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
  夜深月明。在明月清亮的银辉的映照下,宋维新那模仿奥·罗丹创作的塑像《思想者》,正在桌子左角处思想着。
  赵瑞芝在凝神注视着那塑像。
  塑像坐在那里思想着,身子略有些前倾弯曲,两胳膊肘支在膝上,其中左臂横搭在两腿上,而右胳膊肘支在左腿上,使得身子略微有些拧着,右手反扣过来,托着下巴,就这样坐在那里,在用他的全部力量深深地思索着什么。
  宋维新真是费尽了心血,模仿奥·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了这尊塑像,模仿得是那么好,而且,在某些地方较之奥·罗丹还更表现出了一些新意。
  宋维新不仅在绘画、雕塑上极富有才华,而且在艺术方面的知识也极为广博。前天,他给赵瑞芝送来这尊《思想者》雕像时,他向她详细介绍了罗丹和罗丹倾心创作这尊雕像的经过。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大师。《思想者》是这位大师最著名的、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力作,是一尊表现人类生命和灵魂思考的杰作。
  《思想者》最初是罗丹所创作的《地狱之门》群雕中地狱之门上面的雕像。他原来设计的是偷吃了禁果后被逐出了天国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的像,后又换成了中世纪史诗《神曲》的作者、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像,并起名为《诗人》。按照罗丹的话说:“这个雕像代表最苦闷的罪人与最不幸的判决者。”其实,这是一尊在苦闷与不幸中奋力思索的反抗者的雕像。
  宋维新告诉赵瑞芝,据说,关于罗丹对《思想者》的构思与定稿,曾经还有过一段十分有趣的传闻——
  ……罗丹正在紧张地投身于《地狱之门》群雕的创作。
  一天,年轻的奥地利象征主义派诗人里尔克来拜访罗丹。里尔克看着即将完成的群雕,随口问了句:
  “罗丹先生,您为什么不把坐在地狱之门门顶上的那个男性裸体雕像,再单独搞成个雕像呢?”
  “您是指那个诗人吗?是指那个但丁吗?”罗丹问道。
  “他看起来完全不像个诗人。”里尔克很是一本正经地说,“看他相貌凶悍,肌肉发达,倒是更像一个正在走向进步与开化的野蛮人。”
  罗丹望了这位象征主义派诗人一眼,他摸不透诗人是在严肃认真地批评他,还是在带着一种恶意椰榆他,他自己呢,也没有表现出特别反感,只是坐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坐在那里,上身稍微弯曲,两肘支在膝上,用手托着下巴,认真思索着。
  “罗丹先生,就这样!就这样!你现在的样子就很像!”里尔克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样,高兴地突然叫了起来,“就像你现在用心思索的这个样子来搞,搞个人在用心思索的雕像!”
  罗丹受到启发,脑海里倏然闪过了一道灼亮耀眼的电光,迸发出了他艺术灵感的火花。对,思索。在地狱之门的门头上思索。思索是一种反抗。思索是一种斗争。思索是一种探求。思索是一种奋起的选择,选择,是一种从地狱走向天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奋起的选择。人类社会要使自己走向光明、要使自己前进,必须要用自己全部的力量进行思索。
  于是,诗人但丁的雕像成了雕像《思想者》。
  宋维新说:人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在为生存与发展的生死搏斗中,学会思索的,是在血与泪的痛苦的教训中,学会思索的。思索是一种艰难的痛苦的探求与选择。
  宋维新告诉赵瑞芝:罗丹在全力以赴地创作雕像《思想者》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人并不仅仅是一个为脱离动物状态而挣扎奋起的生物,人还应该是一个冲破黑暗和愚昧、走向光明和文明、有思想、有意识的生物。而这种挣扎、奋起和冲破,是多么的艰辛,要经受多少痛苦,要经受多少艰难险阻呀!特别是,要努力脱离动物而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追求、致力于奔向进步与光明的思想者,必须要经历精神上的和实际社会中的艰巨而伟大的搏斗。通过这种搏斗,来显示人的力量。所以,他在进行雕塑创作时,特别注意一些特征的体现以及这些特征所应表现出的丰富而有力的内蕴。
  宋维新指着他仿雕的雕像《思想者》,很投入地、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情,对赵瑞芝说:
  “你看这姿势,右胳膊肘支在左腿上,身子微微有点拧,很别扭,罗丹就是这样构思,这样雕塑的,我也是完全照着原样仿雕的。我觉得,大师正是依着这个很不自然的别扭的姿势所显示出的紧张状态,来表达人从动物从愚昧进化成思想者所必须要付出的那种不寻常的艰苦的努力,而这种不寻常的努力,必须要建立在很刚强的内力的基础上。正因为这样,雕像的躯体魁伟粗大,两肩很有力量,胸肌和臂肌、腿肌都很硬实,手脚也显得硕大有力,整个雕像似乎都蕴含着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内力,支配着四周的空间。这种巨大而顽强的内力,就是通过苦苦思索,通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而显示出来。”
  当时,赵瑞芝看着雕像,认真听着宋维新的讲述,她心里很不平静,她对宋维新简直是钦佩到了极点。
  “雕像完成以后,在社会上马上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都被这《思想者》雕像深深震撼了……”
  宋维新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讲道:
  “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看了这尊雕像后,很长时间没有吭声,最后才轻轻地、很感慨地对罗丹说道:
  “‘对我来说,这是第一个能够思索的人,而且这种艰难的思索,使他意识到了作为人的他的同类的当前的命运和今后的命运,这迫使着要进一步去思索,去探求,去选择,去奋起和搏斗。他内蕴着无可比拟的力量,这是由追求与信念汇聚而起的精神内力。他的肉体已经不再是粘土了,而是一个勇于奋起的精神的象征。他的灵魂也正在他深深思索的同时,挣扎着要从泥土中显示出来,要显示出自己的刚勇和自然。’
  “罗丹听到哲学教授这样评价他的《思想者》雕像,而且体会比他原本的立意又高了并加深了一步,很激动地问教授道:
  “‘教授,这么说,您是很喜欢它?’
  “哲学教授双目炯炯闪亮地说:嘻欢?何止是喜欢?这个《思想者》就是我,他在表达着我的思索,我的艰辛的探求与选择,表达着我的努力和我的痛苦。他就是我。他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
  “哲学教授说完这话时,双目竟溢满了感奋的泪花……”
  宋维新讲的这后面一段哲学教授和罗丹关于《思想者》雕像的对话文字,赵瑞芝过去曾看见过,就是在那本看到《思想者》雕塑插画的杂志上看到的,也就是这段对话文字,才使得赵瑞芝注意了这幅雕塑画,也弓!发了她爱思索的习性,也使她喜欢上了这尊雕塑。前天,这段对话让宋维新那么语调深沉地一复述,赵瑞芝觉得自己的感受又更深化了一层。
  她钦佩宋维新,钦佩到了极点,以至都有些崇拜了。
  就是从那前天起,但好像又不仅仅是从那前天起,赵瑞芝觉得宋维新的面影,越来越频繁地在她眼前闪现。
  雕像《思想者》在她寝室桌子左角处放着,在那里思索着。她觉得,那胳膊肘支在腿上、手托着下巴的思想者,也正就是她。有时候,她还觉得,那思想者还似乎正就是宋维新。
  她觉得她和宋维新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的一生中,有个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自己的伴侣,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欢悦,何等的幸福呀!
  窗外,明月中天,银辉灿烂晶莹。
  寝室里,漆小玉、陶美玲她们几个都不在,就赵瑞芝一个人,空荡荡的。
  她隐隐感到有一点空落。空落之中,她心里突然涌腾起一种渴望,一种想和宋维新也就是继陆兄在一起再谈谈《思想者》、再谈谈思索与探求、谈谈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热切的愿望。
  她心头涌起一阵灼热……
  二
  “《思想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
  李大钊主任和陈独秀学长带有号召性地向同学们慷慨激昂地说道。
  李大钊和陈独秀对宋维新仿塑的《思想者》雕像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那是陈独秀学长有一次到赵瑞芝她们寝室来闲聊,看见了桌子上的这尊雕像,很感兴趣,当天下午,又领着李大钊主任来看雕像,李大钊也很感兴趣,当场就向赵瑞芝开口要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摆几天,赵瑞芝高兴地同意了。
  《思想者》雕像就摆在同学们经常聚集的红楼图书馆大阅览室最醒目的地方,人们进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位正在奋力苦苦思索着的思想者。
  “他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这位《思想者》!”李大钊主任在课堂上,在平时和同学们的交谈中,以及在每次图书馆红楼这里召集的讨论会上,都满怀激情地这样讲着,“一个人,他只有先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成为一个有志者和有为者,他才有可能也有勇气和力量去探索,去追求,去勇敢地投身于人类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的大潮中去。”
  思索就是力量!
  思索就是走向未来和创造未来的起始!
  因为,有了思索,才有追求;有了思索,才有伟大的忘我的投入。
  人类和人类社会都是在思索中前进的。
  一个能思索的人,才真正是个力量无穷的人;一个能思索的社会,才真正是有辉煌前途的社会。
  人类社会从黑暗混沌中走来,从洪荒野林中走来,从洞穴和篝火旁走来,走过了浑浑噩噩,穿过了沉沉迷雾,经历过了多少错误的和曲折的迷途,爬起来,跌倒过,跌倒过,又爬起来,有过烈日寒月的照耀,也有过风雨雷电的扑打和轰击,百折不挠,去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光明与理想中的幸福,而这光明与理想中的幸福,就像圣经里的沙漠火柱一样吸引着,予以他们希望、勇气和力量,这就使得人类社会在不懈的追求中得以前进与发展,没有沉沦下去,没有自己毁灭掉自己,没有停留在混沌与浑噩中。
  人活一世,来到这人类社会上,要活得有意义,要活得有价值,那首先就要选择好和把握住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中,顺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去选择,去追求,去勇敢地争取自身的价值。而这一切,首先又要有极大的勇气从旧的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当然,这种挣脱是极其不易的,有时还是很痛苦的,以至还是冒着被毁灭的危险的。这就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刚强的意志,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就如那些生物学家们所告诉我们的:“人类和猴子原先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人类和猴子是兄弟,但为什么人后来成了人类,而猴子最终依旧是猴子呢?这就是因为猴子不肯去思索,不肯从思索中去变化,去突破自己,顽固地遵循旧的传统的生存方式——用四只脚爬行走路。当然,或许有那么一二个猴子稍微思索了一下,想试着站起来走一走,但立即受到其他猴子们的群起而攻之:“不许你站起来!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都是爬着的。不许你逆祖叛宗!再这样,我们就要咬死你!咬死你!”结果想站起来一下的,也不敢站了,赶紧又趴了下去。猴子们不但不肯破坏祖宗定下的旧的规矩,逆传统而站起来,而且也不愿反叛旧规矩、旧传统而学着说话,就这样,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甘愿在混沌和愚昧之中,一成不变。而人类则不然,他勇于思索,敢于在思索中站起来,在思索中学着说话,在思索中探求着向前走,他也就变成了人。”
  情况正就是这样。这也正是《思想者》的全部内涵所在。
  《思想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
  三
  雕像《思想者》使赵瑞芝开始学会思索,使赵瑞芝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赵瑞芝觉得自己心里开始充实了,觉得自己浑身热烘烘的,有着一股子劲儿要迸发出来。
  自打来到北大后,她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现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已经转化成了一种强烈的探求欲。最近一个时期,她几乎每天下午以至每天晚上以及每个星期天,都泡在红楼图书馆里,焦渴而贪婪地翻阅各类书报,白天听课的笔记,或者去李大钊主任那里、陈独秀学长那里,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红楼图书馆举行的讨论会,她更是每次必到,仔细地听,认真地想。
  中国向何处去?
  中华民族向何处去?
  当今青年应该如何投身到时代潮流中去?
  这些问题,她赵瑞芝过去不要说思索,就这题目本身,接触都没有接触过。那时候,想的什么?就想的将来能碰上一个既疼爱自己、能对自己体贴入微、又有鸿鹄之志、能出人头地的好夫君,就算幸福至极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关在那高墙黑门的深宅大院里,碰不上这样的好夫君,自己也得认了,也得在命运的安排下过一辈子。那时,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哪里还能去思索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现在,她明白了:一个人个人的命运,是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何以为家?没有民族的自强、自尊,哪里有个人的自强、自尊?所以,作为中华的一个女子,也应该同那些热血的须眉男子一样,去思索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
  她又想起了李大钊主任在一次红楼图书馆里举行的讨论会上说过的那段激动人心的话:
  “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如同是人体内不断地产生出的新鲜之血液一样,他是一个国家之前途,是一个民族之希望。作为国家与民族之未来的奠基石,则应责无旁贷地将时代赋予国家与民族的历史重任,勇敢地担负在自己的肩上,为国家与民族的奋进与自强,披荆斩棘,开拓行程。”
  李主任当时停顿了一下,又说:
  “而当今,在我中华外受东西洋列强欺凌,内又受封建专制禁锢的黑暗之现状下,更要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系于己身,要奋起抗争,勇往奋进,唤起民众的觉醒,与广大民众一起索我理想之中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