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岛农场主-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的眼睛顿时睁大,这与上次那只出珠子的蚌属于同种,而且个头儿还要大一些。
  “呦,又是珍珠蚌,这么多。从哪儿弄的啊?”吴大娘从旁边路过,见到水桶中的东西,也颇为惊喜。
  “一个渔民朋友出海打捞的,送给我几只玩玩儿。咱们找个地方给开了吧,但愿这回运气好。”江逸晨随口解释了一句,又对苏晓佳提出建议。
  苏晓佳思衬了一下,然后伸手指指楼上。
  江逸晨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来到二楼存放调料的小库房,取钥匙开了门。吴大娘还要收拾店里、盘账,就没有跟上来。
  打开顶灯和台灯,找了个脸盆搁到台子上,江逸晨捡起一只大蚌扔进去,右手执一把不锈钢短刀,就要动手。
  呜呜,苏晓佳冲他连连摆手,神情有些着急。
  “怎么了?晓佳。”江逸晨连忙见状停住。
  苏晓佳打了两个手势,让他稍等片刻。随后出门去自己的房间了。
  江逸晨有些纳闷,但也只好原地等待。不知道小丫头要搞什么名堂。
  不多时,苏晓佳端着一只不锈钢托盘进屋,盘中放置了手术刀、弯针、小木片、药棉、酒jīng瓶、镊子、小手电,还有两样不认识的东西。
  “晓佳,这是干嘛?怎么像个做手术的女大夫。”江逸晨奇怪地问道。
  苏晓佳将托盘搁到台面上,又拿过纸笔,连写带比划,这才让对方明白了她的心思。
  原来,上次江逸晨将带回那只珍珠蚌剖开取珠,然后母蚌就死了。这让她在欣喜之余又感到不忍。
  她总觉得母蚌含辛茹苦,孕育多年才长出这么漂亮的珍珠,人类为了取珠而杀害它们实在有些残忍。
  后来就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现在有取珠技术,可以使取珠后的母蚌继续存活。前两天江逸晨在短信中告诉她这次又要带回一批母蚌,于是她便让nǎinǎi陪着去了一家卖珍珠工艺品的大店,买到了这套工具,还让那儿的技术人员给做了简单的培训。
  “我还一直以为取珠都是直接剖开呢,没想到还有这门技术。哎,这件事情是我疏忽了。这样吧,咱们取完珠子,把母蚌养上几天,然后我就送它们回老家好不好?”江逸晨感慨地说。
  苏晓佳见他理解自己,也很欣慰,于是连连点头。并开始着手做准备,用酒jīng给器械消毒。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复杂的取珠过程、新的收获

    这女孩儿的心地还真是善良,又聪明好学,实在难得。江逸晨望着苏晓佳忙碌的倩巧背影,暗暗想道。
  准备工作完毕,苏晓佳坐到台前的椅子上,开始做取珠手术。江逸晨不懂这套,只能在一旁当助手。
  苏晓佳取过一只大蚌,先对着台灯照了照,然后将它放在手术台上,用开壳器从蚌的腹缘后端插入,慢慢撑开并加塞固定,使其双壳不能闭合。
  她伸手指了指小手电,自己拿着圆头薄片拨板伸进壳缝中,小心翼翼地慢慢拨动。
  江逸晨心领神会,拉过另一把椅子,坐到她旁边,打开小手电的开关往珍珠蚌里面照。
  由于俩人挨得很近,一阵淡淡的幽香飘入鼻端,让江逸晨不由心神一荡,随即又赶紧收敛。
  片刻,苏晓佳摇摇头,示意这只贝里面没有珠子。
  随后松开塞子和开壳器,将大蚌送回水桶中。江逸晨连忙把它拨到一角,省得搞混。
  又换一只,仍是开壳、加塞固定这套程序。随着手电灯光的照shè以及用拨板探寻,苏晓佳点点头,表示这只有货。
  接着就是真正的手术开始了,先用拨板将蚌的内脏团拨向无珠子的一侧,接着用弯针将珍珠固定,换手术刀在珍珠囊上划一道伤口,轻轻一推,珠子从珍珠囊中挤出。
  再换镊子夹取,只听当的一声脆响,一只滚圆的粉sè珍珠落到了不锈钢托盘中。
  “哗。是一颗大珠子,真漂亮。”江逸晨望着这颗直径一公分多。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粉sè莹润光泽的珍珠,不由赞了一声。
  苏晓佳望了粉sè珍珠一眼,流露出兴奋的目光,然后继续手中的工作。
  她此时的情形,就犹如做手术的大夫,嘴唇紧抿,神情专注。也许是因为天热的缘故,她的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江逸晨见状。连忙从挂杆上取过一条毛巾,为她擦拭。
  苏晓佳有点儿不大好意思,但自己的双手都被占用,也只好如此了。
  她接着按照刚才的方法,依次将余下的珍珠逐个挤出珍珠囊,采完后即把母蚌恢复原状,放回水桶。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珍珠被取出来,盛在另外一只托盘中。
  这次弄来的大蚌,没有让二人失望,品质很高。大部分里面都含有珍珠,颜sè以粉sè和白sè为主,形状正圆或近圆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一的样子。
  直径超过一公分的有十几颗。光泽、虹彩也很出sè。其中最大的三颗直径达到了十四毫米,品相卓越,按照网上的资料,估计单颗价格能够达到五、六千元。当然,这是商家的售价。收购行情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这些,其他直径介于六毫米至一公分之间。可以用来制作首饰的达到了六、七十颗。收获颇丰。
  其他个头小,但形态不错的可以用来作为配珠。至于剩下的那些畸形废珠,还可以磨珍珠粉,也有它们的用处。
  如此细致的取珠方式,相当耗费时间和jīng力。苏晓佳中途休息了一次,最后直到十点多钟的才算全面完工。
  吴大娘忙完店里的活儿,也进屋观瞧。灯光下泛起光晕的大量珍珠,映得她眼睛直发花。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珍珠,不由喜形于sè,眼角的鱼尾纹都舒展开来。
  江逸晨去卫生间拿脸盆打水,将所有珠子全部清洗一遍。
  苏晓佳则到自己的房间里找来一个装糕点的铁皮盒子,把里面垫上深红sè的绒布。
  先用软布将首饰珍珠挨个儿仔细擦拭干净,然后放入其中。其他的那些废珠子也擦干收到一个塑料袋里。
  珍珠的质地很软,硬度比空气中的粉尘还低,与硬物接触很容易造成磨损和划伤,而且怕酸、怕碱,也不能在阳光下曝晒或处于受热的高温环境中。保存应格外小心。
  苏晓佳把铁皮盒子递给江逸晨,后者连连摇头。
  “晓佳,这些还是都由你来保管吧,我这人粗心大意的,说不定扔在哪儿就给忘了。还有,听说珍珠还要定期保养,不然就会褪sè,我可懒得干那个。”江逸晨提出的理由非常充分。
  苏晓佳想了一下,觉得似乎很有道理,于是便将铁皮盒子收回。并打手语说明,她会好好保管的,把这些珠子和上次的那几颗放到一起。
  对于手语,江逸晨至今只能搞明白其中一些简单词句,复杂的还得靠吴大娘翻译。
  “大娘,我还有一个想法。晓佳妹子喜欢贝壳、珍珠这些东西,心灵手巧,美术方面也挺有天赋的,我觉得她老在这麻辣烫店里干活儿,确实没啥意思。不如等过些rì子,咱们一块儿弄一家海洋工艺品小店让她经营,当经理,你瞧咋样?”江逸晨思衬片刻,将前些时候的想法和盘托出。
  “工艺品店?那个好是好,可咱们都没做过,干赔了咋办哪?再说店里也缺人走不开啊。”
  吴大娘闻言一愣,但稍微琢磨一下,倒也觉得这是个挺不错的主意。孙女儿是她从小带大,脾xìng她当然清楚得很,弄贝壳工艺品显然比麻辣烫要合适得多。
  但她是个很实际的人,很担忧这种陌生行业的经营状况。
  “大娘,凡事都有第一步嘛,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再说一个小店而已,就算做不好能赔多少?大不了不干就是了。我想,咱们这些珍珠的品质不错,拾缀拾缀就可以当第一批货,还有晓佳妹子做的那些贝壳工艺品、贝壳画啥的,也是现成的商品。至于鼎香园的人手问题,到时候再招一、两个人补上不就得了。晓佳,你说呢?”江逸晨劝解了一句,又转头问女孩儿的意见。
  苏晓佳双手交叉端坐在椅子上,听了这些话,手上紧了紧,面带兴奋之sè,双眼变得亮晶晶的,态度自然不言而喻。她从小就非常喜欢海洋生物,曾经梦想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四周全是贝壳、海星、珊瑚、珍珠以及五彩缤纷鱼类的世界中。
  后来渐渐长大,明白这一切都是奢望,由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的生活才是现实的。
  刚刚晨子哥的这番话,一下子燃起了儿时的梦想,自然令她激动起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找到出租房、平息供货纠纷

    吴大娘看了孙女儿一眼,自然明白了她的想法,只得暗暗叹了口气,放下了疑虑的心思。
  江逸晨望了望祖孙二人,继续说明自己的规划。
  开店并不是个着急的事情,在这之前,准备工作自然要做足,一是继续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二是多跑跑城里的相关工艺品商店,瞧瞧人家是怎么做的。
  限于语言交流障碍,所以还得物sè个得力的助手,去市场上探听了解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以及行业里面的种种门道儿。当然,自己这边也会提供帮助的。
  这些事情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如果想做的话现在就可以提前着手了。
  苏晓佳不再沉默,她拿过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快速写写画画,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其实在这方面,她知道的东西也许比江逸晨还要多。
  吴大娘此时也想通了,麻辣烫店生意兴隆,利润丰厚,自己做为股东,前面分的红和将来要分的,数额都不小,其实现在手头儿松快得很,完全没有必要像原先那么小心翼翼的。即便工艺品店做亏了,也赔得起。
  况且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钱这东西又能花得了多少?回头儿还不是都得留给孙女儿。既然如此,那么现在用在她身上也是一样。
  于是,三人在一起就工艺品小店的事情聊起来,结果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待告一段落的时候。墙上石英钟的指针已经转到了接近零点的位置。
  江逸晨连忙起身告辞,往学校宿舍赶。
  结果到达楼外时。宿舍入口大门已经关闭,最后只得叫醒舍监,许了两包香烟的买路费这才被放进去。
  ************************************
  马得韬最近的jīng神状态很好,每天都是短袖衬衫加领带,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油光锃亮。整个人显得朝气勃勃的。
  据说公司的头头儿对他印象不错,还鼓励他继续努力,以后会考虑提拔他当个部门主管。
  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对于这种半真半假的许诺,大多没有什么免疫力。马得韬也是如此,于是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房子的事情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有了眉目。
  宏光大街北部有一条支路,叫做广平街,在那儿有一个老居民小区,马得韬找的房子就在小区里面。
  这是一套标准的两室夹一厅的房子。两间卧室都是南向,面积差不多,带卫生间和厨房,装修一般般,水暖电气、家具家电、网络齐全,按房东的说法。拎包就可以入住。
  房子位于三楼,上下也方便。
  马得韬已经去瞧了一趟,与房东谈妥了价格,每月租金一千六百元,这样分担的话就是每人八百元。付款方式也是通行的押一付三。
  不过现在那里面还住着房客。八月初合同到期,自己二人才能搬进去。
  江逸晨摊开地图瞧了瞧。位置还行,距离chūn兰路上晴晴的住处也不远,方便照应。于是便同意了,去自动柜员机上取了三千两百元钱交给马得韬,让他全权办理,自己也乐得省心。
  *********************************************
  秀水巷九号院的千层饼作坊,经过特种调料的加大供应,以及人员、设备的调整。按照计划开足马力,单rì产量迅速提升到了一千两百张。
  宏光大街上的五位早点铺老板,每天派人前往九号院拉货,早上、中午各一趟。
  目前是孙、胡两家每天各一百五十张,另外三家每天各七十张,这样加起来,宏光大街上单rì销售的千层饼总数就达到了五百一十张,共计两千零四十份儿。
  这个数字乍一看似乎不小,但实际上,由于宏光大街是交通主干道,全天人流车流络绎不绝,这个数量级的食品投放进去,还是分两次,根本不显山露水,至于距离市场饱和那更是差得远了。
  各家都没有感到丝毫的销售压力,相反,一、二、三号棚亭的老板们对于不公平的批发分配方案甚为不满,因为孙、胡两家每天拿到的货是自己的两倍有余。大家都是下岗职工,都为国家做了多年的贡献,为企业改制付出巨大牺牲,同属政策优抚对象,凭什么厚此薄彼?为此集体向主管张凤兰表达了抗议之情。
  孙素珍和胡老板闻讯后,担心张凤兰顶不住压力,在共同利益的支配下竟然立即摒弃前嫌,组成联合阵线,携手反击。
  他们表示现在又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了,什么事情都得讲个先来后到,那些单位、公司里面新人和老人的待遇还不一样呢。自己两家最早与鼎香园合作,为千层饼的市场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后来者属于典型的坐享其成,按照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当然应该有所区别,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大清早的,双方代表聚集在小院里吵吵嚷嚷,展开辩论会,争执不下。
  张凤兰皱着眉头在屋子里听着,这些家伙不光脾气不小,而且估计在国营企业待久了,报告听得多,还一个个能说会道的,与外来做买卖的真是不一样。干脆让他们先吵够,省得憋坏了。不过既然不是一边倒的意见,事情就好解决。
  估摸着双方吵累了,瞧瞧时机差不多,张凤兰在众人面前现身,说明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因为三家是新近加入,尚不能看出实际工作表现,当前的分配方案仍维持原样,但不是永久固定的,以后可以按照贡献大小再进行调整。当然,不满意的随时可以退出,这也符合双向选择的经济模式。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