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岛农场主-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逸晨听出她的声音不对,连忙追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晴晴无奈,只好说出缘由。
  “晴晴…你可都大姑娘了,又不是小孩儿,咋这么没点儿自制力呢?能馋成这样儿。”江逸晨闻言。感到哭笑不得。
  “呜呜。晨子哥,我现在不舒服,求你就别再说了……”晴晴脸色发白,又听他这么说。眼圈儿顿时红了。
  “好好。我不说了。你先到床上躺会儿吧。”江逸晨说罢便挂断了电话。
  这馋丫头。可别出什么事情。他思衬着,同时拨通了吴大娘的手机号码,请她前往出租房去瞧瞧晴晴。如果情况不妙,该送医院就马上送,可别耽搁。
  不过事情并没有往坏处发展,吴大娘接完电话便立刻带着苏晓佳打车赶到了晴晴的住所,热了一杯牛奶让她喝下,又服侍她上床躺着,观察情况。一个钟头后,晴晴总算是缓过来了。
  面对吴大娘祖孙俩无微不至的照料,晴晴羞赧不已。还好这两位对此都表示理解与同情,并没有因而笑话她。
  晴晴央告她们,不要将事情往外传,尤其是不能让云沙岛上那三个野小子知道,成为长期笑料。否则自己这位财务总监实在是威信扫地。
  吴大娘和苏晓佳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还连连安慰她,让她不要想那么多,早点儿休息,毕竟身体最重要。
  事后证明,冰激凌做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食物,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几乎是无可抵御的。
  晴晴虽然在这上面吃了苦头,但身体一旦恢复,随即迅速将不愉快的经历忘却。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的科研工作之中。
  女孩儿大多喜爱外观色彩漂亮的东东,所以冰激凌光好吃还不行,卖相也非常重要。
  自制冰激凌的味道已经足够美妙,但外观尚欠火候。别说网络上那些艺术品一样的花式图片,即便同大街上品牌冰激凌店里的货色相比,也颇有不及。
  为了提升作品的档次,专业美工显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晴晴自知自己的美术功力不足。于是经过劝说与美食诱惑,她成功地将苏晓佳拉下水,成为闺中同好。
  苏晓佳的加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很快,各种视觉效果丰富的作品陆续登场,樱桃、草莓、猕猴桃片、柠檬、红豆沙、巧克力等各种配饰加入其中,将一份份冰激凌妆点打扮得美艳动人。
  晴晴为此也是情绪高涨,胃口大开。但因前车之鉴,怕再招人笑话,只得强行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
  又过了数日,本着独乐乐不如同乐乐的精神,晴晴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新的冰激凌机,托后勤部沈主管送到了云沙岛上。
  伴随机器一同到来的,还有几张打印纸,上面印着冰激凌制作食谱以及晴晴这些日子刻苦钻研的宝贵经验,全部倾囊相授。
  世间美食的同好者从来都不乏其人,云沙岛著名的业余美食家石木匠就是其中一位。
  他一见到冰激凌机,立刻兴致勃勃,主动请缨将机器抱走钻研。凭借其聪慧的头脑以及对美食的热情,仅仅花了一、两天的功夫就掌握了冰激凌的初步制作技法。
  另外,本着食不厌精的原则,他在晴晴的制作食谱基础上又加以改进,那就是把原料中的普通白砂糖改换成了海岛的另一项特产——野蜂蜜,两者的差距显然不小。
  制作完工,石锁儿献宝似地将自己的新作品端上桌,等待其他人的品鉴。
  冰激凌出色的品质,不出意料地轻松征服了包括江逸晨在内的全体岛民。
  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悠闲地坐在竹楼二层“美人靠”上,慢慢品上一盘鲜桃酱冰激凌,暑气顿消,周身清凉舒坦无比,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尤其是蕴含于冰激凌中,那股与众不同、纯净通透的凉意,回旋流转,令人恍如身处雪山之巅,清爽十足。
  相比较直接食用桃子,这冰激凌的做法显然更为超值。
  至于江逸晨,他倒是更喜欢待在银沙滩。一把躺椅、遮阳伞、小圆桌,简简单单的三件家具,就构成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组合。
  躺在沙滩椅上吹吹风,一边享用无牌自制冰激凌,一边观赏波浪层层叠叠的变化,再戴上耳机听听音乐。恍然间,仿佛天海之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存在,动感的环境中,心情却出奇的宁静,那种感觉实在很奇妙。
  从此,又一项经典的美食诞生,长久的保留在云沙岛的食谱之中。
  区区一项桃树的出产,就给大家带来了如此多的欢乐,同时也让大伙儿对于百果园后续其它水果的期待感大增。(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天然小渔场的形成

  经过石木匠等相关爱好者的研制,自制果味儿冰激凌顺利诞生,让云沙岛上的几名年轻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不过对于江逸晨来说,自制冰激凌不过只是一支小插曲,而令他当前最为关注的,仍莫过于紫色冰净化工程的继续。
  数日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中旬。小码头附近的海水依然保持清澈洁净的状态,紫色冰的效力被多次证明是稳定且非常持久的。
  空间三号冰洞中的存货越积越多,于是江逸晨慢慢将使用范围扩大,以小码头为中心,依次往南、北、西三个方向延伸,一批批紫色冰陆续被抛洒入海。
  经目测,此时海水的净化效果区域已经随之扩展到了一平方公里多点儿的样子,呈类长条形分布,算是小有规模。
  除了养眼之外,净化工程直接带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成果。那就是在这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周边各色鱼类纷纷赶来,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就像农村乡镇赶大集一样,越聚越多。
  这里的海水就像具备了某种神奇的魔力,使得它们徜徉流连其中,不愿离去。而且这种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呈逐渐加速的状态。
  云沙岛上的居民们,显然是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受益者。
  以前的钓鱼活动也经常进行,虽然不算太难,但绝谈不上很轻松。弄几条中等个儿头的鱼通常需要花费一、两个钟头的时间,这还是在喜子、来顺儿等人早已不是新手的条件下才得以达成。
  但现在却大不一样。试验区域内的鱼类急速增多,渐渐造成了浮游生物等天然食品的短缺,于是饥不择食的情况出现了。岛民们只需在码头上随意将挂上饵料的鱼钩抛出,用不了几秒钟,就会有一条傻瓜蛋上钩,随之进入剖肚刮鱼鳞、进厨房下锅、享口福的固定程序。
  喜子等人乐得喜笑颜开,连连夸赞这什么净水冰当真是厉害无比,研发者即便申请诺贝尔奖也应该手到擒来,实至名归。
  连老窦也是心情大好,以致于把每餐一小盅粼江特曲的待遇提高到了两小盅。
  尽管捉鱼工作变得轻松加愉快。但江逸晨目前仍禁止下网捕捞的行为。理由是渔业资源宝贵,在尚未安排好其它用途的情况下不得浪费。
  最近几日,他时常在码头上来回溜达,仔细观察水中的变化。以及思考如何利用好当前的资源。
  众所周知。由于滥捕以及工业污染等缘故。我国近海区域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导致大批渔民失业,卖掉船只转行。其中少部分胆子壮的,则冒着极大风险驾驶渔船前往他国海域偷捕,结果屡屡被抓被打被罚,闹得沸沸扬扬,进而引发外交纠纷。这些事情时常见诸报端以及电视新闻,甚至成为一项公众的耻辱。
  但渔业资源枯竭并非代表澄海里已经没有鱼了,其实只是密度稀薄,形不成群体,不利于规模化捕捞而已。那些个体海钓爱好者们则不同,至今仍喜爱驾着小舟出海,享受辛劳之后寥寥收获的乐趣。
  如今云沙岛海域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起来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水质的改善,将附近一带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鱼类吸引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天然小渔场。
  至于它们将来会不会在这里交配产卵,繁衍生息,扩大种群的数量,尚不得而知。
  但目前对于它们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乐观。移民的增多,很快就造成了食物的缺乏,饥饿之下,大鱼自然而然地开始捕食小鱼,哪怕是同类也毫不客气。
  还有一些鱼,迫于腹中的压力,暂时游出新渔场的区域到外面去觅食,但吃饱后即快速返回,一副类似故土难离的模样。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海豚乐球和蓝鲨大钻头也闻讯赶来,见到如此丰盛的猎物,不由心中大悦,随即冲入其中大快朵颐,充分享受食物链上端成员的特权和优越感。甚至相互之间也顾不上戒备了。
  移民们见凶残的天敌来临,自然不肯束手待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四散而逃,直至脱离新渔场。
  但只要海豚及鲨鱼稍显懈怠,这些小家伙儿们又像着了魔一样窜回,由此循环往复。
  江逸晨站在码头上,这些情况都尽收眼底。他思衬一阵之后,决定由人工投食,以缓解鱼群的饥饿状态。虽说这样做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将来肯定是值得的。
  他安排老窦和喜子,在厨房制作适于中小型鱼类果腹的饵料。饵料以面粉和玉米面为主材,再配合其它辅料,用经稀释的空间白冰水糅合,上屉蒸熟后切碎块。基本上与特制小馒头的配方相似,只是体积要更小一些。
  还有乐球与大钻头,也相应加大了喂食的频率,省得它俩贪得无厌地捕猎,以维护鱼群的规模数量。
  这样一来,码头周边几乎成了一个没有拦网的天然半养殖池,但里面的鱼类仍属于野生鱼范畴,因为它们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拼搏,运动量是一点儿也不会少的,这与粼江海边那些渔村养殖池中的纯饲养鱼有着本质的区别。
  江逸晨看着日渐增多的鱼类,感觉自己筹划已久的海鲜酒楼项目,条件似乎接近成熟了。
  这个项目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展,并非因为资金短缺,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食物原料来源的问题。
  海鲜酒楼的思路与鼎香园、口福多明显不同,要么不做,要做就是高定位,大幅甩开其他同行竞争者。
  而这样就不可能只靠特种调料等附加手段来做为支撑,食材原料的品质显然更为重要。
  这就需要大量品质优秀的鲜活鱼虾贝类供应做为基础。而以前岛上只有几个小规模的滩涂养殖池,尽管里面的东西质地鲜美无比,但数量太少,别说酒楼,就连一个经营状况不错的海鲜餐厅也供应不了多久。
  用这些原材料烹制高价菜品,走限量供应的路子当然也可以,但既然做为一个餐厅直至酒楼,里面显然不可能只卖高级货色。中档普及型的菜品才是主流。
  而中档菜原材料的来源,基本只能去海鲜批发市场上采购,多为渔村专业户的人工养殖产品,在近海海水污染日趋严重,以及各类激素添加剂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出产品质可想而知。
  当然,即便这种不咋地的鲜活鱼虾买来之后,用空间白绿冰稀释海水饲养上一段时间,便可以大幅提高其质地,对付一般消费者而言也足够。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在城里闹市区搞海水养殖麻烦不说,根子上也并不十分硬气。
  至于那种进口的高档海鲜,采购价格昂贵,数量稀少,还不容易买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今由于紫色冰连带天然小渔场的出现,再加上云沙岛远离大陆,其周边海水原本就还算不错的因素,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经餐桌上的多人鉴定,小渔场野生鱼的质地挺好,令人满意。虽然与滩涂养殖池中的那些货色相距甚远,毕竟后者经过长时间空间冰水以及特种饵料的滋养,生长环境大不一样,但烹制中档菜品则完全没有问题。
  海鲜主食材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岛上目前还在种植着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料——山葵,其根茎所磨制的绿芥末那可是高级生鱼片的保障。
  生鱼片在海鲜酒楼中是属于最能提升档次的那类菜品之一,不仅对主食材的选择要求严格,对于调料配料的要求更为苛刻。
  依照一向而来的规律,经空间冰混合水滋养的作物,其品质八成是不会差的。所以江逸晨对此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道菜品能与粼江城里其他的同行直接拉开差距。
  思路既定,江逸晨便从三个方面开始着手进行海鲜酒楼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方面接着积蓄空间紫色冰,扩大天然渔场,彻底解决海鲜原料的供应问题。二来继续精心照料山葵田,争取早日收获高品质的绿芥末。
  再有,可以开始在粼江城里慢慢寻找合适的店铺,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
  其中,高水平的厨师不可或缺,原料再好,也需要优秀的烹饪手艺来做保障,否则只能是糟蹋东西。
  不过这种事儿还不能着急,按部就班从容推进才是正路。
  上述的事项很容易想通理顺,但这天夜里,躺在竹床上的江逸晨心中突然起了某种担忧。
  天然小渔场的事情,目前只有自己和岛上几名手下知晓。但这个项目一旦开展,肯定会是长期的存在。
  利益之下,从来是不乏觊觎者的。比如粼江附近渔村那些嗷嗷待哺的渔船,有的连外国海域都敢去,这边的状况万一被嗅觉灵敏的有心人发现,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因为在云沙岛这里,他有一个很头疼的硬伤,那就是承包的仅为本岛,而未包含周边海域。
  不过当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迹象,即便连那些游曳玩耍的游艇也行驶在平日的航道上。
  希望这只是杞人忧天吧。江逸晨暗暗安慰自己。(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五里桥小店出事

  正午时分,位于粼江市北城五里桥大街路北中段的“口福多千层饼店”橱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粗粗估计不少于五、六十人。
  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车轮驶过,带来阵阵热浪,不断袭击着人行道上的队伍。
  人们皱起眉头,将手里的报纸、纸巾等物品当成扇子使劲儿忽扇,同时议论纷纷。一是抱怨窗口卖货速度太慢,伙计的技术不过关,显然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属于匆忙上岗。
  二则是抱怨这粼江城的夏天近些年来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