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大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炼金大中华-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就在报社奋力谴责、高声抗议、叫骂声传遍美国的时候,施密特矿业公司的神秘总裁,居然在波特兰现身了!
施密特斯特恩,德籍犹太裔,年龄三十岁,从前只是莱比锡大学的一名地质学博士,小有名声,这样一个应该出现在学术报告会上的学术人物,怎么会是最近风靡全美的施密特矿业公司的总裁呢?
当无孔不入的报社将施密特的老底抠出来之后,足足愣了三分钟。
好吧,施密特的专业和采矿还是息息相关的,《纽约时报》这条新闻的真正轰动之处不在于施密特的身份,而是在于施密特发表的声明。

第064章施密特的新闻发布会 下

施密特在波特兰市中央的玫瑰广场上也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随着伯力警长在安克雷奇首创了这个发布重大事件的方式之后,全美国争相模仿,就连亨特事件后期,哈里森在白宫发言也同样会举办一个规模不小的新闻发布会。
不过到会的记者,都觉得这是一个侧面证明施密特与伯力关系密切的佐证,施密特人没出现,广场里的镁光灯就啪啪啪地响个不停,气氛之热烈,比起白宫发言也差不到哪去!
由于施密特是突然决定现身,并且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的,所以到会的多是波特兰本地的小报社记者,而《纽约时报》恰好有派专门的记者在波特兰驻点,所以幸运地抢到了这个头条消息,首发全国。
施密特的新闻发布会,简单的说,就是一场诉苦讲冤、自剖肝肠的施密特个人秀!
从施密特上台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这个基调:“我代表施密特矿业公司,严正控诉安克雷奇镇警察局的伯力警长,由于他发表的不当言论,导致本公司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底下的记者举着笨重的大相机,被这个带有严重德国腔的英文发言给惊呆了!
事先想过很多剧本,不过记者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位被内定了与伯力穿一条内裤的施密特矿业公司总裁,居然一上来就狠狠地咬了伯力一口!
而接下来施密特的发言,更是让这些记者目瞪口呆的同时,体内八卦之血沸腾冲天!
施密特表示:本公司已经通过合法渠道,从美国联邦政府那里购买到了阿拉斯加全境99年的‘矿产开发权’,但截止上个月底,除了开辟出几个产量不大的金矿、铁矿外,其余地点的勘测、查验、探矿的进展并不顺利,很有可能收不回前期投入的500万美元!而伯力警长所说的3%捐赠,纯属子虚乌有……
不算冗长的发言里,记者敏感地发现了一个关键词:矿产开发权!
这是什么权利?没听过啊!不会是施密特胡编乱造的吧?
于是,有门路的记者,在施密特还在发言台上飙泪诉苦的时候,就偷偷派人回报社里查阅资料了!更有甚者,有些记者直接去找市政府的熟人,查一查,这个矿产采购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一查之下可不得了,这个‘矿产开发权’,还真是当年一手促成阿拉斯加购地案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制定的!阿拉斯加被普遍认为贫矿、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这个矿产采购权,根本就是鸡肋般的存在!谁买谁白痴!
可没想到,居然还真有人斥巨资购买!而且一买就是上限的99年!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也会犯如此错误?这不科学啊!
不过记者们马上反应了过来,施密特体内流的可是犹太人的血液啊,兵行险着、搏此一搏,倒也可以理解。
赢了就成千万富翁,输了就欠一屁股债跳北冰洋!可是很显然,目前这位施密特先生,离去北冰洋游泳,不远了啊……
当施密特苦水倒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有记者提问:“施密特总裁,您说您花了350万美元购买了阿拉斯加99年的矿产开发权,有没有文件证明?”
施密特准备充足,掏出手帕抹了抹脸,挥手让手下把与陶德签订的协议当众读了出来。
350万美元的成交金额,5000个护卫队名额,每年1500个移民准入权,这些,都让记者们大吃一惊!
真有傻子花这么大一笔巨款购买鸡肋一般的矿产开发权啊!这个施密特,是西沃德第二啊!(当初西沃德促成购买阿拉斯加之后,被许多人嘲笑,不受国人理解,并且这些人把阿拉斯加揶揄为‘西沃德的冰箱’!)
不过,5000个合法持枪名额,却是让记者们菊花一紧:乖乖,有了这个条款,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施密特矿业公司谋杀记者一案,恐怕要画上句号了!
只要该协议事后被证明有效,那么就是国会也无权定施密特矿业公司的罪名!更别说派遣什么军队进入阿拉斯加了!
施密特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吐苦水、比凄惨、赛悲凉的氛围中愉快结束,但是给予在场各位记者的震动却是无比巨大的!
简直太、太他妈有料了!
记者夹着照相机离开会场时,都是小跑前进:还说施密特和伯力不是一丘之貉?他们的新闻发布会,总是能给人劲爆的料子,这次咱想不升官发财也难了!
果然,当天《纽约时报》卖出了创纪录的50万份!
而到了下午,稍稍落后一步的《华盛顿邮报》增刊也刊登了采访前阿拉斯加代理州府长官米歇尔·陶德的报道。
报道中,陶德表示,施密特公司的确在去年圣诞节前夕,派人到阿拉斯加半岛上购买了从无人问津的‘矿产开发权’,350万美元,也是阿拉斯加代理州府全体工作人员经过精确测量,仔细研究,并且酌情考虑后给予施密特矿业公司最公正的一个价格!毋庸置疑!
邮报的记者问:99年的上限,是否有欠考虑?毕竟,阿拉斯加是美国的土地,这样一来,陶德先生与卖国何异?
陶德早有准备,冷笑回应:99年只是出售了一个鸡肋(useless)开发权而已!阿拉斯加如果有丰富的矿产,那么世界各国的淘金大军早就把阿拉斯加挤满了,我用一个99%的美国公民都不知道的鸡肋开发权,就为国家创造了350万美元的收入!我卖国?如果这样是卖国的话,那我希望全美国人民都来卖国,那么我们就可以一夜之间超越英法德了!
记者:……不谈这个,那么,5000个合法持枪的名额,还有1500个移民权,是否陶德先生故意给施密特矿业公司的优惠?据我所知,这家公司注册地是加拿大,而且雇佣的大部分是从清朝来的华人!
陶德亦是冷笑:你是没有去过阿拉斯加,不晓得那里的土地有多么广大,气候有多么恶劣,告诉你一句谚语,假如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的独立州,再一刀切成两半,那么,德克萨斯就是全美第三大州府了!(德克萨斯,是现在美国面积最大的独立州府)区区5000人,平摊到每一英亩土地上,根本就是少到于零!我在阿拉斯加这么多年,不怕说实话,里面到处都是偷采矿石的冒险者,他们从不曾向联邦政府交纳过什么,我既然代替国家将‘矿产开发权’出售给了施密特先生,自然要保证他的合法利益!5000人,照我看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记者彻底无言。

第065章 陶德协议 上

当天晚上,《华盛顿邮报》这份增刊的销售量也突破了50万,前阿拉斯加长官陶德先生,成为了大部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能用鸡肋的开发权,从德国佬手里抠来350万美元,这功劳简直可以与当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买下路易斯安那媲美了!
(这份出售了阿拉斯加99年矿产开发权的协议也被称为《陶德协议》,后世美国历史学家研究分析,19世纪末期美国的中兴崛起,就是坏在了这个当时被称颂一片的《陶德协议》上!后世,无数美国人为此扼腕痛惜,陶德,成为美国最不受欢迎的姓氏。)
好,撇开乱入,回归正题。
当然,在陶德被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有少部分人觉得给华人移民权是陶德这笔‘交易’的瑕疵,因为阿拉斯加就要建州了,这些华人移民,摇身一变,便会成为与他们一样的美国公民!这让《排华法案》公布后,种族优越感异常膨胀的这些人,心里十分不舒服!
不过这些都是大浪潮中的小浪花,扑腾几下,就没人注意了。
仿佛为了验证陶德的‘伟大’,5月20日,哈里森总统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了阿拉斯加‘矿产开发权’的合法性,并且督促施密特矿业公司要公开售卖记录,方便国家收税!
不管阿拉斯加到底有没有丰富的矿产,既然矿产分成没戏了,那么收一笔无关痛痒的税恶心恶心这个加拿大的矿业公司,也是好的!哈里森心中恶意地想着。
5月24日,施密特在波特兰召开了个人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议上,施密特首先再次强调了阿拉斯加并没有自己预期中的富饶,接着,就抛出了早就设计好的——阿拉斯加矿产分包会!
施密特宣布,施密特矿业公司将把阿拉斯加境内除了龙翼金矿外的所有土地,按块切割,分包出去,各个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只要向施密特矿业公司缴纳一笔象征性的许可费,就能在承包的土地上开发矿产,假如获得收益,施密特矿业公司许诺只占三成。
说到这里,记者很识趣地提问:施密特先生,这个分包会,是不是您展开公司自救的第一步?
施密特:自救是肯定的,本公司在阿拉斯加北部已经有两个月没给员工发过工资了,那里严寒的天气使得每日开销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而且护卫队的武器消耗,也加重了公司的负担!分包会,是尽量减少损失的无奈之举。
记者又问:分包会的参与资格,为什么仅限于在美国注册的公司?这可以理解为贵公司在讨好联邦政府吗?
施密特点头:我是德国人,公司的注册地又是加拿大,我们的本意是想合理避税,不过由于亨特案件闹得很大,我们担心贵国政府会对我们采取不正当限制措施,所以,这个分包会,也是本公司向贵国政府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我们在阿拉斯加挖的矿,获取的利益,愿意与美国商人分享。
这名记者退下(其实是被推下的),另一名记者顶上,发言:美国联邦政府,是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的政府,施密特先生,我代表我国人民,对你的无端猜测保留起诉的权利。
施密特一耸肩,道:如果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道歉!我们是正当的公司,我也是正常的商人,我不否认我希望赚钱,但我绝对没有占美国便宜的初衷!
记者:请问施密特先生,这个矿产分包会,何时何地举行?对参加分包的公司,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比如说,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采矿资质?或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施密特道:时间比较紧迫,这个阿拉斯加矿产分包会,经过本公司高层讨论,决定在一个星期之后,在波特兰举行!对参加分包的公司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只要是在美国合法注册、向美国政府纳税的公司,我们都欢迎!
施密特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顺利结束,记者们又是一路小跑奔向电报局,这一次来的记者可比第一次多多了!纽约、华盛顿、芝加哥的报业巨头,都派人乘火车日夜兼程赶到了波特兰。波特兰电报局,品尝到了当初安克雷奇电报局的滋味,爆满、拥挤、无序,到处都是挥舞着纸片和钞票的记者,电报局的工作人员又喜又怕,勤劳工作。
第二日,施密特要召开矿产分包会的新闻就传遍了美国数十个主要城市,当听闻了那个可笑的‘许可费’,和近似‘屈辱’的三成收益分成,东部的那些商业巨擘们,差点没把雪茄笑进了嘴巴里!哈哈哈,蹩脚的犹太博士,好好在大学里研究石头就好,非要学别人赌一把,500万美元投到阿拉斯加那块不毛之地,雇佣了大批的华人,这下好了,收不回成本了吧?
分包会?有哪个笨蛋会跑去接你的烂盘子?哈哈,犹太人终于也做了一笔烂生意,下次聚会时,可以尽情地嘲笑一下倒卖服装的马库斯·高曼和那对贩棉花的莱曼兄弟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美国金融形势,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上层主流人士,都是从欧洲皇室贵族迁徙过来的后代,而如今的美国金融,或者说经济脉搏主要由两种势力把持!
一种是黄蜂族(WASP),直译便是白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新教徒,他们主导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处于金字塔顶尖的种族。著名的洛克菲勒,还有摩根,以及现在还未降生的巴菲特、盖茨、奥巴马都属于此类。
另一种则是被称为‘咱们一伙(Ourcrowd)’的犹太财团,与黄蜂族相比,咱们一伙是新生力量,主要代表是莱曼兄弟公司,高盛公司、库恩勒伯公司等银行投资者,他们的幕后主使(或者说扛把子)便是欧洲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的真正崛起在20世纪初,在垄断了美国广播媒体力量后,才逐渐踏入政治舞台,与黄蜂族分庭抗礼。
而在当下的1891年,咱们一伙,还只是一帮金融投机者,借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光环,占据华尔街,低买高卖,在银行界、股市期货中呼风唤雨,但一谈到政治,就完全不是黄蜂族的敌手了!
嘲笑施密特的商业巨擘,大多数是黄蜂族,他们对莱曼兄弟这样以爆发户态势异军突起的犹太银行财团非常反感,或者说是眼红对方在金融市场捞钱捞得太快,总而言之,施密特作为外来犹太人,虽然还未正式去过纽约,但已被黄蜂族理所当然地划归在了咱们一伙的范畴了。

第065章 陶德协议 下

施密特处境堪忧,以洛克菲勒为代表的黄蜂族自然要弹冠相庆,包括哈里森总统,在看过报纸后,也大浮三杯,乐得一醉!
搞事啊?搞得老子这个总统最近两个月过得心惊肉跳,不知肉味,这下你要破产倒闭了吧?哼哼,等该死的伯力失去了‘矿产丰富’那张牌,风声过了,我就出面提议取消阿拉斯加建州,狠狠地抽克利夫兰(民主党领袖)一个耳刮子!哈里森乐滋滋地想:得罪了我这个现任总统,怎么可能让你如愿变成独立州?我的老脸,多少还是有几分份量的!
在黄蜂族一致看衰的前提下,‘阿拉斯加矿产分包会’在1891年5月的最后一天,如期在波特兰商业局旁边的一栋豪华别墅里举行!
这栋别墅是属于一名叫做山尔贝·布罗奇的法国商人,施密特并不认识他,不过乔金认识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像希尔顿、威斯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