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书礼提出,可以大规模向苏联人提供设备,甚至同意用苏联人稀缺而塞北拥有的美元来帮忙进口一些外国的设备,而苏联人用矿产来支付,当然这个价格要比国际社会至少低一成以上。最后赵书礼期待的结果是,塞北地区的机器设备一部分用来出口苏联,而塞北地区则用美元来进口一些最先进的设备来装备自己。同时在国际上转手苏联的各种矿物。
与此同时,还跟苏联人签订了一个协议,那就是合作开发西伯利亚的各种资源。苏联人太大了,他们实在是没有能力全力开发自己的国度。西伯利亚靠近塞北地区,双方合作有先天的优势。
塞北出资出设备,帮忙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寻找矿藏,这些矿藏将就近支付给塞北地区冲抵工业产品货款。同时多余矿藏也将通过塞北地区,流向日本等国和国际市场,塞北得到差价而苏联人得到美元。
经济上苏联代表团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但是其他方面也有进账。他们本是一个工业代表团,但是知道了其中的猫腻后,赵书礼觉得有必要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好让他们继续掌权,继续跟塞北合作,这叫做继续共赢。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苏联跟塞北在政治军事上也要加强合作,每年在外蒙和东北还有苏联的远东地区举行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的假想敌为某海上强国。



二百二十八节 飞机和坦克
女人何苦难为女人,这句话真好听,可是实际上女人真的很喜欢难为女人。
自从舞会后,傅清荷就盯上了齐芳和娜塔莉两个女人,娜塔莉还好说,苏联代表团的事儿很多,经常抽不开身,而且随着谈判的结束,她也回国了。
但是齐芳就一直留在塞北成了傅清荷的眼中钉。
这几天她选择主动出击,邀请齐芳去草原玩,去赵氏马场骑马。
她依然记得当年梅琳芝骑在马上哭的表情,她希望给齐芳一个下马威。
结果她失望了,齐芳的马骑得比她还好,反倒是齐芳给了她一个下马威,齐芳开着自己的t型车强带着傅清荷在草原公路上兜了一圈,结果晕的她不知道东南西北吐的天昏地暗了事。
赵书礼可没有空关注着身后的女人战争。
他此时在处理一些跟自己有关的项目。
李湛和周行的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开业了,作为塞北地区唯一的私营飞机制造企业,赵书礼给与了相当的照顾,把他们纳入了第二个四年建设大纲的扶持企业名录中。并且加入了工业集团军中,地位跟大型国营工厂等同。
这两个年轻人觉得他们的春天到了,而且他们邀请到了赵书礼到他们的企业参观,他们最新的一款飞机设计定型了,希望这次赵书礼的参观可以向他们下订单,到时候他们的小鸟飞机公司就真的腾飞了。
“赵司令,这是我们最新设计出的飞机,采用国际先进的单翼结构,星型发动机,在中低空中性能优良。是良好的战斗机和侦察机的型号,做战术轰炸机也十分适合。”
对着一款模型李湛侃侃而谈。
好在赵书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通行带来了专家朱霖,朱霖现在已经离开了当初的工厂,而被梅贻琦拉到了塞北大学任教,是空气动力学和航空技术专业的学科长。
听完李湛的忽悠朱霖对赵书礼解释道:“单翼飞机确实有他的长处,但是现在国际通行的还是双翼飞机,因为单翼飞机的空中格斗和安全性上跟双翼飞机完全没法竞争。”
李湛听完脸色都不对了,毕竟还年轻,一下子被人戳到了软肋上。国际上目前确实很流行单翼飞机不安全理论,多数专家都倾向于优美的双翼飞机。
赵书礼也点点头,但是马上就说道:“我觉得这飞机不错,有名字了没有?”
李湛赶紧接话道:“有了,我们正式取名叫做燕型飞机,准备生产战斗机和侦察机,当然前提是获得军方的订单。”
赵书礼果断道:“好的,我代表军方订购一百架战斗机用作训练。至于侦察机吗,要看你们生产出来的飞机性能了。”
李湛狂喜,成功来的是如此容易,果然高层战略是终南捷径啊。
赵书礼其实一看到这款飞机就喜欢上了,单翼飞机,后世可不都是单翼吗,双翼那笨重的外形可不入他的法眼,而且既然后世都是单翼的,那么证明单翼飞机在竞争中后来取胜了双翼飞机,他这个先知可不能做出那种落后的决定。
订单下达后,小鸟公司的总工程师周行亲自督战,一个月后样机就下线了。
李湛要求军方立刻支付订单货款,但是周行却提议来一场模拟格斗,这让李湛很恼火,没事找事不是,万一输了怎么办,反正一百架订单到手不就好了,干嘛这么麻烦。但是周行坚持,他对自己的设计有信心。
军方自然欢迎了,他们向来是采购国营工厂的飞机的,里面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突然出现的这个小鸟飞机公司获得了赵书礼的青睐,可是很多人是不感冒的,尽管赵书礼做主了,一百架飞机他们不敢不采购,可是既然对方提出了对抗,那么杀杀他们的锐气也好。他们相信只要证明了这单翼飞机不可靠后,赵书礼也不会多事坚持在采购后续的了。
但是让军方大跌眼镜的是,对抗中双翼飞机完败,他们龟速的飞行速度,在单翼的燕型飞机面前根本没办法锁定咬住对方,而咬不住对方只能被动挨打。而单翼飞机在这场对抗和后来的试飞中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根本没有出现专家们分析的安全事故。
周行很自信的对军方人士解释说,技术发展到现在,单翼飞机已经非常成熟了,安全问题完全不用担心,那些担心不过是几年前提出的老观念了。李湛则得意的宣布,塞北的双翼飞机以后可以丢到爪哇国去了。
小鸟飞机公司一鸣惊人,迅速崭露头角。这刺激了国营飞机公司,开始研发更先进,各种指标完全压倒小鸟公司的飞机。他们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猛。
跟小鸟公司的飞机一样,约翰迪尔的工程师也研发出了新一代的坦克,第一代坦克塞一式战车在九一八时期完败日军坦克,赵书礼相当满意。约翰迪尔公司更是雄心勃勃,积极开发第二代坦克。他们不开发也没办法了,因为国营坦克厂也已经投产了,但是订单有限,中国自己的坦克厂决定在约翰迪尔转让的塞一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发新型坦克。约翰迪尔是个十分重视新技术研发的公司,他们接受这种挑战,也决定研发新一代坦克。
但是约翰迪尔的第二代坦克在技术上跟第一代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创新,不过是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和稳定性上做了改良,同时加重了坦克的装甲厚度,因为经过九一八的检验发现,相当多的火炮对塞一式坦克的威胁都是很大的。这款新型的坦克要保证,除非使用穿甲弹,否则可以抵抗八零口径以下的任何火炮打击。
而国营拖拉机厂的研发则是另一种方向,他们把坦克装甲车化,强调的是快速的机动性和小型化,研发出来了另一种坦克,一种轻型坦克。
最后两种坦克都得到了塞北军方的采购,恰好遇到了陈驰要建设一支装甲兵团的契机,他们各自获得了三百辆的订单。
这让约翰迪尔颇为失望,他们第一型坦克当年可是得到了赵书礼一千辆的承诺的,但是因为赵书礼的遇刺只交付了不到三百辆,他们可是寄希望于这次可以得到补偿的,没想到只有三百辆。
但赵书礼表示,只要性能优良,他们仍旧可以接到后续的订单。
约翰迪尔也只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坦克的利润虽大,但已经不是最大的了。随着塞北对外蒙和新疆的开发,大型农用机械开始出现市场,去年一年他们销售了一千多辆各型农用车辆,正野心勃勃的要独霸中国市场呢。
坦克和飞机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其他军工也不落后。
炮兵工厂开始量产穿甲弹,使用钨合金弹头。原料来自热河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钨矿,这个钨矿现在可是中国最大的钨矿,品味最高矿质最好。
严裕棠的汽车公司发财了,塞北地区大力建设公路,让他的汽车大有市场。去年卖出了三千辆汽车,据说是中国其他地方的总和。更热卖的是他出产的卡车,利用t型车架构生产出的卡车不过是一战时期的水平,但是中国落后的工业不挑剔,加上抵制洋货的运动,让他的汽车不仅在塞北就是全中国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塞北地区的大量工程是很需要车辆的,尽管老旧毕竟也是成熟车型,t型卡车在塞北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但是他将面临赵书礼旗下的汽车工厂的强力竞争。
赵书礼的汽车厂是他遇刺前组建的,里面的技术人员都是当年他送给严裕棠的技术人才,后来就被他断根似的再次挖走,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



二百二十九节 赵氏财阀
赵氏的家业在赵书礼遇刺后,几乎被傅清荷折腾了个精光,赵书礼一回来得到了空闲后,终于开始整合赵氏企业。
得到了已经无心发展的傅伦的同意后,傅家的产业并入了赵氏,成立了新的企业集团。
傅家的的商业网络,加上赵氏的实业,是赵书礼发展产业的思路。
而赵氏的实业,由于兵工厂的出卖以及其他赚钱的企业的出卖,现在必须重新打造。
汽车厂就是其中的龙头。
赵书礼很快给汽车厂规划发展路线,他不想跟严裕棠在便宜车上白热竞争。
他决定生产中国自己的高档车,走通用汽车的差异化个性化路线,而不是福特的大众型路线。他给汽车公司重新起了名字,叫做八骏汽车公司,以八骏的名字命名车型。他还请了一个工程师,是很早期塞北撒网式的培养人才计划时期诞生的一个人才,他在通用汽车工作了很多年,也是担任工程师。
另外的产业也走高端路线,但是并不以赚钱为目的,比如高精度机床的生产。现在塞北的机床工业已经很发达了,这些年不顾一切的扩张,机床工业是个龙头,现在已经达到年产机床两万台,出口苏联就有五六千台,是苏联第一大机床来源地。可是有一个问题,大型精密机床,塞北地区无法生产。赵书礼就是要打破这个魔咒,他请来了孔韧担当顾问和研发攻关组长,他不相信中国人有办不到的事情。
还有电子工厂,除了生产传统的电报机外,还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收音机电话机等民用品,赵书礼希望这能带来大量利润养活那些不赚钱的工业。
还有制药厂,也是大量引进技术,生产最新的西药,至于中成药的研发,也在计划中。但是要出成果,还是引进现成的来得快。
另外一个重点是钢铁业,赵氏最早建立的钢铁厂虽然卖掉了,但是赵书礼的号召力,想从哪里挖来一些技术人才简直太容易了。甚至购买钢厂的几年晋商在赵书礼回来后,表示愿意把工厂还给赵家,至于钱他们可以先不要。这种事情赵书礼怎么可能干,传出去名声太坏了。
他打算重新建立工厂,而且是完全新式的,他倾心于匹兹堡的模式,超大型钢铁厂。他知道钢铁是国家命脉,必须大力发展,一战时期国力的代表是煤炭和钢铁,二战时期煤炭换成了石油,但是钢铁没有换,而且几十年后也不会换。钢铁是一切的基础,军舰,坦克,枪支大炮那样离得开钢铁。
因此赵氏钢铁厂很快开工了。
除了这些事业,赵书礼的银行徐新六也还回来了。
徐新六在赵氏银行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当年傅清荷玩命似的送钱让他看的都心惊,他担心好好的一个银行会给她折腾没了。于是借口银行账务问题,联合了其他几家银行对赵氏银行实行了托管,直到赵氏银行债务问题解决他们不会归还,甚至都动用了法律来强压傅清荷。
现在赵书礼回来了,他们主动把银行交还赵氏。
银行经营的是什么,信用而已。
而赵书礼就是最大的信用,他回到塞北的消息一公开,塞北的股市应声大涨十个百分点就是明证。因此他一收回赵氏银行,不但没有发生挤兑事件,反而是储蓄额度大规模提高,让徐新六那些银行家十分头痛,感到了汹汹的压力。
银行加实业在加上商业网络,赵氏产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盘盘活了。而且这种模式很显然是一种财阀模式,跟日本的财阀没有两样,赵氏集团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赵氏财阀。
外界褒贬不一,但是阻挡不了他席卷中国的势头。
赵氏的八骏汽车销量不大,但是利润很好,因为走的是高端路线,一辆车可以买到两三万元,还是供不应求。蒋价石、李宗仁等名人赵书礼都送了一辆给他们,这是无形的广告。而八骏公司下属的金刚力士牌卡车也打出了名堂,这是一款载重卡车,跟严裕棠的t型卡车不同,这款卡车完全是为了长途运输设计的。借助塞北高速网络的修建,也是大火大热。
电话机、收音机这样的产品也开始走入百姓家中,起码城市的中产阶层开始添置这些电子产品,而赵书礼的名字这时候在塞北的号召力不亚于乔布斯,因此这是大家采购的首选,别说上海的粗制滥造产品了,就是洋货也竞争不过。
两年后,赵氏实业持续扩张,从冶金、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后,开始大规模对化工领域进行投资了。
赵书礼涉足化工已经是很早的事情了,当时是跟高星桥、范旭东合资成立的永华联合化工公司。公司一成立就立足于大而全,从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到炸药化肥无一不生产。地址分别在鄂尔朵斯煤化工工业园区与星桥煤化工企业比邻而居,在二连盐池则建在永利公司的永利镇上。高星桥的煤化工工厂给两家公司提供原料,而两家公司则给高星桥提供氨来生产炸药。同时三家企业共享技术,而且共同出资在国外收购技术专利,先进设备。诚然永利公司自己对研发很重视,可是这也是逼出来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专利,比如他们的王牌产品红三角牌纯碱就是因为英国人对他们的生产技术开价过高,范旭东才让侯德榜研发出了新的生产工艺。现在有了赵书礼和高星桥的注资,资金压力大降,加上他们利用盐池丰富的资源,这些年没少挣钱,因此这几年引进了相当多的化工生产技术和生产线。现在永利化工和永华联合化工在东亚化工业,可以进入前三,在报纸上可是一个明星企业,算是给中国企业界争光了。
同时永华联合化工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