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功德圆满啊!前面修的功德圆了,所以果报也满了,功圆果满的成就。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一句是世尊赞叹这个阿弥陀佛,因圆果满,那么也正是勉励我们,要叫我们效法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他也是从一个普通人出家,修行成就的,即使是示现,也没有两样,也是事实。我们要想像佛一样成就,单单希望果报,没有用处的,要学他的因行,他怎么做的?所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与诸位同修们,共同勉励,我们要认真的去学习,首先经文要熟,时时刻刻我都能想得起来,其次,每一句经文,要有甚深的理解,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统统用得上,弥陀在因地里面,怎么做?我也学着怎么做,这叫做学佛。所以学佛不是天天念经、拜佛就学佛,那个没有用,那是学形式,修一点人天福报而已,修福,那个不是修行,修行要从心地,从言行里面,学的跟菩萨跟佛一样,他是怎么存心?我也怎么存心?他怎么对人?我也学着这么对人,这叫真正学佛,真正修行,拿着佛菩萨的标准,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做法,这才有用处,这个就叫做修菩萨行,积功累德,天天做,不疲不厌啊!累积下来,那就无量无边。只要依照佛法去做,确确实实你在一切法中,一定得大自在,这一种功德利益说不尽的。所以世尊的一句话是真实语,‘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说不尽,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能够想像得到的,无法想像的。这个学佛的好处,没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学它干什么?而且说实在话,学佛所得到的功德利益,快速无比,你们在世间人,要想在世间奋斗经营致富,要几十年啊!很辛苦,战战兢兢,还要患得患失,一不小心就失败,不见得你的富贵能保持到晚年。我自己亲身所见到的,我到台湾来,四十年了,三十八年到台湾来,四十多年了,当年那些同学,一半以上都不在了,长官同事,差不多也将近三分之二都走了,尤其是他们晚年清苦的状况,我看得非常清楚,年轻得志时,红极一时,一呼百应,到下了台的时候,年岁大了,弯腰驼背,自己拿个篮子,上菜市场去买菜,从前家里都用很多人啊!晚年落魄到这个样子,我看在心里,很难过,想想佛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得志的时候,知道要修福啊!得志的时候忘了,只知道作威作福,不知道修福,福享尽了,完了!没有了,可怜啊!不如学佛啦!学佛的时候,开头很苦,可是你这个功德累积,愈累愈厚,愈修愈自在,世间人怕老,老了就不值钱了,找工作没有人要你了,甚至于你这个父母,这个儿女要不孝,儿女也不理你了,真是孤苦伶仃,自己有点积蓄还好,物质生活能勉强维持,如果没有积蓄的话,晚年很苦。出家人呢?是愈老愈值钱,老和尚啊!在社会上愈老,尊敬的人愈多,愈老侍候的人愈多,愈老愈自在啊!这是他们当年没有想到的,我那时候学佛的时候,我们那些长官、同事、朋友都说我迷啊!消极,见到我,没有一个不指着鼻子骂我的,现在看到我的时候,都说:唉!你的路子走对了。这个我们讲到利益,讲果报,只要你真正肯做,在佛法里面,苦学,这个果报,大概是在十年到十五年就会现前,那以后就愈来愈自在啦!可是自己咬很小心,很谨慎,我讲这个阿弥陀经,那个六方佛的时候,我说得很清楚,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果报现前的话,决定不能沾染,一沾染就堕落,非常容易堕落。为什么呢?定力不够啊!十几、二十年的修行,定力不够啊!至少要三十年以上,年龄最好能超过六十岁,心境定了。为什么呢?接近晚年了,警觉心比较高了,快要死了,死了以后怎么办呢?会想这个问题,年轻把这个问题忘掉了,往往去搞名利去了,那个堕落就快速。所以这个纵然有福报现前,决定不能沾染,统统布施掉,舍得干干净净,还是过一个清苦的日子好。所以我们看看祖师大德给我们做的榜样,像虚云老和尚,你看看那年谱,那个皈依的弟子,供养多少啊!不计其数,他老人家,一分钱也没有享受,还是穿的破衣服,补一个再补一个,还是过这个生活,吃的粗茶淡饭,没有说加几个菜,没有。

  印光大师,你想想看他的福报多大?信徒多少?供养多少?没有用一分钱,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所有一切信徒的供养,他老人家全部都拿去印经布施,苏州弘化社,就是信徒供养的这些财物所办的一个印经处,这个印送经书,流通法宝,他是完全做这桩事情,你们诸位看他老人家的法语,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的那个法语,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我从前不知道他专门作这个事情,看了这个才知道,因为那个北方的时候,也是有这个灾难,他是赈灾,赈灾时候在印经款项里面,拨三千圆(是银元)去赈灾,这个我们才晓得,他一生当中,专门印经,没有其它的用途,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印祖他出名是在七十岁才出名,七十岁以前,没有人晓得。所以他这个出名在晚年,好!非常非常之好!所以没有障碍,他八十岁圆寂。实际上,他这个弘法利生,只有十年,但是他这个十年影响力,民国以来,任何一个法师都不能够相比的,原因在那里?他积得太厚了,我们中国人讲厚积薄发啦!他的根基培得太厚了。所以发出来时候,那个力量太大,太大了!在当代任何一个讲经说法的大法师,都没有法子跟他相比的。那么这一边这幅对联是他老人家七十九岁时候写的,第二年,他老人家就圆寂了,这个对联是亲笔写的啊!这个不是印的。所以非常难得,非常难得,不容易。那么你们同修,如果要欢喜的话,可以将来做个复制品,找那个照相馆来照相,印的时候颜色也印这样,旧旧的,照这个样子一样,如果印新的就不像了,是不是?颜色都印成一样,保持这个真迹的样子,这可以做得出来的,像现在故宫许埚这个古画做的复制品,跟那个旧的一模一样,很难辨别,这可以做的,大家喜欢,可以做。那么像这一些祖师大德们,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做了示范,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那么弥陀在这个经典里跟我们讲得更是多、更微细啊!再看下面经文: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一句就是指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没有一句是虚言,愿愿都兑现,不仅是兑现,愿愿都是百分之百的兑现,才能叫圆满成就啊!如果有的能兑现,有的还不能兑现,那就不能叫圆满成就。所以愿愿都是圆满的,那么由此可知,这个经上没有一句是假话,没有一句是废话,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实实在在是大幸啊!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个四句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如实安住’。‘如’是如愿,‘实’是真实,的确依照他的理想建成究竟圆满广大的道场,提供给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来修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大道场啊!它不是众生什么造善造恶的果报之处,不是,它不是果报,它是个修行道场,真正发愿,那这个道场你就有份啦!

  ‘具足庄严’。是说这个道场,制造非常奇妙,华丽无比。‘威德广大’。是说在这个道场修行的大众,无论在物质或在精神的享受,无穷无尽。尤其是‘清净佛土’,什么清净呢?不闻恶名啊!那实实在在的当然就更不用讲了,一切恶的名字都听不到,这个心才清净。所以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修西方净土,从那里修呢?从清净心修,清净心怎么个修法呢?离一切恶名,凡是不善的,不要去听,不要去看,不要去想,我们心才能得清净。我在讲席里面跟同修们讲了多少次啊!我们要想,我们要念,想呢?想弥陀本愿功德,想四十八愿,就想这个,不要想别的;要念呢?就念名号功德,念四个字也好,念六个字也好,其他的不要再去念了,念这一句佛号叫正念,正语啊!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想四十八愿本愿功德,这是正思惟,正念、正思惟这就对了,不再搞别的,人家对我们有什么冤屈?不要去辩论,不要去想,为什么呢?想一遍又造一遍恶业,那何必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要不执着,统统就没有了,何必还去想他?何必再提呢?用不着了,老实念佛要紧。所以什么话都不要讲。

  有很多同修来问我问题,问的是什么?统统叫废话,统统是妄想啊!所以实在讲,从前这个古大德,那些人聪明啊!手上拿了拐杖,你来问问题,打,好啊!把你的妄想都打掉,不老实念佛,胡思乱想,对!正确啊!那叫直捷了当,真是痛快到极处,有什么问题好讲的?不老实啊!来问问题的,都不老实。所以要紧,依教奉行,这个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动一个念头,善念妄念,都不清净,可是善念妄念,不动不行啊!想不动偏要动啊!这是佛教给我们方法:想,动阿弥陀佛的念头,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三善道没有,三恶道也没有,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以一念止一切妄念,他的方法方便在此地,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也在此地,确确实实能破妄想,破执着。破妄想,破所知障,破执着是破烦恼障,这一句名号功德真的有这么大。

  下面经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佛说了这么多,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对阿难说的,阿难启请的,对阿难说的,阿难代表我们大众,不但代表当时与会的大众,也代表我们后世有机缘接触到这个经的大众们,他一个人统统都代表了,阿难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很想要知道的问题。法藏菩萨成佛了,是过去佛呢?是未来佛呢?还是现在佛呢?现在佛,我们晓得,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不能有两尊佛,我们娑婆世界的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那么法藏要是现在佛,决定不是在娑婆世界,一定是在他方世界,为我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下面世尊答覆: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在未来。”

  那么佛这一段答覆,这是事实,这是正答,这个答覆,我们听起来很玄、很难懂,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成佛的时候,你没有见性,没有见性,你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才有十方三世,十方三世从那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所以十方三世,在佛法里面称为不相应法,所谓不相应法就是完全没有事实,是假设的,我们今天所谓是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不是真的,但是我们对于这抽象的概念,一向就执着,固执在那里,以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它是虚假的。所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执着,不是事实。见了性,这种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统统消灭了。所以时间、空间观念没有了,时、空观念没有了那里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呢?那里还有此处、他方呢?都没有了,这就是常说的,不生不灭啊!什么时候入这个境界呢?见了性就入这个境界了。那么我们晓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圆教初住以上的就证得这个境界了,别教要初地以上,别教初地菩萨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入这个境界。那么在念佛人来讲呢?是理一心不乱,就到这个境界了。那也许我们要问,假如我们到这个境界了,我们自己晓得不晓得呢?一定晓得,换一句话说,你对于这个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你自己还有分别没有分别?这都不晓得,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统统不晓得了,那好了,那你修行修到最后就变成了木头,变成石头,那就错了,心性灵明觉知,愈修愈明啊!过去、现在、此界、他方,无所不知啊!那有不晓得的事情?所以自己修行,到什么样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了证明自己境界没错,这才请教比自己高明的善知识,求他印证,他给你证明了,那他就是你老师,给你证明,这就是传法,传承,他给你证明没错。那么禅宗如此,教下也不例外。所以直接告诉他,时、空是一不是二。所以成佛之后,就像水,我们中国大陆,东面是大海,古人常用这个比喻:所有江、河水,统统都流到大海,没有入大海之前,有黄河的水,长江的水,像淮河的水,粤江的水,都有分别,入大海呢?就没有分别。所有一切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名字全失掉了,你没有成佛,有过去、现在、未来,成佛了没有了。所以‘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说明十方虚空,不离当处啊!

  ‘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我们佛门里常讲三世古今,不离当念,是华严里面讲的‘念劫圆融’。已经入这个境界了,这个是圆满成就,这是从理上讲,从性上讲,可是除了体性之外,还有事相,如果就事相上而论呢?“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是从事上讲,事有没有呢?事有。就跟我们娑婆世界一样,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个处所,我们现在讲星球,这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在太空当中星球,我们这个大地也是一个星球,这个星球不很大,很小,这个星球。阿弥陀佛示现这个国度的时候,是个很大的星球,是他愿力成就的。我们这个星球是众生的业力显现的,是佛的愿力,释迦牟尼佛的愿力,是众生的业力集合成这样的一个世界—娑婆世界,不像西方世界,纯粹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所有往生到西方世界也是这个愿力,这个愿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完全相同,同心同愿成就的,这个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佛的这个愿力,那当然没有话说的,一切众生的愿力个个不相同。所以说非常复杂的,这么样一个业力形成这样复杂的这么一个世界,这样一个处所,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那么西方世界是阿弥陀佛,‘酬愿度生’。这四个字,我们要把它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