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匪占据了外蒙后,勾结王公活佛成立自治政府,但还好没有宣布独立,因此忙着内战的北京政府也没有管。可是后来不一样了,乔巴山,苏黑托等人在苏联的支持下,也在外蒙起事,并且请苏军进入外蒙,赶走了白匪,同样挟持了活佛,不过他们却宣布脱离中国独立。
这些事同样发生在1921年的7月,也就是本月。当然这样的大事徐世昌这个大总统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还代表政府严正声明过,不承认外蒙的非法独立,并且抗议苏联人干涉中国内政,可以说反应是积极正确的。他虽然是一个重权力的政客,可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因此徐世昌一听赵书礼竟请命要出兵,突然间他心里对此人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认定了,此人是一个爱国的军人。别的军人此时无不是争权夺利,恨自己军队不够,那想着这人竟然要去跟苏联人拼命。
但是徐世昌可不敢答应,不是怕苏联人,而是知道赵书礼打不赢的。
于是他反而劝说起了看起来义愤填膺的赵书礼道:“赵将军,不要感情用事,凡是要从长计议。”
赵书礼突然收起了恭敬,一副怒容道:“哼,从长计议,从长计议,我们的政府就是这样‘从长计议’中丢掉了一块块国土的。海参崴,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现在是外蒙。我看总有一天连北京也要从长计议去了。”
说完,甩手就离开了,徐世昌愣在了原地。
赵书礼这次发飙到不纯粹是做戏,近代那些丢掉的国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痛,因此他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是带有感情的。
赵书礼走了,徐世昌留在办公室里呆了很久,他琢磨着赵书礼的话,没有生气他的无理,反而对这个人的印象更好了。
突然秘书又进来了,说是陆军总长蔡成勋送来一份军事任命计划,希望总统批准。
徐世昌一看,又是关于赵书礼这个人的,蔡成勋建议撤销前些天冯绍闵的绥西巡防司令一职,改由赵书礼担任,同时沈广聚旅也由赵书礼兼任旅长收编。
徐世昌看过这文件,没有丝毫犹豫,刷刷就批准了,然后交给秘书。
秘书刚要走,又被他叫住。
“总统大人,还有什么事?”秘书问道。
“把文件拿回来我再看看。”
徐世昌拿过文件,在绥西巡防司令官职后面又添了几个字,着令兼外蒙事务全权公使,西北边防军司令,就地编练西北边防军第一师,兼任师长···
写完了这些字后,徐世昌又把文件交给了秘书,秘书刚走,又被叫住。
徐世昌又拿过了文件,又写了几行字,强调军队未编练成之前,严禁赵书礼出兵外蒙,并刻意强调其要服从命令。
······
拿到那张写满了娟美字体的任命文件后,赵书礼不由得笑了,真是意外的收获啊。他不过是想借外蒙之事在徐世昌面前维持一个单纯的武人形象,打消他的戒心而已,没想到竟然被任命为绥西巡防司令,还可以编练一个师的军队。现在他有一个骑兵旅,还有沈广聚留下的步兵一个旅,也就是说他还能再编练一到两个旅。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这个绥西巡防司令的任命,就可以合法的呆在包头了,并且是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整个后套地区全部军队都归他管了。这是有地盘又有军队,他现在是个名符其实的军阀,地方实力派了。
赵书礼心中长叹:我赵书礼终于走上历史的舞台了。
┄┄┄┄┄┄┄┄┄┄┄┄┄┄┄┄┄┄┄┄
第一卷结束了,满意的朋友给个票票吧···


十八节 我的地盘我做主
更新时间2012517 11:00:34  字数:3073

 赵书礼刚刚回到包头,没想到刚刚稳固和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就有一个人登门拜访。
郑金声,字振堂,历城人。其祖为明初功臣,分封山东后,由江宁县迁来济南,世居历城。1879年生于济南。1900年入袁世凯新建陆军武卫军当兵。1904年始,历任哨长、排长、队官(连长)。1908年与冯玉祥等一批青年军官,组织“武学研究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913年任陆军骑兵第3团团长。1918年任绥远陆军混成旅旅长。
蔡成勋调任陆军总长后,只在归绥留下了一个旅的兵力,就是郑金声的绥远陆军混成旅。整个绥远特别区,现在除了赵书礼外,他就是唯一一个实力派了。
“郑旅长,快请进,真是稀客啊,难得你远道而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有失远迎真是抱歉啊。”
在包头军营中,赵书礼把悄悄拜访的郑金声客气的请进了自己的营房。
“不需客气,宁夏的马福祥要来了,赵旅长可知道。”
“这个自然是知道,他代替蔡成勋大帅,调任绥远都统了吗。”
“不知道赵旅长可有什么想法。”
郑金声好不拐弯抹角,单刀直入的问道。
这倒是一个性情耿直之人,赵书礼想到。
口里说道:“想法?这个能有什么想法!难道郑旅长是想组织一下,我们欢迎这个新上级。”
赵书礼刻意说了上级这两个字,他心里很明白,郑金声来找他,无非是对马福祥这个外人要来绥远,还骑在他的头上很不满。
果然郑金声冷哼一声道:“欢迎,我巴不得他死在半路上。”
“哎,郑旅长严重了。怎么能这样对待上官呢,咱们毕竟以后要在人家手底下做事,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我劝旅长啊,还是我们两人都出点钱,等马大帅来了,给他接个风,说几句好话,以后我们日子也好过些不是。”
郑金声噌的一声就站了起来,面色涨红:“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孬种,算我没有来好了。”
赵书礼看到郑金声突然炸锅,脸上一副惊讶表情:“郑旅长这是怎么了,可是在下有什么得罪旅长了。”
郑金声道:“我管你如何,反正马福祥要是敢打我那一旅兵马的主意,我要他那里来回哪里去。”
赵书礼哈哈大笑:“原来是这事啊,郑旅长所虑倒也有道理,我等军人苦苦训练的军队突然让人拿走了确实说不过去啊。”
郑金声咦了一声,道:“莫非你也赞成。”
“嗯,我觉得郑旅长所言在理,不管如何反正我是支持旅长你的。”
“好,那么一言为定,你我两人共进退,你守包头,我守归绥,要是马福祥不识相,我们就来个闭门不纳。”
马福祥,字云亭,回│族人,世居临夏县韩集阳洼山,为马千龄四子。马福祥6岁入清真寺诵经,8岁入私塾读“四书”、“左氏春秋”,13岁随兄马福禄习刀枪弓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兄马福禄招募勇士200名,成立“安宁军”,任骑兵管带。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乡试第二名考中武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随董福祥进京,驻防蓟州。光绪二十五年(1899)六月,统率马步七营驻防山海关。1900年8月,与兄马福禄率训与八国联军激战于北京正阳门,京城失陷后,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翌年,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先后任清甘肃庄浪协镇守使、陕甘督标中协、西宁镇总兵、阿尔泰护军使、巴里坤镇总兵等职。1912年8月,袁世凯政府中任宁夏镇总兵,后任宁夏护军使等职。民国九年(1920)7月任绥远都统。
这是一份马福祥的简历,还有其中还有没有提到的故事,马福祥这个人虽然祖上是仗着造反受招安起家的,可是当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动乱时,他却起兵数次保护汉藏百姓村落。后来调任宁夏护军使,又遇到了外蒙闹独立,内蒙牧民也跟着运动,马福祥率兵镇压,并且诱捕了称王的头目解送北京。他本人还是武举人出身,而且博览群书,自认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当时皖系军阀张广建任甘肃都督,掌管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他带去了一干无良官僚,把三地祸害的不轻,人称四凶”、“八恶”。等到了直皖战争,马福祥等西北军阀将要起兵武力驱赶这个祸害的时候,马福祥就要进兵兰州,问了手下一句,别人会怎么说?手下说道,别人会说‘回回’又反了。这一句话,让马福祥顿时打消了武力的打算,他竟还是一个爱名节的读书人。
这个人跟洋人干过架,保护过乡里,智破过叛乱,可以说有勇有谋,还有好名声,堪称左宗棠第二,是一个厉害角色。
赵书礼是不想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他不怕徐世昌那样的政客,不怕郑金声这样的军人,但是却怕马福祥这样能力不俗,而且有名望总是掌握大义,总是伟光正的人物。对这种人他也不是搞不定,只是太需要花心思,像对付徐世昌那样对付每一个人,隐藏一个真实的自己,想想都让他怕怕,那得装到什么时候啊,人说装孙子多了就成了真孙子,装B多了,就真B。
赵书礼不想马福祥来,可他还是来了。
他不是大张旗鼓,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鸣锣开道来的,而是不声不息,仅仅带了百名昭武军士兵就到了包头。
在赵书礼没有反应过来前,他已经主动登门拜访了,上级拜访下级,马福祥姿态放的很低。
“哈哈,马都统一路鞍马劳困,有失远迎真是罪过啊!”赵书礼一如既往的客气,一如既往的笑脸。
“是啊,一把老骨头还真是折腾不起了,看来以后这天下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大帅可不老!”
“怎么不老啊,真老了,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儿子马鸿逵,今年都快三十了,你说我能不老吗,不老也给他催老了。”
马福祥笑说着,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跟熟人唠家常,气氛融洽的不得了。
赵书礼对马鸿逵抱拳道:“见过马兄,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看马兄这气势,真是人中龙凤啊。”
马鸿逵还没说话,马福祥笑道:“什么人中龙凤啊,跟赵司令一比,那就真是糟糠比之珠玉了。”
“大帅客气了。”
“哈哈,一点不是虚言啊,赵司令十二岁起于库伦,掌兵数千,与直军激战于北京,破直军两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又一心有收服国土之志,堪比汉班超啊。依老夫看,赵司令你才是人中龙凤啊。”
马福祥一口一个司令,赵书礼感到有些不妥,于是道:“大帅谬赞了。大帅叫晚辈名字即可,什么司令不司令的,真不敢在大帅面前提啊。”
马福祥哈哈一笑道:“好,我就叫你书礼好了。对了鸿逵,怎么来了也不拜见拜见赵司令啊。”
马鸿逵就要行李,赵书礼赶紧制止:“大帅这是何必,马兄跟我岂不是同辈,何谈拜见一说。”
马福祥‘哦’了一声,道:“这倒也是,我这儿子虽不成器,人倒也诚实可信,虽然比不上书礼你,但是也从军数载了,跟你必定投机,你们可要多亲近亲近。”
赵书礼连声‘是’。
马福祥突然又道:“我倒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知道书礼可能成全本帅啊。”
“大帅请说。”
“我想,鸿逵虽然痴长你几岁,但也算平辈。你们不妨平辈论交,就此结为异性兄弟如何?”
“这个——”赵书礼为难了,上次冯绍闵就要跟他结拜,被他以请示叔父推脱了,这次吗,怎么办。
见到赵书礼犹豫,马福祥突然叹息了一声:“我知道,我等是回人,赵司令恐心有芥蒂啊。”
这是污蔑,赵书礼绝对没有种族歧视,赶紧表态五族共和,四民平等。
马福祥不说话了,就是看着他。
骑虎难下了,赵书礼不得已点头道:“其实跟马兄结拜我早有此意,只是不敢高攀,怕人言可畏啊。”
就这样赵书礼跟后来纵横西北的马家军首领,马鸿逵结拜成了异性兄弟。
接着,马福祥说都是一家人了,告诉赵书礼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可以去找他。
赵书礼觉得刚被摆了一道,这时候抓住话头,开始了反击,他不是善茬。
“困难啊,确实多啊。绥西这地方,贫瘠已久,民族复杂。小侄心中有心治理,可惜财力匮乏,包头虽是一个货物聚集之地,只可惜财税尚要上交省府。怕是小侄有心无力啊。”
马福祥是个明白人,赵书礼的意思是他要治理绥西,还要截留包头的财税,加上他本地军事主官的身份,意思明显的告诉马福祥他要军事民事一把抓。换句时髦点的话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呀少掺和了。
赵书礼的板斧扔出去了,就看马福祥接不接了。


十九节 经营地盘
更新时间2012517 17:38:57  字数:2578

 马福祥就是马福祥,当即表示,都是自家人,大口一张,说以后绥西的财税都留给赵书礼了,还勉励他好好治理地方,不要辜负了政府和他的期望。
马福祥从赵书礼这里走后,不久也搞定了郑金声,郑金声的部队还是绥远特混旅,郑金声还是旅长。而马福祥又向中央请求重新编练一只军队,一个混成旅直属中央,(第五混成旅),以其子马鸿逵为旅长,武器由中央发给,兵源自己招募。马鸿逵回原籍临夏,招募农民子弟,认真训练。
后来赵书礼听说,马福祥把自己跟马鸿逵结拜的事情告诉了郑金声,又答应郑金声继续当旅长后,郑金声不但没有反对他,而且也默认了他重新编练一个旅的行为。马福祥终于在绥远站稳了,在外人面前,他彻底的掌控住了绥远。因为他自己练有一个旅,自己儿子指挥,其他的军队,一个长官是自己的干侄子,另一个表示顺从。
绥远局势迅速稳定下来,百姓商人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几个月前的骚乱恐慌一扫而空。赵书礼也乐得清静,没有节外生枝,跟马福祥玩什么花样,老老实实在包头搞起了建设。
1921年,9月1日,还是黄河楼。
赵书礼宴请包头商会所有商人,在会上说明了各种政策,告诉这些商人以后包括包头在内的绥西,都是他说了算,连财税都不用上交归绥了。他向商人表示,废除清亡后地方政府和军阀定下的那些让人头痛的杂税和厘金,各种捐租等等。对于商人们而言,政府的正税一直都不怎么高,多的是那些捐税,这些不但多如牛毛,而且没谱,交多交少有时候就是军阀说了算,跟抢劫没两样。因此赵书礼一宣布废除,他们欢欣鼓舞。第二天就有人上门送礼,表示愿意商会愿意出面,每年额外捐十万大洋给赵书礼做军费。赵书礼表示,自己来绥西,只有三个目的,兴利除弊,保境安民和改善民生,因此大言拒绝。一下子在当地商民眼中,成了一个青天一样的人物。
安抚了商人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