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十万。屯田籍的充到荆南,军籍和普通百姓充到荆襄,倒也能补上一些元气。”
一百三十六章 公安
“德乾,关将军和徐军师把此战缴获的所有战马都拨给了你,还给你补齐了五千精锐,可见对这支骑军是极为重视,你千万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刘宪攻下荆襄,缴获的战马在万匹左右,都是当初赤壁之战时改行做水军的青徐骑兵留下的,他拨给了三千匹丁封,大头还是要送到刘备帐下的。但怎么也想不到,关徐这二位是如此看重骑军,对丁封这个刘军中的专职骑将是极为重视,不但把那七千匹战马也悉数拨下,还从全军中选出了五千劲卒交到了丁封手中。
“丁封明白。”想到现在手下的战马军将,丁封心中当然是高兴异常,可再看着一身平常劲服的刘宪,心情又再次低落了下来,“我还是想在将军手下效命。”
此次刘宪去往公安,丁封却没被同招,而是经关羽之口直接加封为偏将军。丁封心里明白,这是要自己在荆襄效力了。
不见那早走一步的刘辟、龚都,都是被主公招了去的。
刘宪听得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想在我手下效力,莫不是厌了骑军想改行领步卒的?”
“将军话中是什么意思?”丁封想不明白,自己要在将军手下效力怎么的就跟改行扯到了一块去。
“呵呵呵……”,刘宪再是一阵轻笑,“德乾,你可知诸葛军师为主公定下的是怎样的规划?”
“鼎立荆州之后的大政方针便是西进,西进巴蜀益州。”刘宪向西指了指,接着一巴掌拍醒了有些惊愣的丁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些小道上那里有你骑军的用武之地。”
“你与你兄长承渊(丁奉),还有兴霸(甘宁)日后都是要驻留荆州的,而坐镇荆州则非关将军莫属。我与荆州私下牵扯太多,是万万不会留在这里的。”甘宁加上丁氏兄弟,三个自己从江东虎口中夺下的人才,谁能想得到最后却没能有一个能随在自己身边,都便宜了那个关老二了。“呼……”刘宪不由得喷出了一口长气。“据我所知,你父亲统带的战车营也被主公调到了襄阳,过不多久父子三人却也可以团聚了。”
(抱歉,本意就是要丁仪统带战车营的,结果找了一下却现没交代,这里做个补充。)
听到父亲要来,丁封心中一乐,不甘也被冲掉了几分,“将军,益州刘璋也是汉室宗亲,以咱们主公的心性岂会夺同宗基业?”丁封想到刘备在赤壁之战前的那番作为,心中对刘宪口中的西进,期望实在不大。
“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绝非是扎根立基之地。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实乃是天赐主公之根基。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则主公安身立命有所在,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季玉虽也是汉室宗亲,享有益州之地,但他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蜀中人心离散,不得志之士必久思得明主。主公若西进,必有长明之士来投,取那西川易如反掌,以西川为基业,后北图汉中,复收雍凉,最终夺取中原,匡正汉室。此是诸葛军师之定局,亦是主公之所盼。”
刘宪的一番长谈让丁封脑子里有了一幅己军展的大致轮廓,若真是这样的话,自己怕是只有在雍凉稳固后才有可能重归于将军麾下了,“主公若进取西川,必会委将军以大任,丁封在此祝将军再建新功。”
“那就承你吉言。”笑看着丁封,刘宪心中也起了一番兴头,“好了,就别再送了,我也该上路了!回去吧!”
“是,将军一路保重!”
“保重!”
辞别了丁封,刘宪领着一班亲卫,快马加鞭一路疾行,第二天上午便赶到了公安。
“叔至,主公这多了不少生面孔啊!”公安就是日后的南郡治所,原本的县衙经过修葺之后也成了颇似雄壮的太守府,但第一个入住其中的却是刘备本人。守卫太守府的当然是白耳精兵,长坂一战后白耳兵元气大伤,可经过这些天的补充倒也恢复到了千人之数。这些人多数认得刘宪,自然不会拦他。
刘宪步入太守府,见来往的官吏文士很多都不认识,而堂下候命的几个武将也是生面孔,倒是不好随便进去。就在这时却正巧撞到了陈到,一边令陈到随便亲随去通报,一遍就和陈到扯起了话来。
“赤壁一败,曹操数十万大军分蹦离散,一些本就对曹操心怀不满的荆州军将纷纷前来归附,而荆襄之地也尽归主公,那些地方的文武之士也大有人投效于主公帐下,生面孔自然不少。如那堂下三将,左列二将张南、冯习本就是刘景升旧将;而右列的刑茂,本身零陵刘度的帐下勇将,现在刘度、刘贤归附,他自然也到了主公帐下。”
刑茂,不就是那个零陵上将刑道荣么?刘宪好歹也在刘表手下混吃了多年,对荆州数郡一些有名号的将军还是有所了解的。
刑茂本名就是刑道荣,一听就知道是寒门贱名,他本人也确确实实的是一寒门子弟,只是几年前得到了刘度赏识被提拔为掌兵校尉,这才改名为刑茂,字道荣。
这人颇有勇力,对刘氏父子也很是忠心,稳坐零陵第一大将。刘宪隐约记得演义中这人是死在了张飞还是赵云手中,反正是没能活得下来。
但现在看……黄忠、刘磐出面,效果似乎真的好了不少!
关张赵等人虽然声名远扬,威镇九州,可毕竟不是荆州本地人,勇武不为当地土人所见,黄忠、刘磐多年来屡寇江东,其所为却是荆南共见,威慑力比之关张赵更胜一筹。
赵范的不战而降,刘度父子的最终束手,无一不应证着这一点。
“元度,既然来了,怎不来内堂相见?”刘备的声音翩翩传来,“还用什么通报。”
“许久不见,刘将军别来无恙。”
“见过主公。”向刘备一躬身,刘宪起身时遥想诸葛亮一抱拳,“军师一向安好!”
一百三十七章 楚之良才
“刘将军,子仲传书,上言淮南各郡县中多有屯田之民,计有过五万户之多。、”自江夏到公安,淮南来的书信、奏表就没断绝过,多日参详诸葛亮对淮南民情已然是烂记于心,“如此,若加上军籍属民以及心向主公之庶民,淮南一地怕可迁出八万至十万户。不知亮可有估错?”
“军师估算的正是,淮南八十万子民,宪之前的预计迁出之数也是四十万到五十万间。”刘宪初据淮南之时,正值是袁术破灭,兵匪横行,各县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多不可数,可这番惨景却也正好让他来屯田安民。之后的徐州乱战,紧跟着曹袁交兵,青徐两州的百姓多有南逃,尽是入了他的囊中。这淮南的单屯田之民就绝对不下三十万,自然不会白白的留给江东,加上军中士卒家眷和一些归心的百姓,四十万是肯定能过的,而能不能过五十万就有些拿不准了。
“虽然是屯田,可多年下来百姓已经居有定所,食可果腹,冒然迁徙会不会让他们心生怨意,不相从啊?”刘备没组织过屯田,但他却深知百姓的心性。想让他们放弃开好的良田,盖好的房屋,再次背井离乡迁来荆州,谈何容易啊!
刘宪听了一笑,抱拳向刘备禀道:“主公有所不知,淮南的三十万屯田之民,多数是您主政徐州时的旧日百姓,对主公仁德怀念还来不及,现重归治下怎会心生怨意。余下小部是青州、豫州的,其中青州又占据了大部,这些人都是袁曹交兵时逃来的,久苦了曹操,对曹操惧意颇重。若不是这些年末将一直压着寿春打,他们怕也不会留在淮南。”
“袁曹交兵,曹操缺粮,对青州、冀州的掠夺确实重了些。”刘备刚刚脸上还带喜色这一句话后立刻落了下来,声音都显得低沉了许多。
“这个主公勿忧,我们只要放出消息,说南北还要大战,就足以让那些青州百姓乖乖跟上。赤壁之战江东获胜靠的是水军而不是步骑,而淮南一旦战起,驰骋疆场的便是步骑而非水军。青州甚至是整个北地,都视江东为水上弄儿,轻其6战。如此一来,主公便无优矣!”说实话,不要说江北,就连刘宪他自己心底对江东军的6战也是有些瞧不上眼的。但现在孙刘两家正是蜜月期,淮南换荆襄双方大吉,既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欠账不还。周瑜自然是不会再送上门来找气受,有他督领,江东军6战的水平该会抬高一些。
“主公,合肥、庐江都还存有大批的粮秣,亮草草点算了一番,仅淮南本地的粮食储备就足够支撑此次百姓迁移所需,甚至还需要再番的向江夏转运。”诸葛亮一边向刘备说着,眼睛却赞赏的看向了刘宪,心中真的是有些服了刘宪的“积攒能力”,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号的仓鼠。“只是,如此大规模百姓迁移,少说也要用一个月时间,需得年后才能向江东交付淮南,这一点还要派人前去通报。”
“吴候若是不准,又该怎样?”四五十万百姓,这什么概念?都顶得上江东三成的民力了。开什么玩笑,孙权他会舍得下?刘备可不怎么认为。
“主公答应吴候的是淮南之地,刘将军当着江东众将的面许下的也是淮南之地,可都没一句牵扯到百姓。”诸葛亮一摇羽扇,毫不为意的向刘备进道:“不要说我们迁徙的只是愿意跟随的,便是连那余下的三十万一起迁了,他江东又能说出真言的话来?土地、城池可都不是人口!”
“主公,这一个月无论如何都是要拖过去的,不但是我们自己需要,同样也是给曹操调兵的时间!否则江东十万水6军,今日接手淮南,明日就可围攻寿春,据寿春营淮水而北叩青徐,徐图天下。曹操安能不倾力反击?他们两家交兵,稍有不慎就会牵连到我军。孙刘同盟依在啊!”
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寥寥数语便能让人茅塞一开,头脑生出炸明之感。
江东十万大军现在就扎在柴桑,若接手淮南,不日大军就可围攻寿春,那定然能拿下的。然而依照周瑜、孙权的心性他们必然不会顿足淮河,徐州,至少是广陵郡,江东势在必得。如此一来曹操安能还在许昌舔伤口,肯定会调集大军来战。如此孙曹大战,江东便会相求到荆州,以联盟之谊劝说刘军北上竟陵、南阳甚至是汝南,以分曹操军势。
那么一来在荆州根基还不算深厚的刘备集团,就要面临着一个不得不吞咽的苦果。来不及巩固自家根基,就要再次举兵北上,如此实非长久之道。而此战无论胜败,这荆州根基都将是刘备集团的一个软肋。
“军师高明,刘宪佩服。”刘宪之前是一门心思的就往移民上歪,确是没想过这一点。
“将军过誉了。”诸葛亮温温一笑,还向刘宪和手一礼,“主公,此据新年还有一月多的时间,我军在淮南的举动以及换地之言必会传到曹操的耳朵里去,以此人的谋略安会看不出寿春的重要性,定然会调集精兵猛将去援,如此一来曹军据寿春,江东居合肥,相持不下方于我军最益。”
“军师尚落了两人,以立之见,主公还需遣使西凉,连结马腾、韩遂,以为照应,西拖曹军,此方可行西进大计!”诸葛亮话音刚落,就听得门外一个清越的声音响起,接着刘宪便见一名比自己还小几岁的文士施然进来。
“元度,此乃武陵廖立,廖公渊,楚之良才,为军师所举荐,现为长沙太守。”刘备一见来人,了了一笑却不见怪,还当即为刘宪介绍道。
“廖立廖公渊,现任的长沙太守,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一点印象都没。不过——楚之良才,这评价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得的。就是不知道谁给他许的,刘备亦或是诸葛亮?”刘宪心中这般想着,嘴上却要老实的客气一番,“久仰……”
一百三十八章 马谡之论
“军师,宪在荆州也有渠道耳目,对各郡县的在野贤才多有耳闻,可却从没听闻过廖公渊的名号。;不知此人是何方神圣?竟值得军师如此看重。”刘宪并肩诸葛亮徐徐徒步,眼睛望着的却是刚刚快步离去的廖立。
“呵呵”,诸葛亮一声轻笑,羽扇遥指廖立匆匆而去的背影,“公渊乃是水镜先生高徒,与元直系属同门。八年前其父病殇,遂转回临沅(属武陵)服孝三载,之后一直在家侍奉母亲,未曾再踏足荆襄,才名自然也就被埋没了。不说是将军不知,便是荆襄之中也无几人知道公渊大才。”
大才,诸葛亮对廖立真的很看重啊,刘宪眉宇间不由得一皱,“守孝三年,侍母五载,八年的时间本该让人更加的沉稳、厚重,可这人身上还是带着一丝浮夸之气,可见绝非是心性坚韧之辈。这般的人,初来就委以长沙重任,真是不知道是福是祸。”想到刚刚廖立未经拜见便于屋外插话,进的屋来时还是一副神采飞扬之态,刘宪心中不由的暗暗摇头,“少磨练!”这样的人便是有才,也绝不能一来就付之高位,应该好好的磨砺一番才是。
就像……就像是自己的那个心高气傲的小内弟——马谡,马幼常!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多有名的桥段啊,可现在里面的某人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小内弟,真是不能不让人感慨世事啊!
“刘将军,今日公渊之提议,以为如何?”
“一试倒也无妨!”刘宪剑眉一扬,“如今曹操北方之敌,也就是西凉的马韩二人了,与之结下盟约却也可起到一定的牵制,互通气息总是胜过孤身自立的。不过主公兵力还是太过弱小,淮南之事结后,也该再招来几万兵马了。”
“此话甚是,荆南五溪蛮实力不弱,而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兵马却还都不足万人,委实弱小了些。长沙虽有万余兵马,但其可通豫章,只有万余人马驻守我心中也难以放心。”诸葛一生谨慎,自家后院不稳的情况下,绝不会再轻起刀兵的。
“不但荆南要需补充二万到三万兵马,那江夏同样也要充入万人步卒,至少要放两万步骑,一万水军在那里,才能有自保之力。而江陵、襄阳同样要重兵相驻,主公想要有西进之力还需招募十万之兵才行。”轻出一口气,刘宪有些讪讪,那是十万兵啊!
诸葛亮也有些无奈,谁让孙刘两家不是真正的一条心呢?虽然现在处的不错,可都有自己的一番小九九,不防不行啊。
“对了,刘将军,你可知道季常(马良)、幼常(马谡)如今都已被主公招为侍从了,现在已经随到了公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