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求生记-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怕要把陆夷州给吃穷吧?”

“去去去。什么时候了先生还和我开这种玩笑!这到是不我吹牛。我夷泉粮草虽然在不停的向北疆送,可我还根本就没有动用到府库储备。二十五万又怎么样,再加二十五万我也一样供养得起!我现在真正担心的是这雨再这么下下去,时间上拖得越久就对司马懿越有利……先生你不是会六丁六甲之法吗?你到是作个法让这雨停下来啊!”

诸葛亮哑然失笑:“此等神仙之技亮又哪里习得?至于所谓的六丁六甲……”诸葛亮看看身边没什么人,悄声向陆仁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都是些小把戏,糊弄人的。”

陆仁自己也笑了。作为一个穿越来的现代无神论者,哪里会去相信一些神棍之类地把戏?真要玩神棍地把戏也该是陆仁自己来玩。真要是搞些什么东西来糊弄人,陆仁还真想得出不少花招。刚才让诸葛亮施法停雨。也纯粹是心中烦透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诸葛亮有天文气候方面的知识。陆仁自己干笑了几声过后,见诸葛亮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心中猜出了些什么,问道:“这雨已经下了这么么,三军将士无不心烦意乱的。可先生你却如此自得……先生你实话告诉我。这雨大概还会下多久?”

诸葛亮笑道:“亮就知道瞒不过陆夷州。依亮的推算,这场雨三天之后便会放晴。其后便会有半个月左右的大晴天。考虑到雨后的山路要干透了才方便攻战,我们应该还要再坐等七天。”

“七天吗……不管怎么说,心里有个数总比没底的好。”

诸葛亮浅饮了一口茶问道:“陆夷州,易京山道地守卫极严,各类的土墙箭楼数不胜数,联军以兵马强攻难见其效,但若是换作你的那些投石器具又当如何?”

不提还好,一提起来陆仁超郁闷的连连摇头:“山道太窄,胡虏阵线的地势又偏高。我地这些投石架如果想破坏掉守备地土墙与箭楼这些至少要靠近的两百步左右地地方才打得上去……扔得远并不代表就能扔得高啊。如果是按照常规的战法,投石器械压到两百步左右的位置,需要有足够的兵力保护投石架。可是地型太窄,放了兵就放不了架,放了架没兵保护却会成了胡虏的标靶。胡虏阵线的地势高,他们一百八十步的投石架和巨弩能够打到我们,我们却还不一定能打到他们。最要命的是胡虏若见我们的投石架无兵保护,随便派出个千余轻骑就能把投石架全数毁去。思来想去,除非是联军不计伤亡的往前硬拼,用人当盾牌挡住胡虏的石雨箭雨还有突击,这样我们的投石架才有机会集中火力去击毁那些阵线攻势。可是攻破一道之后,后面的又怎么办?不停的这样硬拼,折损太大了!”

诸葛亮微微点头道:“的确如此,这易京山口我们不能拼……”说着诸葛亮又去看地图。

陆仁见状问道:“先生,你有什么妙计吗?”

诸葛亮道:“妙计谈不上。兵法上说用兵当以正合,以奇胜,亮就是在思索我们联军的奇兵当出自何处。”

“说来听听。”

诸葛亮指着地图道:“易京往北的山间有条小道,道路难行却可容数千精兵越过易京直入北平,不过是要从蓟郡北面那里取道而行。亮算了一下行程,就算是从蓟郡出兵,到达道口最快也要半个月左右。而且胡虏兵马甚众,司马懿又颇能用兵,联军用曲曲数千人过去,除了能呐喊一番遥为声势之外,根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再加上退路难行,闹不好会被胡虏一战尽灭。”

“既然这样你还说得干嘛?”

诸葛亮摇摇头:“这支军兵如果派出的话也不是全无用处,关键在于易京能不能及时攻破。易京一破,这支奇兵趁势杀出,可以打乱胡虏后军的阵脚,易京大军便可趁胜追击,直接把胡虏打退到北平城。”

陆仁抓抓头皮:“你这说了还是等于没说嘛!”

诸葛亮笑了笑道:“亮心中的奇兵并不在此。陆夷州,当年你帮助曹公由海路转运军兵直取北平,一战得手,今日里这海路能不能再走一次陆仁摇摇头:“袁尚吃过一次亏,懂得取前车之鉴。我的右北平雇佣军退出右北平的时候曾经仔细的观察过,司马懿在几处适合大军抢滩登陆的地方布有重兵,我如果再带海军想抢攻海路很难攻得破。如果是真想硬从海防线上打出缺口,除非把我这里的五万夷泉军兵全部调去……可是先生你该知道,我这五万人不能调开。”

诸葛亮点头道:“是啊,曹刘两家联手,若无陆夷州的军兵从中周旋,恐怕早已心生芥蒂。大战之时两家军兵不和,心念不一之下又如何成得了事?这司马懿也是腹隐深谋之人,若是陆夷州引兵他往,司马懿施下些挑拨离间之计,介时亮都不见得能防得了。”

陆仁道:“可惜我派去济州岛的人还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我算了一下,济州岛上能用来参与北平战事的军兵应该有万余人,而且都是雇佣军的精锐人马。要是他们能攻下某处海防线,进入北平地区打游斗之战,间中破坏掉北平与新城之间的粮道,时日稍久北平胡虏必乱。”

诸葛亮道:“说是这么说,可是你的万余精兵怎么在北平郡立足?粮草军需又如何跟济得上?胡虏势众,轻骑奔袭又一向是胡虏所长,你的万余精兵如果不能寻地立足根本就施展不开,可寻地立足又与坐以待毙差不了太多。”

陆仁哑然。司马懿的兵力还在联军之上,守易京大概只是放了五万左右的兵马,其余的都在北平周边。如果按二十万来计算,自己的万余雇佣军简直是给司马懿当下酒菜!就算手边有个统兵与玩计谋的能力能和司马懿一较高下的陆逊,兵力太少也一样没用啊!

思考了许久,陆仁轻轻的拍了下桌子道:“其实不行,我考虑一下再把我夷泉水师调来,另外再多调五万左右的兵马。按六万兵力来计,抢攻下北平的滩口再据险而守,对北平应该会有很大的威胁……”

诸葛亮摇头道:“调不得吧?陆夷州如果再抽调兵力过来,谁来管住孙权?此议别说是我,就是魏、蜀二公也一样会不赞同的。”

陆仁变掌为拳,狠狠的锤了桌几一拳道:“真***头痛!孙权你这家伙……”

“报!启禀陆夷州,东吴孙权遣使而至,魏、蜀二公请陆夷州火速前去大帐同会东吴使臣!”

“啊!”

陆仁望望诸葛亮,诸葛亮稍作思索,面露微笑,摇扇不语……

第二十五回 齐聚北疆(下)

陆曹刘三方联军的中军大帐,曹操、刘备,还有各自麾下的一从将官,一个个全都脸色阴晴不定,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大帐中央傲然而立的一人身上。而曹操望定此人,更是一双细眉锁得紧紧的,神色中还带着几分愠怒之意。

东吴来使是谁?就是当初帮黄盖献诈降书的阚泽阚德润。赤壁之战时曹操也在阚泽的能言善辩上着过道,不然也不会被周瑜的一把火给烧得那么惨。现在阚泽作为孙权的使臣跑了来,还趾高气昂的往那里一站外带一声不吭的,曹操别提心里有多么的不爽。这是碍着面子,不然的话曹操很可能会一声令下,把阚泽推出去给“喀嚓”。

大帐中静悄悄的,谁也没有说话。就礼节上而言,陆曹刘三家会盟,但并没有选出盟主,那么在公方的大事要事上,是要等三家主君全部到齐了才好说话的。现在会见东吴使臣,就是因为陆仁还没有到,曹操和刘备也不好先开口问讯。这二位的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先开口问讯就与自封为三家盟主无异,很容易引起下面的人员的一些误解。既然是要同心抗胡,能避免的争端就要尽量的去避免,因此一些乱七八糟的事由陆仁来开口才最合适。

再换句浅显的话来说,陆仁供应着三家联军绝大多数的粮草,自会盟时起又为了三家之间的粮草杂事多方奔走,这都是联军们看在眼里明明白白的事,可说是劳苦功高。盟主虽然算不上,但在大事要事上作为盟军的代言人,大家也都信服。

大帐中静了好一阵子,陆仁却还没有赶来。曹操与刘备对望一眼,略有些无奈的各自微微摇头。其实大帐中的人都知道陆仁可不是摆架子,这段时间以来陆仁总是不停的在三方阵营中奔走计事,或为粮草的分配或为调解一些杂事,反正一时半会儿的找不到陆仁实在是太平常不过。好不容易卫兵来报说陆仁正在赶来。曹刘这才松下口气来。

脚步声响,陆仁与诸葛亮一同赶入大帐向众人行礼,然后各依各坐。陆仁坐下后喘了几口气,抬眼间见曹操、刘备都向他比出个“请”的手势,再看看帐中昂首而立地阚泽。心中明白曹刘这是要让他来开口问讯,于是向阚泽拱手一礼道:“军务缠身,累得先生久候,仁之过也。望先生恕罪!来人,看座!”

侍从布下座席,阚泽还礼之后就坐。陆仁则借这个空档向曹刘低声询问了几句,心里也有了点底。等到阚泽坐下,陆仁便问道:“吴候差先生为使远赴北疆,不知吴候所为何事?”

阚泽于席上拱手道:“吴候之意且容稍后细说。吴候有一份大礼。今在下带来北疆,还望魏公、蜀公、陆夷州能先过过目。”

千里迢迢的跑来送礼?陆曹刘三人互望数眼,各自微微点头,陆仁便道:“即如此。不妨送入帐中一观。”

号令传下,阚泽的随侍送入帐中一个大红木盒。一见这种大木盒帐中所有人都明白里面是放什么的。果不其然,木盒打开。里面是一颗人头。

陆仁惊问道:“这、这是何人之首!?”

阚泽道:“诸位有所不知。此人名为罕伯达,是北地胡虏军中的一个千夫长。去冬十二月中,此人带着许多地金珠宝物来到我东吴境中求见吴候,具言北地袁氏愿与吴候结盟,共攻联军。并约定事成之后,与我主吴候平分天下,袁氏居北。吴候居南。”

陆曹刘三人同时大惊失色。司马懿竟然在玩这么阴险的手段!这要是孙权贪念一生,不顾一切的发兵攻打陆曹刘三家的夷泉、江北、荆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谁也预料不到。陆仁是留下了许多兵力去牵制孙权,可是真要和孙权干起来,原本夷泉支援到北疆的海上运输线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连带着对北疆战事的影响也不是闹着玩的,必竟陆仁地夷泉各州担负着联军主要的粮草军需供给。如果夷泉的运输线一断,单凭曹操的粮草供给会出乱子地,刘备的蜀中路途又太远,远远跟济不上。还好,孙权斩了胡虏使臣的首,这表明孙权没有接受这个同盟。陆曹刘三人同时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心中都暗叫道:“好险!”

这会儿即然陆仁已经先开过口,曹刘再开口就不要紧了。曹操捋了捋胡须,颌首道:“吴候孙权果然是给我们联军送上了一份大礼啊!阚参议,吴候之礼我们笑而纳之,日后自当还以重礼,这些闲话再多说也无益。吴候来意,阚参议可以明言了吧?”

阚泽在席间立直身板,振声道:“胡虏贼寇进犯北疆,行残施暴,神人共愤!今幸得魏公、蜀公、陆夷州为天下大义,摈弃私怨联手抗胡,此乃我大汉江山百姓之大幸也!我主吴候听闻得胡虏在北疆地残暴之举,亦义愤填膺,恨不能生啖胡虏之肉以泄心头之愤!今三家联军北击胡虏,我主吴候亦愿率领江东精兵五万同来会盟,共诛胡虏,同扶汉室!先前斩胡虏之首,今在下带来北疆,乃先示我方吴候之诚也。”说着阚泽从怀中取出孙权的亲笔信,双手捧到额前道:“这是我主吴候手书,请三公过目!”

侍从取书的功夫,陆仁却稍稍的楞了一下。就爵位而言,曹操是魏公,刘备是蜀公,但陆仁还只是夷州候,并不是公爵。真要相比,陆仁的爵位其实还比孙权低半级。可是现在阚泽直接就称曹刘陆三人为三公,只怕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陆仁也知道有时候对人称“公”是一种敬称,但敬称是要与姓氏挂钩的,像曹操可称为曹公,刘备可称为刘公。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称陆仁为陆公是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在这种正式地场合都是必须要呼官职爵位。

想到这些陆仁皱了皱眉,神色间显得有些不自然。说真地陆仁现在不怕别的,就怕联军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地事闹出矛盾。这几个月陆仁一直在费心尽力的四处奔走,尽最大的可能去做到公平公正,有些时候宁可自己吃亏一点,也务必要保证三方之间的和睦,这份身心俱疲的劳累旁人是很难理解得了的。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陆仁拼命的去扮演好这个老好人的角色,曹刘联军之间真的很可能已经生出不少事来了。可是现在阚泽的一句话,如果不处理好,联军那些带兵的将领心里又会如何作想?

却说这侍从取过书信,犹豫了一下也不知道交给谁才好。诸葛亮望见了陆仁的难色,微微一笑,向陆仁比了个动作,陆仁马上会意,先向曹刘点了点头,再向侍从道:“你来念吧。侍从心中也松了口气,展开孙权的书信,大声念将出来。书中之意大致上就是说:我孙权也是汉室臣子,汉室有难不能坐视不理。当年我家老子孙坚与参于讨董联盟,身为先锋为汉室立下赫赫战功,现在到了我这一辈我也当然要像我的老子一样为汉室江山出力。信发之日我已经整备好了五万精兵、战船千艘,只等回复。接受我的支援的回报一到,我马上就会亲自率兵趁春夏季的东南季风沿海路扬帆北上,期望回复云云……

信一念完,这侍从忙不迭的将信递给陆仁,再急急退下。陆仁手按住信,目光飘向曹刘二人,眼光却也闪烁不定。陆仁如此,曹刘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刘备的荆襄、曹操的江北都与孙权接壤,兴兵击胡还就最担心孙权会在后面搞些什么动作。如果不是陆仁调用夷泉半数左右的兵力压制住孙权,曹刘哪里敢调集精锐主力来北疆?你说孙权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呆着,对曹刘陆三家来说就已经鸭米豆腐了,孙权好好的又说来会盟,这到底是想搞什么啊?

陆曹刘三人面面相觑了一阵,曹操索性干咳一声,这三位就转到屏后商议去了。而三家的谋士将官也乱七八糟的议论了起来,都在争论着孙权的援军要不要接受。不过在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