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到钻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和尚遇到钻石-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0分,独自使用客厅,进行静坐。你可以随意选择一个场地,只要确定其他人将尊重你静坐的空间与时间即可。你也必须移除所有可能造成干扰的物品。    
    所谓移除所有可能的干扰来源是指:暂时切断电话线;确定其他人不会在附近高音量地收听收音机或观赏电视节;把来自外界的噪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例如关闭迎向喧闹马路或街道的窗户。静坐的时间和空间应该尽可能地保持静谧,散发一种特殊的氛围。如果在7点,家中或外界的噪音太多太嘈杂,那么你可能要把时间再往前挪一点。然而,为了达到理想的静坐成果,良好的睡眠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睡眠时间。    
    如果静坐的角落使你产生特殊的感受,几乎如同一方圣地,那么静坐的效果会更好。它必须保持整齐清洁;事实上,每天早晨,我们静坐之前的第一件事,即是清洁打扫,或擦去灰尘,或清理整顿一番。即使它已经非常整齐干净,我们还是得稍作打扫,如此可以活动活动筋骨。西藏智者言道,当你慢慢地干活、清理打扫之际,你应该观想,这是在清净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以及你的心。    
    如果你把清洁打扫变成一种固定的习惯(你必须如此,否则收不到任何成效),你将发现,没有多少东西是需要清扫的;或许只有一些灰尘或零星的纸屑。    
    那么我们可以接着进入一个更细微的层次,扫除地面上任何的微小污物。这个过程意味着,你的事业与人生已经臻至如此完善圆满的境界,只需要做一些维护保持的工作即可。当你进行维持的工作时,别忘了思考此举在事业上所象征的意义。    
    如果你静坐修持的处所干净整齐,将使你的心更加宁静。下一个步骤是寻找一个舒适的座位;在那个座位上,你可以进入宁静的状态。进入宁静的状态,有如进入一场白日梦之中,或倾听着你最喜爱的音乐。你的身体微微后靠,闭上双眼,或凝视着眼前的虚空。在你的身体保持静止不动,完全放松的同时,自由释放你的念头。    
    要点是,你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如此“泊靠”(安住)身体的座位,让你深深地进入心的宁静。换句话说,你静坐的处所与姿势,必须使你感到舒适,直到你和你的心决定结束静坐为止。


第一部分 致富之道第26节 把心系于一呼一吸

    把心系于一呼一吸    
    在西藏的古老教授中,如果静坐的姿势能够包含几个要点,那是最好不过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背脊必须保持挺直。西藏人说,背部挺直与神经系统的内部运作有关;坐姿挺直,则神经系统的运作较佳,并且能够帮助你专注心神。此外,坐在一个柔软,但稍微坚硬稳固的对象上是有助益的;并且用一块枕头稍稍垫高你的尾椎骨,可以帮助你保持背部的挺直。如果舒适的话,你可以双腿交盘(即呈莲花坐姿)。不过,如果你想要维持平常的坐姿,即双腿下垂,双足置于地面,也是可以的。    
    把你的双手轻轻地放在大腿之上,掌心向上,试着放松全身。进行一连串缓慢但深层的呼吸是放松全身的好方法。这种呼吸调息的方法,有一个滑稽古怪的藏文名字,叫做“乌炯固”(ookjoong…ngoop),至少在16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在一部名为《俱舍论》的经典之中。这种呼吸调息的作用在于,把心系于一呼一吸之上,阻绝其他的念头和感受,使内心专注。    
    只不过,我们呼吸调息的时候,必须先呼气,再吸气!你把心集中于两个鼻孔的深处,想象自己是一个站岗的哨兵,在这两个小小的洞穴之中,监看是否有闲杂人等进出。当你一呼一吸之际,努力试着去觉察在鼻内流动的空气的感触:吸进的空气比较凉爽干燥,呼出去的空气则温暖湿润。    
    切记,你必须紧守岗哨:你的心必须专注于鼻子内部,以及呼吸空气的触感;你的心不可偏离。如果有人猛地关门,或大声喧哗,你可能因而稍微分心,但你必须尽快地收摄自己的心思,重新专注于一呼一吸之间。    
    依据古老的惯例,你应该重复数息10次(一呼一吸算作一次,数到10)。如果你大大地分心而乱了数目,你必须从1再开始数起。例如,你呼出一口气的时候,你数“1”,吸进一口气的时候,你再数“1”,算作一次,以此类推。    
    据说,这种数息方式(它恰恰与我们平常的呼吸方式相反。例如,我们游泳的时候,我们先吸气,然后屏气,最后呼气,算作一次)具有额外的力量,可以把我们的心带入内在的层次,专注于内在的念头。如果你经常发现自己在数到10之前,就乱了数目,表示你很难凝神专注。这个现象将影响你事业各个层面的表现。因此,你应该更加固定地于每天早晨,特别留心地静坐修持。    
    你可以闭上双眼或睁开眼睛,只要你不被分心,睁眼或闭眼都无关紧要。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可能发觉自己感到昏昏欲睡;同样地,这也是一睡觉,眼睛就闭起来的习惯的缘故。如果你睁开眼睛,你或许发现自己东张西望,心思散乱。    
    古老的西藏经典指出,如果你睁开眼睛,你应该努力尝试,不要把眼睛专注于任何事物之上,只要凝视面前的虚空,仿佛大做白日梦一般,不去看任何地方。不过,如果你的眼睫毛能够稍稍下垂,眼睛微微往下注视,是很好的。每天,同一时间    
    此刻,你正保持着正确的坐姿,接下来该如何静坐呢?该静坐多久?我们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每天能够静坐15至30分钟,对你将会十分有益。“每天”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诸如此类的修行,如果不是每天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地修持,根本无法发挥作用。确保自己每天静坐修持的最佳法宝,即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静坐。    
    在过去,我每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从新泽西州中部通勤前往纽约曼哈顿;在最后半个小时的车程中,公车在高速公路上直驶前进,最后几分钟绕行环路之后,进入林肯隧道(LincolnTunnel),然后抵达曼哈顿。在通勤途中,我总是打盹片刻,而且每一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就在公车驶入林肯隧道之前醒来,打上领带,穿上西装。    
    在返回新泽西州途中,我先小睡一番,借以从忙乱异常的一天中恢复体力,并且补充前一天晚上的睡眠不足。而我几乎总是在相同的时间——6点15分,开始打起盹来。这种习惯持续超过10年,因此即使我休假不上班或在度假期间,无论置身何处,只要6点15分一到,我便昏昏入睡。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午用餐时间。许多年来,我们都在下午1点开始用午餐,因此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我在从事何种工作,只要美国东岸的下午1点一到,我就开始觉得饥肠辘辘。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静坐。    
    每天在同一个时段,为自己挪出一些时间,例如每天早上7点。刚开始,静坐对你来说有点困难。你既不习惯静坐,对静坐也一窍不通。但是,如果你持之以恒,每天在同一时间静坐修持,它便开始成为一种反射动作,如同吃饭或睡觉一般。然后,你静坐修持的功夫越来越成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成为你一天中最喜爱的时光。    
    从开始静坐一直到结束静坐,你经历了一连串非常特殊的心智锻炼活动,很像一名足球选手每天上体育场训练一般。到了你娴熟静坐修持的境界,你的心,以及经营事业的反应能力,都将如同职业运动选手般强健、敏捷、坚定。    
    当你坐定之时,务必感觉舒适。如果你不是真正地感觉舒适,静坐的时间一久,你必定开始不断地扭动身体。调整你的坐姿,背脊务必挺直,然后坐一两分钟、让自己习惯周围的静谧。    
    尽可能地让身体保持安静,试着不要乱动。你慢慢地把心带到呼吸之上,开始深呼吸,慢慢地数息至10。    
    当你深呼吸之时,不要屏住气,或做不自然的呼吸。有意识地关闭所有的感官:眼睛不注视任何物体,耳朵不听任何声响,鼻子不闻嗅在餐桌上等着你享用的早餐等等。当你数息至10,你便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把心专注于当天所选择的问题之上。    
    在整个静坐过程中,如果你单单只是观察自己的呼吸,是没有任何助益的,因为观察呼吸只能暂时平静你的心,一旦你面临了当天工作上的头号棘手问题,平静的心立即崩溃大乱。    
    解铃还需系铃人    
    静坐之时,你应该积极谨慎地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处理阻碍你获得人生或事业成功的难题。    
    例如,你发现自己经常得费尽心力处理本书先前章节所描述的问题(18):在你急需援助的关键时刻,整个公司,上至管理阶层,下至一般员工,没有一个人愿意挺身而出。把你的心平静下来,数息至10,然后停留在这一境界中,享受静谧,接着有意识地把宁静的心转向你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回想大约上个星期左右,同样的问题重演的实际情况(这一点也不难)。你必须小心留意,切勿概化问题。事实上,你必须回想,当你需要援助被拒之时的具体情境。    
    在你的心中,观想事件发生的那一天,那一个地点,以及那一段时间;例如你观想当天你置身的房间,坐在你身旁的人,以及站在附近的其他人。回想你如何请求协助,仔细观想你如何遭到拒绝。回想那些拒绝提供援助的人的面孔和话语,回想你当时的感受。此时,你恐怕需要一些自我克制,才不会再次感到沮丧失望或怒火中烧。因此,当你回想之时,必须小心谨慎。    
    接着回顾整个事件所显现的空性或潜能。切记,在你回顾的过程中,你也必须思考人们对于同一个事件会产生多么迥异的观感。显而易见地,那个拒绝伸出援手的人,根本不在乎你面临了一个困境,事实上,他们可能完全不认为那是一个难题。    
    然而,你认为如此,你把它视为一个大问题。    
    这意味着,那个问题并非出自问题本身,否则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它是一个问题。事实上,那个问题本身是空白的,是空的,是中性的。有些人把它视为一个麻烦,有些人则否。这代表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源自他处,而非问题本身。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及的,这个问题无非来自我们的心。    
    如此一来,你是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制造了一个问题?完全不是如此。仅仅因为你的心把它视为一个问题,并不代表它不是一个问题。事实上,正是这种想法把任何事情都变成了问题。    
    同样地,如果你决定不把它当作一个问题,也不意味它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求援被拒或许真的只是一种观感,然而这种观感及其结果却相当真实:你无法完成你的工作,而老板也不会放你一马。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许愿,希望那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你也可以下定决心,不把那问题当作一个问题,然而,它就是一个问题,它会把你给害得惨兮兮。    
    接下来,你进入静坐的静谧,把你的心转向问题的根源。现在你明白,问题的根源是你过去为其他人制造了相同的问题,而在心中烙下铭印的结果。    
    铭印种入心中之后,在潜意识中泅泳,如同一尾贪婪的、狼吞虎咽的鱼逐渐肥大,待时机成熟之际,浮上意识层面。    
    在你求援被拒之时,此一铭印影响,甚至创造了你的观感。拒绝提供援助的坏蛋不是某某经理或某某员工,而是你自己,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    
    角色扮演游戏    
    现在,有意识地把你的心带到未来,试图参与一个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境。努力去观想你可能坐在何处,身旁可能有哪些人,以及当你寻求援助的时候,对方可能说些什么话来加以拒绝。    
    接着,在你的心中,玩一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观想你过去如何应对类似的情境。在过去的一个经验中,某某经理不愿意帮助你解决困境,因此你暗自打定主意,他们将来也休想获得你部门的支持。    
    然而此刻你已经明白,“正常”或“人之常情”的反应,恰恰与“正确”的反应背道而驰。在你拒绝伸出援手,以挟怨报复自己求援被拒的那一刻,你已经在心中烙下了一个新的铭印。这一铭印将使你在未来尝到被人拒绝,孤立无援的结果。因此,当他人拒绝提供协助之时,你最不应该产生的反应即是以牙还牙。    
    事实上,你应该以德报怨;你应该种下一个新的铭印,使你自己在未来享受他人鼎力相助的果实。而享受这一果实的惟一方法,即是主动协助他人,即使你曾经求援被拒,也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援助。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领悟这一绝妙的道理,那么世界将有多大的改观!    
    在你静坐期间,这种心理的角色扮演游戏并非崇高伟大、遥不可及;它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练习,可以带来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在接下来的一或两天,你所想象的情境将真实地上演。当它真的发生之时,你已经胸有成竹,准备就绪。通过情境的逻辑推理,以及事先盘算如何应对所建立的行为模式,几乎成为一种自动的、不自觉的反应。    
    然而事件发生之后,又开始因循旧有的习惯,使用正常的老方法来应对。因此,在静坐期间的持续练习,可以使你停止沿袭旧习,提醒自己用新的、正确的方法来应对。    
    你拒绝人生的失败一再上演,你拒绝种下一再尝到求援被拒的苦果;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打破原本的恶性循环。    
    你可以了解,这一段静坐独处的时间,对于你即将展开的工作,具有多么大的利益与价值!在古老的西藏,人们在问题实际发生之前,即未雨绸缪,练习处理问题,这是多么聪明的想法!有助于静坐的气氛和地点,可以在你心中植入强烈的铭印(种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