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性,一阐提也能作佛,所以我们叫成佛的法华,别的经都不能成佛,单独法华经成佛,法华经讲成佛的圆满,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其他经里头没有,一切众生可以修行成佛,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什么?翻成中国意思没善根,善根断掉的人,这个人不能成佛,断了善根了。法华经上,佛是一反以往的说法,说真实话。那么法华经只说这个理论哪,这一阐提可以成佛,用什么方法成佛呢?不知道,这就是法华究竟没有方便哪,方便法呢?在本经里头发现了,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个方法我们看出来了,这个才真正肯定,佛是全知全能,无所不能,五逆十恶这样重的罪,立刻就要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方法教他马上成佛,你们查一切经查不到,查到无量寿经,看到第十八愿找到了,所以这个十八愿,是所有一切经的顶峰啊!这个才真正体会到,佛的智慧是圆满的,没有一点缺陷,佛的能力是圆满的,真正是全知全能万德万能,这个话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

  那么五逆十恶的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他不肯接受教训,他要肯接受,那个不成佛,肯接受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成就是圆满的,如果说五逆十恶,业障深重往生,他在那里品位很下,大概相貌也长得不好,在那个地方一切受用都要差一等,那还是不圆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神通、道力、受用,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究竟圆满,究竟方便,所以,这在一切经里面找不到的,这叫难信之法,权教菩萨,也就是三贤菩萨跟他讲,不相信啊,所以诸位要知道,有许多像大法师,老法师,说佛也有所不能哪,他讲的话没错啊,你教他修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他摇摇头不愿去,为什么呢?经看得太多了,所有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你跟他讲,唉呀!这是佛啊,方便说法,度度老太婆的,他这个说法,表示他有智慧,他不要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啦,大概是佛度那个最低层众生,没想到文殊普贤,也是最低层的众生,我们要觉悟啊,要真正庆幸,这个法门实在得来不容易。尢其是这个会集本,如果没有这个本子,你们去看看五种原译本,恐怕这个兴趣提不起来,那个译本确实是难念,意思不圆满,这一个本子有的,那个本子没有,那个本子有的,第三个本子也没有,所以这会集本是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统统念到了,这个是非常非常之难得,那么诸位听了这一段啦,你就明了,这确确实实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弥陀的本愿,就是希望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统统立刻成佛,这个就是他的本愿,那么他成佛的理论、方法、境界,全在四十八愿里面,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所以我劝同修们,我们在末法时期,现前这个社会,修行的方法啦,越精越好,决定不能掺杂,所以我们早晚课诵,如果没有时间,念全部的无量经,可以念小本阿弥陀经,作早晚课,早课、晚课,统统一样,像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这个课诵就是一卷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早晚统统一样,不必要用寺院里头,那个课诵本,那个课诵本不能往生,太杂了,不是一向专念,这个要知道,在从前人家心清净,他多念一些经咒,多供养一些鬼神啦,对他们有一点利益也是好,现在我们顾自己都来不及啦,再顾别人,恐怕自己也不能成就,这是要认清楚的,我们今天处的时代不一样,我们没有人家那么样的清净,所以我们的课程,越简单越好。如果念无量寿经,早课最好念四十八愿第六章,晚课呢?晚课要认真反省,因为发菩提心,就是破迷开悟啊!念无量寿经三十三到三十七,五章,这个里面,统统讲因果报应的事情,讲五戒十善,用这个来检点我们一天思想行为,有没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个就是菩提心,不迷啊!这样做好,这是专修净业最简单的功课。那么课作完之后,念个回向偈,三皈依,这很圆满,所以这是往生必修的正因,决定不能够疏忽,是方便度生之慈航,我们拿什么劝别人呢?就用这个方法劝人,决定没有过失,如果说这个方法不契机,那就没有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那有不契机的,其他法门确实有不契机的,这个法门,没有不契机的,讲经,讲这一样够了,有些人,我讲这一样,一遍又一遍,讲了多没有味道啦!讲得没有味道啊,是你自己没有认真修行,你要认真修行啊,遍遍不一样啊,不要说讲的时候,遍遍不一样,念的时候遍遍境界都不一样,这个不得了啊!从前李老师给我们学生们讲,学生们这个修行工夫,如果能发现一个月比一个月境界不一样,这都不得了啦!一个月一个月比啊!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如果说天天境界不一样,这个人快要成佛啦,再要你是念这经的时候,遍遍不一样,一天念十遍,遍遍都不一样,那可以说,就是佛菩萨再来了,这个就不是凡人啦!这个一部经叫你讲几遍,都是一样的,换一句话说,你是毫无进步啊,你讲的是皮毛文字啊!你经义没有理解,没有得到一丝毫的受用,这怎么能讲经?不能讲经,古大德有讲弥陀经,一生专讲一部阿弥陀经,讲三、四百遍,他没有讲厌哪,遍遍法喜充满,那里会厌倦,所以专弘,希望同修们专弘一部经,这样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不会空过。

  你看倓虚老法师写的那个念佛论,念佛论里头讲的郑锡彬,郑锡彬居士就会讲一部阿弥陀经,他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以后生意不做了,到处去讲阿弥陀经,最后他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个念佛论,我们第一次印的经本附在后面,大家都看到啦,他是倓虚老法师的归依弟子,这是倓老法师亲自看到他往生的,他这一往生啦,把他的弟弟也度了,他弟弟本来是反对学佛的,因为他看到他哥哥学佛之后,好像学了入迷了,家也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所以他很生气,以后看到他哥哥往生了,他很羡慕,他也念佛了,念了三年了,他也往生了,把他弟弟度了,所以虽是学一部经,专讲一部经,用这一部经劝人,那个功德无量无边啊,真是一切诸佛都赞叹不尽啦,要搞那么多干什么,我常常也说,这一生专依一部经修学,度化众生,这是一等人,依净土五经,依五经修,用五经来弘法度人,是二等人,那么再要加上什么十要啊,或者是其他净宗经典哪,那就是三等人,如果再要掺杂其他宗派的法门呢?那就不能算数,为什么?不能往往哪!去不了啦,种种善根而已,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因为用一生学一部经,他心一定是清净的,一定是定的,他不胡思乱想,看到别的东西,不动心哪,真的金刚经上面讲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哪,这个人就快要到一心不乱啦,虽然没有到一心不乱,这功夫成片,他很容易证得,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不好呢?就是外着相,内动心,看到这个也欢喜,那个也很好。所以学了多少年,心不清净,往生没有办法,亏吃在这个地方啊,所以有很多人要学我,你们要学我,我给你们提出一个忠实的警告,你会吃亏,你会上当,我给你们讲的话,你不相信,我过去走了三十多年冤枉路啊,你还走我的冤枉路吗?我还很幸运,从冤枉路里头走到正路,走通了,你走我这条路的时候,未必能走得通,自古以来,从经教里走经教的路,从经教走出来的人不多,迷失的人太多了,所以教网啊,那个大藏经是迷宫啊,入进去很难出得来啊,迷宫啊,很幸运的时候,跑出来啦,才找到正路啊,所以,我给你们讲的老实话,我不吝法,不欺骗你们,那么,我们今天发现,住真实慧,真实之利,这个东西你不要,你要次一等的,再次等的,可见得你业障很重,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烦恼轻,业障轻,我一说,你马上就接受,换一句话说,你省了三十多年冤枉路,你成就快,你走我这条路,像我这个学法,这一段历史来学法,你决定比不上我,为什么呢?你走三十年未必到我今天这个程度,我再过三十年,远远超过你了,你望尘莫及啊!如果你今天真的是抱一本经,一切能够舍弃,那很了不起,说老实话,很可能超过我很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是方便度生之慈航,佛用这个方法,菩萨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们用这个方法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本经所崇,崇是崇尚,全在于此,所崇尚的就是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这一部经的精华之所在,最重要的经文,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捷是近路啊,要是最重要,故为本经之宗,这是本经的宗旨,一点都不错,那么下面呢?再讲发心。

  ‘发心有二义’。

  这一段文,原文是在往生论里面。

  ‘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

  这个三种是障碍你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对于世出世间法,为什么看不破,为什么放不下,这个要问的,一定有原因的,这个三条,未尝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所以教我们要远离。

  ‘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这是第一条,换句话说,你还有我,还有我所,还有贪爱,这就是迷,这就是没有智慧,起心动念,想自己,为自身的利益来着想,这是迷,这个是你没法子觉悟,你的菩提心发不起来,换一句话说,你对于世间还有深重的贪爱,你没有办法远离,这个是觉悟,大障碍,所以真正学佛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成佛,不求世间的名利,不求人天的福报,尽我们自己的心,尽我们自己的能力,为众生造福,众生造福最大的福报,是帮助众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第一福报。所以我们提倡的印经、讲经,这个都是帮助众生,开佛知见,入佛知见,一般人不晓得,这个福报功德之大,他不晓得,他们只知道,一点慈善事业的时候,这个好像功德很大,大家注重这个,着重于表面,不着重于心性,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清楚,不重表面,要重实质,一定要远离贪、嗔、痴、慢,一定要远离我,我所,不要执着,这一切我所有的,这个观念错误,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

  这一切众生苦,什么是最苦呢?心地染污是最苦,这个苦的根源,所有一切苦的根源哪,我们今天讲环境染污,熟不知道,人心的染污,比环境染污严重太多太多,怎样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把心里的染污,把它洗刷干净,恢复清净,这个功德大,这是真正好事啊。

  ‘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如果我们带给众生心里上的不安,这是错误的,怎么会教众生心里不安呢?有我有我所,众生心就不安,为什么呢?你跟他有利害冲突,他心怎么会安?所以菩萨无我,无我所,众生跟他往来心就安了,菩萨心地清净,心地慈悲,持戒修定,众生跟他往来,心地安,知道这个人不是坏人,我就是得罪他,他也不会怪我,与他往来,心安啊!一般人嫉妒,这是最令人不安的,傲慢,我事情做得比他好一点,他嫉妒我,心不安,我做得不好,他瞧不起我,心也不安,做人难哪,太难太难,这些都是我们处处叫一切众生哪,心里不安。我们道场很小,现在听经的人越来越多,坐不下了,我们后面这个房子拆掉,再不能拆了,再拆那边是别人家的,我们决定不化缘,为什么呢?我们一化缘,你们大家心都不安了,为什么呢?到这儿听经要带钱来啊,大家就不安了,所以我们第一要紧,是要大家心安,好事是要做,如果叫众生心不安,这个好事不能做,我过去曾经在经上看过,但是忘了,不晓得在那一部,佛说,佛法是不准化缘的,现在很多到外面化缘,这是佛法不许可的,(不晓得在那个经上讲,我忘掉了,曾经看到过),这才是正确的,佛法随缘啊,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到中国来的时候,这个道场,道场是地方人建的,礼讲法师,到那里去长住弘法,法师不会建道场的,这个房子破了漏了,他就移到另外一间房屋,不漏的地方住,他也不会去叫你来修一修的,不操这个心,心都清净啊,他不染啊!他不着相、不染,实在破烂的时候,他到别地方去,他不住你这个地方。所以道场是大家来维护,大家来建造,礼请法师来弘法利生,教化这一方,所以道场居士来作护持,这是绝对正确的,出家人要操这种心,对自已道业上,那是有很大的损害,必须他是真正菩萨再来,才可以,像智者大师,损己利人,那是菩萨心,但是人家确实有往生的把握,才敢做啊,没有往生的把握,不敢做,他可以五品位往生,就是不能上品上生,他可以下品中生,下品,他有办法去啊!这样才行。所以大家出钱出力,送过来了,我们一定要替他做事情,替他修福,他不送来啊,最好啊,不送来我们没事啊,无事啊,那里去找事啊,那怎么可以呢?不可以的,所以说不要去找事,我们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念念功德圆满,绝对不是我没有做,或者大概功德就少了,错了,念念功德圆满,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不要叫众生心里不安,这非常非常重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一卷(二次宣讲) B2…5…11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三行。继续看这个‘发心有二义’。

  ‘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这个世间人,大多数贪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贪图这个享受,这个也是障碍菩提心。真正修道人,佛在一切经里头,常常提醒我们,常常教导我们,要念‘苦空无常’,常常念苦空无常,观察这个世间,苦空无常,对于这些享受的心才能够淡化,才能够把他止住,这个样子,觉心才能够生得起来。那么菩提心的反面,就是迷,菩提心就是觉。所以就是觉与迷,这是修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