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揣在身上这几天;全琮一直感觉着自己脸皮再发烫。
“哈哈哈;哈哈哈……碧眼儿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何用之有也!”距离小院还有几步远;全琮就听到一阵中气十足的朗笑声从那小院子里传出;而随后的一句话;简直气的他想要立马抽刀砍人。
碧眼儿;这明显是在说吴侯的么!如此作为;不加丝毫的掩饰;简直就是在藐视江东如无物;可恨;可恨!!!
一抹厉芒在全琮眼中一闪而过。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四百一十章重甲骑兵,双边马镫
陆逊的来信上尽诉谦卑之词;可望着全琮退去的身影关羽的一双丹凤眼却眯的只剩下了一条线;森冷凌厉的杀机蕴满全身;再也没了先前全琮当面时的骄狂放横;不可一世。;“陆逊小儿;胆敢欺我;某誓斩汝头!”冷哼声中;关羽的杀气更见鼎盛。如果没有刘宪的屡次提及;如果不是知晓陆逊是何方人物;如果江东的动作不是那么的诡异;那封全是吹嘘之词的书信可能还真的会让关羽掉进瓮中;可现在……手捏着这封马屁书信;关羽的心中全然是森森杀意!
“速去寻徐先生;请他来府议事。”必须尽快查明吕蒙伤势;关羽手捋长须;心中暗暗付道。只要能查证吕子明是在诈病;那手中就是有十足证据表明江东心怀叵测了;到时候……
鄠县境内;渭水之滨的一处山谷之中。
地方算不上隐蔽;可刘备军的戒备却很是森严;十里开外;就已经设有哨卡;再往内去;隔三差五的哨骑和一队队巡逻士卒就像是一张编绞在一起的网;严严的覆盖住山谷出口的附近地域;密切关注着外面的每一丝动静。
这个山谷本身就是一处死谷;两侧崖壁高有百丈;只要锁死了出口无须担忧谷内之事泄密。且距离渭水不远;与上下游的水运都很是方便;当初庞统就是看中了这两点是以才把雍州铸造局第四分局设立于此。
雍州铸造局第四分局;官面上的称呼是丁字号雍州铸造所;因为雍州之战拖得太长而且雍并战线明显就是以后的主战地;所以蜀中的制造局几乎是整个被掏空了一般挪到了雍州来。但又因为雍州战火未停;战线南北跨越太长;刘备为了便意各部军械能够得到的尽快补充;于是乎就大手一挥把蜀中军械局整个拆成了四部;其中甲字在长安附近;继承了蜀中铸造局的大半精华;主要用于支撑长安一线战局;现在已经转为囤积了。
乙字铸造所被放在了左冯翊;作用当然是为了供应黄忠所部;其规模在四部当中为最小。
丙字铸造局被放在了河套;那里的鲜卑部落大多已经不复存在;人口被并入了陇西鲜卑;绝大部分的草原现今都成了属于刘备军的直辖地带。所以铸造局的安全不成问题;唯一麻烦的就是用材;无论是生铁还是煤炭。好在去年刘备军在河套地区已经勘探出了煤矿;但是生铁的运送;还是足以支撑的;所以军械的产出和复原方面是完全供应的住刘宪、魏延两部所耗的。
剩下的一个便是眼前这个山谷中的丁字铸造所;在外人看来这个丁字铸造所的作用应该是用于全军的军械囤积;它的消耗在四个铸造局中仅次于甲字号;超出乙字号所需几乎两倍。然而在长安战线进入相持阶段之后;这个铸造所的作用已经和最大最强的甲字铸造所相重合;现在也只是暂且没有被合并到一块罢了。戒备森严是应该的;但却不存在什么大的探究价值。
山谷中心处;也是最为宽敞的所在;两排房屋左右整齐排列;来来往往的工匠甚多……
这些并不是工匠的住处;而是生铁和煤炭这两种原料的储备所在;从这里在往里面去;便是成品的军械储备库;除非必要人等;便是领头的匠师也不准迈入一步。一个个烈火纷飞的炉台;一个个搭建简陋的工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穿过这些;刘宪在山谷守将和铸造所监察以及领头匠师的陪同下径直来到了军械库内;一套套寒光冷冽的甲具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不是一般的战甲;因为除了人穿的以外;在重甲的下面还放着一套制作精良的马铠;准确的说出现在刘宪眼前的甲具是一套标准的重骑兵铠甲。
废了两年之功;如此铠甲刘备军已经储备下了整整两千套;而眼前的这四十余套则是上次铠甲运走之后新近产出的。
全重一百五十斤;其中人甲八十斤;马铠七十斤。当然了这些‘斤’都是指的汉斤;如果换算成后世的市斤来的话;那基本就是打个对半。
人甲全部都是精铁打造;很费工夫;而本应该更重的马铠则是用了不少的皮料;可以说马铠的主体是皮甲;外表是镶嵌了一层铁片;重点部位再给及加固。
重骑兵;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非是像虎豹骑那样;只有人批重甲而马还是裸身。被这样一套铠甲武装起来的刘备军铁骑;已经基本上具有了针对普通箭矢的防御抵抗能力;其对于普通战阵的冲击力还要胜过虎豹骑不少。8。N而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兵源根本不需要向虎豹骑士那样精挑细选;只要是精兵即可胜任。
刘备军已经占据了西域;这几年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甄选西域的各种优良战马;所以组建重骑兵所需要的高负重战马对于刘备军而言是完全不成问题。
当然了;重骑兵的短处刘备军高层还都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自身的财力物力也不允许大肆组建重骑兵团。便是最先提议组建重骑兵的刘宪;目标也仅仅是一万人马。
而作用;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刘备军和曹军即将展开的那一场真正对决中;抢占上那么一丝先手。
并州之战终究是要结束的;而无论谁家胜负;紧接而来的必然是两军之间的一次真正的正面大碰撞。这不是之前的阳平关一战;据城而守不可取;只有靠正面对决来分出高低上下;才能让以后的路更加宽阔。
刘备军若能取胜(并州);那么紧跟着北部兵马南下;长安兵马东进;潼关曹军不想被包饺子就只能退去河洛;此险要已经不足维持。
或许就是在洛阳城下;一面是汹汹而来逐鹿中原的刘备军;一面是很需要挽回军心用一场淋漓大胜振奋己方士气民意的曹军;两者中注定是要一战的;一场很能有几十万人参加的正面对决。
反则亦然;如果是曹军取得了并州战场的胜利;他们也会兵下河套;由北向南夹击长安;那时候两军的战场就需要放在长安了。
刘宪提议组建重骑兵;为的就是想在这场大军团正面对决中抢得一丝先机;原因是在于他十分迷信重骑兵集群冲锋的威力;虽然重骑兵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可他们的正面冲击力却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在大军团正面对决中;需要的就是这种能一击而破的兵种。
此外还有马镫;这个被刘宪死死掩盖起来的;捂了二十年的;实际上能够对提升骑兵战力起到匪夷所思作用的东西。
前文说过;早在刘宪来到这个世上不久;他就发现了一个现实;一个符合真正历史史实的实事——这个世界还没有双边马镫出现。
有的只是一种单边的挂在马身上下中间位置的马镫;这玩意;武将几乎没人去用;只帮助上马;除此外没有丝毫用处;还碍事。
而双边马镫能做什么;只要是个脑子清明之辈;都清楚得很。对于骑兵而言;这个东西的出现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比马掌的出现还更加的重要。
刘宪保持这个秘密一直没有说;知道了赤壁战后;刘备坐拥荆州之后他才把这个东西摆在了刘备等人面前。
同样的选择;刘备等也没一人选择去公开他;原因就在于那时候刘备军骑兵聊聊。最后即便是拿下了凉州;降服了西部鲜卑;刘备军也没有公开这项技术的意思。因为曹军的骑兵实力依旧强劲;草原上的鲜卑人也同样不可小视。
直到日后那一战的来临;在那一战中;才是刘备军公开使用马镫的最佳时日。
瞬时间;刘备军的骑军就能够提升至少一半的战力;有了双边马镫做底;马上的厮杀搏命;刘备军能够占的便宜太大了。
丁字铸造局;这个不为人知的所在;就是刘备军打制重骑兵战甲的地方。名副其实的吞金兽;出产不多;可消耗却委实让人心惊。
第一年中;前半年的功夫就花费在了铠甲的定样上;到底要重多少才是最适合的。
十多种重量不一的甲具样品被打制而出;然后再一一实验;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如刘宪眼前所见的一样。
一百五十余汉斤;换算成后世的市斤就是八十斤重;合四十公斤;比起欧洲中世纪发展到巅峰时期的重骑兵战甲可能要轻上一些;毕竟马铠是以皮甲为主体的。
虽然肯定了重骑兵的正面冲锋能力;可刘宪一点大力发展重骑兵的意思都没有;那东西在中国注定是要内淘汰的。
东西方战争思想和国情国力的不同;已经注定了重骑兵这一兵种在两方历史中的地位。
轻骑兵;甚至于弓骑兵;最多也就是身披铠甲的铁骑;这些才是东方骑兵的王道!
你正在阅读四百一十章重甲骑兵;双边马镫;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返回:三国骁将推荐您使用QQ浏览器更新书签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四百一十一章荆州来信
拍抚着眼前的寒光冷冽的铠甲,刘宪心中暗叹一口气,自己先前的设想看来真的是过于乐观了!难度系数估计有误啊!
历时一年半的长短,丁字铸造所也不过是打制出了两千套甲具,想要凑齐一万套真不知道该等到猴年马月。!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想要在那一战来临之前凑够这个数目,是不可能的。
五千甲具或许可以吧?想想现在的战事,并州那一团子事,没个一两年的时间时是分不出胜负的。而且无论是刘备军还是曹军,现在需要做的是编练新兵,补充军力,在尽量多的打掉敌军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全力的去恢复自身实力,而不是掏出血本再拼上几场。
相比对较,刘宪以为——刘备军步军的战力已经超出了曹军一筹,虽然两军的最精锐力量战力还是相仿,可对比起真正的精锐兵力,出现在战场上的更多的则是普通战力。
用传统方式训练出的曹军步军新兵,无论是战力还是在纪律方面,对比起新兵训练营中走出的刘备军新兵都要差上一截,更别提后者经过几场战斗的洗礼后,晋升为精锐战力的可能性远大过前者。
然而关中破碎,百姓凋零;凉州也是荒凉的很,刘备军地势、地盘或许已经不弱于曹操,可在百姓,在战争底蕴方面,比较起曹军来弱的却也不是一筹。
曹操—徐幽,诸州之民情民生,上佳者不逊色于荆州、益州,更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差劲的,比起凉州和关中来那也是远远胜过。何况他还有大半个并州、整个荆北以及河南尹,比起人力物力,刘备军落后的太多了。
所以,刘备军虽然在军事制度上已经完成了对曹军的超越,可在实力对比上依旧要逊色对手不少。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曹操的实力已经有了大幅度衰弱,此时的曹魏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曹魏了,曹操的力量依旧是三家第一,可已经不能完全压制住后两者了。
实际情况决定现实需要,刘备集团统辖人口的基数,使得刘备军只能走精兵路线,力求在有限的数目下尽可能的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而曹军,在吸取了刘备军的一些做法之后,虽然也在极力补充在之前的一系列大战中损失惨重的中军,可除此外的广大地方郡国兵却依旧在重蹈着往日的覆辙。
“当——”刘宪手指轻轻地敲击了一下人甲的正胸,一声脆响登时回响在空中。能够看的出,铠甲的防御力很不错,尤其是正面,即便是比不上明光铠,也撵的上黑光铠。这样的铠甲,再配以高大的战马和可供两腿支撑之用的马镫,那冲击力,简直是恐怖。而且有了马镫之后,想必就连游骑的冲击力也会得到大大提高……
没有双边马镫的骑兵,不是一个完整的骑兵;没有一个双边马镫做支撑的重骑兵,也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重骑兵。
“重骑兵,重骑兵……”,嘴中轻轻念叨了两声,刘宪的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几个词来,连环马,铁浮屠,铁鹞子……正是因为这三个前世记忆留下的深刻印象,刘宪才想到了重骑兵,虽然在古中国的历史中轻骑从头到尾都贯穿其中,可重骑兵到底还是有那么一抹辉煌的瞬间的。
中国的重骑兵叫“甲骑具装”,在双边马镫出现之后曾经盛行一时。这也难怪,在双边马镫未出现时,即便是有了重骑兵披甲也是无济于事的。能够在身披几十斤重甲的情况下用两腿夹稳马腹,策马飞奔,驰骋冲杀,如此之人已经足以为将,就好比曹操的虎豹骑一般。
这样的素质全军又能有多少人?曹操虎豹骑虽然厉害,可人数却始终未能超出五千,自从赤壁之战后,虎豹骑虽然屡遭折损,曹操却始终不曾再加以补充,甚至这几年在组建新军之时还从中抽调了很大一批人分入新军中担任上等军官之职,以至于让原先堪称为天下第一骁勇精锐之军的虎豹骑,现在竟落得甚是名不副其实。
刘宪私下里曾认为,之所以会发生‘五胡乱中原’,其中内在原因固然多多,可双边马镫的出现使得胡族骑兵战力陡然大增却也应该是其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因素。
甲骑具装就是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由于长期内乱和历史遗留原因,加上北方游牧骑兵的大举南下导致司马家族的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地方豪强趁势崛起,中国的农业社会出现了向庄园化转变的趋势。无独有偶的是,欧洲同时也受到了北方蛮族毁灭性的的入侵,可以说由于天灾,又像是受到血液中狂燥基因的召唤,当时的亚欧大陆的北方游牧民族向农耕社会展开了在全大陆范围内的征服(蒙古后来又重复了一次)。
这种征服在欧洲的表现是促进了农庄制度的发展进化,而且由于欧洲自古小国林立,往往在不大的范围内只能指望凭一己之力抗击外侮,长距离的远征机会不多,所以这种经历促进了欧洲军队重视防御和机械力(补充不足的人力)的军事思想,养成了欧洲人思维缜密、精打细算、按部就班的正规战略思想,因为小国经不起人力物力的消耗,不敢冒险。欧洲的军事筑城面积不大,高耸的城堡相对孤立,强调以点控面,盔甲厚重、工艺精湛,兵器也以长、重为主,以力取胜。国王领主均倚重骑士阶层,骑士阶层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只能是非富即贵,所以欧洲风俗尚武。虎背熊腰、血胆之人往往得到尊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