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个经文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它里面含著有秘义,前面这一句是总结,从第四章一直到第九章的经文,这是世尊为诸菩萨说明阿弥陀佛发愿、修因、证果的这一些事实。那么弥陀修行证果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普度众生,不仅是要普度,是希望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就能够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的宏愿,不相同的处所,也就是弥陀本愿功德,超胜诸佛行愿的处所,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

  那么当时在座听经呢?有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他们这一伙人,过去生中是老同参,这一世在释迦牟尼会中,我们知道这一会听众,出家在家差不多有两万人,一共经典上记载有两万人。这五百人呢?他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一个团体,凡是团体,过去都是有因的。那么他们听到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非常欢喜;‘皆大欢喜’,生欢喜心,当然就恭敬供养。所以每一个人都拿了一个金的华盖,到佛前礼佛,把这个华盖供佛,这就是献一点的礼物。那么供养之后呢?回到自己座位,坐下来听经,那么这个五百人心里面都有个愿望,这个愿望没说出来;‘心中愿言’没说出来,心里面有这么一个愿望。什么愿望呢?希望我将来作佛,也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愿很好啊!

  诸位要知道,佛菩萨,甚至于阿罗汉,都有他心通,众生心里一动念,他就知道,虽然没有说出来;‘佛即知之’,你的心一动念,佛就晓得了。

  “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这一句是给这个五百个人授记,他们将来会作佛,给他授记。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帮人这个五百人是以阿阇王子为首的,他们这一帮人,前世是菩萨,前世是住菩萨道啊!

  “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那么他们的善根之深厚,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明了了,过去他是菩萨,而且是无量劫中都是修行人,过去生生世世曾经供养过四百亿佛,这善根不可思议了,而且与释迦牟尼佛前生有关系,有缘。

  “迦叶佛时”。

  迦叶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前面一尊佛,我们这一个大劫是贤劫,贤劫一共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佛是第四尊,迦叶是第三尊,迦叶佛作佛的时候,在这个世间成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他的地位就像现在弥勒菩萨一样,他不叫弥勒,叫护明菩萨。那么现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这是讲他迦叶佛成佛的时候,世尊做补处菩萨的时候。

  “彼等为我弟子。”

  他们是皈依护明菩萨的,就像现在很多修弥勒净土的,修弥勒净土希望将来亲近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希望做弥勒菩萨的弟子,是这样的人。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世尊今天在这个地方讲无量寿经,遇到他们这一帮人,很久没见面了,现在又碰到了,又遇到了。‘复相值也’,相值就是相遇。这个里面藏著有什么秘密呢?我们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啊!这个很简单、很清楚啊!里头有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看看这些人,无量劫来都是学佛的修行人,而且曾经供养过四百亿佛,四百亿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不常出现,我们这一个贤劫,这一个大劫当中,才一千尊佛出世,四百亿,多少大劫啊!无数劫来啊!从前是菩萨,现在是王子长者,这不就是给你说明堕落了,退堕了,退转了!菩萨会退转啊!这是一个告诉你一个菩萨会退转,纵然修行无量劫,还会退转,这个多可怕!第二个呢?隔阴之迷,他们前生的事情,完全不知道,世尊给他说出来,世尊不说出来,他自己不晓得。所以会退转,又有隔阴之迷。这是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虽然世尊跟他讲了;‘后当作佛’,那个后是指那一天呢?也许说无量劫以后,这个时间太长太长了,绝对不是说他来世会作佛,后世会作佛,佛没这么说,换一句话说,这些人,五百个人不可能同时成佛,不可能!当然有先后、有早晚,早晚遇缘,可是就是他将来一定会成佛,未成佛之前,这个六道流转不得了!那要经过多少时间?过去无数劫,未来还是无数劫,你说这个多可怕!

  所以李老师在这段经文里,特别警告我们,如果我们不觉悟,不认真的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求一个带业往生,那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一句话说,你善根福德因缘不够。所以决定不可以轻视一个念佛人,一个真正老实念佛人,一天到晚不打妄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句弥陀念到底,这个人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超过!为什么呢?这个五百人还没有发愿求生净土。经上讲得很清楚,他们没有发愿求生净土,只是希望将来作佛,也能跟弥陀在一样。那你就晓得一个老实念佛人,他过去生中,所修积的这个善根功德,远远超过供养四百亿佛的人,你就晓得这个法门之难,你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的人都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今天到处宣扬,讲这个经,人家听了不能相信,听了还犹豫不决,这是理所当然啊!他要一相信,一认真去发愿、持名,那我们就心里有数,他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决定超过。因为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这个法门不能接受,他们供养四百亿佛还是不能接受。

  所以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这一桩事情,让我们明了,一个真正念佛人,真是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才四百亿啊!人家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不能比啊!四百亿太少了,这一个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要去体会,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样殊胜庄严?每一个去往生的,都是有非常非常深厚善根去往生的,绝对不是儿戏,即使一生造作罪业,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那是我们看到今天的现象,他过去生中,善根深厚,我们不晓得。如果没有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临终那里可能一念、十念呢?不可能的事情嘛!

  像我当年出家,在临济寺,念佛会的林道奇居士,念佛会的副会长,临命终时大家劝他念佛往生,佛号不念,听到佛号就讨厌,一生念佛,劝人念佛,念佛会里他敲法器,他当维那,临终的时候,自己不念佛,不愿意往生,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才明了,为什么呢?善根不足啊!所以临济寺那么多出家人去给他助念,他排斥,听了就讨厌,骂人,不愿意听佛号。

  所以往往我们遇到许许多多事情,我们不晓得道理,于是乎,对这个法门就怀疑,读了这个经,才恍然大悟,晓得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桩事情不是偶然的。所以同修们听了生欢喜心,阿阇王子也生欢喜心啊!这个生大欢喜啊!他就是不愿意往生,生大欢喜,善根不足啊!善根福德因缘不足,这个是要注意的。那么我们有没有这个善根呢?这个问题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怎么会晓得呢?能知道一点点,对这个法门,是不是真正相信?是不是一丝毫都不怀疑了?真正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真肯发愿,我这一生当中,就这一个目标、方向,我选定了、决定了,我一定要求生净土,你的善根成熟了,无量劫来你必定是供养无数诸佛,现在蒙诸佛如来加持你,你才能信、能愿,能行。不然的话,你看这一部经,说老实话,多少人连念一遍都念不下去啊!即使佛号也念不下去,佛号叫你拿一串念珠,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颗珠子,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那个十几句就不想念了,念不下去,这一个是什么?就是善根福德因缘不足,不具足,这一生当中不能成熟。那么一般讲呢?业障深重啊!罪业障碍了这一个法门,障碍你的信心,障碍你的愿心,障碍你诵经念佛,要想克服这个障碍,那要很大的决心,很大的毅力;换一句话说,真正拼命去修,这个能成就。换一句话说,无量劫以来的这个善根福德因缘现前,虽有障碍,必须把这个障碍破除,隔阴之迷,说老实话,人人都有,只是轻重不同而已。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也有隔阴之迷,你譬如看这个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在少年的时候排斥佛法,他念孔子公的书,认为佛法是邪说,排斥佛法,到二十几岁之后,逐渐对佛法才明了、才真正忏悔,接受佛法,那就是他的业障消除了,最后成为一代祖师。近代你们看看印光法师的传记,印光法师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不相信佛法,也是排斥佛法,诸位要知道,那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那很难讲!也许是表演的,示现的,蕅益大师可能也是示现的,那都不是普通人啊!但是示现是事实,就是一般人绝对是事实,然后你就遇缘,缘很重要,遇到好的善知识,遇到好的同参道友,让你真正觉悟、真正体会了,回头是岸,认真努力来修学,印光大师也成为一代祖师,都有了不起的成就。

  那么这一章经文里面,主要是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念佛人决定不能轻视,轻视念佛人就是轻视诸佛如来,为什么呢?一个真正念佛人,他这一生当中就往生不退成佛,你得罪诸佛如来,这个罪过重啊!障碍一个念佛人求生净土,必定堕阿鼻地狱,功德殊胜是第一,反过来,你造的罪业也是第一。所以你能够礼敬念佛人,护持念佛人,这个功德是无比的殊胜,因为这个人我们晓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菩萨善神守护,你怎么敢动他呢?他是个真念佛人,那个假念佛人,那就另当别论,假念佛人,这是佛菩萨不会感应的,护法神也不会守护的,真心发心求生净土,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我们讲后补佛来说,那真正念佛人,现在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是后补佛了,为什么呢?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了,你现在还没有去,等于后补佛了,不可思议,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有这样殊胜的缘份,换一句话说,就有很大的善根。如果没有真实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这一生当中不可能遇到这一个法门,不可能听到这一部经,能够听到这一部经,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证明你过去生中善根深厚,绝不在阿阇王子之下。

  那么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呢?就看你会不会觉悟了?真正的觉悟,就是决心求生净土,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只要你这一念,这一念是彻底的觉悟,大彻大悟,像莲池大师晚年,决心求生净土,把所有一切经论、法门统统舍掉,莲池大师一生给我们启示的,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了,这才能成功,这叫彻底觉悟,这样的人,没有不成就的,这才是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能有这一种觉悟,那就证明你这一生的成佛的机缘成熟了,就像本经所说的,你过去生中,必定是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一定超过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往生信心十足,自己会觉得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那么要求往生,要不要出家呢?这个经上三辈往生讲,上辈要出家了,要不要出家呢?我在这个经上讲过很多很多遍了,不一定!本经第二章‘德遵普贤’,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贤护等十六位正士,全是在家学佛的人,在家居士,那一批十六个人都是在家等觉菩萨,他们跟观音、势至没有两样,跟弥勒菩萨,文殊、普贤都完全平等。所以我们要晓得在家修行一样成佛,在家跟出家,讲修行没有两样。
  那么经上给我们讲出家,是讲心出家,身不出家无所谓,不在形式,心出家。什么叫出家呢?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绝对不沾染,这就出了。那么身出家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看得很重,还计较,还要执着,那么换句话说,他根本就没有出家,那叫什么呢?身出心不出,心没有出啊!不如在家的,心出身不出,比不上在家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他记清楚。所以在家人修行,上上品品往生的人很多,决定不能轻视。

  我在这个五十八年,我在佛光山,前一年大概就是五十七年,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婆,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能够站着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上上品啊!我们出家这一些法师们,临终还没有看到一个预知时至,站着走的,没有看到一个,反而在台湾看到有不少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在台北市,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居士,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念佛团就在龙江街,在慧日讲堂的隔壁,慧日讲堂他们二个道场在二边,当中是个中兴中学,那个是个学校,它道场一边是慧日讲堂,一边是莲友念佛团,莲友念佛堂的李济华居士,他往生那天,他大概往生前二、三个月就知道了。所以有时间去看看朋友、去辞行,走的那一天是他们的聚会,他们每一个星期有一个共修,是共修会,在共修会他们就是像普通打佛七这样的,他们念一枝香,当中有一段开示,几个老居士轮流讲。那么那一天呢?是魏老居士,轮到魏老居士讲,他跟他商量,跟他换时间;今天我来讲,下一次我的时间我们两个对调一下,那么老居士当然尊重他,他是团长,讲开示只讲半个小时,他老人家,那一天讲了一个半小时,苦口婆心劝勉大家认真念佛,求生西方,讲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最后向大家告假:‘我要回家去了’。大家想他八十多岁了,讲了一个半小钟点,讲得很辛苦,也许是他累了,他要回家去了,那里晓得,他一下座,念佛堂有个小客厅,在客厅沙发上一坐,就走了。才知道他是回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家。走之前讲一个半小时,在家居士,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这些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

  这个四十年来,念佛往生,在台湾、在香港、在新加坡,很多很多,特别是在台湾,台湾我所知道的概略估计,至少有五百人,这四十年当中,至少有五百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这个是确确实实往生的人,我们亲眼看到这么多人还不相信?还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