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禅定’这个名词要把它认识清楚。什么叫‘禅’?什么叫‘定’?看到这两个字就想到盘腿面壁,那你完全不懂禅定的意义。盘腿面壁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那是不是禅定?不是的,如果是禅定,只要每一个人腿一盘那就叫禅定啊!不是如此!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不取于相叫禅,禅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就是禅。内不动心叫定,禅定是这个意思。六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所讲的东西,都离不开金刚经。金刚经在末后,释迦牟尼佛嘱咐须菩提尊者;菩萨住世,一定要自行化他,自行化他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呢?世尊教给他:‘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教给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禅定。不取于相,就是外不着相;如如不动是内不动心,说得简单明白一点;一个修行人,绝对不会被外境所诱惑,这就是不着相。外面境界不是离开它,离开它你还度什么众生呢?你要度众生,你就要跟众生接触,虽跟他接触,绝不着相,绝对不受他的影响,这叫‘禅’。内不动心,不动什么心呢?不动贪、嗔、痴、慢,不动是非、人我;换一句话说: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定。所以禅定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叫静坐,静坐不是禅定,禅定不是静坐。真正修禅定的人,不一定要打坐,天天打坐的人不一定是修禅定,这个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去参访郁香长者(长者是在家居士),这一位长者就是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去参访,到什么地方去找他呢?不是在禅堂而是在市场。市场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逛市场,到市场里面去把这位长者找到了。人家逛市场是修禅定啊!市场里面百货都陈设在眼前,样样看得清楚、样样也听得清楚,他不被这些东西诱惑,这就有禅哪!他看到这东西,不生贪心、不生嗔恚心,这是心里头有定。所以人家的定是在市场去修的。你要真明了了,我们初学的人不行,为什么?心会被外面境界牵着走,那就是佛家讲的: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准。所以初学的人;不准你看戏、不准你唱歌,为什么?就是怕心散乱了,破坏你的清净心哪!真正修禅定的人,他也唱歌、也跳舞、也去表演,为什么?他在那里面修如如动,在那里学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高不级修行的人,你看不出来啊!他什么地方都去,去修行,去修不动心、去修不起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历事练心呀!那是高等菩萨所修行的法门。所以人家的禅定跟我们的定不一样。

  智慧,我们没有智慧,这是真的,怎么说没有智慧呢?智慧是从禅定生的,你没有禅定那来的智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你没有定那来的智慧?千万不要把胡思乱想当作智慧。佛法里头说的好听,叫世智辩聪。世间人只有世智辩聪,没有智慧;不但六道里面众生没有智慧,连阿罗汉也没有智慧,辟支佛有没也智慧。为什么说他没智慧呢?他没有见性,那来的智慧呢?佛法里面智慧的标准,菩萨智慧标准是明心见性。这个智慧开了,就是禅家常讲的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智慧才现前。没有到见性那来的智慧?所以学佛真的要老实学,不老实,都把佛法当作世间法去学了,学到什么呢?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所讲的,不是增长邪见,就是增长无明。你学的结果就得这两样东西。邪见是什么呢?邪见是所知障,把这东西当作智慧。无明是烦恼障,把这个东西当作功夫。你说糟不糟糕!这就是一般学佛的人最后所得的东西,这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佛法一定要从定中去得,这个定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就是净宗里面所讲的:‘一向专念’。本经所说的一向专念比弥陀经里面一心不乱还要低,一心不乱,确确实实还有相当高的境界,一向专念是我们人人都做到。‘一’就是一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专心,专心就是一心。‘向’是一个方向,这就行了,专心向一个方向,那一个方向呢?阿弥陀佛这一个方向,你的心就容易得清净了,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不乱了,就得禅定了。得禅定就是我们佛门讲的事一心不乱,事一心是禅定;功夫再要进展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底下讲的智慧了,理一心不乱智慧就开了。所以这个法门,真的经上讲的一点没错,一向专念就成功了,不要换别的法门。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就是不需要借任何法门来帮助,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到一个程度就开悟了。自得心开,那是智慧;这是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简单、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也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稳当,他真成就了,所以一生得到这个法门。这真的是第一法门哪!古人所赞叹的,如来正说第一经。

  智慧与聪明,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神通、威德是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事,换一句话说,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里面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你充满了定、慧。定的表现就是威德,自自然然就有威德,众生见到你,他这个恭敬之心就能生得起来,所以油然起敬。神通是智慧的运用,世出世间一切事务,你都了解、都通达,没有障碍。我们世间人赞叹神明、赞叹上帝;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就叫神通。神是神奇,超越我们的常识、超越我们的想像,他什么都能,这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能力,圆教初住菩萨就有了;初住到等觉,还有四十一个位次。我们看底下这一句,不得了!‘无不圆满’,这个无不圆满要合在前面‘一切诸菩萨’,所以我们常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圆证三不退。这一句话如果是像过去那一般人来找碴的,那问题又来了;过去曾经有一段时期,有找碴的,说净土法门没有带业往生的,他们派了很多人去查大藏经,查不到带业往生,只有讲消业往生,没有讲带业往生,查不到。今天古德讲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圆证三不退在经文上也查不到。你想想看,这个是不是圆证三不退,‘无不圆满’,这就是圆证三不退哪!它没有那个字样,意思都具足,圆证三不退确实有根据。因为这一切菩萨是包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他怎么不是圆证三不退呢?不能带业往生,当时把佛教界念佛的人,确确实实是紧张了一会子,搅得无所适从,连周宣德老居士,活到八、九十岁了,听到这个不能带业往生,都慌得无所适从。所以你说这引起多大的震撼?我到洛衫矶,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就问我这个问题,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那我不就完了?我告诉他:如果不能带业往生,那就算了!不要去了!他没想到我说出这么一句话出来,他眼睛看着我,我向他解释,如果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愈听愈不懂,是怎么回事?我就跟他讲: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不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他是不是带业往生?他才恍然大悟。等觉菩萨都带业,那不带业的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你还去干什么?他才恍然大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带业的,只是带的多、带的少而已,它这四土、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多少说的,如果不带业又那里有四土、三辈、九品呢?四土、三辈、九品,这经文上有没有呢?这经文上有!那不就说明是带业往生吗!意思都有,是死在文字里面啊!佛没有讲这四个字,就矢口不承认,这种学佛就学呆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圆证三不退的经文。它没有说圆证三不退,‘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就是圆证三不退。再看底下二句,那尤其是了不起了。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前面仅仅讲的是你圆满证得三不退,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受用、自在,跟等觉菩萨差不多。这个比前面还要殊胜,‘诸佛’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密藏是什么呢?‘密’是密秘,‘藏’是含藏。诸佛如来心中所含藏的密秘之法,那是无上之法了。西方世界的人,不但明了,究竟明了。诸佛密藏说老实话,菩萨都不能完全明了,这个经上常常比喻等觉菩萨,对于诸佛密藏也好比是阁楼看月,还有一层罗网遮住看月亮,那能够究竟圆满呢?唯独西方世界的人,这个地方诸位要记住;一切菩萨,包括初往生的人,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这样的人,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有这个能力,他对于诸佛密藏就究竟明了了。诸佛密藏到底是什么呢?给诸位说:就是那一句阿弥陀佛,就这四个字。你们明了不明了;你们虽明了、不究竟,为什么呢?如果你要究竟,你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挂在嘴里,绝对不会中断。你会中断、会夹杂,就是你不明了、你不究竟。黄念祖老居士,一天念十六万声,他可以算得上是究竟明了了,你还不能一天念十六万声,纵然明了,也不究竟。

  我在前面也是多次向诸位同修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就是诸佛密藏,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呢?念佛成佛。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观经三福,末后给我们讲深信因果,那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正是此地所讲的诸佛密藏。究竟明了,他才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就跟大势至菩萨一样,从初发心,一直到究竟成佛,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了,他究竟明了这一句佛号,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明了?因为我们对它起了分别、执着,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弥陀佛,我们是这样的体会的,这就是不明了,也不究竟。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德号,那一尊佛,他也叫这一个名字,他的名字跟我的性德是完全一样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性德,也念那一尊佛号,自他不二,这才明了。自他是两回事情,不但是不究竟,连明了两个字也做不到。所以他是自己性德的名号,念这一句名号,就是念自性。底下四句,是说他们修行真实的功夫。

  “调伏诸根。”

  这个地方讲调伏诸根,楞严经上讲都摄六根。你们想想,都摄六根跟调伏诸根,这两句话的意思相不相同呢?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在四书里头孟夫子也说了一句话,跟这个意思很接近。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你看与这个意思一样不一样?什么是学问呢?把妄想伏住就是学问,妄心就是胡思乱想,我们叫妄心,他叫放心。心放在外头,放在五欲六尘上。你把这个心收回来,这个就是学问,就是金刚经上讲的‘降伏其心’。孟夫子在世的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人家说明什么叫学问,现在懂得的人很少啊!以为多念一点书就有学问,错了!学问不是多念点书,学问是调伏诸根,学问是都摄六根,那是学问,这个就是金刚经上说的‘降伏其心’。心得清净了、妄想断掉了、烦恼断掉了,这个‘调伏诸根’,如果用佛法的名词就是破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破了。

  “身心柔软。”

  二障破了,当然得到了身心柔软,一定的道理。‘身心柔软’也就是我常常在道场跟诸位同修说的:不老、不病、不死,就是这个意思,我这样说你就很好懂了。否则再给你说身心怎么柔软,怎么柔软法嘛?确确实实人不老啊!从前李老师在台中讲学,常常告诉我们,他对于中医造诣很深,我知道他有这一门学问,所以我到台中去的时候,就很想跟他学,我刚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大概是三十二岁;他就告诉我,他说:你年龄太大了,如果你是二十岁跟我,我一定教你,你三十岁来不及了。他告诉我,他说:中国的医学,从医学的理论来说,人正常的寿命应当是二百岁。好像机器一样,如果保养得很好,使用正常,一定有这么长的寿命。人为什么活不到两百岁呢?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这个机器你不会保养、你不会运用,你把他糟蹋掉了。中国的医学是讲如何不生病,是讲防止疾病的,不是治病的。病了再去治病,那是中国医学附带的作用,不是它主要的宗旨;主要的宗旨是如何能够保护自己身心不生病、不衰老,这是中国医学的宗旨。它不是治病的,像这样的理论,今天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李老师讲:现在中医治病,给人把脉看病,这个医生是三等三的医生。第一等的医生用望,不要问,看到你的气色、听你说话的声音、看你行动的态度,就知道你那一年会生什么病,高明的医生至少可以看出到十年,你三十年之后会得什么病?你应该要怎么样去预防?这是一等的医生。二等的医生,就是问一问,看了之后还得要问问,那是二等的医生。把脉是三等的医生。‘身心柔软’在从医学理论来讲,这是第一等的。今天社会上有一个很时髦的术语,叫改变体质,用什么东西呢?用药物来改变体质,能改得了吗?给诸位说:决定改不了。要用什么方法改变体质呢?要用心理;清净心。佛菩萨心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你身体里面的细胞组织,方程式的排列,就顺乎自然,就很正常,正常你就不老、不生病。你起个妄念,里面的细胞组织部分就改变了。这个佛法里头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一动念头,体质就起变化。换一句话说,就不正常了,佛菩萨正常,因为他没有念头啊!所以,禅定还有一个别名,叫‘正受’,梵语叫‘三昧’,翻成中国语叫正受,正常的享受。
  正常的享受,心是清净的,没有欲念,这个心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满了智慧,与一切万法是一念不生,他清净,这就正常了。我们起心动念,想东、想西、想前、想后,糟啦!把一个正常身体变成不正常了,这就坏了,自己糟蹋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修定的人,有定功的人,你看不出他衰老,不但没有病、看不出他衰老,他有定。净宗就直接修清净心,经题上明白的表示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