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韵-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老哥嘛,找小弟有什么事?”     “你的好日子来了,这位李偏将要接替你的位置作火器营的指挥了。”     “真的?哈哈!太好了,李指挥来得太好了,小将这就和你办理交接。”想是他一分钟都不想在火器营多呆,拉着李烈的手就要立刻和他办理交接手续。     此人姓赵名杰,对李烈那是热情非常,肥手拉着李烈摇个不停。李烈心中正烦闷,飞快和他交接完毕,说道:“赵老哥,咱们客气话就不要多说了,还是先到校场让士卒们列队集合吧!”     赵杰“嘿”了一声,带几人来到小校场边的高台上,赵杰站在高台上大声喊道:“众军卒听令,全体列队集合!”     下边士兵先是一愣,然后乱哄哄的到处乱跑,“小六,看见我的刀了没有?”“二愣子,把我的鞋藏哪了?”“快去叫都头,让他别赌啦,赵指挥要集合呢!”“别挤,别挤,哎呦!你把我刚洗的衣服又弄脏了。”……李烈看了看萧恒,见萧恒也在发呆,李烈好悬没气乐喽,这下面乱哄哄的人还是禁军吗?怎么看都像一群盲流。     赵杰擦了擦头上的汗,尴尬一笑,“不好意思,李兄弟再等一会儿!”     火器营除了六百多名操作火器的士兵以外,还有二百来名各营打发过来的老兵油子、兵痞什么的。军纪败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将官统领不利,整个禁军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人重视过他们;另一方面,各营不好管理的兵痞们都被打发到这儿,导致军纪更是涣散。     听说集合,萧恒刚从各营挑选出的两百士兵迅速列队,以百人一队,排成两列站在校场西侧。另有原火器营的六百多名士兵也散乱的站成六队,也站在校场西侧。校场还有二百多人,三三俩俩的聚成一堆,隐隐形成一个小圈子,中间有个人抱着胳膊斜眼打量李烈。     李烈负手而立,也不说话,唇边始终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清澈而明亮的目光缓缓在台下众兵卒面上一一扫过。见那二百人的小团体始终不列队,心中已经打定注意,扭头对赵杰道:“赵将军,咱们已经交接过了,请您和毕将军回去吧!”     赵杰欢欢喜喜的走了,毕再遇临走深深看了一眼李烈,内中大有深意,似关心又似警告,神色很是复杂。     李烈待两人走远,吩咐刚挑选的士兵将营门关上,再将不肯列队的人围住。李烈高声道:“本人李烈,现在正式接替赵杰的营指挥位置掌管火器营,大家想好,以后我的命令就是军令,军令如山,不得违抗,听清楚了吗?”     下边军卒稀稀拉拉的应了几声,一个令人生厌的声音响起,“呦!小毛孩儿还满有官威的吗!这里不是你来的地方,还是回家吃奶去吧。”     李烈闻声看去,正是那抱肩之人,那人话一出口,周围人都是一阵哈哈大笑。     李烈不动声色,用手一指他笑道:“不知阁下尊姓大名啊!”     “老子翟盛,有什么事吗?李——指——挥?”翟盛语气轻浮,李指挥三字更是拉长了音,怪里怪气的。     李烈点点头,扭头对翟盛身边的兵卒说道:“我是你们的营指挥,现在我命令你们列队!”     二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将目光看向翟盛,有些人脚步挪动站成一排。见有人列队,又有一些犹豫一下,也加入队列,这次又有一百五十人站好队。     翟盛身边现在只有五十来人,李烈还是不紧不慢道:“我是你们的营指挥李烈,军令如山,你们要考虑好!我命令你们列队!”     翟盛脸色有些变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公子哥会这样分化自己的力量,不由眼睛一瞪,眼神冷厉,扫了一眼身边众人。有几人本想列队,被他一瞪,又吓得收回脚步,这次只有二十三人归队,看着剩下的二十六名士卒,李烈微微一笑,“还有没有归队的?”     这次没人动,李烈走到校场边上的兵器架,取出两把长刀,将一把交给萧恒。翟盛见李烈取刀,脸上不由变色,心中也有点后悔,但此时已经箭在弦上,只能硬着头皮强挺。###二十  男儿本自重横行(下)
               “动手!”李烈一声大喝举刀向翟盛当头劈去。萧恒在同一时刻挥刀杀入人群。          所有人都傻了,文质彬彬的少年统领竟然说动手就动手,虽然两人有刀,可对方毕竟有近三十人,就这么冲上去行吗?          见李烈抢先动手,翟盛一咬牙迎了上去。李烈从来没有杀过人,就连兵器都没用过,不过今天他豁了出去,紧咬牙关挥刀劈向翟盛脖颈,这一刀果断异常,毫不犹豫,翟盛只得向旁侧身,反手擒拿李烈手腕。李烈将横扫千军的招式融入刀中,不待招式用老,双腿已轮番向翟盛脸上踢去。翟盛没想到李烈变招如此迅速,急忙缩手向后闪避,李烈已经将手中长剑当成拳头,单手反握刀身,将刀贴在肘部刀尖代替肘尖向翟盛胸口划下,这下要是击中,就不是肘部锤击胸口那么简单,而是要给翟盛来个大开膛。这招当真怪异之极,很少有人会将刀收到肘后对敌,翟盛吓得一激灵,忙不迭向后退,“刺啦”一声胸前衣裳开了尺许长的大口子,刀尖擦着肉皮划过,激得胸前皮肤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翟盛额头冒汗飞速后退,却听耳边一声凄厉惨叫,一只带血的断手吧的一声落在他肩头。耳畔不断传来惨叫声,翟盛百忙中回头一看,只见萧恒一条人影在人丛中快速穿插,每个接触到他的人都惨叫这飞了出去,一片片血花喷得到处都是,在这一小块空间中仿佛飞扬着一层层的血雾,连日头都变成血红血红的。李烈也没有闲着,长刀在身前纵横,虽不如萧恒身法飘逸,然而刀式大开大合,充满一往无前的刚烈气势,手下也是无一合之将。          翟盛见转眼间身旁就倒了十多个人,知道今日再也不能善了,双眼已经血红,大喝一声向李烈扑去。李烈如今已经忘了一切,只知道拼命挥刀砍杀,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此时正背对翟盛,尤自不觉,眼见翟盛一拳就要打在李烈后脑,这一拳凝聚了翟盛全身气力,被他击中不死也会重伤。翟盛眼中闪过一丝凶悍厉色,不想一道亮光划过双眼,翟盛只觉手臂一轻,接着就是无边的剧痛,却是萧恒一刀将他手臂斩断,萧恒虽然在场中厮杀却一直关注李烈的情况,见李烈危险,舍了对手一刀将翟盛手臂砍断。温热的鲜血顺着断臂喷出,将李烈后背喷得一片通红。翟盛口中惨叫未歇,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仿佛自己翻了几个跟头,最后一眼看到李烈手提长刀站在一具狂喷丈高鲜血的无头躯干前,便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原来李烈感觉自己身后一片湿热,回头见翟盛抱着断臂在自己身后嘶吼,想都不想一刀横扫,将他头颅砍了下来。          周围所有人都惊呆了,剩下的几个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没命呼喊,“大人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没命的磕头,咚咚直响,夹杂在周围受伤之人的惨叫中分外凄厉。          李烈双眼血红,再也看不到东西,尤自挥舞长刀,萧恒见李烈已经失去理智,身影一晃,在李烈身前一转,已擒住李烈脉门,口中低喝,“兄弟,醒来!”李烈只觉半边身体酸麻,一愣,恢复一丝清明,见是萧恒,一下子回过神来。定定看了萧恒几秒钟,“大哥,松手。”萧恒见他清醒,忙松手站在他身边。          李烈举目四顾,见方圆十米以内到处一片血红,脚下泥土浸润了鲜血变成暗红色。十几个受伤的人在地上翻滚,还有几个人跪在地上没命磕头。李烈胃中一片翻滚,好悬没将腹中东西喷了出来。          周围好静,近千人恐惧的看着场中血人一样的两人,见李烈血红的眼睛扫过来,全都激灵灵打了个冷战,那文静秀雅的少年公子此时好像一尊嗜血的魔神,惊得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六月里明媚艳阳仿佛一下子来到了寒冬。          李烈向前跨了两步,伸舌头舔了下嘴唇,觉得有一丝咸咸的感觉,却是满脸的鲜血,强忍腹内翻江倒海一般的恶心,李烈露齿一笑,“还有谁不听号令?”     ###二十一 神功盖世也枉然(上)
          营中一片寂静,然后只听“咚”的一声,小校场的地皮好像都忽闪了一下子,千名兵卒整齐跪下,“火器营所有士卒愿听从将军军令。”     “将令所指赴汤蹈火!”     “将军神勇!”     千名将士同声呼喊声震于野,久久回荡,那呼喊响彻禁军大营,赵颉听得远远传来的呼声点了点头,毕再遇听到呼声捻须微笑,所有大营的将士都是一阵错愕,火器营吃了什么猛药,竟然有了士气,不容易啊!     李烈与萧恒相视而笑,男儿本自重横行,有了自己的基础,还有什么人能挡住他的前进脚步呢?     吩咐士卒将翟盛的尸身收敛,将受伤的人好生医治。然后亲自向步帅备报此事,李烈知道,自己的手段确实过于激烈了些,不过有老父亲和韩相的名头顶着,相信赵颉不会因为一个兵痞为难自己,更何况那小子被自己逼上绝路,是典型的严重违抗军纪,意欲搏杀上官,杀之,理所当然,有人追究起来也并不足以对自己论罪。     处理了这件事,李烈叫过一名都头,让他带自己到火器库房去看看。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像“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     《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唐代火药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南宋时已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永乐大典》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     李烈和萧恒跟随那姓王的都头来到火器仓库,见里面堆着些火器,李烈不是很明白这些奇形怪状的火器都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就向王都头请教,王都头连称不敢,认真向二人讲解起来。     库房堆着火药箭、火蒺藜、还有突火枪,引起李烈注意的是堆在库房一角的铁质圆球,上面满是铁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