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所以观音、势至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仅仅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是什么众生?心里头有感,菩萨就有应。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啊!这个众生是指十方法界的众生,不是专指娑婆世界啊!观音、势至就是我们净宗修学的榜样。我们这一句佛号要能念好、功夫要得力、我们要真正能往生、决定有把握往生、我们要与法界众生真正结了善缘,结了善缘,你就学这两位菩萨的行持就行了,两位菩萨所表从总体上来说:观音表慈悲;势至表智慧,这是从总表上来说的,大前提、大原则上来说的,不能没有慈悲、不能没有智慧。如果从修持落实来讲:观音菩萨教给们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用他这方法来念佛,得一心就快了,功夫就得力了。什么叫返闻呢?返闻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返闻那个闻是一个代表字,代表六根起作用,我们眼往外看,现在叫你回过头来不要往外看,往里面看;耳朵往外听外面的音声,不要听外面音声,听里面的,里面是什么?里面是自性啊!回过头来闻自性、回过头来见自性,六根统统回过头来,这叫明心见性。禅宗上用的功夫、原理原则,完全取观世音菩萨。所以就是都摄六根的意思,可是怎么个回头法呢?这张开眼睛明明看到外头,怎么回过头去看里面呢?竖起耳朵一定听到外面,怎么会听里面呢?这桩事情详详细细的在楞严经第六卷,楞严经我总会找一个时间,我还要重新来讲一遍,从前讲那个不算,那个讲的不透彻,真正的意思都没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是我的程度不够,将来有时间我重新讲一遍。

  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做到都摄六根?观音菩萨这个法门是相辅相成,能够返闻闻自性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返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特别强调的一个就是净念相继,如果没有净念相继,只有前面都摄六根,跟禅没有两样。换一句话说,上根人得利益,中下根人得不到利益,净念相继连下下根人都得利益。所以净宗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啊!不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只能够度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没份啊!你叫他返闻,他不晓得怎么个返法,他就胡思乱想去了。

  由此可知,我们效法这两位菩萨;效法他们的智慧,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是要度自己,度我的家亲眷属,我们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然后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菩萨一样,‘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所以这两位菩萨实在讲是修学净宗的模范啊!榜样啊!我们每天供养西方三圣,用什么供养呢?香花、水果,用这些东西供养,这些东西人家不要呀!香花、水果是表我们的一点情意,真正的供养就是心意,见到观音我发慈悲一切,这一念慈悲就是供养观音菩萨。我处世、待人、接物,我理智,我没有用感情,理智就是供养大势至菩萨,这叫真实的供养啊!菩萨像挂在这里,看着这个像,我对一切人要慈悲,我对一切人要理智,对人、对事、对物、要理智。这一尊像供养在那里,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教导自己,这叫做真实的供养。你家里供养了西方三圣,如果连这一点心生不起来,佛菩萨不在你家里啊!你家里没有佛、没有菩萨,虽然供的只是佛菩萨像,佛菩萨不在你家里啊!如果你真正依教修行,他常常能提醒自己的慈悲、提醒自己的理性,佛就在你家里,菩萨时时刻刻没离开你,这叫真实的供养。下面世尊告诉我们: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此界是我们娑婆世界,此界指的是我们地球。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典、法门。观音菩萨在那里?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广度这个世界的众生,也许有人问啦!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那其他的世界有没有呢?前面说得很清楚啊!‘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学佛、亲近佛、供养佛,要以清净心、虔诚的心、恭敬的心、平等的心,你就能够见到佛了,就能够见到菩萨了。如果在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我,我的对面就有他,这里面就有分别、就有执着、就有妄想,一有分别、执着、妄想,诸佛菩萨去我们是远之远矣!就不在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啊!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我起了一念分别,心就不清净了,有一念执着,也不清净了,有一念自他不清净了,不清净就是夹杂,夹杂了妄想、执着,夹杂了邪见、烦恼,就夹杂了这个东西了,这就不叫净念了。所以这个净字就是我们平常常常提示同修们的:不怀疑、根本就没有疑惑,不夹杂,以清净心来持佛菩萨名号,这叫净念,一心称念,二心就不清净了,二心就夹杂了,一心称念。相继就是一句接一句,这个念佛不中断,像黄念祖老居士;这是现代人,现在在北京,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天念十六万声,黄老居士在那里表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表演给我们看哪!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啊!教给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不离手。念珠,两种作用:一种是计数的,一种是提醒自己。不必计数没有关系,提醒自己,拿到念珠就想到要念佛。

  所以菩萨无处不在,世尊特别这样说,特别这么强调,主要的用意,是让我们以这二位菩萨为我们修学的榜样,只要你修学与菩萨的法门相应,必定得到菩萨威神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菩萨保佑我们,威神加持,下面佛告诉我们: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

  注意这个经文,这上有个善字,这个善的标准不高,为什么呢?它上面加了个世间,要不加世间,说善男子善女人,那个标准是高,那是什么?因为这个是大乘经,那就是大乘标准的善。它加上个世间,三福里头第一福,只要第一福四句做到就行了。这个读经文真的不能够疏忽啊!我们要得观音菩萨保佑,如果说三福统统都修,不容易呀!现在只要修一福就行了,观音菩萨就保佑你了,你就有求必应了,这就简单多了。第一福里面四句:孝养父母,诸位要知道,不孝之人决定佛菩萨不会保佑你,不可能的事情,不孝的人,如果说是有人来保佑你,是什么?邪鬼、邪神,他来保佑你,他也不孝顺父母,你也不孝顺父母,这很好呀!志同道合,他来保佑你,那不是正神、不是菩萨。第二是奉事师长,孝亲尊师呀!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只要你做到这个四句。这一段佛就是对这些人讲的,这四句都做不到呢?那没有办法啦!那你在急难恐怖你念观音菩萨也不灵、也没有办法。

  急难当中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人很多,过去我们看观音菩萨灵感录;看过去许多名山的传记,记载这些感应事情很多,还有历代许多名人的笔记、小说里面,记载都很多。像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就有很多,聊斋是蒲松龄的笔记,记载也很多,最近我们图书馆翻印的曲园笔记,是清朝俞樾所写的,那个笔记里面也很多,这都不是假设的、不是虚妄。在我们一生当中,我们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亲耳所听到的,周边些朋友这些眷属,有在急难时候念观音菩萨得感应的,也很多,然而,毕竟不是每一个人念都得感应,为什么菩萨有偏心呢?对这个人有感应、对那个没有感应呢?实在讲菩萨不偏心,再告诉诸位,菩萨没有心,有心就会偏,没心他就不偏了嘛!有心就不能感应、无心才能感应,这个一定的道理。像我们这个打磬,里面是空的,无心哪!所以你敲它它就会响啊!敲就是感,响就是应,你把里面东西塞得满满地,敲它就不响了,有心就不响了,菩萨没有心哪!菩萨没有念哪!有感则应。可是一定这感应要俱备条件,世间善的条件,这事一定要记住。

  所以佛法从那里修起呢?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教育,现代的教育怎么不谈呢?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儒家孔孟的教育,跟佛菩萨的教育,它们在理论、方法,都非常接近,都是从孝道教起,现在人实在讲,许许多多不当的行为,我们能不能责怪他呢?不能责怪!为什么不能责怪呢?没受过教育啊!你怎么可以责怪他们呢?儒家正式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诸位去念礼记,礼记是古时候的杂记,就像现在的杂志一样,我们能够在这里面看出古时候的教育,他们教学的宗旨、教学的方法;宗旨就是教孝、教敬,是教你们做人哪!人与人的关系要搞清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知道孝、知道敬,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总不好意思要求子女,你要孝顺我,那个子女问他: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说不出来的呀!这个话要第三者教呀!所以老师的责任是教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家庭才能和睦,这是老师的责任。父母的责任是要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叫学生要尊敬我这个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教育的根基是从这里奠定的。然后给你说:无论再高深的教育、再广大的学问、都是孝敬的拓展。所以孝敬一展开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离开孝敬哪!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两个字包尽了,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佛法从初学到成佛,成佛是是什么?孝敬两个字圆满了。所以我常说什么人能把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呢?成佛。等觉菩萨还不圆满,为什么呢?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不孝、那就是不敬,父母你希望能成为一位圆满的人,你还有一点欠缺,这对不起父母。老师也希望你成为一个完人,你没有做到,你对不起老师,所以什么是教育呀!孝敬而已!这为什么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是根本法啦!无量寿经是圆满,一个开头、一个到顶点,无量寿是到顶点哪!圆满啦!地藏是基石、是根基、是开始,这是教育。所以此地要求不高,但是并不是没有条件,是有条件的,世间善,这个三福里头第一福四句,这样的人在有急难、恐怖的时候,只要诚心诚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帮助你。

  “无不得解脱者。”

  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求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必定能够消灾免难。如果诸位仔细去观察,看看传记,看看左右的人,急难的时候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你看看他是不是符合这四个条件?这个三福里面第一福是不是俱备?必定有这个条件。然后再证明这个经典,经典说的没错,我们要在急难当中得到菩萨的救助,你就要老老实实记住这个三福第一福是非修不可。如果第一福没有,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想保佑你,没办法。你本身有障碍,你本身有业障,这个不孝、不敬就是大业障啊!所以学佛从这里学起。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八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79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八面第四行。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这一章经文要给我们介绍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这个地方所讲的菩萨,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由此可以体会得到西方世界的菩萨们,虽然品位有差别,愿力没有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我们要学习。

  如果我们的心愿能够与弥陀与诸菩萨相同,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非常的重要。菩萨愿力深广,决定一生成佛,但是其中不少的菩萨,虽然在极乐世界,对于他方苦难的众生并没有忘记,不但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经文看到:菩萨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啊!十方世界的众生,那一个人动了一个真正的念头,要求生西方世界,佛菩萨必定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叫大慈大悲、这叫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一章经里面看到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现在可以看经文了。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一段经文就是世尊为菩萨受成佛之记。但是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到的,他说所有现在,这个所有现在就是刚才讲了: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所有一个都不漏。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这未来是谁呢?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这个未来,未来是还没去,现在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就是未来的。你现在真正发心、发愿、一心执持名号,你是决定这一生往生。可是你现在还没有往生,所以你就是属于未来这一句所包括的了。可见得我们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已经报名了、已经注册了,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极乐世界菩萨的一份子,问题就在乎我们这个心愿是不是真的?口里念佛,心不相应,那不在这一句话包括之内。为什么呢?你这一生不能往生、你去不了,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知道。这一部经已经讲过很多遍,过去常常跟诸位同修报告的;这个真正往生的条件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就是把经典里面的教训要做到,认真的去做,只靠每一天念几部经、每一天念多少声佛号,那个不管用,还是去不了,到底要做到几成才能往生呢?如果真正有把握的话,最好能做到一半,那是决定能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如果一半都做不到,往生说实在的话,没有把握,这是真的。我在过去跟诸位同修讲九品,我是依照经训来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部无量寿经百分之百的做到了,那你生西方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不能百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