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岛农场主-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小子,嗑什么药了?”他心神稍定,紧盯着对方问道。
  “去去,别瞎说,我这段时间也是勤加锻炼,你们不知道就是了。”江逸晨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自己的力气居然已经大到了这个程度,看来上次掰肚子圆的事情并不是巧合,原因自然无他,寒冰空间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还真不小。
  其实刚才如果再加把劲,直接就能把对方给压下去。不过他不想表现得太过分,于是见好就收。
  观众们质问马得韬是不是故意让手,与晨子串通演戏给大家看。马得韬自然矢口否认,还说他们的想象力未免太过于丰富。
  就在他们扯来扯去的时候,江逸晨也懒得理睬,拿起口杯、毛巾,出门到水房洗漱去了。
  临入睡前,他躺在床上微闭双目,视察了一番寒冰空间的情况。空间内一切正常,形态各异的天然冰雕闪烁着梦幻般的流光。近期为浇菜地而取用的冰溜子,也自行慢慢得到了补充。
  这也让他的心里感到踏实了。要知道一直以来,他最为担心的就是空间冰的资源面临枯竭。那对他刚刚起步的事业发展来说,可就意味着毁灭xìng的打击。
  另外自从发现了可以用意识勘察空间的功能后,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再轻易进去,毕竟零下十几度的寒冷环境并不会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夜里,江逸晨又做了一个梦。
  美丽的云沙岛,四周碧波翻滚。海岛上的银sè沙滩,沙子绵软,脚踩上去,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真舒服啊。
  阳光下,海豚乐球从水面上探出圆脑袋和宽大的吻突,发出尖锐的哨音。
  他在水中与乐球嬉戏,又爬到乐球的背上,摆出船长的架势,指挥它向前方飞驰。
  白sè水花向两边激荡,乐球像快艇一样冲刺。似乎没有什么阻力,就是飞翔的感觉,甚至超过了在海面掠过的海鸥。
  早上醒来,江逸晨发了一阵子呆,心中茫然。
  云沙岛,还真是一个梦啊。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去看看呢?


第五十三章 鼎香园开张(上)

  进入十月下旬,炎炎夏rì渐渐离去,两场连绵细雨之后,秋高气爽的季节来临了。
  二十六rì是个周末,经过jīng心筹备,合林路上“鼎香园”麻辣烫小吃店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张的rì子。
  上午十点多钟,店门大开,江逸晨和吴大娘、苏晓佳三人都在屋里收拾忙活,等待宾客的光临。
  铺子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楼顶安装了一块新订做的黑底金子招牌,上书“鼎香园”三个隶书大字。
  门沿上方挂着两盏大红灯笼,落地玻璃上也贴了几条开张大吉的红sè剪纸。这两样东西没舍得外购,都是苏晓佳自己的手工制作,给铺子增添了不少喜气。
  当然,店铺开张的装饰也就如此而已了。近段时间以来,店内整修、采购设施物品、办理营业执照、许可证手续等等,还要接待消防、卫生部门人员的检查以及不时打点一二,整体花钱犹如流水一般,将合作双方微薄的积蓄都几乎折腾个jīng光。
  无奈之下,除了瓦工、油工活儿之外,其他所有的整理、开荒清洁工作都是由三人自行完成的。
  所以开业仪式自然也就因陋就简,别说请什么乐队歌手、舞狮子之类,连鞭炮烟花都省了。
  柜台前方的西墙边,摆放了一具双眼煤气灶,上面架着两口不锈钢的大汤锅,蓝sè的火苗舔舐着锅底,里面红汤滚滚,白气蒸腾。
  一支支肉丸、鱼丸、虾丸、火腿肠、毛肚等荤串放置其中,散发出诱人的肉香。
  蔬菜、豆腐、藕片、蘑菇等素串因为不耐煮,必须等到客人点单才能下锅,所以此时都装在不锈钢托盘中,一层层码放在靠墙的货架上。
  苏晓佳身穿一件白sè的工作服,手上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来回擦拭木制餐桌餐椅,其实屋子里早已经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了。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江逸晨拿起一块准备好的宣传木牌子,出门放到了窗户下,上面书写着“麻辣烫新店开张大酬宾,所有食品八折优惠”的字样。
  此时还不到饭点,街上行人大多是赶路或者购物的,只有少数几个偶尔拿眼睛瞟了木牌子一眼,随即匆匆而过。
  “大娘,那个通知贴出去了吧?”江逸晨不太放心,扭头问吴大娘。
  “贴了,就在我们平时摆摊子那棵大杨树干上,还贴了两张呢。”腰间系了条灰sè围裙的吴大娘回应道。
  因为忙于店铺的事情,管理学院北门外的小吃街那边,吴大娘的麻辣烫摊车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出摊了。曾经给就餐的客人们宣传过要在合林路上开店,但是一直到前天,才确定了开张的具体时间,于是昨rì下午,吴大娘特意前去张贴了通知,准备将老客们招揽过来。
  “可能时间还早,再等等吧。”江逸晨点点头,又把宣传木牌子的摆放位置调整了一下,让它更醒目一些。
  小吃街上的顾客群,那可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他当初决定把特种调料用于麻辣烫这种小吃,做为事业的起步,不仅仅是因为和吴大娘她们的关系较为融洽。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市场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普通消费群体的变化。
  众所周知,麻辣烫是所谓“下里巴人”爱好的食品,是不能登高级饭店等大雅之堂的。
  但面对的这些普通人群,近年来的消费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农民工这一群体,由于城市建设加快,市场普遍缺乏基层体力劳动者,造成相关人员工资持续上涨。像在建筑工地,即便是小工,勤快一点儿一个月都能挣上三四千元,有技术的大工自然更高,据说施工队长之类月入上万都大有人在。装修行业也大体如此。当然,拖欠薪水的也不少,但那是另外的问题。
  农民工有钱了,消费能力也和过去扣扣缩缩的境况不可同rì而语。
  江逸晨仔细观察过,在学校北门外的小吃街上,自从麻辣烫涨过价后,学生们来摊子上消费,已经变得越来越缩手缩脚,往往都要斟酌再三才开始点单。
  而那些农民工则不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大手一挥,荤串素串几十几十的只管上。
  他们都是干体力活儿的,胃口大,尤其那些蔬菜串子,味道虽香,但很难填饱肚皮。这就造成了消费量的急剧提升。
  别小瞧一块钱一根串子,看似不多,但这一旦吃上了瘾头,一个人干掉二三十串都不在话下。
  最后一结算,往往人均消费都能达到几十块。
  这也是那些卖包子、馅饼之类所无法比拟的,毕竟面食更容易让人吃饱。
  话题收回。此时已经十一点多钟了,小吃街上的老客们竟然还没有一个前来,江逸晨不禁蹙起了眉头。
  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突然都集体改换口味,不喜欢吃麻辣烫了。按说不应该啊。
  原本设想的开张思路是依照羊群效应,以老客带动新客,但当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既然老客们不来,那就只有在合林街上就地招揽生意了。
  “新店开张,大酬宾啊,机会难得,全天消费八折优惠。”他站在门前,开始向过路行人大声吆喝。
  吴大娘似乎也明白情况不是太顺利,她给苏晓佳打了个手势,让她看着点儿汤锅,然后自己也走出店门,跟着江逸晨一起做宣传。
  “麻辣烫,串串香,材料新鲜,特制汤料,来尝尝吧,不好吃不要钱哪。”吴大娘也扬起粗嗓门,高声喊道。
  吆喝声产生了效果,渐渐,开始有人关注这里了。
  人行道上走来两位穿着入时的年轻女子,路过这里时停下了脚步,仰头看了看店铺的招牌,然后两人相互小声商议一下。
  其中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上前问道:
  “这麻辣烫,多少钱啊?”
  “姑娘,来里面坐吧,原价素串一块,荤串两块,今天打八折。”吴大娘笑容满面地回答。
  “这么贵啊,人家的串串都是几毛、一块的,哪儿有你们这个价啊。”那名女子皱皱弯眉,不满地质疑道。


第五十四章 鼎香园开张(中)

  鼎香园店门口,吴大娘正在向过路行人招揽生意。
  “姑娘,一分钱一分货啊,我们这里都是用最新鲜的蔬菜、肉食,汤料也是特别制作,很香的。你们进来尝尝就知道了,准保喜欢。”吴大娘耐心地解释。
  “小丽,算了吧,谁不说自家的东西好,其实都一个样子。前面还有一家,便宜多了。”另一名女子走近,劝说同伴放弃。
  “嗯,那我们走吧。”为首那名叫小丽的女子思索片刻,觉得八折也贵,遂退后两步,与女伴一同离开。
  吴大娘的表情稍微有点儿尴尬,不过她干这行已经不少年头,经历得多了,也并不是十分在意。
  她转过头,继续向过往路人吆喝。
  谁知一连几名在店前停步的行人,在得知价格之后,都纷纷摇头离开。
  小吃街上大受欢迎的麻辣烫,竟然在这儿受到冷遇。吴大娘的脸sè不由耷拉了下来。
  “小江,这样不行啊。要不,我们再便宜点儿。”她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向江逸晨提出建议,目前来看价格明显是主要的障碍。
  “这样不合适,降了价以后要涨回来的话,很容易引起客人不满的。”江逸晨摇头否决。
  直到现在,已经十一点半了,小吃街上的老客依旧没有过来一位。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就在这时,苏晓佳从店里走了出来,她口中发出了呜呜的声音,然后对吴大娘打了个手势,将一手拇、食指在鼻端前捻动,然后指向屋里的汤锅。
  这个手语江逸晨倒是认识,是表示“香”的意思。
  他一拍脑门,回过味儿来。
  他和吴大娘都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简单的误区,在小吃街的时候,摊车就在路边,汤锅散发的香气是吸引顾客的最强力武器。
  现在开店了,汤锅架设在屋里的柜台附近,气味可传不出来,光靠他和吴大娘在街上空口白牙的招揽客人,价格又比别家高,自然无人买账。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都缺乏正规店铺经营经验的缘故。
  “晓佳妹子说得对,大娘,我们把汤锅搬出来。噢,不行,大白天的有人查,那就搬到门边上,敞着门让香味儿传出来就成。”江逸晨提议道。
  吴大娘也明白了,她用围裙擦擦手,随着小江进屋。
  两分钟后,冒着腾腾热气的汤锅被搬到了玻璃大门附近,不多时,煮沸的红汤中,牛骨、牛油、肉块、各种调料的混合香气四溢而出,覆盖了店前五六米远的人行道范围。
  果不其然,货招人就是比人招人管用。
  “嗯,好香啊。”
  “麻辣烫,要不,中午就在这里吃点儿。”
  “行。咱们进去吧。”
  三名拿着提包,外地游客模样的男子,被浓郁的香气吸引住,简单商议几句后走进店门。
  生意总算来了,吴大娘兴奋不已,连忙上前招呼,将客人引导到靠里的一张餐桌上。
  在客人点单前,她赶紧把价格报出,并解释了一番优质优价的理由。
  三名游客虽然也觉得稍有些贵,但这么诱人的香气,估计味道肯定差不了,于是也就表示接受。
  其中一个跟着吴大娘走到菜架前,点了一些荤素食材。
  苏晓佳手脚麻利地将串串取出,下锅涮烫。
  吴大娘从柜台出取出三个盘子,倒上香油蒜末,做为小蘸料,放到餐桌面上。
  肉串直接取用锅中现成的,蔬菜串涮烫一分钟就可以了。
  食物上桌,香气四窜,直往鼻孔里钻。
  三名客人不由食指大动,用筷子将肉丸、菜块撸到盘子中,试尝两块,只觉得麻辣鲜香,满口生津。
  “唔,好吃。”
  “没想到这种小地方,做出的东西还真不赖。”
  “呵呵,你以为只有酒店的东西好吃啊。其实那些地方就讲究个大而全,才不专业呢。”
  食客们一边大口吃,一边夸赞道。
  吴大娘见他们吃得香甜,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露出了笑容。
  这段时间以来,收拾店铺的辛苦倒是不算什么,就是多年的积蓄几乎被花光,这让她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空落落的。
  如今总算看到希望了。
  “老板,你们这个串串的辣味很特别啊,用的是什么辣椒啊?”其中一位客人的舌头很敏感,品出了调料中辣椒的与众不同。
  “要说您可真懂行。这是农科所新品种的红尖椒,又辣又鲜,现在还在小面积种植阶段,市面上可见不着呢。”吴大娘笑着解释道。
  “嗯,怪不得呢,这辣劲儿真过瘾,和以前吃过的都不一样。这么说来,我们还挺有口福的嘛。”客人满意地点点头,拿筷子继续招呼。
  吴大娘看看沸腾的汤锅,那里面加入了小江刚刚拿来的特种辣椒和小茴香。小江特别说明,这辣椒的辣度很高,一个锅里只能放两颗,多了会让人受不了的,适得其反。
  她当时也尝了尝,果然如此,而且放了新辣椒和小茴香之后,四种特别调料一起发挥作用,整个汤底似乎比以前更加鲜美浓郁了,汤好,食材的味道自然也跟着更胜一筹。
  看来小江的那位老乡朋友,手中的好东西可真不少啊。
  这时,又有客人进门,她赶紧迎了上去。
  随着客人的增多,再加上香气的引诱,羊群效应开始显现,店内的八张桌子很快就坐满了。
  江逸晨见状也停止在外面招揽客人,回到大厅中帮忙。
  食客们刚刚进来时,只是试探xìng地先少量点上几串,待尝到滋味儿,心中感叹原来竟是如此美食,随即放开,点菜的声音此起彼伏,吴大娘来回奔忙,额头见汗,苏晓佳和江逸晨也忙得不可开交。
  再到后来,这些食客吃上了瘾,也不再细分什么菠菜、油菜、西葫芦、藕片等品种了,而是张口直接要多少多少菜串、豆腐串或者鱼丸之类。
  最先进来那三位外地游客,待结账时愣了一下,居然一共吃了一百三十多块钱。看着满桌的竹签,这才感觉自己的肚子发胀,咽喉中频频打嗝。
  都是走南闯北多年的人了,没想到自制力竟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