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城捕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照片。对象?她对象就是跟西苑宾馆的那个恢复了。我说你怎么结婚也不给大叔个信儿啊。她支支吾吾的。我说我知道,你怕我把你当典型教育人,你以前的事儿让你对象知道是不是?没事儿,我不给你说出去,看着你有家有孩子我替你高兴。这下子她真高兴了,给营业员放假,让我跟她到家里去看看。还告诉我干嘛雇了个营业员:“别的活儿我都干,就是让我收款我不收,我远离这个钱。自己家的店也不行,一见着手痒痒,怕反复。”

  从那儿出来一抬头,老太爷才注意到,这商店对门就是西苑宾馆。

  到底是做警察的,还是不放心,老太爷又专门到了当地派出所,借着别的因子,侧面了解一下陈嘉的现状。

  人家所长说那个老看书的女经理?记得记得,那家买卖比别人家晚关门一个钟头,做得不错的。您……老太爷认识那个陈经理?…… 不,您可能记错了,她的名字不是陈嘉,她叫陈巧啊。

  “陈巧……”老太爷重复了一句,不出声地笑了,好像在回味。

  老萨没说话,其实我注意到,老太爷讲陈巧的时候,手里一直攥着牛氏兄弟让周微抄的那张字条。

  天色已经晚了,屋里的人,俱都无言。

  温瑞安在《四大名捕》中描述过一位布衣老者,他和文中正义名捕的象征冷血一起吃饭时,连馒头皮也吞个干净,见到有脏处便用手揩去,揩不去的也照吃不误。吃一顿饭,也要自己付账 – 他不请客,因为他的薪俸不够请客 – 他说:“我向不习惯被人请。我用劳力赚来的钱,替自己付帐,我不要人请,也不要请人。”

  这人,便是文中所说的捕中之王,“捕王”李玄衣。

  赵老太爷一生办案无数,但他的每一天,也不过是这些平凡的事情。

  '待续'

  京城捕王之二十九 高手过招 (2012…02…10 12:23: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最初不晓得老太爷的为人,为了壮胆,去采访时死活拉上了老尹 – 他是北京站的抓逃大王,京城六扇门哪个衙门都有面子的主儿,想来看在老尹在场的份儿上,老太爷不至于对咱的要求太不客气。

  事实上发现老太爷的性子就是英文里“Old Father”那样的,我的顾虑毫无必要,而采访却因为老尹的在场,变得妙趣横生。就像说相声要有甲乙双方,老太爷虽然在警校讲案子能一讲一天,毕竟一个人的独角戏唱久了会疲劳。多了同为警界高手的老尹旁敲侧击,顿时精神大振,有的案子老太爷漏了的要点,被老尹一问,又能问出些意外的真材实料。两个人甚至不时会演出些过招切磋的段子。一个平凡的擒拿动作,两人能兴致盎然地研讨良久,只有看着人家两位拿了老萨的手,反复探究“撕翅”正确的撕法,兄弟不免胆战心惊。

  还好两位都是文明人,而且观点基本一致,所以和老太爷交流多日之后,老萨还算完整。否则二人争执起来,一人一个撕法地实践一下,老萨出来估计就跟鸭子似的了。

  其实他们两人彼此惺惺相惜,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一般刑警办案,都是先接报案,再查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寻找案犯的踪迹,然后实施抓捕,审问归案。但老太爷和老尹两人办案在公安工作中都属于比较另类的,皆不循此常例。所以他们的案子极少雷同。听这两位津津乐道说他们的案子,宛如乔峰大战洪七公,高手过招般令人击节。

  老尹的工作地点在北京站口,主要打击目标为混在人流中的逃犯。他的擅长的是盘查,讲究的是短兵相接,在极短的时间里,几秒钟内断定面前走过之人是不是负案在逃,然后就要上前盘问,乃至行动抓人。所以,什么现场,证物,预定方案,对老尹来说都过于奢侈。

  这就经常会发生老尹把人抓了,还不知道人家到底干了什么的事情。但是,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记录,老尹抓了二十多年逃犯,落到他手里的通缉犯将近千人,真正抓错了的只有一起,而被抓的还是同行。这个战绩在北京治安民警中,至今无人打破。

  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事儿他怎么就能抓我呢?这不知道是多少逃犯发自心底的痛切疑问。

  说实话,我也想知道答案。老尹给我讲过他抓逃犯的过程,虽然觉得扣人心弦,但总觉得抓不着要领。等听到老尹跟老太爷俩人聊天的时候说同样的案子,那感觉顿时就不一样了。

  那天,中午吃饭时他们聊起内蒙古杀人在逃犯程克被老尹抓捕的过程。这个案子曾被北京警方拍成教学片,当时老尹自己主讲,现身说法。要回答前面那个问题,这可算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程克所犯的案子,一是斗殴杀人,二是袭警。斗殴杀人属于激情犯罪,袭警的情节值得一提。这是因为老太爷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每个烈士身后都有值得总结的教训和失误,有的是烈士自身的,有的是指挥协调上的。程克斗殴杀人后,潜伏在呼市一个朋友家里,被举报后遭到抓捕。被捕时程克很配合,任由警方搜身,因为他很配合,又为了伪装戴着一副平光眼镜(其实他本人并不近视),看上去像个大学生的样子,办案的警察有些放松了警惕。因为天气冷,程克请求拿件衣服,警察同意了。程克从壁橱里拿了件上衣,但是没穿上。快走到门口,警察有点儿警觉,拿过他的上衣来摸索了一下,发现里面没有异物,随手就给他披在了肩上。

  这时警方已经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没有将其背铐,而是前铐,留下了反抗的余地;第二,没有代替他去拿外衣。其实程早有拒捕的准备,在那件外衣里暗藏有一把尖刀。等警方反应过来去检查那件外衣时,程已经用隐蔽的动作将那口刀塞进了衬衣左边袖管里。

  警方将几名抓捕到的嫌疑人一起带着走,到了楼下,程克故意走得慢腾腾的,押送的警察生气了,揪住他的后脖领子,向前一搡道:“快走!”

  这一下更酿成了大错 – 他把自己的肋下“卖”给了对方。程克反手一刀,就从警察手臂下刺进了其胸腔,造成重度血气胸,差一点儿死人。

  警察倒下的瞬间,程跳起来向斜刺就跑,由于其熟悉地形,又是在暗夜之中,从后面赶来的警察没能将其抓住。

  此后程克在朋友帮忙下逃到了北京,立足未稳正赶上了全市大搜查,程已成惊弓之鸟,立即决定再次出逃。

  准备出逃的程克做了自认为充分的准备。他还是把自己打扮成知识分子,戴上了平光眼镜,还在衬衣兜里插了两支钢笔,办了假身份证,拖了一个名牌密码箱,打扮得精精神神地前往北京站乘车。

  到北京站入口还一切顺利,但是要往里面走的时候,他看到一个大高个的警察站在路边,慵懒地看着人流。俩人对了一下眼,程克觉得这警察的眼神儿说不上的让人不舒服。

  如果你在兔子附近放一只黄鼠狼,哪怕它看不见,毛也会竖起来。这就叫天敌效应。

  为了以防万一,程克没急着进站,而是妆模作样地向左边走进了一家水果店,买了几个苹果才出来。这中间他一再嘱咐自己 –千万千万,不要回头去看那个警察,以免引起怀疑。

  买了苹果,从店里出来往外走,程克忽然沮丧地发现,那个警察还在那儿站着呢。

  一怔之下,程克不动声色地做了个紧腰带的动作  顺手把腰带上挂的一口尖刀扔了,然后从容地走向那个警察,问道:“同志,去南京的火车,到哪儿候车啊?”

  那警察笑眯眯地有问必答,程克问了几个问题后转身要走,那警察轻轻一拍他:“喂,你问完了吗?”

  “嗯,问完了,怎么了?”程克斯文地一扶眼镜。

  “你问完了,该我问问你了……”警察还是笑脸,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象在日本地铁里的某种大叔。

  程克大骇,自知不妙,当机立断扔了密码箱就跑,还没等他跑起来呢,只见周围人群里刷刷刷冒出好几个警察和联防来……

  不用问了,这个一脸坏笑的警察就是老尹,其他的警察和联防都是他拉来的。

  程克大感冤枉 – 我没干什么啊我,我没什么破绽啊,怎么就让我给他抓了我?

  从老尹讲程克要跑,老太爷就开始乐。听到他拖了密码箱往车站去,老爷子一边乐,一边摇头,说道:“这人露的毛病也太多了。”

  '待续'

  京城捕王 外三篇 “神眼小尹”是怎样炼成的 (2012…02…10 17:53: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说到杀人犯程克栽在老尹的盘查上,有朋友表示不满:“我一直很郁闷的。以前常跑外地,除了在火车上每人必查的情况,不知道为啥警察从来不问我的,每次进火车站不管我看不看警察,或者是否东张西望,都从来没查过我。甚至有一次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室,警察一排排查过来,查到我跟前就结束了。”

  要老尹看见这段,肯定得乐 – 我盘你干嘛,你没有“贼相”啊。这不是白耽误工夫吗?

  有道是“贼人带相”,这北京火车站人来人往,从老尹面前过的一分钟没准儿有几十口子,寻找盘查对象,全看对方有没有贼相。

  什么叫贼相?这要形容起来还真不容易。听了赵老太爷和老尹如同杨子荣上威虎山说黑话般的一番盘道,才总算多少有了些理解。

  大体上所谓贼相,无非三点。

  第一呢,您长得跟通缉令上某人一模一样。这个……就不用说了,照着贼长的世界上不多,不盘你盘谁呢?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对警察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原因很简单,每天通缉令几十上百,警察也不可能把每个通缉犯长什么样儿记得那么清楚。更重要的是通缉犯也不会总照着通缉令上那个打扮和表情,人也不傻。

  说到这事儿,虽说武侠小说里面著名的人皮面具没人真见过,但北京警察的确抓过几个化装很出色的硬点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个女杀人犯,通缉令上是个半老徐娘,抓住的时候一看却是个麻皮男哑巴,要不是没有喉结引起怀疑,查指纹定了身份,不会有人把这两个人联系到一起。原来,这个女的杀人前早有准备,作案之后,冷静地炒了一盆黄豆,乘滚烫按在了自己脸上…… 这女人的化装技术可说是最拙劣的,但这股子狠劲儿,让所有接触她案子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那第二点呢,就是外观了。老尹说看见那体格跟施瓦辛格似的,脸色跟奥巴马似的,脑袋剃得跟大虫罗德曼似的,衣服穿得跟孙红雷似的,你就抓,没跑……

  老太爷接茬了 – 那准是劳改队跑出来的。

  这什么道理呢?劳改队都是重体力劳动,那犯人个个都被锻炼得跟肌肉男似的,晒得跟非洲人似的,他们理发没有理发师,都是犯人之间互相剃,难免在脑袋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花纹,而一旦逃出,久违自由的逃犯大多喜欢弄一身名牌穿戴起来。

  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老尹对于不同案情的犯人外观上的破绽专门做过总结,竟然有一百多种。

  至于第三,那就是表情了。这是盘查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双方一对眼神,如果对方是逃犯,多半就会被老尹看出来。

  老尹说过不少怎样根据对方表情判断案情的例子,有些怕引人模仿还真不好说 – 这倒不是怕有人拿这个糊弄警察,人老尹说了,时代不一样了,侦破技术也在进步。但如果被某位太太学了去盘问老公有没有外遇什么的,我等男人只怕就难有宁日了。

  有一次,我问老尹,有什么人您没法判断是不是逃犯呢?

  老尹很谦逊,说面瘫的不行,日本女人不行……

  这什么道理?老尹说了,面瘫的他没表情,我看不出来,日本女人不行,因为她没事儿在脸上抹半斤白粉,我也看不出来  看来老尹是让电视上那些日本新娘的形象给误导了,平时日本女性是习惯化淡妆的。由此可见日本女性在我国犯罪还不算猖獗,至少老尹没抓过。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老太爷给解释了。他拿来一张某政治家的照片,挡住左半边,让我看他表情,再挡住右半边,重新看 –奇迹出现了,这人左右脸上的表情竟然是不一样的。

  老太爷说了,这就是心里有鬼啊。

  原来,警察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发现 – 人说谎或者试图掩饰内心活动的时候只能调动半边脸的表情,另外半边脸大多数人都会露出真实的心情来(哪半边?您自己照镜子找呗) – 当然,有些出色的政治家能够把这半边脸练到没表情,但极少人能修炼到两边一样的。

  警校候教授上课时候说  人四十岁以后的面孔是自己决定的,这有一定道理。除了部分生理原因外,如果每天需要控制表情,也会出现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一边嘴角往上翘一边往下弯这样不太正常的面相来。

  这话要传到社会上去,估计有人会打上门来的。

  这个现象用在盘查上用处太大了 – 心里有案子的主儿面对警察肯定想掩饰,所谓表情不自然,指的就是这种不对称。而问下去他会越来越紧张,面相的不对称也就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严重,不抓他,抓谁呢?

  老尹说你别听人讲我几分钟能认一个逃犯好像挺神,其实这里面有科学的刑侦程序。我这几分钟里也是要经过三个步骤,才会“请”人的,所以错误率才比较低。有人一说盘查就是和贼眼对眼,这是不准确的。每天一分钟我前面过好几十人,不可能我跟人人都对视,那……我非成斗鸡眼不可。

  第一步,是扫视,在人群之中看到谁的行装外观觉得有疑问了,再认真看他。比如,明明像是身上有伤行动不便,却拼命掩饰的;傍晚了还戴墨镜的,这都不正常;

  第二步,是对视,看好目标后,盯他,逼他跟你对视。这时候,穿警服的优势就出来了。不管你本人如何,对于有案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