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张飞等七人间刘封出来顶缸,顿时放下了心来。
诸将散去后,只有刘封留在帐中,刘宪取军令交给他,见刘封这时面色忧郁,心中不由得好奇,“伯威可有话说?”
“正是。”本有些犹豫的刘封脸色微动后顿时满是坚毅;“此乃私言,请上将军退下左右,封定详告以求一解。”
“私言?”刘宪心中暗自嘀咕着,向身边的刘信微微示意,帐内亲卫立刻就退了出去。“大公子请说。”
既然是私言,那当然要用私底下的称呼,大公子——刘封。
“大公子?”听到刘宪这般称呼自己,刘封却哑然摇头苦笑。“上将军,封苦恼所在就是这大公子一称呼。”
“前几日,父亲大封群臣,我与兴国(关平)得封之后,心绪难耐,就在帐中饮起酒来。兴国酒量不济我,喝了一坛就已经醉话连连。”刘封得的是建威将军,关平的则是建武将军,二人在武将中除了刘(宪)关张赵黄五人外,就仅次于魏延、陈到二将。才而立之年,就得此勋位,高兴难耐自然是免不了的。
刘封露出了苦笑,“但恰恰就是兴国的醉话打醒了我,这些日子苦熬难耐,不得已只能来就上将军。”
“兴国出了何言,让大公子如此不安?”关平是关羽的义子,跟刘封算是兄弟,难道说出了什么,比如关羽不喜刘封之类的话???
刘宪的瞎猜没猜到点子上。
“兴国方言,说丈夫立于世间,当马上建功,万户封侯始才得愿,非可继父辈遗泽而意满。且其为义子,二叔父的爵位本不该……”刘封话说的这里顿了一顿,再次露出了苦笑。
他虽然没说全,可意思刘宪却有些明白了,这关平的醉话是勾起了刘封心底没想过的东西。
关平是义子,他也是义子,关平对关老二的汉寿亭侯爵位“不屑一顾”,自然而然的让刘封也想到了自己老子的爵位——继承人。
刘备诺大的一片家业,日后前突更是无量,往小点说是一方之主,往大里说就是天下帝王。刘封自己该不该……
“封虽名是罗侯寇氏子,实不过是旁支远外之人,身份不为寇氏所容。以卑微之身追随父亲五年,初时新野小城,到现在巍巍一片基业,但绝无生一丝一毫的妄图之念,敢言赤胆忠心无二。”两眼中泪花直流,刘封双手捂脸无声呜咽,“二叔父一直不喜我,原封一直不知所以然,到今日才算明白。阿斗小弟是父亲亲生血脉,理所应当继承父亲大业,我岂会生出这般妄念啊!”
“这几天我一直心神不宁,唯恐父亲亦如二叔父猜想。”刘封双膝跪地,对着刘宪就是一拜,“请上将军教我。”
武力过人,性情刚烈;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前世因为心中的纠结,又有百度大神在,刘宪对刘封了解的很是详细,就比如关于他的这两句评价。
然而此时,看着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的刘封,刘宪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了。
一百七十七章 看人家曹真
倒也算是一个可怜之人,虽然有可恨之处,但比起心性不定的孟达来那是有救多了,毕竟在演义中刘封致死也没起过背刘归曹的心思。。
“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陈寿的这句评价真是点在了要害上。这家伙就是一个太相信“父子亲情”的痴儿。
“大公子可知曹真否?”扶起刘封,刘宪定下心来准备好好地教导他一番。
“曹真?虎豹骑?”刘封的第一反应就是军阵上。
刘宪听了心中一笑,这性格倒是真的不讨人厌,就是有点直。“我说的可不是虎豹骑,而是曹真这个人。大公子应知道他是曹操养子吧?”
养子,这两个字轻易地触动了刘封的心弦,脸色一愣后点了点头,两眼饱含期颐的望向刘宪,“请上将军教我。”
“蹈履忠节,佐命曹操,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曹真靠的就是恭谦、低命这才跳出了是非圈,依旧受曹操信任亲爱。”虽说曹真能得以大展宏图,与曹丕的强势有莫大关系,可在曹丕死后他依旧能得掌曹魏军权,受命辅佐幼主,那就不是一般的手段了。曹丕若不是真正的相信他,岂会把举国兵权交与曹真这个身份敏感之人?
“俗话说:疏不间亲,新不加旧;上明下直,谗慝不行。然权君谲主,贤父慈亲之下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历史上的如此多的实例,不都是此类。”明君配忠臣,贤父加孝子,可最后忠臣、孝子不能得善终又何其之多?这刘封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若不是关平醉酒后的那番话,刘宪相信,到死前的那一刻刘封都会认为自己是最安全的。
虎毒不食子,刘备是怎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对自己义子下毒手?无论是演义中,还是历史上,刘封上庸大败之后依旧在刘备的一道诏书下飞还成都,那就是因为他根本没想过刘备会杀自己,心里头一直以为最多不过是一顿责罚。
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刘封何止是“思防不足以自卫”,他是根本就没认为自己有什么可去防备的。一句话说到底,那就是刘封心中一直没认识到自己是“处嫌疑之地”。
“世间如此多的君臣相忌,父子相残,说其根本,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而是恩移爱易;亦或谗间其间。所以才有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辨之于父。盖因势利所加,此改亲为仇,何等之易?就如那吕布,不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么?更何况你与主公还不是真正的血脉之亲!”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五千年的帝王史,其间父子手足相残而死者不计其数。皇权利益之下,亲情永远是靠边站的。
“主公据荆州,现又得西川、汉中,其势之大纵览天下也就仅次于曹操,成就一番帝王之业指日可待。彼时大公子该如何自处?你与主公本无血脉之缘,却因父子之名而得掌权势;又非纯粹君臣,再用父子之名而居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振威之号,如何让人不心生杂念?主公已到半百之年,而阿斗小公子年才两岁啊!”
阿斗是刘备第一个骨肉血脉,那个时候刘备还困居新野,四十有七得育一子,疼爱怜惜自不言,但是这份吉耀就足够他装进刘备的心尖。他的出生对刘备的精神是何等的振奋?对关张赵等一班追随刘备不弃左右的老臣子而言,这也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希望。
可以说阿斗的出生,本身就据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还不说他母亲甘夫人向来受刘备宠爱,再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班老臣子的拥护,阿斗世子的地位根本就是雷打不动。
对刘封这个隐隐存在的威胁,如关老二一样不抱好感,也是理所应当。
记得后世有人为刘封的死列出了三个原因:1、关羽败亡,刘封本身应负有不小的责任;
2、关羽败亡荆州失落,孟达降曹上庸三郡具失,要推出来一个顶缸的。
3、诸葛亮进言: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刘备顺水推舟,就势给亲儿子刘阿斗除掉一个隐藏威胁。
总的来说,刘封之死原因多多,不能逐一而论。可归根结底,是他没认识到自己存身的隐患,以至于对关羽的态度耿耿于怀。
而现在,刘宪的这一片长篇大论,有道理有论证,声色并茂应该足以让刘封认识到自己隐患的巨大危害。
“大公子想要净善己身,先要与关君侯(关羽)修复叔侄情谊,此乃第一要务。关君侯与主公情谊极为深厚,有了君侯的爱护,大公子便会稳如泰山。”因为关羽的态度,张飞对刘封也不怎么待见,三兄弟中只有刘备是极为喜爱他的。刘封若能主动去解释自己,去修复自己同关羽的叔侄情谊,那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关羽的爱护,还有张飞的爱护,进而便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共同爱护。“往日军候待大公子如何,是何原因才使得这般,宪不能论言,而大公子心中却是自明。所以,大公子该知道,这怨不得关君侯。”
“对于关君侯,大公子不可去继续愤恨,刘宪相也信大公子绝无窥窃大位的意思。所以大公子表明心意后,关君侯就算一时不能安怀,却也能让他态度松动,不在如以往一般。”想凭一封信就让关羽释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却也能减轻他对刘封暗中的敌意。这五年来,刘封、刘备父子情谊如何,刘宪不相信关羽看不出,所以为了刘备着想,不到非挑明不可的情况下关羽是绝对不会敞开的。
隐隐的,关羽态度的转变,对刘封就是一种保护。
而且,荆州有徐庶在,关羽大举北伐的情况就绝对不可能再现。同样有刘宪在,孟达也没机会再去攻伐上庸三郡。
掐断刘封之死的源头,就等于消除了刘封一半的威胁。他自己接下去若再能小心点,表现得好一些,保下小命定然不成问题,就算日后建功立业也未尝不可能。
“知道曹遵与朱赞么?”望着有所领悟的刘封,刘宪轻笑问道,“此二人早年与曹真并侍曹操,三人既是同乡,又是同臣,关系极为亲密。如今那二人早逝,曹真却官至中坚将军,享灵寿亭侯,知道他怎么做的么?乞表曹操,分所自己的食邑以封遵、赞子。”刘宪端起书案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说了这么多口都有些干了,润了下嗓子他接着说道:“罗候寇氏虽还有余泽,却已经衰落甚多,其根基又有在襄樊一代,大公子是否该学一学曹真的变动,不忘自己本姓呢?”
“如此可是表明心计的好手段啊!”
一百七十七章(续)
“如此可是表明心计的好手段啊!”看着眼前对自己感激涕零的刘封,刘宪温温一笑,道:“大公子,事在人为,此四字切记在心哦。、”
赤壁前后的自己,情形比之如今的刘封恶劣的何止十倍、百倍,但两年的时间过去,一切不都摆平了!
两年前,提到刘宪大名,天下间人士的第一反应是——淮南,是一方诸侯。而现如今,再提到刘宪的大名,人们想到的第一反应是——“刘营将”,是天下名将,这一切可不是平白来的。
自己用了两年的时间,斩断了与淮南兵马的联系,昔日的淮南精锐全盘完成了荆州化,对外都是荆州兵。
淮南雄兵,这个往日的称号现在不过是军中精锐的另一种代名词。
依为肱骨的甘宁、丁奉成了现下的荆州水师正副都督,刘备的恩厚待遇和真心的信任让本还有些郁结的二人放开的心胸。而早就同刘备方面(赵云)有所接触的丁封更是在关羽手下混的如鱼得水。
陈兰、雷薄这两员被拉上贼船的老将如今也有了栖身之地,总领一郡兵马,可比刘辟、龚都,这也算是对这两个老朋友的交代了。
军中的势力,刘宪用了两年的时间完全打碎消零,成功的消除了一方诸侯这个危险地标记。对气机极为敏感的他,在与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交往中,已经受到了付出说换来的成果。
汉中宗亲,显贵的家世,一方雄主,天下名将,想一想自己在赤壁战前那一段时间的份量,是何等的显耀。
这可比那时空有仁义名声,皇叔头衔却血脉遥远、实力弱小的刘备强的不以道里计算了。主若从强,又有大敌压进,能在那种情况下让刘备等人对自己完全放心,刘宪私底下认为——这不比打一场赤壁大战轻松了。虽然能有如此完美过渡,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在长坂那一战中的忠勇表现。
但刘宪还是坚信,自己日常的行为处事占得比分更大!
“将军,将军。”见刘宪出了神,刘封也没打搅径直出了大帐。是以等到刘廉从外面进来,刘宪这才回过神来。“何事?”
“主公来信,成都的府邸已经改建完毕。”
府邸,刘宪一愣继而明白了过来,这是要搬家了。“也好,你亲自去公安走一趟,让夫人他们尽快遣蜀。”这一遣,刘氏算是正式分家了,因为刘基三兄弟并没被待到益州,而是继续在荆州当差。从南昌城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刘宪与刘基三兄弟一直同院而居,便是各自娶妻成亲也是如此。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现在到底是要分开了。
ps:有点急事,只能先把写的传上来了。
一百七十八章 蜀汉派系
南江城陷,杨任身死,其部三万五千众全军覆没,刘备大军兵锋直指南郑。;
短短的两日间,就在刘宪等人忙着编排俘虏时,少数逃出去的汉中兵和一些北上的南江百姓已经代替他们做了一场大肆宣扬。
纵火焚城,却不伤百姓,刘备军的“狠辣”和“仁慈”让整个汉中军民为之震慑。
然而就在刘宪举兵南郑的前一刻,一封来自成都的书信给正满怀壮志的他当头浇下了一盆冷水。
“之前看他丰神俊秀,仪表脱俗,还以为是诸葛军师那般的人物,怎的这一得势就如此的放肆起来?”中军帐中仅有着刘宪、张飞两人,看了书信之后张飞一脸的怒气。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十数人。”看着诸葛亮心中之言,刘宪摇头苦笑,“法孝直当真就以为主公离不开他?惹得如此人怨。”
“益州本土人士当以张松、黄权二人为,张松与法正友善,撇他不言,黄权却是定然不会甘休的,如此局势不稳啊!”这才半个多月而已,成都就折腾成这个样子了。刘宪想到前世看到的那些关于蜀汉内部党派纷争的帖子,心中暗叹:“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翼德”,刘宪吐了一口气,苦笑的看着张飞,“主公书信应该不远了,南郑我是去不了了,就由你代劳了。”诸葛亮能来书信于军前,那定然是事情闹大了,而刘备一时间又没拿定主意,所以……自己这一搅是跑不了的。
而汉中军事大势已成,剩下的就是起鼓而下的问题了,是刘宪亲至还是张飞挂帅,问题都不大。与成都的事情相比较,反倒是它落在了后面。
张飞自然清楚这一点,大手一按刘宪肩头,“放心,汉中包在俺老张身上,过两天我就把张鲁给你送来。”
看着张飞有些不乐的出帐,刘宪再叹了一声。自己这帮子元老派,九成的实力都在军中,文政方面实力着实差劲了些。除了地位然的糜竺、简雍、孙乾外,也就只有自己的话还算有力。可如今刘备帐下再也不是往日的大猫小猫三两只了,成都人才济济,玩政治自己那里是对手。
再一次拿起诸葛亮的书信,刘宪定下心神仔细推敲着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事情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