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意三国-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事情李晟肃容的望着他。

我希望你能让我的血脉一条生路,不要全然诛杀他们。当然,作为补偿,我会让昌平的弟弟向你投降,并把士家的家产全都交给你的。士燮平静的说道,仿佛在说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一般。

好!我答应你。觉得这样对自己并没有多少损失,也不会为自己留下多少麻烦,更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些名声,李晟自然满口子答应下来。他随即转身回头,不再与同样归入自己队伍之中的士燮见面,而是直接下达了那个最重要的命令:进攻。

喊杀声起,无数的人又因此而战在了一起。


星火 第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

铁与血交接而起的厮杀过去了,随着东边太阳的升起,一切都随之结束了。作为战场的谷口,已经倒满了尸体。这其中的许多是士燮那边的,也有许多是李晟这边的。战斗才刚刚结束不久,李晟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

哀兵必胜。虽然在昨晚的那种环境之下,士燮的哀兵终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却也是让我们头痛不已了。我们千算万算,却怎么也没有算到他们的最后一击会有如许威力。以一万兵将战敌残军三千,居然还死伤四千余。这只能算是惨胜啊。一直以来我们都打得太顺手了,也太小看世人了。站立在战场边的一个小丘,远离了那血腥的味道,俯视着着下方忙碌而充满了悲凉的一幕,李晟感叹者对站立在自己身旁的诸葛亮说道。

说得也是啊。第一次看到如此惨烈的厮杀,完完全全的就是一命换一命的作战,使得诸葛亮对昨夜的战斗有了很深的感触,他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士燮军的所有人都愿意与士燮一起奋战致死呢?如此强硬的作战态度,在一开始没有,在遭到了第二次伏击的时候也没有,偏偏就在这最后在甚至有可能投降就可以解脱的最后关头,选择了和士燮一起同死。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这其中是为了三点吧。李晟悠悠的望着远方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来。

哪三点?孔明不解的望着李晟,眼中满满的都是热切。

士燮之兵以私兵为主,再佐以州郡之士。与我们中原直接招募流民为私兵不同,士家的私兵基本上都是他们从孤儿中挑选出来的。虽然训练培养的周期比较长,但却是能够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使得他们对士家有认同感,乐于为士家赴死。此为其一也。其二,士家的私兵既然是士家自小培养起来的,那么他们在成长之后,必然又士家进行婚配,并让自己的子女自小于士家中长大。士家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族,其门户之中,历经数代的仆人并不少,他们中已经很有一部分同士家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对士家自然很有感情。再加上士燮这个人本身的才干与魅力,使得他们都将士家视为自己的家。孔明你想想,若是自己的加受到攻击,哪里还不会拼命呢?这便是第三点。李晟微笑的解说道:因为以上的三点,使得这些能够跟随士燮到这里的人,大都能跟随士燮死战到底。与我们最终拼了这么一个两败俱伤。

也算不上是两败俱伤吧。我们是伤了没错,可敌人不也是灭了吗?这最多只能说是一个惨胜罢。诸葛亮力求准确的对这次战斗的结局进行一个描述,他看到李晟似乎有些兴致不高的模样,便也淡笑的开解道:主公毋庸如此。虽说我军眼下的伤亡是高了些,但还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士气什么的,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而且我们也已经达成了最初的目标,只要把士燮的首级枭下来,用来对付昌平城里的士壹,那一切自然该顺畅的搞定了。

你就这么肯定昌平城里的士壹见到他兄长的首级就会投降?李晟虽然事情最好也能够如此顺利的发展,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想和事情发展的就会一样。他认为士壹在看到自己兄长的首级之后,也是有可能大发雷霆而为兄长报仇。因为他也听说了,士壹和他兄长士燮的关系很好。因此李晟不由得对孔明的自信感到疑惑:你就不怕万一么?

没有万一。诸葛亮轻轻的摇了摇,手中的遇上不由自主的微扇起来:如果主公了解士壹这个人的话,主公便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用主公以前的话说这世界上除了唯唯诺诺之辈以外大体有两种个性的人,一种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一种则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人。诚然士燮和士壹的关系很好,但与感性大于理性的士燮不同,士壹却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他冷静,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情势。就眼下而言,在影响一个人决断的三个因素理智、感情、形势中,情势已经完全利于我方:士燮的身死使得士壹的昌平完全变成了一座孤城,而这座孤城之中又不是由纯粹的士家军驻守,这使得士壹根本就没有同我们作战的能力。在如此不利于己的情况下,向来理智的士壹究竟会作出怎样的决定,我想应该很容易猜测的。向他这样家族出生的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别的,而应该是他们自己家族的生存和利益。只要主公能适当放宽一些对士家的惩罚,令他们能够支持下去,不赶尽杀绝,我想士壹应该会投降我们。因为他不可能用整个家族的生死来与我们抗衡。

是这样啊。李晟了解的点了点头,心中也认为诸葛亮说得有些道理,但就算是如此他还是有些疑问:不过孔明认为应该士家减轻惩罚吗?

不不应该减轻惩罚。诸葛亮皎捷的笑了笑重中的摇了摇头,胆敢反抗我们的人需要遭受严厉的惩罚,这是一个原则,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而且眼下抵抗我们的不仅仅是士家一族,更有交州南部的大部分家族。如果我不惩罚士家,那么也就没有办法惩罚其他家族。没有办法惩罚他们,自然也就不能从他们手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这对在交南没有任何基业的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一件事情。

那你怎么又说要用放开对士家惩罚的办法让士家能够支持下去呢?这么说不是很矛盾吗?李晟皱了皱眉头,依旧疑惑不解的问道。

对士家以及交州的大族进行严厉的惩罚是必要的,但给予他们一定利益,令他们维持下去,不造成地方大的动乱,这也是必须的。一个混乱的交州,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交州。就算主公只想在这儿发展海军,我们也不能让交州地方混乱啊。事实上只要操作的好,惩罚和保利并非是不可以协调的。诸葛亮微笑的解释道。此刻他心中已经有了腹案,自然就显得十分自信了。

请君试言之。李晟摆手作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南海之利主要是来自于海运。交州之族的发达大部分都来之与此,然而南海的暴利也伴随的高风险,这使得交州的人在获取得暴力之后为了自保,也学着中原的人一样多购土地,招揽私兵,修屋建堡从而形成所谓交南大族。不过由于交州海贸的发达,使得他们有一点与中原之族大不相同,那就是他们的利益更多的是来自与海上而不是于地上。如果主公尽没他们的地产,收容他们的私兵,他们虽然会觉得痛苦,但不会因此而感到绝望。因为只要还有船,他们就有机会再次获得利益。是以,他们能够接受主公对他们田产、兵马进行的惩罚。而在这个惩罚的基础上给予他们一些在商贸航运方面的优惠则有可能令他们获得喘息,令他们对主公心服。没田是惩罚,而予商则是奖励,再加上把他们手中私兵全都收没了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反叛。这样一来,他们还不是会紧紧跟着主公走吗?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方略而已。至于具体的步骤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再定。但我想只要以这样的原则去做,昌平城里的士壹再眼下这种继续与我们作对必输的情况下,肯定会答应的。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他会答应吗?人心可是不好说的哦。不过,你说的倒也有一定的可能。李晟轻轻的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即吩咐下去:把士燮的尸体给我用板车架好了。全部整军,我们现在就去昌平城。

不用枭首么?士兵领命而去了,孔明却对李晟突然下达用板车装载士燮的尸体而感到奇怪。

既然没有打算把士家给连根拔起,那么还是给彼此都留下一些余地才好。士燮虽是敌人,虽然也做了罪恶的屠城之举,但在最后他是力战而死。人都死了,连同那些屠城的士兵一起死了,一切皆可随风而去,我们还需要对他们那么严厉做什么?枭不枭首对我们来说本就是两可的事情。反正我们也只是需要向士壹告知士燮已死的消息,又何必非要枭首呢。现在把首级割了,又不能就此埋葬士燮剩下的尸体,一样也得随军带着。那残缺不全鲜血淋漓的模样实在是难看。真是很麻烦的事情啊。李晟皱着眉头说道。

这也确实。诸葛亮了解的点了点头,轻轻的拍了拍自家主公的宽背,笑道:我是晓得你对死最大的看法。可是现在是一个众人皆那么做的乱世,如果不做一些非常之举,恐怕没有人会为之害怕。乱世行重典。这重典就包含了残酷,无比的残酷。

这个我明白,必要的时候我也会这么做的。然而这样的事情毕竟是有伤天和,能少作还是少作吧。李晟摇了摇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你呀!孔明将李晟听不进去,还想再说些什么,却因为下边士兵的来报而放弃了。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说这些对自家的主公来说基本上是无用到底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自家主公在对待死刑这件事情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坚持。算了,何必去想那么多呢?这也只是枝末细节而已。也许处理的好反而能够借助这样的事情为晟哥儿造势呢。嗯,这其中确实还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他迅速的开始盘算起来,一心想将李晟因为不肯用重刑而缺失掉的霸气弥补起来。

随着李晟打扫战场的完毕,受了创伤而减少了许多人的队伍再次被聚集起来。团团的六千多人,李晟在其中看到不少伤残之辈。

看来还得挑检一番。对此,李晟想道。他很清楚的明白,若是把自己手下的这些伤病一起都带去的话,只怕是要影响军容威势,很有可能因此而令士壹看到了自己这边的软弱,而使他下定拼死一搏的决心。这是李晟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打算把重伤员留下,并留一千士兵保护他们。这是一件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原本也只需直接下令就可以了。但李晟考虑到这些士兵心情的缘故,却依旧好生的抚慰他们,并没有说出他们的存在会影响已军军势的原因,而只是说他们已经受伤了,必须送到后方去接受更好的治疗才行。

如此又忙碌了半晌,时间却已到了接近正午。在送走了那些伤残人士之后,李晟面对着几乎少了一半的队伍,再次发愁起来:人数太少了,这足以威慑士壹吗?李晟因此而紧紧的皱着眉头。

正头痛间,忽见四下里派出的探马来报:启禀主公,黄忠大人领兵五千来援。

哦?李晟微微诧异了一下,紧皱的眉头猛地舒展开来:师父来得可真是及时啊。正好解决了我的大麻烦。他笑了起来,随即下令:走,去和老将军会合。

队伍拔营而起,向南边行去,走了八九里路,拐进一个山谷,便见那黄忠的大军肃整的立于其中,静静的等待自己这边的到来。因为李晟很受后世那些军队训练必讲究队列之说影响,强硬的在自家的军队中推行了军列站法,要求每一个士兵都必须迅速而整齐的站好自己的位置,故而李晟军的队形重显得那么富有力量,充满了威严和生气,这是他远远超过这世上任何一个群雄的地方。

就这样步入库中,从这些站的比他们手中所执拿的长枪还要笔直的士兵面前经过,李晟感受则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威势,脸上显出满意的笑容。这样的队列他不是第一次见过了,在他们的面前他也不是初次这样行走,然而一切的感受都没有因为习惯而变淡。每一次他从他们身边这样过去,他的心底都会勇气一丝兴奋和自豪,这是他不能抑制,也不想抑制。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茁壮成长一般,他对自己和臣下训练出来的队伍始终抱有身为父亲一般的感觉。

热情的见过了黄忠,李晟以一个弟子的身份与之寒暄了半晌,互相细说了一下各自的战斗经过,便将眼下要做的事情直接摆到了台面上来:我想请师父将手下的人马与我这边的合为一军,去恐吓昌平城里的士壹,让他出城投降。

这想法是不错。只是我人为合为一路,倒不路依旧分成两路来的妙。黄忠听了李晟所说的,轻轻的撸了撸自己那长长的白花胡子,思考了一会重新建议道:当然合是要合的,不过只合我手下五千人里的四千罢了。这样主公您手上的人马也有七千了,用来冒充一万来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主公可以引人马先去昌平与士壹交涉。若士壹允诺投降,那自是最好。若是不行,这我会打上自己的旗号在黄昏时节,以先锋军的名义加入到主公对昌平的合围中来。如今的昌平已是孤城一座。一旦我们摆出这样的架势,只怕会更加重士壹心中的恐惧,而迫使他作出最后的决定。

这样吗?李晟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立马便决定下来:就这么做了。于是,军队再次行动起来,他们在一个时辰里分好了队伍,摆齐了队形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七千人的队伍列着整齐的队形,迅速的小跑着前进。不过是未时三刻,他们便已经行了二十余里的路途,直接来到了昌平城下。

因为一路上他们都是大张旗鼓的进军,并没有做什么隐蔽的工作,故而到了昌平县城之下的时候,县城里的人已经知道了敌军到来的消息,早早的把城外的吊桥拉了起来,摆出一副倚城坚守的模样。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眼下离士壹惨胜而回昌平的日子还不到十天,已经被李晟军的强悍给吓住了的士家军杂兵根本就还没有把自己那忐忑不安的心给平复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勇气在城外和李晟他们面对面的决战。

既然士壹作出一副守城的模样,将城外的兵都撤了回来,把护城河以外的地盘全都让给了李晟,那李晟自然也没有推却得道理。他很大气的把队伍往昌平城下一放,撒开队伍,就这样在离城不到一里的对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