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保证一个月后一定给贵政府一个满意的回复。”
伊利亚科夫看不出赵书礼是不是有诚意,但是那个24小时也不过就是个姿态,表示苏联对此次事件非常关切和愤怒,但是他的政府给他的指示,武力是最后的手段,要是对方真的有诚意通过谈判解决,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琢磨了一下,伊利亚科夫对赵书礼延长时限的建议做了回应:“最多三天,72小时候,我希望得到贵国政府的回复。”
赵书礼耸耸肩无奈的道:“好吧,谨遵命。”
还是上次那间办公室,这些天谈判的空当中,一个个命令从这里发出,然后一个个骑兵迅速离开库伦,奔向外蒙古草原各地,接着已经被政府收归国有的牧场再次回到了牧民手中,并且得到了不用缴纳任何税收的承诺。
而现在,这个办公室中,除了通讯员外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巴特,他留在这里除了因为年纪小外,还因为学习认真,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他是作为赵书礼控制蒙古军的秘书。
另一个人正是骑兵的最高长官脱欢,只见他郁闷的对赵书礼发牢骚:“司令,难道三天后,我们真的就要离开这里?”
“离开个屁,老子来这里就打定主意了,谈判不成就打一架,不管输赢也算是对得起国人了。总好过让后人说,我们没有为外蒙古努力过。”
脱欢听到了满意的回答,赞同道:“司令说的好,我就知道司令不是怕事的人。”
赵书礼道:“哼,能不打尽量不打,苏联军队的战斗力现在不是我们能比的,他们有大炮机枪甚至有坦克,还是不打的好。”
脱欢郁闷道:“打不过难道就不打了吗。那么如果苏联人真的占的是你们汉人的土地,你们也会拱手相让吗。”
赵书礼严肃指正他的话道:“什么汉人蒙古人的,对于国土,我们不分民族。库伦所在的外蒙即是蒙古族的居住地,同时也是中国领土,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不管是汉人,回人还是藏人,满人都有权在这里自由活动。当然包括整个长城以南的中国领土上,蒙古人也是能自由行动的。”
脱欢带头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反正不管怎么说,蒙古人和汉人是兄弟,我们愿意汉人来蒙古做生意,用茶叶布匹交换牛羊,但是俄罗斯人吗,他们是来这里当主子的,死都不能答应。”
脱欢是有些见识的,作为土谢图汗部的管家之子,他读过书,虽然不算什么大学问家,但好歹明点理,后来又去保定军校学习了两年,对内地还是很认同的。
赵书礼肯定道:“恩,你能明白这点,看来军校没白上啊。”
脱欢笑道:“那是肯定的了,我可学习过战略问题呢,你们汉人说的好,兵者诡道也,就是耍阴谋玩心眼,就要看的透才行。”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好了去整顿军队了,别跟我这里耗着了,小心被苏军偷袭了,这些人的行为谁也摸不准。”
“是!”
三天后,双方再次谈判,仍然是赵书礼亲自带人去谈的,北京根本没有派人来,因为赵书礼根本没有通知要求他们派人,赵书礼相信能做的比他更好的人并不多。
······
“你还要求延长时限,我告诉你不可能,你们政府十分没用诚意。我警告你,再给你24小时,时间一到,我不保证和平还会在我们两国间存在。”
第二次谈判,赵书礼一如既往的使用“拖”字诀,以时间太短,外交官没有赶到为由,要求再次延长通告的时限,可是这次没有奏效,伊利亚科夫显得有些气急败坏了。
不过他的神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表情已经被老于世故的赵书礼察觉了,显然苏联政府不可能忽视几十个国家同时发出的声音,而苏联政府一定是给伊利亚科夫施压了,他现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想到这一点,赵书礼觉得自己距离胜利更进了一步。
“亲爱的伊利亚科夫,你不觉得总提时间有些伤感情吗,毕竟我们还是有交情的吗。”
“公使先生请注意,我们现在是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在谈判,所以我希望你不要把个人感情带进来。我国的声明是严肃的,希望贵方也严肃对待。”
赵书礼自然分得清公私,他不过是尽最大可能拖延时间罢了,也不介意献献丑,表现表现自己对于外交的无知。
继续装模作样道:“知道,我自然知道要严肃,但是我真的不太会处理这种事情。你要知道库伦距离毕竟数千公里呢,就是骑马恐怕也得十几天,更何况你也了解我们中国的外交官都是文人,大多数可是不会骑马的。所以我认为上次你提出的三天时间,实在是太为难我了,我希望贵方拿出和平的诚意。其实我们双方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对吗?”
伊利亚科夫严肃的打量了下赵书礼,觉得他不是在说谎,他也相信弱小的中国更不希望跟苏联武力冲突。
但还是半信半疑道:“你们的外交官什么时候能到库伦。”
“我上次说了三个月,你们不同意,我后来请示过北京,他们回复最少也要一个月啊。当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知道我们政府对处理跟外国人的纠纷向来是十分积极的。”
“不行,时间太长了,在给你们半个月,这是我能容忍的底线了。”
半个月后——
“他奶奶│的,你们苏联人太嚣张了,打就打,谁怕谁啊。”
第三次谈判的会上,赵书礼受到伊利亚科夫更大的压力,他干脆发飙了。
反倒是伊利亚科夫一时有点慌乱,当然随即就恢复如常,道:“公使先生,我能把你的话理解成为对苏联政府的挑衅和宣战吗。”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但是赵书礼丝毫不服软,他笑道:“随你怎么理解,少在这里诈老子,不想谈判的是你们。爱谈不谈拉到,人死鸟朝天,老子是当兵的,跟你们这些人玩不起花花肠子。”
伊利亚科夫怒气冲冲,但是却没有放什么狠话,阴沉着脸离开了。
伊利亚科夫走后,赵书礼心里踏实了,苏联人应该是打算放弃蒙古了。他们不会为了一个蒙古,冒着跟世界列强再次发生战争的风险,当然列强心中并一定想再次攻击苏联,可是苏联冒不起这个险。这也是赵书礼当时用来说服各国政府的一个理由,他告诉各国外交官,说虽然他们不想跟苏联人打仗,其实苏联人更不想跟他们打仗。
赵书礼知道,当年列宁为了结束跟德国的一战,甚至不惜割让了乌克兰等俄罗斯重要的领土,更不会为了一个外蒙古跟列强交恶了,要知道直到现在承认他们合法性的国家都不多。而赵书礼这次之所以强硬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国内的援兵到了,他的西北边防军第一师中的三个旅两万人终于赶到了库伦,虽然武器装备还不全,但是总能壮壮胆,也能吓唬吓唬人的。而蒙古牧民在接到赵书礼通过一队队骑兵发出去的各种号召后,也慢慢的开始往库伦聚集,现在脱欢的骑兵部队已经扩编到了两万人,只是同样缺乏武器还有训练,暂时说不上战斗力。
不过赵书礼赌对了,苏联没有选择武力,反而在三天后,主动提出谈判。
谈判桌上,苏联人接受了赵书礼提出的,把蒙古领土问题作为谈判议题的建议,以前他们是绝不谈这个问题的,他们认为这不是个问题,蒙古主权无可争议。


二十八节 谈判(2)
更新时间2012521 17:22:29  字数:3058

 只要对方接受谈判这个问题,就说明他们有在这个问题上妥协的可能,而赵书礼一定会抓住这个可能。他信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有心理价位的,只要钱给到位了,都肯卖。同理对于国与国也是一样,只要利益达到了,谁都能出卖。
他相信苏联可以放弃侵夺外蒙古的打算。
“我们苏联不可能放弃痛蒙古人民政府的同盟,我们有义务保护他们的主权和独立完整,这是我方的底线。”
又一次谈判开始了,伊利亚科夫对蒙古主权问题表态。
“请记住使者先生,我方不是跟苏方谈论蒙古主权问题,就像苏方说的,这个问题不容谈判,因为蒙古是中国的领土,这里谈不到什么主权不主权的,如果非要谈,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里是中国的领地,你们苏军进入这里是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
“请记住,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请你记住,全世界都承认,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
赵书礼说的是事实,谈判再次陷入了僵局,再次休会,并且赵书礼表示除非苏方承认中国对蒙古无可争议的主权,就不在同苏联进行谈判。伊利亚科夫严肃的表示,赵书礼是在选择战争。
但是赵书礼并不以为意,他觉得目前的局势都在自己的掌控中,但还是做好了准备,接近四万人枕戈待旦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并且蒙古骑兵旅已经离开库伦,游移在广阔的草原上,打算一旦战争爆发,随时奇袭苏军。而且这些天,仍然不停的有各地的蒙古牧民赶来库伦,他们骑着马拿着刀甚至木棍子之类的武器,要求保卫库伦。
不过国际国内倒是没什么新的消息传出,只是传出日本人在秘密跟苏联人接触,让赵书礼有些担心日本人会不会出卖中国的利益,用外蒙古交换苏联承认他们在东北的利益。不过不久有一个声明倒是让赵书礼很意外,东北军阀张作霖突然通电,表示三十万东北军已经做好了随时入蒙的准备,并且开始积极的训练和进行军事演习。这也让赵书礼底气更足,他后来才知道,张作霖不过是嘴上声援他,其实他的这些行动不是为了针对苏联,而是在为发动又一次的内战做准备。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份,谈判虽然还在进行,但是冲突却没有出现,赵书礼让人密切关注的苏联也没有派出援军,就是最近的恰克图驻军也没有南下的动态。赵书礼已经心安了,终于他在等苏联人再一次提出谈判。
中旬,两国间再次谈判。
“哈哈,亲爱的赵,你们的外交官还没有到嘛?”这次会上,突然伊利亚科夫表情轻松了起来。
“是啊,这群官僚啊,我也是有苦难言。”
“恩,毕竟像您这么一心为国的人在你们中国可是不多见啊。”
虽然伊利亚科夫这句话似乎是捧赵书礼,但是赵书礼并不领情,反而纠正道:“大使阁下说错了,像我这样的人在我国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只是他们没有我这样的机会而已。”在外国人面前,赵书礼知道必须维护国人的尊严。
“哦,那真是太幸运了,我个人表示对伟大的中国无限的敬意。”
“哦,谢谢。”
两人打着哈哈,赵书礼不急,他知道在这种事上,着急的一方最吃亏。
终于还是伊利亚科夫沉不住气了,笑道:“本人同时也对公使阁下万分敬佩,我国政府同样如此,希望跟阁下建立一种超越国与国的关系。”
超越国与国的关系?同盟!
赵书礼心中一动,顿时也摸不准苏联人要干什么了。
“请阁下说清楚,如果我理解的不错的话,苏联是要跟我国结盟?”
“没错,是结盟,但不是跟贵国政府,而是跟您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什么东东?赵书礼心里一转,顿时明白了。大概苏联人把他当做现在中国的特产——军阀了,他们大概是想选择扶植一个在中国的代理人了。
“看来这段时间苏联人没少做工作,估计他们的间谍已经深入了河套等自己的地盘了吧,他们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了吴佩孚孙传芳之类的人物了,那我应该答应他们吗?”
想了一会,赵书礼决定提出一个问题:“我想问苏联政府为什么选中我?”
伊利亚科夫笑道:“您的能力!”
赵书礼可不相信这一点,真正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现在是国内各势力中,唯一重兵接近苏联边境的军阀吧。
赵书礼还是犹豫,跟苏联人签订私人条约,就像袁世凯跟日本人签订的密约21条一样,要是传出去了,恐怕是会背上骂名的。
“诚意!我需要诚意。”
深思了很久,赵书礼还是打算听听苏联人能出的价码。要是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哪怕是牺牲点个人名节也无所谓了。”
“我国打算跟阁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派遣军官帮助您训练军队。”
果然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军阀了,赵书礼想道。
但是嘴里却抓住另一个问题:“那么外蒙问题呢,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历史原因颇多,恐怕是一时难以达成共同协议的,因为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有难以逾越的底线。”
“具体的!”
“我国希望跟阁下保持外蒙古的现状,我们默认阁下对这里的控制,但是阁下必须保证苏联在这里的利益。以前我们跟蒙古人民政府政府签订的条约,希望您能够承认。”
赵书礼果断道:“不可能,苏联以前跟蒙古非法政权的条约必须一律作废。”
当年蒙古人跟苏联的条约中给了苏联很多特权,比如贸易是免税的,还有允许苏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任意在蒙古驻军。
伊利亚科夫对于赵书礼的断然拒绝似乎早有准备,笑道:“那么您有什么要求呢,为什么拒绝呢,我认为当初签订的条约可是对贵我双方都有利的。”
赵书礼哼道:“有利,苏联军队可以随时通过我的地盘,可以在任意地方驻军,这也算对我们有利。”
“苏联驻军是为了保护蒙古国,不受外敌威胁,当然了以后我们同样会将保护转移到阁下的身上。”
“不需要,我有能力保护自己。苏军必须撤离蒙古境内,并且双方贸易的税率问题也需要重新修订,当然我本人也是十分渴望跟苏联进行贸易的。”
伊利亚科夫道:“完全退出外蒙驻军问题,恐怕我国政府不会的答应,但是为了表现我们的诚意,我们愿意放弃随意驻军这个条款,但是库伦和买卖城是必须有苏军驻扎的,我们必须保护苏联的利益和安全,毕竟这里距离我们的远东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太近了。”
双方唇枪舌战,最后赵书礼默认了苏联人驻军买卖城,而苏联放弃了库伦的驻兵权。
最后,赵书礼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个人确实很希望跟苏联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但是派遣军官就算了,我的军中现在不缺军官。但是如果苏联肯跟我们进行军事技术方面的交流的话,我会非常欢迎的。”
“哦,哪方面?”
“我希望苏联援建一个兵工厂给我方,这兵工厂至少能够生产一些型号的火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