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歌王- 第4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健的摇滚是“大院文化”的产物,何勇的摇滚是“胡同文化”的产物。崔健摇滚的那种红色理想主义,那种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批判在何勇这里是完全没有的。

何勇摇滚关注的是形而下的市井生活,是北京胡同草民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一个形容词,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一个动词。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一座雕塑,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一段视频。

如果说崔健的摇滚是政治学的摇滚,那么何勇的摇滚就是经济学的摇滚。

崔健的“愤怒”是符号式的反抗,何勇的“恼怒”是引入日常生活的反抗。

崔健摇滚的根儿在林立果那里,何勇摇滚的根儿在老舍那里。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北京出现了一批体制外的无业游民,一批混迹于北京胡同的小混混,何勇就是其中的一员。

何勇当不了流氓,因为他心不够黑,也不懂得阴损。

何勇也当不了痞子,因为他不够世故也不够油滑。

何勇只有一张吱吱嘎嘎响的床,他骑着单车在胡同间游晃,他只能是一个北京胡同的小混混。

何勇的世界观就是一个北京胡同小混混的世界观。

何勇的“恼怒”来源于身份缺失引发的焦虑感和孤独感,来源于由于财务状况的窘迫和身份的可疑在泡妞过程中的挫败感,来源于北京胡同被“现代化”,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不安全感——《头上的包》、《姑娘漂亮》和《钟鼓楼》这三首作品说的就是他“恼怒”的三个根源。而同名标题歌《垃圾场》则是何勇多重“恼怒”叠加和放大后的一次情绪“井喷”,何勇的嘶吼相当蛮横,带着一种“义和团”式的暴力情绪。

《垃圾场》这张专辑一共八首原创作品,另外四首展现的是北京小混混的日常生活。《非洲梦》轻快的节奏会不会让你想到老舍《茶馆》里众茶客海阔天空的胡吹海侃?

《聊天》的市井语言会不会让你想到王朔《顽主》里顽主们渗透着机智幽默的贫嘴和饶舌?

《冬眠》的朋克味很浓,简单,直接,有力,会不会让你想到北京作为古燕赵之地,北京人身上那种千年传承的“狠”的遗风?《踏步》萨克斯营构出来的优美会不会让你想到老北京胡同午后的宁静和闲适?

《垃圾场》是何勇九十年代初对北京生活的一次富于个人经验的隐秘书写。

都市化进程使“胡同文化”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

胡同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熟人世界,而都市化派生出来一个生人世界。

昔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被满大街的流浪汉,乞丐,小偷,与猪八戒厮混的按摩女郎,给人看吉祥的唐三藏取代,往日的宁静和温情被今日的喧嚣和危险取代,就像何勇歌中唱的那样:“人们就像虫子一员,在里面你争我强”。

北京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胡同经验”让位于“街道经验”的过程。如果说“胡同”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那么“街道”就是为了交换而产生的。

胡同里只能养狗,不会有漂亮姑娘所需的汽车和洋房,只有在街道上才可能出现汽车和洋房。

胡同是一个熟人的世界,不需要警察掺合,而街道是个生人的世界,需要警察,而且是“拿着手枪”,随时准备出击的警察,国家机器对个人生活的干预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街道取代胡同,城市空间就需要重建,城市空间的重建意味着秩序的重建和价值链的重建,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胡同小混混”是被边缘化和底层化的。生活空间的更迭,身份的丧失,“胡同文化”生活经验的全部作废,国家机器对个体生活控制的加强,利益再分配中受到排挤和打压,使得胡同小混混的社会竞争力下降,使得胡同小混混开始恐慌和暴怒。

所以何勇声嘶力竭地喊叫“还有没有希望”,其实他不是在喊“这世界还有没有希望”,而是在喊“我还有没有希望”。

他不是在做社会批判,而是在做自我呼唤——频临灭顶之灾时自救前的自我呼唤。这就是《垃圾场》的全部秘密。

《垃圾场》这张唱片如果没有《钟鼓楼》会逊色很多,只能算是一张优秀的唱片。但有了《钟鼓楼》就不一样了。

有了《钟鼓楼》,《垃圾场》可以跻身伟大唱片的行列。

《钟鼓楼》是使《垃圾场》从“优秀”迈向“伟大”的神奇催化剂。

林在山自己虽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但他在音乐圈内不止一个朋友讲过:罗大佑号称“华语音乐教父”,经典的作品车载斗量,但达明一派的一首《石头记》可以横扫罗大佑的所有作品。同样的,崔健虽然号称“中国摇滚教父”,经典的作品不胜枚举,但何勇的一首《钟鼓楼》也可以横扫崔健的所有作品。

唐诗学专家、著名学者闻一多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认为就算张若虚这辈子只写了《春江花月夜》一首诗,他也有资格成为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级别的“大家”。为什么?因为文艺作品是靠质量而不是靠数量来说话,《春江花月夜》太精彩了,太牛逼了!

而在不少人看来,《钟鼓楼》、《石头记》和《春江花月夜》一样,可以用“孤篇横绝”来形容,这三首作品都属于那种梦幻般的,天外飞仙式的神来之笔,不但后人无法模仿,就算作者本人也无法复制!

现在很多人认识刘心武是因为他的《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用悬疑推理的手法解读《红楼梦》,相当好玩。

很多人只知道作为“红学家”的刘心武,不知道作为小说家的刘心武。

其实刘心武曾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是八十年代“京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

八十年代他出版过一部小说《钟鼓楼》,这部描写八十年代北京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被称为“八十年代北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而名噪一时。

何勇用音乐创作了一首与刘心武小说同名的作品,意图很明显。

北京的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从实用价值上说,钟鼓楼是一座庞大的废墟,它早就失去了报时的基本功能。

从文化价值上说钟鼓楼却是一座辉煌的纪念碑,一个地标式的建筑,承载着昔日的荣耀和老北京的“中心情结”。所以,钟鼓楼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隐喻。

何勇《垃圾场》这张唱片大部分作品玩的是“情绪”,而《钟鼓楼》则不是,《钟鼓楼》有现场生活的描述——“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有生活细节的描写——“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有反思——“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他们的脸色象我一样”;有否定——“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是太吵太乱”;最后还提出了一种超乎时空的疑问——“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和终极意义的求索——“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余秋雨用尽沧桑的语言,使尽煽情的手腕都没有达到的效果,何勇不经意间做到了——《钟鼓楼》写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写出了一种超越个人际遇与叹谓的大情怀。

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牛,音乐构架其实也很精巧,不但运用了民族乐器三弦和笛子,还融入了北京琴书和京韵大鼓的元素,对北京传统曲艺的运用不刻意,不突兀,让人听起来非常的舒服。

这天,唱过这首《钟鼓楼》后,林在山心间萦绕的一直是这样一种比较沉湎的再也回不去的情怀,状态十分“浑噩”,但因为实力太强了,又用通关卡把最难的第一关给过了,他和李孝妮在长城的烽火台上顺利的拿到了今天的比赛冠军。

第566章《长城》

“叮——”

烽火台上,金钟敲响!

在众多粉丝的围观下,林李二人毫无意外的获得了《极限闯世界》第九期的冠军!

长城下聚集的粉丝们一片欢呼沸腾!

这些人里有很多是从早上的前门,一直跟到的下午八达岭长城,其忠心程度可见一斑。

林李二人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十分顺利的拿到了国内赛段的首个冠军。

今天的比赛他们从一开始就领跑,期间林在山虽然一直“心不在焉”,但那张通关卡发挥了大效用,他们过了前门后,就几乎没遭到后面选手的追击和挑战,一路领先到了最后。

今天的第二关——烟袋斜街的手艺战、第三关——乒乓国球馆的Bonus技巧站、第四关——长城脚下的风筝猜谜战,以及最后一关——长城攀爬猜拳战,李孝妮都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几乎一直李孝妮在挑大梁,这才让他们顺利过的关。

这期比赛节目组设置的游戏都不是很耗体力,但都很需要技巧,尤其是乒乓球那关,需要艺人将12颗球中的3颗打进球对案的纸杯才能过关。

Bonus是10颗进8颗!——这几乎就是一个非职业选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林李二人在这关没多耗任何时间,靠着李孝妮撞大运的打进3颗球后,他们立刻就闪了,去进行后面的比赛。

在最后一关时,林李二人才稍微遇到点阻碍。

最后一关的长城猜拳战,节目组设计的有点小变态,选手们需要很好的运气才能过关,同时还需要他们有一定的体力支撑。

这关需要选手连挑七个烽火台上的工作人员,与之猜拳,全部猜胜,才能过关。

如果在某个烽火台上猜拳败了,两人要退回起点——从最开始的烽火台,重新挑战。

七个烽火台相隔的总距离大概有200米,这两百米差不多全都是攀升的两百米,一圈走下来要爬很多的台阶,如果选手总是猜拳猜不胜,上上下下的周旋在这些烽火台间,那疲累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台。

还好,林李二人的运气很旺,李孝妮的手气极佳,猜了三轮就把这关给过了。

这两人也是过这关用时最短的组合。

后面的组合,猜最少的一组是老影帝和陈宝儿,他们也是猜了三次,不过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他们选择了罚时免战,不累着了。

其他组合没有一组是猜三次及以内过关的。

90后的运气算很好的,他们猜了6次过关。网球夫妻猜了9次,张氏姐妹花也是猜了9次,其他组合都猜了10次以上才过关。

Hope二人组因为特殊原因,猜了30多次才过关。这给两个大男孩留下了深深的屈辱和阴影。

林李二人在长城完成比赛时,仅有一组赶到了最后的关口,是和他们一起挑战的,这便是网球夫妻组。

可惜网球夫妻没能创造逆转的奇迹,他们得知了最后一关的规则后,刚觉得有机会挑战一下林李二人的冠军,李孝妮便连赢了最后三座烽火台的关主,胜利的拔了这关的头旗。

时间这么寸,让网球夫妻组十分的气馁。

他们甚至觉得节目组又照顾林李二人了,怕他们丢冠,才故意输给他们的。

但实际上,这关节目组真没放水。

有摄像机一直拍着呢,他们想放水也不好放。

这关就是撞大运的。

谁运气好,谁体力充足,谁就能早点过关。

林李二人气势最旺,他们自然是最快赢得冠军的。

下到长城脚下,林李二人被大批的乐迷给包围了,大家都呼吁他们俩唱歌。

李孝妮知道今天来的大部分粉丝都是她的歌迷,便大方的连唱三首歌,来感谢这些歌迷的一路追随。

之后,李孝妮还盛邀林在山献声,向歌迷们致谢。

林在山的记性超级好,看很多面孔都是早上在前门大街见过的,这些人都是一路随行,林在山很感动,于是便搬了一首异世经典——Beyond的《长城》,来想这些歌迷致敬。

在长城脚下,他本来可以唱更激昂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但他今天的心情一直比较压抑和厚重,所以不太适合唱《万里长城永不倒》这样的歌。

且考虑到这里是天京特区,而不是大粤州,唱粤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也不太合适,所以他就带着厚重的心情,唱了厚重的作品——国语版的《长城》!

……

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

一道绵延的老墙~

前人的沧桑~后人的风光~

万里千山牢牢接壤~

一个老去的国度~

多少消逝的真相~

一页浩翰的岁月~

多少欲望成悲壮~

……

迷惘的江山~神秘的庙堂~

许多昨天的战场~

帝王的勋章~战士的胸膛~

谁却甘心留恋塞上~

一个老去的国度~

多少消逝的真相~

一页浩翰的岁月~

多少欲望成悲壮~

……

堵住耳朵~

以为从此不再听到在呼号的人~

WOOH~WOOH~OH~

捂住眼睛~

以为从此不再看到颤抖的伤痕~

WOOH~WOOH~OH~

卧在黄土地上~

……

客观的讲,林在山唱的这版国语的《长城》,不如粤语版的《长城》更有深度,到底多少人把这首《长城》听懂了,真不好说。

Beyond的这版《长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国度,它(长城)是强权暴政下的产物,是牺牲了无数血肉之躯筑成的,然而后人大多只会以它为荣,无视值得反思之处。

这首歌其实就是借物描写这种民族思想和境况,并借古讽今,并非只是写长城和远古的中国。听听这首歌的曲子有多么悲壮,就知道这首歌真正写的是什么了。

就像这首歌的曲子一样,林在山这一整天的状态都比较反常,既兴奋,又沉重,五味杂谈,闲愁万种。

但今天他们的比赛还是比较顺利的,九连冠,九个100分,让他们继续傲视群雄!

今天除了林李组早早的完成了比赛外,其他七组人马今天战的都比较惨烈。

特别是后几名的竞争,相当狗血——跨界朋友组还在Hope二人组身上动用了大杀器【重复卡】,这让今天后几名的战局错综复杂极了。

本来任强和郭晓霞在总积分上距离陈氏父女组最近,和张氏姐妹花差的分第二近,他们要把重复卡用在陈氏父女身上,他们基本上就在这期保证可以反超陈氏父女组,从而获得一个比较有利的排名。

但见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