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城捕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汇报进展的时候,老太爷大多是听,人家话不说完了他不发言。

  有的时候,老太爷能把大伙儿逗乐了。

  “我们跟的那个贩伪币的案子有新消息,我们扣了跟他交易的广东人,说确实看见这小子带了一箱的假人民币来,不过价钱没谈拢。咱们是不是组织人突击搜查一下?”有个年轻的侦察员汇报。

  “一箱?多大一箱?”老太爷不抬头地问,人都说老爷子有三分佛像,这样垂着眼皮问话,就有六分了。

  “那广东人……没说,就比划了一下,大致一米见方,七八十公分高。”

  “都装满了?”

  “都装满了。”

  “他怎么带去的?”

  “放自行车后座上带去的,本来都搬下来了,还从里面拿了样货给广东人看。因为价格太高,又搬上车带走了。”

  老太爷环顾四周,指指门口一只装满《公安干警新时期思想工作必读》的纸板箱:“大小和那个差不多?”

  “比这个还大些吧。”侦察员点点头。

  “你去,把那箱子搬这儿来。”

  那侦察员困惑地看看老太爷,还是去搬了 – 没想到,一搬不起,二搬不动,正要叫人帮忙忽然若有所悟。

  “你都搬不动,他搬得动吗?”老太爷用手指敲敲自己的脑门,“动动脑子,人民币可比书沉。”

  “这。。。。。。这消息是假的?!”

  “那倒未必,多半是诈骗,想骗那广东人。没多大案子,通知当地派出所查一下。想破假币制造厂立功?这回没戏……”

  也有的时候言简意赅。

  “向小秋子问大象的下落,他说不知道,只听说他最近跟邹庆在一起。不过,小秋子反映有姓牛的小哥俩跟他借钱要回老家,好像很着急的样子,还打听什么叫‘够格去七处了’。”

  “没准儿背着大案子呢,玉文你去跟一下。”

  ……

  “那姓王的真是个经理,在永兴酒店工作,曾经吸过毒。偶尔去南湖渠,那次卖金笔是捎带的,有人看到他当时带了四五个金戒指找人卖掉,价格都很便宜。没有销赃的案底,但这两年比较阔绰,花钱如流水。”

  “先别惊动他,跟上看看吧。”老太爷说,犹豫了一下,“我也去。总觉着这里头有点儿事。”

  就这样,散会后老爷子上了车,分队长老郭跟着,一行人就奔了永兴酒店,老爷子想亲眼看看这王经理是何许人也。

  永兴酒店属于那种规模不大,但住来颇为舒适的地方。老太爷下车的时候,正看见三四个穿西装打领带的小白领说说笑笑地走出来,钻进了等在外面的出租车。其中年龄较大的那个还在告诫着年轻的 – “上班了上班了,都精神点儿啊,上班了啊。”

  还是这种职业令人羡慕啊。有的侦察员看看几个一人别一个大哥大的小白领,多少有些热切。

  正转身往里走,忽听不远处一声刹车,抬头看去,原来是那几个白领的出租车驶进了逆行线……

  看来,年轻人就算背着大哥大,也一样不稳当阿。老太爷笑笑摇头,走进了酒店大门。

  调查进展不甚好,以准备租房为名要和人家经理谈,前台的服务员说经理办点儿事出去了,要到中午才回来。

  老太爷忽然想到了点儿什么,问服务员:“刚才出去那几个,也是你们的住客么?怎么逆行啊?”

  服务员小姐很热心,笑道:“可不是,天天出去,天天逆行。”

  “哦……”老太爷不说话了,只是朝外面看看,眼底似乎闪了一下。

  “你们经理不在,我们以后再来吧。”老太爷说。

  这一带地形老太爷熟悉得很,走那条路逆行并不能省时间,那,他们干吗天天逆行呢?

  京城捕王之七 朝九晚五

  热度 49已有 553 次阅读2012…1…19 02:32 |个人分类:梦里关山(纪实,传奇)

  赵老太爷说他开始没琢磨这几个男女小白领,等看他们开出去逆行,嘴上在开玩笑,心里已经有了点儿不对的感觉。

  因为这种做事风格跟他们的社会身份不符。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社会如果是枣核型的会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顶层的食利阶层要比较少,否则社会因为他们的压榨会产生过大压力,底层的赤贫阶层也要比较少,否则他们会发动革命来获得必要的温饱,两者都会引起动荡。对任何政府来说,处于社会中坚位置的中产阶级都是越多越好。这个阶层的特点第一是没有足够力量去压迫别人,第二是不会拒绝纳税,第三 – 对警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 他们不会轻易违反法纪。

  中产阶级普遍生活比较优裕,但又没有多大权势,所以他们既不会为生活所迫暴力抗法,也不愿因为违法轻易破坏自己的小日子,是最为循规蹈矩的一个阶层。而九十年代中国最典型的中产阶级,就是有些技术或者能力的白领们,出门就逆行,不是他们的行事风格。

  而听说他们天天都逆行一段,老太爷一下就“醒”了。在开车时逆行或者故意在拥挤的车辆中蛇行,是有经验的惯犯观察有没有车跟踪自己的一个重要反侦察手段。

  这个逆行的情节,当年所有报道此案的新闻中都没有提到,据说,是怕人模仿犯罪。

  如今没这个忌讳了,京城哪个路口没摄像头呢?就一个路口仨的也不少 – 干吗弄那么多?估摸着是怕一个摄像头干活没动力,让它有俩伴儿热闹。

  如果他们真的是在反侦察,那,他们又是干什么的呢?

  不想打草惊蛇,老太爷带着一干人马回到车上,把自己的看法讲给几个侦察员听,几个人都觉得有道理,特别是他们都住在王经理这个酒店中,难道只是巧合?大家一致同意把这几个“白领”也纳入侦察范围。魏分队长当即带人开展工作,了解这他们和王经理的情况。

  刑警四队的手段不是吹的,仅仅几日时间,情况就摸到不少。这批白领大多来自东北,据说是在北京开公司的,但办公室不在此地,谁也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业务。不过,有一次宾馆水管冻坏,王经理曾喊他们中的两个来帮着修,三下两下就解决了,自来水公司的人来看的时候感叹活儿干得太漂亮了。

  他们的人数不是十分固定,大体有六七名,为首一人被称作“勇哥”,和王经理是好友。这些人在永兴宾馆长期包房,几个小伙子都风度翩翩,出手阔绰但生活十分规律。每天早上勇哥为首,坐一辆他们包的桑塔纳带上几人西服革履地去公司上班,晚上下班也是坐这车回来。他们去的时候多半不带包,但下班的时候每人会拎个手提袋。这些人上下班的时间朝九晚五,很少变更,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从不加班,就是在歌厅舞厅玩儿,也不知道作的什么买卖挣这么多的钱。隔十几天他们会少几个人,据说,是“出差”去了,过几天,还会回来。

  每次勇哥去上班,车里头准有一个叫文丽的女的。这文丽家就住这片,本是王经理的小蜜,不知道怎么的就成了勇哥的秘书。为这事儿,王经理和勇哥还吵了一架,对他们也不如以前那么热情了。

  为他们开车的司机名叫章春明,绰号沙皮狗,每天早上九点前到永兴酒店接他们。看起来他是被包了车,但从来没跟公司说过。

  跟踪他们很困难,因为“沙皮狗”开车往往不依常理,让人极不好跟 他闯红灯,侦察员难道也跟着闯红灯?

  有人记得见过王经理曾从勇哥那儿拿了一个做吉祥物的金蟾,那看着分明是纯金的,得有上百克。可是别人再问,王经理只说是赝品。

  如此说来,王经理去南湖渠卖掉的金戒指和派克笔,很可能是从勇哥他们那里拿到的。然而,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案子的,实在有些令人头疼。都说赵老太爷脑子里有本贼经,但这样“正常上班”的案犯还真没见过,反正,不象抢劫的。

  和别的刑警办案子喜欢抽烟喝茶(倒是没有喜欢喝酒办案的)不同,赵老太爷想事儿的时候喜欢弄一把算盘来打。

  老爷子打得一手好算盘,这件事初见似乎有点儿诡异,说明白了实在算不了什么。

  早年,赵老太爷的算盘在整个十三处都是有名的。那还是六十年代,老太爷刚当上警察,在侦察一队作外勤。老爷子当时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没事儿就下炊事班,卫生班给人家帮忙。人炊事班不好意思了,说小赵啊,这儿也没什么活儿给你干,要不你帮我们算算账?这可是我们很头疼的事儿。赵老太爷慨然应允。

  当天晚上,正在打算盘算账的时候,十三处副处长从这儿过,看见了,觉得这个小警察人品,技术都不错,于是说让我的秘书跟他谈谈吧。就这样,老太爷在处里去管了好长时间的帐。以至于后来有人以讹传讹,说老赵是“靠抓警察起家的”。

  且不管靠抓谁起家,赵老太爷到晚年也习惯于打打算盘,就跟别人手里捏俩核桃一个意思。

  外间侦查员们听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响,面面相觑。

  忽然,算盘停了,过了一会儿,老爷子把副队长天鹏叫进来,

  天鹏进屋,只见桌上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几组左右分开的文字。

  “早九晚五  此时段正是各家人最少的时候。”

  “风度翩翩   没有人把他们和贼联系起来。”

  “回来只提小包,说明所获多半只有细软。”

  。。。。。。

  老太爷和天鹏忽然对视起来,然后不约而同地说出三个字 “防盗门”。

  京城捕王之外一篇 算盘

  热度 54已有 490 次阅读2012…1…20 08:36 |个人分类:梦里关山(纪实,传奇)

  有朋友觉得赵老太爷会打算盘是件新鲜事。这主要是对那个时代不了解。即便是老萨上学的时候,珠算依然算是一门课程。正如美国逻辑学家杰夫?史蒂文斯所说,这种古老的设备“经受过广泛的试验,价格低廉,质量可靠,所耗能源低于目前市场上任何一种计算机。至少在十年内不须维修或更换部件。”甚至当时还有些史丰收教授的狂热粉丝不断试图用类似算盘的东西打败电子计算机。

  现在没有人这样干了,更多的人把这种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来打败更优秀的计算机。

  不过赵老太爷的算盘打得的确出色。在公安系统传说老爷子有两大绝活  第一,双手打算盘,第二,一边打一边能给别人纠错。

  两者都是公安局的人在1963年的大清查中亲眼看到的。那位十三处的副处长看中了赵老,也是因为要进行这次大清查。

  不是内部的人员,很难理解当时公安机关的规模。

  比如,北京当时四郊出京进京咽喉之地多有餐馆旅店,很少有人知道在建国后一段时间里,这些店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隶属于公安机关。最初,这只是保护中央所在地的第一道防线。卡住了容易盘查的铁道线之后,其他进京的庞杂路径就成为控制的重点。罗瑞卿部长认为,如果有匪特试图对首都实施袭扰,在进京前一般会比较懈怠,说话做事不太小心,而且这里是他们做在京活动准备的最后机会。往往在住店,吃饭的时候露出破绽而不自觉。

  五十年代初期有多起国民党特务案都是那边的人一进京就被捕,北京警方如有神助,令那边百思不得其解。那些王牌的特务们不知道,自己还没有进京,消息已经被那些不起眼的服务员,店小二送到了公安部的案头。

  那边特务的脑袋也不是天上掉下来,地里长出来的,掉的多了,也就不来了。

  可是这些密点并没有被撤销,因为公安部门发现,从治安角度,他们也是极好的据点。北京这个地方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些人策划某些事件的目的地。火车站,机场都是容易控制的地方,于是有些人便选择其他路线。把一些危机遏止在北京之外,这些密点仍有很高价值。

  1942年日本人波多野乾一写过一本书,名叫《延安水浒传》。在这部小册子中,他不但把从毛泽东到蔡畅的诸多共党高层人物编成了红色一百零八将,而且认为三十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干脆就是一个现代的梁山泊,这倒和毛公自称山大王的说法暗合。

  熟悉梁山故事的朋友或许记得,林冲上梁山的时候首先进的是朱贵在山下的酒店,要旱地忽律放了响箭才能上山。全盛时期的梁山四面都有充作眼线的酒店,其中头领分别是东山酒店:小尉迟孙新,母大虫顾大嫂;西山酒店: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南山酒店:旱地忽律朱贵,鬼脸儿杜兴;北山酒店:催命判官李立,活闪婆王定六,他们实际上是梁山的外围情报站。

  罗部长布置的这些密点,是不是很像北京这个红色水泊的四方酒店?

  从这个做事风格来看,波多野乾一这个家伙眼光还真是准啊。

  只是,神机妙算的罗部长也有没想到的事情。

  话说这些密点开得久了,有一天,罗部长偶然看见一份报告,当时就毛了。原来,那年头很少有人有商品经济的概念,警察们也不懂经营。但是,这些店开在要道之处,加上负责这些店铺的公安人员都是浑身是消息,一按就会动的主儿,不经意间就经营得风生水起,想不挣钱都不行。

  当时的公安干部都很是清廉,倒是没有贪污的,但是时间久了,积在店里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

  大多数店把钱和帐挂着也就是了。十年下来有的负责人看到数额过于庞大,便打了报告请示部里怎么处理。

  这个数字果然过于庞大,甚至吓着了罗部长。他也没想到开几个店挣的能比拨下来的经费还多。

  钱多了是好事,但也有麻烦,而且是很大的麻烦。崇尚清廉的罗瑞卿部长马上想到,要是有人从中贪污,那可是个绝对麻烦的事情。于是,部长马上命令各店铺把帐册送来部里,核对详查,任务就交给了十三处。

  各店铺赚的钱多,帐也多。送来的账目让秘书科大吃苦头,只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