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我提醒诸位同修,我们的业障习气有多重?也是无法想像啊!修学其他法门,说实在的话是决定不能成就,不是法门不好,是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那个法门虽然好,治不了我的病啊!唯独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门之外,实在讲没有第二个门路了,这一门你必须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懂得它的理论、要晓得它的方法、要认识它的境界,我们念佛功夫才能够得力,如果你完全不知道,那叫盲修瞎练,念一辈子佛也不能往生。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这一桩事情,底下的经文你就好懂了。

  所谓声闻,我们就知道相当于他方世界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未破,这一类的人,比照他方世界断证果位上来说,他相当于他方世界的声闻;但是极乐世界是菩萨,只是从断烦恼上讲;他等于是他方世界的声闻。他们的声光一寻,一寻是八尺,他这个身体有这么大的光明。菩萨光明照百由旬,菩萨是破了无明烦恼,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大士。他这个光明就大了,照百由旬,这是说一般菩萨的常光,这个不是放光,如果放光大家都差不多,都有同样的能力,是常光,不是作意来放光的,平常身体就有光明。菩萨、声闻有光,天人也有光明,我们凡夫有没有光呢?也有,我们的心太乱了、心太脏了、不干净,假如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不乱,所有一切人的光明你都能看得到,这个光没有一寻,大概有几寸,一两寸,这旁边有一点点光,修行功夫愈好的,光就愈大,光的颜色不一样,所以练气功的,气功也属于定的一种,是未到定,他心都要清净,心不清净练不成功,他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光,从你光的颜色能知道你身体健康的状况,所以他能给你治病,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很小,没有这么大。

  下面特别给我们介绍二位菩萨。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这两位菩萨,这讲常光不是放光,常光就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那阿弥陀佛的常光就不必讲啦!阿弥陀佛不用放光,常光就遍照法界了。尽虚空,遍法界都在弥陀常光普照之中,这一章经中,特别给我们介绍这两位菩萨;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是阿弥陀佛的继承人,西方世界的补处菩萨。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阿难听世尊这一介绍,赶紧就问:这两位菩萨的名号是什么?我们急着想知道。

  “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

  这两位菩萨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家户喻晓小的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有三部经专门介绍这位菩萨的,这个三经都是附在大经里面,不是独立的:第一部在华严经,华严经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七回向,观世音菩萨代表第七回向位的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在这一部经里面给我们介绍了观世音菩萨,自行化他,无量无边的功德。第二部经是楞严经的第六卷前面的半卷,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一部经里面主要的是给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样修行成就的,着重在他自行,他的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值得我们作借镜、值得我们效法的。第三部就是法华经上的普门品,专门讲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偏重菩萨度化众生的功德。观音三经,夏莲居老居士将这个三经合印在一起,但是他所合印的有些重复的地方他省略掉了。这个本子我们这边有流通,但是最好把这三本完完全全的印出来,这是我们在还没有看到夏莲老的本子之前,我们图书馆曾经印过两次,两次都采取古大德的注疏,观音三经合刊,我们印过好几次,这是特别介绍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中国,与中国人的缘分特别深,家家观世音,拜观世音的人很多,认识观音菩萨的人不多,把观音菩萨看错的人很多,观音菩萨本来面目认清楚的人真的是不多,你要认识清楚必须深入三经,依照这个经典、理论、方法去修学,这个才是正确的。

  大势至菩萨他老人家的知名度,比观音菩萨要差很多了,台湾这个地方比较小,大陆到台湾这些法师,差不多讲经讲经说法的法师;沿海一带的法师都到台湾来了,这个地方小、人口不多、法师很多,到处宣扬,所以台湾同胞有福,对于大势至菩萨也知道的很多,比起大陆要胜过太多了,大陆上许许多多人,你问大势至菩萨,他不知道,说观音菩萨他知道,跟他讲大势至菩萨知道的人就太少、太少了!没有台湾这么普遍。大势至菩萨的经典很短,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里面的一段,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过去我们讲楞严经,楞严经讲过不少遍,单独这一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们也讲了很多遍,虽然讲都依照古人的注解来讲,对这一位菩萨也是认识得不太清楚,反正就是含糊笼统的讲嘛!真的认识不清楚,可见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一直到读到净土五经,知道五经的来源,对于大势至菩萨真正有了少许的认识,五经它的来源;净土三经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们称为净土三经,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魏源老居士,魏默深老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最后那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这一卷附在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这个四经是这么来的,他附在这个后面,称净土四经有没有道理呢?太有道理了,怎么知道呢?读无量寿经就知道了,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而经上一再讲,就是四十八愿里面都说:普贤行、普贤道,在无量寿经出现过不少次,可见得华严经末后这一章与无量寿经的关系非常密切,换句话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你要想成就圆教佛果,一定要修普贤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位菩萨都是修普贤行的。

  西方世界我们这才看清楚,原来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下下品往生的也是普贤菩萨;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这个十信位的初信,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等觉、妙觉,统统是普贤菩萨。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才又认识清楚了,又搞明白了;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行。这一品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净土四经,那就非常有道理了,这个真正是慧眼啊!不容易。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从楞严经里面取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这个是这么来的,印光大师附进去的。印光大师是何等人物呢?我们在永思集里面看到,它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实在不简单,他把这一章经提出来,附在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这个提醒我的注意了,他不这样做,我对于楞严经,楞严经我讲过很多遍,讲得也算相当熟,始终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他这么一提示,我就注意到了,再仔细一观察,这一章经了不起,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四十四个字,它是净土宗的心经,这是印老把它列在四经后面成为净宗五经,是净土宗的心经。当然它在楞严会上是楞严会上的心经,超过般若心经太多了,般若心经只是般若部的心经啊!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不能代表全体,念佛圆通章是三藏十二部的心经。换句话说,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的中心,不仅是世尊一代弘法利生的中心,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中心,印祖这样一提示,我这才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一点都没有错!我们得感激祖师大德,不是他这样子提醒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没有办法看出来啊!夏莲公很了不起,他给我的启示也很大,就是净修捷要;他在净修捷要里面明白地告诉我们,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我是第一次听到的,以前没听人家这么说过,我讲楞严经讲那么多年也没发现过,他这样一提,我也想有道理,一点都不错,确确实实是净宗初祖,我从前讲华严,我只是知道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菩提树下定中第一次讲的大经,释迦牟尼佛第一部讲的经是华严经,华严会上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知道普贤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我不知道大势至菩萨是,我晓得普贤菩萨是;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净土宗的初祖,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初祖;那个范围更大了,虚空法界里面第一个提倡念佛成佛的是大势至菩萨。我们娑婆世界第一个提倡的是普贤菩萨,在我们中国第一个提倡的是庐山慧远大师,所以慧远是中国的初祖。这我们讲到净宗初祖,那要问啦!是法界初祖还是娑婆初祖?还是中国的初祖呢?这才搞清楚啊!连这个念佛圆通章我就特别重视了。所以那一部经不要看到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确确实实含藏了无尽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都出不了这二百四十四个字。真正不可思议啊!这是两位菩萨,其余的我不需要讲,诸位如果根性利一点的人都能体会到,我底下不讲意思你也能够晓得,晓得什么呢?为什么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为什么这两位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后补佛?这个我今天在此地不说明,你们明白了、体会了,很好,体会不了存疑也行,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等到将来有机会,我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我就会把它讲清楚了。我们再往下看经文。

  “此二菩萨于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这一段经文含著有无尽的情意啊!娑婆世界的人很重感情,原来这两位菩萨是我们同乡、乡亲,他们就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成就去往生的,所以娑婆世界是这两位菩萨的故乡。因此娑婆的世界的人对这两位菩萨的感情特别深重,感情重;他来度化众生就很容易接受,就过去生中没有这个缘分;菩萨智慧、神通、能力,再殊胜,奈何众生不愿意亲近你、不愿意接受你,那就没有法子了。这真是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众生没有缘就不能度了,正因为如此,学佛的同修,要时时刻刻念念之中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你的法缘结得愈深、愈广、愈多,将来你成佛度众生就度得多了。你要不肯与众生结法缘,将来成佛,没有众生相信你,你也度不了几个人。成佛了你那个三千大千世界很小,不大啊!没几个人嘛!你在因地当中不肯给人结法缘嘛!很要紧啊!想到将来成佛广度众生。眼前你要想讲经说法,有许许多多的听众,这还是要结法缘,你没有法缘就没有听众。可是现在在台湾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形,什么情形呢?制造群众,像作秀一样,表演,制造群众,这个不是真实的听众,这是什么?一时像来看戏一样、看表演一样的,人虽然多,绝对不是常随众,常随众;你一部经讲几十天、讲几个月、讲多少年,听众天天都来,这是听众,这是法缘。所以一定要知道结法缘啊!过去台中李老师在世的时候,我们跟他学,他就常常交代我们,叫我们这些学生要跟听众结法缘,他说:你要不结法缘,将来你讲经没人听。那个听众,说实在话不是讲经的人说得好不好,是在缘分,有些人真正讲得好的没有听众,没有法缘,有些人讲得实在不好,听的人就多,为什么?这是缘分,各人缘分不一样嘛!我们台中在当时那些同学,法缘最殊胜的是林看治居士,林看治居士讲得好不好呢?不见得比我们好,这是真的,我们懂得比她多、学得也比她好、讲得也比她好,但是听众却必不上她,她的缘胜啊!我们的法缘不如她呀!可见得与大众结法缘这个关系,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到外面其他寺院、佛堂,我们去参访;当然到他那边去一定先到大殿去拜佛,拜佛都拜三拜啊!你们拜三拜我也拜三拜,我跟你们拜的就不一样了,不一样在那里呢?我第一拜是发愿与这个道场结法缘,将来我有机会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嘛!第二拜是与这个道场常住结法缘,这里面住众跟他们结法缘,第三拜与这个道场信徒结法缘。我统统都拜啦!将来他请我讲经,我在这听众就多了。所以我那个三拜跟你们不一样,我是这个意思去拜啊!念念之中都要与一切大众结法缘,这个很重要。

  这两位菩萨虽然是娑婆世界修行往生的,但是菩萨的心量广大无边,不仅仅是与娑婆世界有缘,而且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都结法缘,将来这个缘才广大啊!我这个升座讲经,在升座之前礼佛三拜,我这三拜给你们拜的又不一样了,我从前拜这个三拜:第一拜一定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我是拜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佛对我的恩德很大,为什么呢?我是从华严入净土的,这是我感激毗卢遮那佛的恩典,第三拜是拜阿弥陀佛,我三拜是这么拜的。但是自从讲无量寿经,我这个拜法就改变了:第一拜还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决定不能忘本,第二拜就改了,改了什么呢?我第二拜是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我这个缘就结得大了,不是毗卢遮那佛一尊佛啦!我也像观音、势至一样啊!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统统都拜到了,统统都结法缘,这与无量寿经就相应了,第三拜就是拜本师阿弥陀佛。要把心量层层拓开,与法它才能相应,这个我们才知道阿弥陀佛把他们俩个人选拔出来做为助手,主要就是心量广大,普度法界众生。如果观音、势至是只度娑婆世界众生,阿弥陀佛决定不能选他们出来当助手,无量无边的世界他只偏在一边啊!正因为这两位菩萨的心量跟阿弥陀佛一样,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才选出来当助手啊!我们看底下经文,这个事情就更清楚、更明显了。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所以观音、势至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仅仅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是什么众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