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从当前的一百万美元,扩大到一千万甚至一亿,我想不会太过困难。”
史太林继续点头,不过说话了:“我想司令阁下是胸有成竹了,不放直说吧。”
“好,我想在中苏边境地带设置一个自由贸易区,我国愿意提供场地,就定在买卖城如何?”赵书礼提议道。买卖城现在还在乔巴山等人的控制下,而他们之所以能控制那里,不过是因为苏联的支持而已。赵书礼之所以提议把那里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第一是希望借此明示此地的归属,第二呢,也是希望用经济利益,让苏联人放弃这帮分裂分子。
史达林沉默着,只顾着抽烟斗,吧嗒吧嗒许久。
他提出了一个提议:“阁下这个建议很好,我想我国政府应该不会拒绝,但是我想补充一点,既然是自由贸易区,我想这个地方的【整治】也应该交给该地公民自决。”
赵书礼沉思了,要是此地自治自决,恐怕在乔巴等人的煽动下,他们会选择独立。毕竟蒙古人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出了名的不团结,要是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几乎就是散沙一盘。各个地方的地方主义也很严重,别说买卖城这样的边境地区了,就算是北京上海,要是让当地居民公投自决,恐怕也会投出一个独立的票数来。
思虑许久赵书礼道:“自治自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保证这个地区不能宣布独立出去。”他其实已经做出了让步。
史太林看的出来赵书礼的诚意,点点头道:“不是说不谈【整治】问题的吗,我想此地的【整治】格局也不应该有变动。此地就作为一个外蒙一部分的自由区好了,就想是但泽自由市一样如何。”
“好!”
“赵司令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吗。”
“我建议在买卖城定期举办中苏贸易展览会和推介会,方便双方商人更好的交流商业信息。”
“这个我同意,具体的就让贵【整府】和我国【整府】商务部门来谈好了。”
抛砖引玉,说完经济合作后,赵书礼终于说到了正题:“应该如此!既然贵我双方已经达成了经济方面的共识,还有一件事我希望能得到贵国的支持。”
“可是关于日本?”果不然是老牌【整治家】,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赵书礼的目的,不过这大概也是史太林在莫斯科局势正紧张的时刻,却还愿意秘密的来跟赵书礼会面的原因。
“总书记阁下说的没错,日本人一直对我国怀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尤其是东北地区,更是视作囊中之物。现在靠近东北的蒙古地区也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就在我来苏前,他们还强行索取了外蒙地区的一条筑路权,他们要修建一条几乎平行于西伯利亚铁路,并且靠近苏联边境的铁路。”
史太林打断道:“阁下的意思是想我国出面制止日本人的行为吗。”
“不是,筑路权他们既然已经获得了,恐怕没办法阻止了。”
“这倒未必,假如外蒙是一个独立国家,那么他们从中国取得的筑路权就是非法的了。”
“不行,外蒙是我国坚持的固有领土,绝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这是全世界都承认的。”
赵书礼严肃提醒史太林道。
史太林又笑了笑:“说好了不谈【整治】问题的吗。”
赵书礼郁闷了,他的目的是想联俄制日,但是却不能扯外蒙这个中日俄三国的矛盾所在。他愁了,但看着老神在在的史太林,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跟真正的老【整治家】之间的差距了。
收拾好心情后,赵书礼调整措辞道:“对,不谈【整治】,也不谈外蒙归属问题。我方认为既然外蒙地区保持现状是有贵我两国条约保证的,我们双方就应该共同努力,保持此地的现状和稳定,不能允许第三方肆意破坏此地的现状。”
史太林道:“我赞同!”
赵书礼要求道:“那我希望苏方,能发一个声明,拒绝任何国家和势力,破坏外蒙地区的现状。”
史太林问道“那么贵方呢,是不是也发同样的一个声明!”
赵书礼摇摇头,他可不能答应,他的一贯主张是,这里是中国无可争议的国土,如果他也发这个声明,岂不是承认此地归属未明了。苏联可以发这个声明,但是自己绝对不能发。
史太林笑道:“让我国单独出面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个可是要冒着跟日本政府交恶的风险的,要知道日本可是我国的友邦啊。所以,我想如果我国单独发表这个声明,是否应该获得一些补偿呢。”
“补偿?贵方希望得到怎样的补偿。”
“我们也希望获得在外蒙的筑路权!”
“我想我国【整府】绝对不能同意,出卖国土上的路权的。”
“那么日本人为何能获得这个权力呢。”
赵书礼又郁闷了,辩论也辩不过这个老家伙啊,怎么办呢。
“放心,我们跟日本人不同,不要求铁路两侧的矿权!”
这个时代获得铁路修筑权,同时获得铁路两侧的探矿权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各国都如此。如果仅仅是修一条铁路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能不给还是不给的好。
赵书礼继续争取:“修铁路我国【整府】是欢迎的,但是我国有能力自己修筑铁路——”
赵书礼还没说完,史太林就打断他道:“我国希望修建一条连接库伦和西伯利亚铁路的支线,要么答应要么否定,你们只有这两个选择。”
赵书礼面上无光,这个双选题等于是逼他,但不能不忍。
“那么运营呢,我们希望采取联营的方式!贵我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大概是因为史太林只需要一条铁路,至于铁路的运营,至于利润等他不关心,只要铁路能帮助运兵就好。
“可以!”
“那么我希望由我方出人经营此铁路。”
“不行!”史太林干脆的拒绝了,因为他要修这条路的目的就是,万一这里局势有变,苏军可以最快速的赶至。
“那么双方共同经营,我方人员至少要占到百分之五十。”
“可以。”
“那么结算呢,我希望用美元结算。”
“可以!”
只要是不严重影响到苏方对铁路的控制权,史太林都答应了下来。
最后分配完利益后,赵书礼可累坏了,是心累。不过他还不能松懈,他见史太林还有一个目的。
“总书记的态度充分体验了贵方的诚意,我谨代表我国【整府】对您表示感谢。但是贵我双方就上次的密约还有一个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贵方答应援助我方的火炮工厂和机枪厂事宜,我希望贵方尽快兑现条约义务。”
史太林道:“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就按照条约规定办理就好。”
“如此,那就祝愿贵我双方合作愉快了!”
“合作愉快!”
······
跟史太林的密谈达成的各项协议,自然有专门的人负责,大概是在史太林的关照下,苏方相关部门很快就办理了相关事宜,联合修筑铁路和枪炮工厂等文件很快就签署,相关设备和机器也在一个月内发往中国,充分体现了【公颤主意】国家的高效率这个特点。
赵书礼派相关办事人员随机器设备和苏联专家一道回国后,他在苏联外交委员会办理了相关手续后,经过欧洲铁路联运去了德国。
期间的各种不同国家的签证问题不提,在一个月后,赵书礼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德国。他们在德国的待遇,让赵书礼小小吃了一惊。


三十九节 军事秘约(1)
更新时间2012526 18:42:23  字数:3436

 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崩溃了,现在德国正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当然这个魏玛共和国不是正式名称,德国的国名并没有改,仍然称呼德意志帝国,但因为战后的政府在魏玛这个小城通过了一部宪法,废除了帝制,后来的史学家为了跟德皇时代的德意志帝国区分开来,才称呼从战后到黑特勒建立第三帝国之间的这段德国政权为魏玛共和国,这就是俗话说的史称。
此时的总统是一战英雄保罗·冯·兴登堡。赵书礼没想到,尽管德国帝制和贵族制度已经消失了,可是高星桥“冯”这个便宜贵族头衔竟然那么有用,上次他来这里的时候就因为一个‘冯’姓而受到各方的礼遇。这次他不过代表了中国一个地方政府访问,没想到竟然获准觐见了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将军,并且他还说服兴登堡在赵书礼到德国后,接见赵书礼。
赵书礼已经见过了苏联的史太林,按说见兴登堡这个跟史太林地位对等的人物不该意外,可是要注意的是,苏联跟赵书礼势力之间可是有着外蒙问题的,而德国跟赵书礼之间则没有任何瓜葛,因此兴登堡愿意见赵书礼,让赵书礼以为全是靠着高星桥的关系,心里对这个人的评价顿时又上升了一大截。
兴登堡有着德意志式的傲慢,虽然答应接见赵书礼,但是却让赵书礼在客厅等了足足有一个小时,这让陪同的高星桥万分抱歉,反倒是赵书礼非常自然,没有任何不悦,因为他心里知道他来自一个三流的国家,不受礼遇也很正常。有生气的空儿,还不如多做点有利于国家的实事呢。
终于有秘书来通知赵书礼可以去书房见总统了,在书房见面这说明了对方对这次会面的态度极度不重视,仍然在表现着他的傲慢和对赵书礼的轻视。
“你好啊,伟大的德意志总统,一战中的英雄兴登堡将军!”
一见面赵书礼热情的问候道,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对方轻视态度的影响。
高星桥担任翻译,他还没有把这句话翻译完,兴登堡已经伸出了手要跟赵书礼握手。
主动握手这不是热情,恰恰相反是因为他把自己摆在一个更高一级的位置,因为在西方礼仪中,上级是应该主动跟下级握手的,而下级是不能在上级之前伸出手的。
赵书礼同样没有在意,伸出了手紧紧的握了一把,然后他语出惊人的说了一句能让兴登堡吓一跳的话——
“阁下,我听闻德国跟苏联有军事秘约,双方合作研究军事科技,成果共享,我国【整府】也希望能跟贵国合作!”
兴登堡虽然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但是毕竟是军官出身,搞【整治】跟史太林那种人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他脸色顿时就不对了,接着生硬的否认:“你听谁说的,这是污蔑,我们伟大的德意志绝对不会跟苏联那种国家合作的。所谓军事秘约根本就是对我国的侮辱,你不应该相信这些东西。”
赵书礼笑道:“或许吧,我也只是听说,您知道在一战中虽然贵国失败了,但是这完全不是军事上的失利,因为直至停战勇敢的德意志军人仍然在别国的领土上,而德意志领土上没有一个敌人士兵。加上我国一向都推崇德意志的军事力量,所以就有各种消息乱传了,并且在我国像高先生这样的德意志忠诚的朋友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在过去都是能够跟德皇通信的,所以我也就相信了他们那里来的消息。”
赵书礼的话既有恭维,又有忽悠,既让兴登堡这个军人心中不承认失败的情节得到满足,又暗示中国人对德国是抱有好感,对他们的失败持有同情和不平的。
果然这句话效果不错,兴登堡的脸色舒展开来,笑道:“赵良悟我的朋友,您说了句真话。不错,德意志是铁打的,他永远不会失败,总有一天德意志还会崛起的。”
“我始终相信有这么一天!”
“对了你刚才说什么军事合作?”
“是的,我相信中国和德国之间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兴登堡点点头,但是却推脱过去了,说以后再说。两人又随意的说了些个人对国际形势的理解问题,交流了些意见之类的公式化的形式后,就结束了这次会晤。
虽然会晤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是赵书礼看明白了两点,第一点是兴登堡跟史太林那样的专业整治家不一样,这个人更加情绪化,或许一高兴什么都做得出来,第二点是这个人不像史太林那么专权,有些事他不能或者不愿意一家言。
会晤结束后,当晚赵书礼受到邀请跟高星桥一起参加了兴登堡在家中举办的晚宴,接下来一些天里,接二连三的都有德国人宴请赵书礼,当然每次都少不了高星桥,让赵书礼分不清哪些人主要是为了请谁。但是赵书礼耐得住性子,此后虽然有机会但是他一次都没有跟兴登堡在提起军事合作的事情。
反而开始不断的回请德国各界政要,也接二连三的举办宴会邀请工业界人物,像他们推介绥远的优势,煤炭资源丰富,各种矿产品类多样,面积广大加上外蒙一起是三个德国还多。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中国有巨大的人口,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但是却极度缺乏技术,如果德国人去那里投资一定可以获得巨额的回报。而且政府提供极大的优惠政策。
“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在绥···远,那么一个内陆地方投资呢,我想贵国沿海相比阁下主政的省份更有优势,也更适合我们去投资。”
赵书礼正在推介优势,忽悠德国人的时候,突然一个留着小胡子的德国工厂主挑刺道。
赵书礼笑道:“没错沿海交通更加便利,但是请记住,一战过后德国的船运力量受到了致命削弱,而我国历来都是一个海运弱国。可是如果通过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那么从德国到中国最近的路途恰好是外蒙,而外蒙跟绥远一体,目前都是由在下主持【整府事务】。所以说绥蒙地区跟德国在交通上不但不是劣势,恰恰相反是绝对的优势。另外,绥远外蒙资源丰富,却又没开发,正适合德意志先进的技术去嫁接。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在整个中国,甚至在整个世界上,你们都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提供那么优惠的政策给各位企业主的。”
小胡子沉默了,想了想又问道:“先生可以在说说你们的政策优惠吗?”
“我们的政策是,对于特定的行业,比如机器制造,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给予三年免税期,三年到五年税收减免一半,并且优先解决道路电力和用水问题。”
“我的工厂是搞管道焊接的,请问可以获得免税政策吗?”一个偏瘦的德国工厂主受到吸引,问道。
赵书礼回答:“具体的行业目录,各位会后可以找我的秘书领取,谢谢。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些政策能否实行并不在我们绥蒙政府,而在于贵国政府的态度。我刚才说过,只要我国跟贵国签署了互惠的经济协议,那么各位绝对是可以享受到最优惠的待遇的,对有些企业甚至可以说是超国民的。”
这样的推介会赵书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