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闻背后-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胜对报题的爱民说:“你们《连线》要注意路线问题,竟然敢直接为私有制唱赞歌。”结果六个选题毙了三个,批下来的是不疼不痒的学习型社会。爱民拿着选题本回来,我们大家都面面相觑,不一会十六大代表回来,看了看选题本说:“没关系,先按这个方案准备着。”看大家还有疑虑,小白又加了一句:“你们是听十六大代表的,还是听十五大代表的?”此言一出,众皆释然。    
    一转眼十六大如期召开,江总书记的报告一出,爱民又拿着原来七个选题去找孙总,刚刚听完报告的孙总也在与时俱进,当下全部批准。接下来大家就是请专家、联系嘉宾、搭演播室,一阵忙乱。    
    在十六大开会的那几天,小白白天去开会,晚上回台里演播室,穿梭于会场和方楼演播室之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毫无十六大代表的架子。中午的时候,十六大代表也常常冒着寒风回到群众中来,亲切会见一下基层群众,有时还和群众共进午餐。大家都知道南院的伙食不太好,但十六大代表从来没有在意,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去吃饭,他总是盛一大碗面条,然后就坐下来给大家传达十六大的最新指示和精神。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每一位参加节目制作的人。本组策划王学峰,编委会分配给他的十六大节目是“为了人民”,一开始他对这个选题有看法,认为题目太空,谈不出实质的内容。但小白同志每天回到组里,都要找学峰谈话,语重心长地给他讲十六大精神的本质,给他讲与时俱进,讲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变化,给他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渐渐地,学峰同志的思想开了窍,明白了党在新时期各项改革的本质。思想通了,节目也就迎刃而解,最后,学峰同志终于制作出了一期十分精彩的节目。前些天有人问爱民,《连线》的十六大节目怎么脉摸得这么准,爱民牛气地说,这很简单,你们也派一个人去参加十六大好了。


第四部分:名嘴不为人知的一面面对“水”世界(1)

    水均益    
    节目中的水均益显得疲惫,但是诚实,他说到压力,但仍然闪烁其辞。我想起上期《空谈》上张郇的一段话:“与世界上所有媒体人员从来不同的是,他们的压力不仅来自美英的炮火,不仅来自伊拉克的新闻管制,不仅来自战场混乱的一切,不仅仅是这些。”    
    我知道重返巴格达对于CCTV的意义,也知道它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意义,但我特别想知道,它对于水均益本人的意义。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确言不由衷。    
    面对“水”世界    
    王志    
    上周《面对面》的嘉宾是刚从巴格达归来的水均益。    
    做《面对面》难,与熟悉的同事面对面更难,面对名气和贡献都比我大的水均益难上加难!    
    难在哪儿?态度,第一是态度,第二是态度,第三还是态度。质疑是我能做也喜欢做的,质疑才能使四十分钟的长篇人物访谈产生足够的张力,质疑也可能说是《面对面》栏目的一种内在的品质。但是,那么熟,我怎么质疑?而面对资历和能力、动机与表现都很完美的“水”的世界,我质疑什么?    
    但我不想让水均益成为祥林嫂,我也不想把《面对面》弄成单纯的讲述。我设计了一个显示态度的开头:这可能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一次采访,因为你刚从巴格达回来,而我一直在北京;(不是每个有想法的记者都能有机会);你的表现无懈可击,但我仍然听到观众对你的批评,所以我不知道该不该放弃自己喜欢的质疑;(不能放弃,小水也不会让我放弃)。但你在播出的节目里并没有看到这个设计好了的开头,因为我没有这样开头,我没有来得及说开始,我们已经就“吕丘露微的凤凰卫视和水均益的CCTV”讨论了十分钟,摄像机的指示灯也已经亮了十分钟。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水均益的内心的痛,也有人认为这是CCTV的尴尬,所以采了意味增加播出的风险;即使采了,审片时也可能被拿掉。但我相信,不是,或者,不完全是,否则,去巴格达干什么?回巴格达又为了什么?离开巴格达不是水均益们的主意,一定不是,而回到巴格达一定是水均益们的自作主张。不说这些将是失职,我有点固执。    
    不管节目最后是不是完整地呈现了“真相”,但我出于真心的兴趣,明白了一切。由于时间差,节目中的水均益显得疲惫,但是诚实,他说到压力,但仍然闪烁其辞。我想起上期《空谈》上张郇的一段话:“与世界上所有媒体人员从来不同的是,他们的压力不仅来自美英的炮火,不仅来自伊拉克的新闻管制,不仅来自战场混乱的一切,不仅仅是这些。”    
    我知道重返巴格达对于CCTV的意义,也知道它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意义,但我特别想知道,它对于水均益本人的意义。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确言不由衷。人的鲜血总是红色的吧。生命无价,但有价值,要牺牲掉,得找个充足的理由。我想到了弹簧,弹簧是可以承受压力的,但每一只弹簧承受的压力都是有限度的。“水”的世界压强是多少?    
    时间依旧流逝。我想起了另一种玩笑话:对于中国的证书,老外许多都不认,但驾照除外。你想想啊,路况那么复杂,都能游刃有余,何况一马平川。节目播出后,我也听到了对我的质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但,除了质疑我们还能做什么?朋友!    
    


第四部分:名嘴不为人知的一面面对“水”世界(2)

    陈耀文    
    悄抵京城,在《东方时空》落草,我已有比八年抗战还长的时日。那时节,不能说人比黄花瘦,也敢与《世界》组现在的资讯策划冯水军一较修长。而此时节,吾已重逾八十五公斤,偶尔熬个通宵得补两天的长觉,举杯要考虑如何面对警察,如何与老婆周旋,“爽”的感觉已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淡了。    
    谓之“曾经沧海”吗?沧海何如?    
    几日前,在演播室碰见敬大姐,大姐曰:你真的到小水的《世界》组了?我答:真的。大姐又曰:好,这样小水就有人管了。    
    水均益何许人也?我何德何能,敢管他?他可是我的制片人,我每月的粮饷,也都是由他发放的。    
    还是碰见敬大姐的那天,也是在演播室,水均益在镜头前说话,我坐在切换台上。有一段词,小水处理得有些“轻”,与片子的整体氛围不太搭调。我一遍遍叫停,直至冲进演播室为小水示范那段词儿的语气。间隙,听到录音师感叹:你们的这个导演真认真,连这都管。这时,我们组的编导马丽君回答她:不这样节目怎么能好看啊!    
    确也,然也!    
    水均益是“腕儿”否?是!    
    水均益有毛病否?有!    
    生活中也好,节目中也好,水均益是有不少坏习惯的,他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有些他自己能克制,而有些,是需要旁人提醒的。他的女人负责她那一部分,我们这些策划编导负责我们这一部分,领导们负责领导们的部分。这样,节目里的水均益接近完美,节目里的水均益让“阿美”那样的女人每期必看《世界》,“阿美”那样的男人每期都给《世界》发电邮。    
    敬大姐所说的“管”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让水均益能听大家伙儿的意见。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聪明人、能人、大本事之人,以我现在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与这些人相比,我也由衷地承认,这些是精英,是为某种职业而生的,比如说水均益,就是专为中国电视的国际栏目而生的。但是,如果水均益自己牛B到了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说了算,所有选题都由他定,我想,他恐怕牛B一个月还行,想长期牛B就不好说了。我们的作用就是,要想办法弥补每一个漏洞,要把节目的标准上一个档次。我想,要做到这一点,我就要寻找他失误的地方,要在适当的时间、场合,告诉他我的意见,甚至与他争吵,直至达到平衡。    
    在水均益身上,新闻的素质是优秀的,镜头前,他也是牛B的。但他知道,电视编辑这一块他是弱项,或者说有不足。如此的态度,是工作的态度,是职业的态度,是做人的态度。我们是朋友,是哥们儿,但更重要的,这些年的合作告诉我们,工作面前,我们不会懈怠。    
    那天,与小水一起去央视国际网络作客,与网友聊《东方时空》,聊《世界》,期间,网友的许多问题是关注水均益怎样与人合作。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过去听过了太多的“空谈”,但在我们身边,良好的、积极的、善意的合作,相比之下,现在还是显得那么少,或者说,在一些朋友们的心里,合作是挺没劲的事。    
    我曾经给小水提过这样的建议:除了硬性的任务,除了与国际问题相关的活动,那些乱七八糟的晚会之类的,尽量别去参加。    
    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为他好,为他的事业更长久。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让人美丽,就像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让男人快乐。有些快乐,还是少一些,而该你快乐的,你必须能揽到怀里。    
    梁建增    
    2002年的最后一天,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同志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新闻评论部自1993年底成立以来,在近十年中,先后共有三位人物在这项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十杰”评选中榜上有名,继孙玉胜、白岩松同志之后,梁建增同志的当选已经是第三人次了。    
    在这次评选中,评委们对作为《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同志的评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舆论监督的领军人物”。    
    


第四部分:名嘴不为人知的一面与十大杰出青年面对面

    梁建增 孙金岭    
    孙金岭:应该说“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活动,在全国是一件动静很大的事了,怎么我们还没有注意到,你一不留神就当上了“十杰”了呢?    
    梁建增:我也是一不留神被组织上发现的。我一直是在幕后,所以这次被挖掘出来,真得感谢评论部的这块土壤,感谢评委们的慧眼。    
    孙金岭:我们对当选的过程很感兴趣,你能介绍一下情况吗?    
    梁建增:这次评选的程序,确实很公正,也很严格。每个省从自己的“十杰青年”中,推荐一名报到全国,参加全国十杰的评选。我有幸作为北京市的“十杰青年”代表,被推荐到了全国青联。全国青联在四十七个获选人中又进行了筛选,推出了三十名候选人最终公示参评,并选出最后的“十杰青年”。    
    孙金岭:评委中,是不是有咱熟悉的人物?比如是不是有上过《东方之子》什么的,那样对咱当选会不会有利呢?    
    梁建增:这次有六十多名评委。这六十多名评委的构成,主要分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十杰”评选组委会成员,还有一部分是从人才库里随机抽选的,这部分评委主要包括历届的“十杰青年”和“五四奖章”获得者,其他还有一些社会各界人士。据说这个随机抽选评委的方式,在历届评选中还是第一次,然后他们进行投票,最后公布结果的时候,是按笔画为序的,可以说它是按照一个公正的程序进行的。    
    孙金岭:竞争是如此残酷而激烈,你担心自己落选吗?    
    梁建增:对于我的当选,我心里还是有点底的。    
    孙金岭:你为啥就这么自信呢?    
    梁建增:我的底儿和自信来自于新闻评论部,特别是来自于评论部的《焦点访谈》在全国的影响力。    
    孙金岭:评论部许多人都知道你参加评选的这件事,是因为媒体上对候选人进行了公示。    
    梁建增:对,三十名候选人都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公示。    
    孙金岭:作为一个过来人,你对评论部有志于此的同志,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梁建增:肯干,苦干,加能干,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第四部分:名嘴不为人知的一面当选“十杰”后内心世界的“新闻调查”

    孙金岭:当选了“十大杰出青年”,可能是对您一生都有了一个评价——    
    梁建增:不对,应该说是对我前四十年的评价。    
    孙金岭:别人怎么评价,咱先不管他,你对自己去年一年的评价是什么呢?    
    梁建增:兢兢业业,稳中求进。还有,去年特殊的情况是十六大召开,那么保证导向正确和播出不出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底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事业要有所发展,有所亮点。    
    孙金岭:我们的事业有所发展了吗?    
    梁建增:还是实现了我们年初对目标的设定。我记得去年年会上我的讲话题目就叫《向前进》。    
    孙金岭:各级政府一到年终都要说为民做了多少件好事实事,你能说一下,你做的好事有哪些呢?    
    梁建增:我做的好事就是评论部的好事,不用说,都在大家眼睛里。    
    孙金岭:那从你个人来讲,2002年是不是心情最愉快的一年?    
    梁建增:有一个歌,名叫《今天是个好日子》,我这人可能比较乐观,我把每一天都当做我自己人生中最好的今天来度过。2002年是一个收成比较丰硕的年景,主要是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当然更包括《焦点访谈》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了。    
    孙金岭:我发现,你一提到“十大杰出青年”就提《焦点访谈》,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梁建增:当然有啦!评委们对我的评语有一句话,叫“舆论监督的领军人物”,就是以《焦点访谈》为标志的舆论监督了。    
    孙金岭: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评论部去年让你最欣慰的事情,你认为是什么呢?    
    梁建增:评论部的人气旺。我记得白岩松在制片人会议上说了一句话,他说《时空连线》当初是两股河流汇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