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章是弥勒菩萨代表我们,接受世尊的开示之后,用现代的话来讲呢?,就是他提出听经的心得,确实经上所说的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真实状况,如果不经佛为我们说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迷惑颠倒,很难觉察这些事实的真相,弥勒听了心开意解。

  ‘明’是明白、明了,我们自己想一想,能不能像弥勒菩萨一样?真的明白了,真的能够改过自新,依教奉行。我们看经文。

  第一段是佛教给我们离苦的方法,我们要能够体会到佛教诲的深义。请看经文: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个是第一段,那么从弥勒菩萨这一段感受里面,我们就很明白地看出佛的教诫,这个诫的范围非常广大,我们常讲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接受佛的教戒,全都可以包括在戒学之中,不一定是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不限定这些律仪戒,所有一切的教诲都是戒,这是我们要明了的,我们要遵守的,尤其后来的祖师们常常勉励我们,持戒念佛,亦常常警惕我们严持戒律,这个严持戒律这个戒律包括佛所有的教诫,我们都应当要严格地去遵守,这个范围就大了,不限于这几条戒律。

  ‘甚深甚善’,这个‘深’是讲的理,‘善’是讲的方法。理非常之深,方法很善巧,特别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要想这一句佛号念的得力,真实可靠,诸位一定要记住,观经上给我们讲的三种净业,那非常重要,那是佛法真实的基础。无论你修学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都要从这个基础上来建立,你所修学的才得力、才靠得住。


  所以,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就提出五个科目,五个科目不多,大家很容易记住。第一个科目就是三福,三福细说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我跟大家讲地藏经,实际上就是详细说明三福而已。这是真正的地基,修行的基础。再就是六和,六和敬非常重要,由这一个基础才谈得上三学六度。三学是二乘主修的,六度是菩萨主修的,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共修的,我们提出这五个科目。

  今年过年,我深深有感,同修们佛是念得不错,但业也是照造不误。因此,佛这个号念得不得力,我就想到日本东照宫的三个猴子。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像这三只猴子学习,我们的功夫一定会得力。那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少看、少听,不要乱说话,这样功夫一定会得力,这里方法非常之善,简单容易记,也容易做。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这一句里面所含的的境界是非常非常的深广,不但佛以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六道的众生、声闻、缘觉、诸佛菩萨,也统统在这一个法门教导之内。也许诸位会怀疑,菩萨可以包括,那诸佛怎么可以包括呢?诸位要知道,这个诸佛,假如大家去读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讲的诸佛是圆教初住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称为诸佛。何以故?圆教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他那个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讲的分证佛。所以他说诸佛是指的这些,如果以天台教义来讲,天台讲四教,有藏教佛、有通教佛、有别教佛、有圆教佛。除圆教佛之外,那些诸佛见性都没有圆满,还是要接受释迦牟尼佛无量寿经的教导。所以,皆蒙慈恩,解脱忧苦。所以他这个范围包括的是非常非常之深广,广到尽虚空,遍法界。可见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

  ‘佛为法王’,这是弥勒菩萨尊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尊超群圣’,此地讲的圣是讲的十地菩萨,通常我们讲的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叫三贤。十地菩萨称为十圣,加上等觉就是十一地,都称为大圣。佛是超过了十地菩萨。

  ‘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的智、德、能,是究竟圆满的,六根的能力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虚空法界,大是法界,小是微尘,没有一样他见不到的、没有他听不到的,没有他能力达不到的。这两句话是这个意思。

  在此地还有更深一层意思,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有这样殊胜圆满的德能,实在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也有这样殊胜圆满的德能,佛这些德能都能现前了,都起作用了,我们这些能力虽然有,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呢?这上有障碍,佛在经上常我们讲二障,二障是两种障碍,烦恼障、所知障,有时候又给我们讲三障,实在讲三障不比二障多,而只是二障的一半,二障比三障多,为什么呢?三障统统讲的是烦恼障,烦恼障里面讲的惑障,迷惑,业障,造业,报障受果报。所以,这个惑、业、报,都是属于烦恼障。这是二障跟三障的意思,要搞清楚。我们常常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烦恼障。所以,二障比三障范围要广,它还有所知障,假如把这个障碍去掉了,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这个二障之去除,总是先断烦恼,后破所知,这个是没有法子把顺序颠倒过来的,好像我们穿衣服一样,穿衣服我们一定是先穿里面再穿外面的,脱衣服一定是先脱外面后脱里面的,是同样的道理的。它有顺序、有次第,因此佛在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先断烦恼后学法门,这也是破二障而已啊!二障从那里来的呢?佛给我们讲的是妄想、执着。华严经上说的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所知障,执着就变成烦恼障,这是说明障碍的来源。我们要想破除二障,自性的智慧功德,自然就现前了。不要求的,你要求,这又错了!不是落到所知障就是落到执着去了,不必求啊!只要破障就好了,这是这两句经文所含的深义。唯有佛能力完全恢复,所以他才能够作一切天人之师,才有能力教导这些天人。这个一切天人包括了三界之外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我们称这些人为第一义天,天人当中最高、最殊胜的。所以,他这个地方天人,不仅仅是说六道里面的天道与人道。所以,这个范围都是很广大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赞叹,赞佛也是赞叹我们自己的性德。下面是自己庆幸:

  ‘今得值佛’,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人身难得,很容易失掉;得人身难,失人身容易。因此,佛教给我们珍惜人身。为什么呢?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觉悟。所以,人身就可贵了,贵在他容易觉悟,这是第一个难,我们已经得到了。第二,佛法难闻,今得值佛,这是遇到佛啦!闻法难,这个难关也破了,佛法难闻,今已闻,这听到了,多难得、多么幸运啊!佛法当中第一殊胜的一切法,你闻了,你认真去修学了,未必能在一生当中成就,这是真的,是实话。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把见思烦恼破掉,你的修学就不能算成就,换一句话说;来世还是要在六道轮回。不过你修得好,你到三善道去享福,这个福一享多了人就迷惑了,就造业了。所以,福享完了那个罪业就果报现前了,又要堕恶道了。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叫三世怨。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享福,第三是堕落。福享尽了就堕落了,很冤枉啊!叫三世怨。

  因此,在所有法门当中,唯独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能够叫你一生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就非常殊胜,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修学的,这是在佛法当中最难闻的了,也许在台湾的同修不觉得,净宗法门那一个不晓得?一句阿弥陀佛个个都会念,在我们台湾到处电线竿、墙壁上都看到贴的有阿弥陀佛,谁不知道一个阿弥陀佛呢?这个知道的是你眼睛知道了、耳朵知道了、嘴巴知道了,心里糊涂啊!不知道啊!所以,虽然会念,念的不得力,这就是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没有把念佛看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疏忽掉了,这就可惜了。

  弥勒菩萨讲:复闻无量寿声。这是第三重难啊!这个闻是真正觉悟,晓得唯独这一个法门才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佛,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啊!所以,这一句名号功德,我常说:名号知道的人很多,这一句名号真实的功德,知道的就不多了。夏莲居老居士所讲的,亿万人中一、二知啊!那个知就是知道名号功德,也就是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的功德太少太少了。这三大难,弥勒菩萨跟与会的这些大众们都突破了,都得到了。

  ‘糜不欢喜。心得开明。’,是无限的欢喜,‘开’,从前这个心是闭塞的,茅塞顿开,你说这多快乐呢?‘明’是你心地里面那些污染,今天统统洗刷干净了,心真正明了了,真正光明了。弥勒菩萨这几句话是代表当时与会的大众,听释迦牟尼佛,从前面开经一直讲到四十三品终了的时候,他的心得也是当时这些听经的这些大众们,实际上的感受状况。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有没有这个感受呢?有没有这个受用呢?弥勒菩萨将他的心得说出来之后,佛对他加以赞叹。

  “佛告弥勒。”

  赞叹里面又有很殷勤的教诲。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呢?什么善最真实呢?敬佛,我们敬不敬佛呢?我们是表面敬佛,形式敬佛,实际上讲真实的话,绝对没有把佛放在心上,为什么呢?如果把佛放在心上,你就差不多快要成佛了,为什么呢?你心是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整个佛法讲的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是些什么?说穿了两个字;一个是孝,一个是敬,就两个字而已。你能够孝亲,你能够尊师,佛法就圆满了。所以,这个孝敬诚于中,自然就形于外了,我们心里面有一个妄念,这就不敬了,佛叫我们修清净心,我心还有妄念,这那里是敬呢?不敬佛这就不孝了。所以,清净心是孝敬,平等心是孝敬,真诚心是孝敬,恭敬心是孝敬,你就想想看,我们处世待人接物,没有遵守佛的教训去做,这就大不敬啊!佛教给我们,养心、养身,要清净,处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们做到了几分呢?所以,你从这里去看的时候,你才懂得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才知道敬于佛那是真正大善啊!敬于佛的人,佛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地去体会、认真去做到的,这叫真正敬佛。

  所以,你才晓得这个真正做到孝敬,凡夫没份啊!大乘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他们那个孝敬才叫真实,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们,六道凡夫能够死心塌地二六时中念念不忘这一句名号,这是孝敬,也就是平常所讲的老实念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就是老实念佛的注解,什么叫老实呢?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老实了,一天到晚,心里面除了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绝对不会有一个妄念,这叫敬于佛者。你还在打妄想,你那里有敬意啊!没有敬意。这个敬佛决定是依教奉行。

  所以,世间法里面,无论是学佛或者学世间法的,我也常常劝勉同修们,为什么呢?一个人在世间,学业、道业成败的关键是在老师,你能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真正好老师,你的成功机会就很大,你遇不到一个真正善知识,你这一生要想成就太难了,很不容易。什么是真正善知识呢?是我们自己心中最仰慕的这个人,最尊敬的这个人,这个人是自己的真善知识,为什么呢?你尊重他,你佩服他,他所讲的话,完全接受,不打折扣的完全照做,那里有不成功的道理?不是你心目当中最仰慕的那个人,他的学问、道德再高,他是古佛再来,也度不了你,这就是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他没有缘。所以诸位要想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要看那个善知识有名气,知名度很高,那个都没有用处,我对他是不是真正的仰慕?问题这里,不是自己心目当中真正仰慕的人,我就劝你不要亲近他,为什么呢?没用处!你把你的精神、光阴都浪费掉了,可惜啊!光阴一去不再来啊!

  我自己这一生当中得一点小成就,我遇到的老师是我自己心中真正仰慕的人,我从民国四十二年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以后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学佛学。我在台湾有三个老师,三个老师确确实实是心中最仰慕的人。所以,他教我好教,为什么呢?听话,别人教给我的我会给他抬杠,给他顶嘴,不服气,不能接受,我修学的经验提供诸位作参考,你再去观察一下。古圣先贤,每一个成就的人,都有师承,没有师承是自己成就的,你们去看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上玄策禅师讲的威音王佛以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后无师自通的都是天然外道。换一句话说,威音王以后没有师承不能成就。威音王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佛呢?是久远劫以前的古佛了,算这个年数都算不清了。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求学、求道一定要有师承,那一个是最好的师承?每一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都不一定,有一个不变的标准,就是我自己心中仰慕的这个人,唯有他给我说话的时候是决定不打折扣,是百分之百的去照做,那就是你的善知识,就是你的好老师,你跟他就对了。

  所以,为什么?都是在一个敬字。他有真诚的敬意,他才能依教奉行,这是大善,当然弥勒菩萨与在会的这些大众,跟我们不一样,人家对佛确实有敬意,确实听话,佛在此地还再次地开示他:

  “实当念佛。”

  具足圆满孝敬之人,佛授与他最圆满、最真实的大法。如果不是一个孝敬具足圆满的人,你劝他没有用处,他不听的,你劝他实当念佛,念佛是没知识的老太婆,佛度他们的,我这种有学问的人,怎么去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呢?他不服气,不能接受啊!这是什么呢?没有孝敬。所以,佛对那一些人,不劝他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