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4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商货殖民的繁杂,因为清廷对商货的管控,是以单纯的权利勾结来把握。把控得严的,利益大头在皇商手里,比如盐。把控不到的,利益分摊在民间,而夹在中间的,则是官商分摊。每一种商货,敌友之势都不同,这需要分门别类规划对策。
薛雪皱眉道:“米、盐、铁,这是江南本就缺的商货,我们以低价进去,对江南人都是有利的,这些事都能得江南人民心。但棉布、针织这一类商货,江南本就自产,百万人都靠这些产业为生,而我们英华的棉布针织,价低质优。如果在江南大兴,还不知有多少民人破家无业,那时江南民人可要视我英华为敌。”
向怀良也皱起了眉头,西院有好几位院事都是丝棉织造产业出身,就在叫嚣要将英华棉布针织倾销入江南,薛雪所说也是皇帝的顾虑,所以暂时只让他们派人来考察,没让这一行动手。
“江南民人,总会视我英华为敌的,或者说是江南民人抱团的方式,本就是我英华大敌。”
另一个嗓音响起,两人转头看去,哟嗬一声叫出了口。
薛雪打趣道:“宋大贤,你怎么也来了?是来看热闹的么?”
向怀良道:“有宋先生在,江南事就好办多了。”
来人是宋既,肩宽个高,皮肤黝黑,一笑露出口白齿,份外明朗。
他朝两人拱手道:“江南事涉及商货变动和国政往来,亘古难见,宋某自然要亲历一番。”
走到墙边,打量那张舆图,他点头道:“诸位已将形势摸得很透了,我也作不了什么。只是官家觉得,大家对江南事的根底还各有想法,要借我这张嘴再来说说。”
宋既刚才就强调江南民人的“抱团方式”,薛雪长于宏观谋划,向怀良长于商货细节,对这体制之事不熟悉,就静候宋既下文。
“当年我英华立国,推行官府下乡,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宗族”
“华夏数千年来,以农为本,这宗族自是好的。可到了如今,纵观寰宇,东西连通,已是以工商为本,以资为本的时代。华夏若还是停在老路上,欧罗巴诸国,迟早会鱼肉我华夏。”
“以工商为本,不是说要舍弃农稼,而是说要以工商事理来重组各业,重组天下。而以农为本的宗族,奉行的是以血脉事理来维系天下,抑扬百业。要鼎革华夏,这宗族就必须破开。”
“我英华所行官府下乡,目的就是以官府护着工商事理,透到天下末梢,取代宗族对地方乡社对商货来往,百业抑扬的把控。”
宋既已学贯中西,开口就是大家风范,几句话就将大背景交代清楚。此时范晋和徐师道又进来了,就静静在一边听着。
“我们一国,在两广、云贵和湖南等地推行官府下乡,时至今日,仍未大成。广东是基本功成,福建因海贸兴盛,此事也算顺利。但其间所起诸多冲突,那帮腐儒的报纸也渲染得够多了,不是国势强盛,南洋开疆,这些冲突还真要乱了一国人心。”
“江南是番什么景象呢?江南田稠人密,宗族势大。我本也是扬州人,读书是靠宗族供养,异日做官,也要照拂宗族,由此结成一张大网,从地方到朝堂,将国事一层层网住。”
“我还见族中子弟,但凡不是读书人,自己所创之业,都要受宗族把控。长久下来,族中人不是读书,就是务农,要行工商事,都被族中责罚,说是忘本。”
“在江南,工商被指为末业,但即便是行末业之人,也是以宗族抱团。就说苏杭织坊,即便广招织工,也是以宗族方式管着。他们所结的东家行西家行,各自泾渭分明,死守规矩。就如耕田一般操持他们的产业,对相互争利之事格外厌憎。”
“而我英华的东家行,使足了力气革新工艺,广办新业,目光远望,脚下总是不停。西家行则是跟东家行争利,而不是以排斥其他雇工为本业。”
宋既有力地道:“争我英华为何国势能蒸蒸日上,就在于官家和朝廷所定下的经制,能推着人去争水不活则腐,业不进则退,人不争则废而这江南,就是不争之地,被宗族拴着,也无能争之力”
“宋元之时,江南百业兴盛,诸多技艺层出不穷,明时都还能见巧匠精工。到了满清时,再无新业是江南人再无智,再无识吗?不是,是鞑子朝廷压了下来借着犬儒和宗族,压得泯然无迹。”
“当年张伯行主政江南,多少江南人投奔英华,现在他们成了谁?”
“他们成了西行三贤,我宋既、唐孙镐,加上李方膺,都是江南人他们成了真正的有为之官郑板桥他们成了顺风快递东主黄斐,成了即将完成蒸汽机的黄卓成了国人交口称赞的大画师边寿民成了黄慎、庄在意和徐师道江南三杰更有吕留良的后人吕毅中,现在也成了我英华翰林院的新晋翰林”
宋既的声音深沉下来:“江南人杰地灵,但若是还被鞑子的辫子拖着,被古往今来的宗族犬儒压着,这沉疴就再难起了……”
接着他扬起了声调:“这沉疴本已重了,之前我英华的定海之败,就能看出,江南人心沉在了水下,不愿自起若是我英华直接挥军而上,他日争利时,桩桩恶事,我英华都要背着。我是江南人,我自己都不愿朝廷背这些责,这是那些江南人自己该得的”
“所以我们在龙门扎根,以商货入江南。要的不仅是让英华工商得利,也要让江南民人得利。同时还要他们看清楚,附着在这些商货上的工商事理,能给他们更大的利,由此让他们挣脱宗族之锁,将工商事理暗潜民间,待得时机成熟,江南一举而定。”
宋既微微笑道:“英华得福建,何其轻松,这不就因为我英华工商事理,之前已深透到了福建民间么?”
啪啪啪的热烈掌声响起,此时宋既才看到,背后竟然立着范晋、徐师道和一干江南行营的幕僚。徐师道鼓掌尤为用力,他也被提到了呢……
宋既赶紧拱手道:“这番话可不全是宋某自己所悟,行前官家可是好好提点过我的。”
这家伙确实也不谦虚,要换李方膺,怕是要全推给皇帝。
鼓掌过后,薛雪再问:“这是从华夏根骨来看江南,若是从商货事入手,宋贤者还有什么看法?”
宋既现在的学术方向不止在社会体制,更深入到了经济层面,这也是他领着江南行营参事的头衔,来龙门辅佐范晋的原因。
他点头道:“江南的商货事,要从进出来看。出江南的是丝绸、生丝、棉布等织造品,而入江南的商货却不多,粮米只是调剂,铁工等物量极少。江南奢靡之风盛行,奢靡的不过是香火、歌ji等事。满清之下的江南,是一个……自成一体,似乎能延续万年也不变的地方。”
这可不是李肆的提点,李肆要在这,怕还是竖起大拇指,赞这宋既目光超卓,竟然看透了江南的经济本质。
在李肆那个时代,学术界对江南经济的归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江南手工业发达,城市化率很高,商贸兴盛,还表现出了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点,比如输出大量织造品,已有近代工业社会的征兆,换早前的说法,就是“资本主义萌芽”。
但另一种看法却认为,江南还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这个“小农”不是说经济以农业为主。而是说这种经济完全是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并没有蕴含自我革新的要素。即便是跟宋元明时期比,满清时代的江南,依旧是保守和落后的。一个明证就是,进入满清之后,不管是农业还是手工业生产,以及金融制度,再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创新。而所谓外向型经济,都是江南之外的资本组织起来的,它自身并没有组织起外向型资本。
李肆在之前那个时代还没太深体会,但现在亲眼目睹,亲身观察,他对江南经济的认识,已经偏向第二个观点。一句大白话,就算满清时代的江南有“资本主义萌芽”,是“近代手工业社会”,但就靠它自己,一万年都进化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
从某个层面上看,此时的江南,隐隐像是满清治下的整个华夏。
接着宋既道:“既然是自成一体,犬儒和宗族缠着,满清朝廷压着,其间利害纠葛无比繁复。要破开此局,就得另有思路。”
“刚才薛先生和向院事说到了江南的敌我之分,我倒是觉得,我们不应从现有的格局来看敌我之分,而该从未来的江南格局,倒推敌友。”
倒推敌友?
众人眼睛发亮,这个思路好,这是变被动为主动。
宋既笑道:“这其实是世事常理,我们需要的一个稳定,并且对我英华忠心的江南。我们有商货在手,我们有大军在后,那么,我们需要作什么呢?”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沉声道:“我们需要在江南,扶起一群新的得利者。他们憎恶官府,憎恶皇商和官商,当然,他们也必须有一定的力量,足以承揽我们的商货,将其转卖到江南民人手里,同时还能应对那两方的压力。”
薛雪嘿嘿笑道:“汉奸……咱们要大造一批汉奸……”
这个思路是李肆早就定下来的,所谓“汉奸”,在李肆肚子里还有另一个词……买办。
江南行营对此方略也很熟悉,之所以放任江南各路人来买卖商货,就是这个目的。但宋既交代了大背景,再道出这一策,大家就觉得,之前的作法太过粗疏,没有从一个整体层面来把控这事。
要怎么破开一个封闭的社会体系?办法很简单,清除掉原本的既得利益者,扶起另一层既得利益者。古往今来,改朝换代,或者是“**”,都是此理。放在江南此事上,原本的既得利益者,那就是官商、皇商以及占据资本层面制高点的垄断商人。将这些人推到,把原本处于得利下层的工商推上来,由他们跟英华结合,取代那些原本的既得利益者,由此就能在大方向完成江南的过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英华不仅要推倒原本的既得利益者,还要推倒原本的利益流转制度,甚至连通宗族都要破开,其间所产生的冲突就非常剧烈。此时还留着满清官府,就是把这些责任丢给满清去背,虽然因隔着满清官府一层,行事也很麻烦,但权衡利弊,英华有时间,可以花些水磨功夫。
可要怎么扶起这批“汉奸”呢?
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现在江南处处设卡,商货流通很受影响。
宋既耸肩道:“怎么扶?走私呗,给那些人两三倍利,他们当然也得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咱们可不是保姆,什么事都帮他们干完了。”
大规模走私,掀翻江南原有的商货流通体系,这意味着一场动乱,范晋沉吟道:“也不能对他们全放手……”
宋既再道:“怕他们祸害江南民人,反而败了英华在江南的名声?简单,我是江南人,来龙门的大多都是以前逃出江南的本地人,有本地人看着,行事是有底限的。”
这一番话毕,英华对江南的商货殖民计划,也终于大体成型。





第二卷 第六百零八章 江南路,盐魔之力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64 8:19:37 本章字数:5345

在江南行营的首脑们为方略砥定而心满意足时,龙门港一座粗见雏形的堡垒里,看着那个正因惊悚而浑身发抖的中年人,刘文朗也觉舒畅满怀。
他快意地叱喝道:“席知府,你也有今天!”
此人正是杭州知府席万同,人在府衙里,都被装扮成衙役的天地会成员给几棍子放翻,莫名其妙就到了龙门港。本是惶恐,可见到这个年轻的南蛮士子,浑身汗毛都炸开了。
席万同惊呼道:“王之彦!”
刘文朗就是王之彦,就因为在石门诸桥镇的关帝庙写了幅对联,“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查慎行偶然看到,大为赞赏,跟查嗣庭讲过,被查嗣庭写进了《维止录》,就成了杭州知府罗织文祸,彰显功绩的有力证据。王之彦本要被斩,却被黄而救下,逃到了江南,但他一家却没逃过李卫随后发动的大扫除,尽数流遣关外。
王之彦现在有公私两愿,私愿是惩治席万同、李卫,救回家人,公愿则是推翻满清。现在席万同被抓,心头那个痛快,让他的笑声格外有力。
“你该是从没想到,一个穷酸,也能惩治你吧!”
“休、休要猖狂!朝廷还在,尔等南蛮异日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席万同本要叩头求饶,可面对王之彦这个昔日穷酸加阶下囚,他怎么都忍不下这口气,硬着脖子高叫。
王之彦被他激怒了,伸手就去抓士兵的火枪,想要当场打死他。
一个副尉赶紧拦住了他:“可使不得,此人身上不止背着你的仇,国中无数人都要找他讨还血债呢。”
王之彦放手,愤愤地道:“就得凌迟了他!”
副尉耸肩道:“咱们国中现在可没这一茶”,……
眼见席万同瘫软如泥,王之彦再没出气的兴趣,离了军堡,朝一片一看就是临时建筑的木屋群走去,这是英华工商总会在龙门港所设的江南商馆,供各路商贾在此办理商务。
王之彦供职于盛良盐业,以算师身份来打探商路,现在还只是坐商,一面等着江南行营处置金山卫白道隆的事,一面向敢于上门的江南人敞开卖盐。
抓住席万同的兴奋消退,王之彦开始琢磨商路的事,他总觉得这么随意卖不是个事,下家不仅有江南民人,还有江南官府和盐商。
英华工商来江南,为的不是单纯卖货,而是要跟朝廷一起,借商货吞吃江南,把江南变成稳定市场。为了这桩长远利益,朝廷在商货出价上的限制和种种监管措施,他们也都支持。
可眼下的进展,似乎跟这个方向有偏差,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王之彦先来一步,不仅是试探商路,也是在龙门扎下营寨,槁定货仓和办公地,以及跟江南行营办好各项手续。现在公司人马也陆续到了,王之彦就得把精力放在这桩事上。
正想得入神,迎面跟一人撞上,那人哎哟一声,膝盖软下去,竟是要下跪叩拜,王之彦一把扶起,心说这肯定不是英华人。
这一扶,两人同时呆住。
“王先生!?”
“张屠子!?”
这人是石门县城卖肉的张屠户,跟王之彦不过是点头交情,但他被抓那天,这张屠户还提醒过他一句,虽然时间太晚,没帮到王之彦,终究是一番恩情。
“他们都说这龙门根本就进不来,老子偏不信,果然,只要登记籍贯身份,在南面还能有认识的人,就这么进来了。王先生别怪我啊,我只认识你。”
“来干啥?我的杀猪刀和斩骨刀都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