢牢地根植于脚下的土地。

    蒋介石在中国实施最严厉的白色恐怖。

    毛泽东却在这最严厉的白色恐怖下,在各个实行白色恐怖的政权连年混战中,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最广阔的发展天地。

    这块天地不但摆脱了敌人,也独立于友人。

    红色根据地和农村革命政权的广泛建立,在政治上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独特的理论领域,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武装力量工农红军,经济上也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济独立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土地革命时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人人皆知,人人敬佩;但苏区根据地派人一趟一趟给上海的党中央送黄金,不也应该人人皆知人人敬佩么?

    所以中国革命有了这一独特现像:红色首脑最先在先进发达的上海租界建立。红色政权却最终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扎根。

    不集中在最现代化大的城市,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思想体系,不会获得后来众多的领导精英;不分散到最贫困落后的边区山区,红色武装便没有充足的给养和坚韧顽强的战士,中国共产党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如果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自己的政权,不创造出巩固的根据地,不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依存关系便无法根本改变。

    不走毛泽东开辟的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中国革命不但不能独立于敌人,也不能独立于友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见。周围人没有想到毛泽东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独立自主带来的艰难曲折溢于言表。斯大林的回答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这是一般公理”。这位以“钢铁”命名并且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政治进程的历史巨人,在胜利的中国革命面前,十分坦然地承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因如此,更可见毛泽东道路的可贵。

第二章:东方之梦 1、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活,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

    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

    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说不清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代过:一衣带水。

    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

    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日本原本也是被侵略者。而且对被侵略、被掠夺一直比中国有着更多的耽心。1837年幕府统治者德川齐昭发出预言:日本将是西方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中国太大,朝鲜和琉球又太小,对大不列颠的炮舰来说,日本恰好不大不小。

    他比中国的道光皇帝先预感到危机。

    三年以后危机来了。却首先来到躺在床上抽鸦片的中国。

    既使如此,鸦片战争的冲击对日本也极大。许多人以鸦片战争为题著书立说,论述西方对东方的野心,慨叹清政府的失败,警告德川幕府如果不速筹对策,必重蹈中国复辙。

    诗人山田芳谷特赋诗一首:

    勿峙内洋多礁砂,支那倾复是前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