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深厚的老公公、老婆婆他们不疑惑。不疑惑的人得力于善根深厚,他们一听说佛菩萨说的,就完全接受,完全肯定,不会起一念疑情。唯独知识份子,自以为聪明,才有这些疑惑,这是对佛的智慧德能怀疑。但是,他还相信西方,还相信极乐世界,也相信经典里面所说的,念佛可以往生;所以,他也具足了信、愿、行这个三资粮。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一点点疑情障碍了他,所以底下讲这是‘疑惑不信’。但是,他相信罪福。什么是罪呢?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是罪。什么是福呢?往生西方世界不退成佛是福。他还相信这个,因此,他能‘修习善本’,这个善本就是本宗里面所讲的正助双修。正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或者祖师在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心称念,相续不断,这是正修。助修,是断恶修善。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前的恶业,一定要知道。不知道,怎么忏悔呢?没法子忏悔啊!一定要晓得自己所造作的恶业,怎么知道呢?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持戒。印光大师将感应篇、阴骘文、了凡四训传授给我们,教我们把这些书当做戒律。每一天看一遍,对照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于是,自己的恶业就被检查出来了,被发现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改掉,要认真去改,彻底去改,丝毫都不能留。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啊!带业往生,古今大德都告诉我们,是带旧业不是带现前造的业;换句话说,是带着罪业的‘种子’,不能带现行。现在造作的,这个不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千万不能把经典祖师的意思错会了:‘带业往生,可以造业没关系,天天造业将来还能往生’,这个观念就错了。把佛祖的意思解错了。佛祖的意思,这一个法门跟其他法门不一样,其法门必须要罪业消除,也就是这个业障要真正断掉,才能证果。小乘初果就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不掉,你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要不是断得干干净净,你就不能成阿罗汉,你也就不能出三界。这个是佛法修行证果最低的限度。净宗法门不需要断惑,烦恼不需要断,这就讲带业往生,不断怎么办?带着去,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宗讲的是伏烦恼,虽没有断,你要能够伏得住,这伏不住不行啊!伏不住不能成功。所以说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这个才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就常常会起现行,烦恼会常常跑出来,这个不行。因此,这个正助双修就非常重要,这个正修就是正念,正念着重在念佛三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念佛很勤奋,为什么功夫成片也没得到?毛病出在那里呢?出在这个烦恼时时刻刻起现行,扰乱了正念;换句话说,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要想念佛功夫得力,还是要借重持戒,也就是要借重断恶修善。用这个来帮助我们念佛,才能达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才是往生的最初的条件,也就是最起码的条件。你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才能往生凡圣同居土。所以他们在修行功夫上是如法的,所以他能往生。只是这个疑惑没有能够断除,这就生到边地。这是一类,对佛的智慧德能怀疑。我们再看还有一类: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第二类,生到边地人的原因。我们看到这一类人,对佛的智慧德能没有怀疑,是崇敬到了极处。那怎么会生到边地呢?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造的业障太重了,我能往生吗?虽然每天念佛发愿,常常有这个疑惑,这是对自己的怀疑,不相信自己。因为听说这个法门,当生成佛的法门,这不是个普通的法门。所以,他这个疑虑就更深了。实在讲这些都是好人,为什么呢?有惭愧心啊!我在初学佛不久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太太很好,现在都不在了,已经过世很多年了。她就告诉我,她不敢进佛门,佛的大殿,她不敢进。我就问她,为什么呢?罪业太重了,不敢见佛,佛又没有在,佛的形相在,都生惭愧心,不好意思见佛。这是好人,善人啊!真正明白道理的时候,学佛都能成就,只可惜缘不足,身体多病,不能够念佛、拜佛。在家里也念,当然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比经上说的还严重,所以这个不能往生了。这个虽然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不算太严重,还是可以说,可以试试看,能往生那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自己业障很重,也不怪佛菩萨,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他也非常用功。因为他修积的善根,使他能够往生,因为他对自己信心不足,所以生到边地疑城。我们看这段经文:

  ‘积集善根’。这一句说这一类人,修行的功夫。这一句里面,信、愿、行三资粮统统具足。

  ‘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经文这里是略说,也就是讲前面如来果地上,五种圆满智慧都具足了。他相信,相信成佛智慧德能就会究竟圆满,他这个不怀疑,他也想学。学佛目的都想成佛,这个法门是一生当中成佛。所以诸位修学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清净的信心,不能有一丝毫怀疑。可是,一定要依教修行,佛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的教诲非常之多。虽然善恶,没有说得很详细,但是,纲领都说出来了。净宗经典,比其他的四部经都说得多。我们看弥陀经,看观经,看大势至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所讲的这些善恶,没有这部经讲得多,没有这部经讲得具体。所以常常读诵,没有时间,不能每一天将这个经全部读诵一遍的,我劝大家早晨念第六品,晚上念三十三到三十七,念这个五品,这五品当中,主要的意思,检点自己的修行。佛给我们讲的善恶标准,我们有没有违犯?目的在此地。每一天检点,每一天改过,真正照这个教训去改过,给诸位说,三年就不得了啊!认真去改的时候,一天改一样,三年之后,你在这个世间,不是大圣人,也是大贤人,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凡是念佛不能往生,都是自己这些过失疏忽了,没有认真去改进,是这个障碍住,这是不能往生的原因。

  ‘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他这个疑惑在此地,认为自己罪业很重,没有资格参与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的法会,过失生在这个地方。所以,他‘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对于净宗的修学,净宗的果德,或时相信,有时疑惑,信心不坚定,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我们仔细来观察,现在在这个世间念佛人,这样态度的人很多很多,几乎我们时时处处都会见到。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有没有这个疑惑;假如有,那怎么办呢?这个信心怎么建立呢?那就要仰靠大乘经论了。有疑,一定要断疑生信。这一部经里面都是提纲挈领,只说其当然,所以然的道理说得不够透彻。为什么呢?经文太短了,说得不够透彻。那么,你的疑惑就没有办法断除。说实在话,是我们过去世的善根福德还不够,善根真正深厚的人,他虽然不知道,他不怀疑,那是真正深厚的人。还有疑惑这个念头,是过去修的善根福德不够,要靠教理来补足,来补助我们。换一句话说,像这个大乘经典,特别是华严、法华、楞严、楞伽涅槃经。这些大经大论,你要是多下一些功夫,那就把这个善恶因果所以然的道理,你就会都搞清楚。这个时候,对自己的信心能够增长,能够生起,说实在话,正如同经上所说的,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那个清净坚定的信心,很难产生。你不要说别的,想想前些年,这个话说起来,十年前,今年是九二年,八三年的时候,曾经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有人这么说法。还有不少人就查大藏经,查不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引起修净土的人很大的震撼。当时,周宣德老居士还在世,他就恐慌的不得了,在洛衫机遇见我,说:‘法师怎么办?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了,不能带业往生,不一切都完了?’引起净土宗许多人惶惶不安,这些都是自己善根福德不够啊!被人几句话就动摇了,大概这一种现象,末法期间这种现象,善导大师早就知道了。所以他在观经注解里面,就跟我们讲了很多。那个文里面好像是有四段,还是有五段;第一段里面讲,即使是地前菩萨(地贤菩萨是十住、十信、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他或是一个人,或是多人,或是所有的菩萨异口同声都这么说:‘释迦牟尼佛教你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可靠啊!没有这个事情啊!’善根真正深厚的人听到之后,反而增长信心决不动摇。这是三贤菩萨跟你说的。后面一段是十圣菩萨来跟你讲,从初地到等觉,这些大菩萨们也来跟你这么说:‘这个法门不可靠’,你会不会动摇呢?更进一层,十方化佛,也异口同声的来劝告你:‘释迦牟尼佛教你念佛求生净土,这不是真的’,你动不动摇呢?你想想看我们自己能禁得起吗?诸佛如来统统现前来劝我们这个法门不能修,这个法门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我们会不会动摇?真正善根成熟的人,信心清净的人不动摇。为什么呢?他心里头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这样说,如果真的是诸佛如来,真正是菩萨,一定不违背佛教,一尊佛说的,就是一切佛说的,一切佛所说的,就是一尊佛说的。如果其他的佛来劝你,这个法门是假的,靠不住的,那个佛一定是假佛,是妖魔鬼怪变现的佛,来破坏你的善根,绝对不动摇。所以,这些大经大论,你要没有相当基础的话,清净坚定的信心,实在很难建立啊!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面教给我们,听佛的话,菩萨的话都不要相信,菩萨包括等觉菩萨,一定要以佛的话为标准,为什么说菩萨的话不能完全相信呢?菩萨知见没有圆满,还有见不到的地方。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只有如来,一切烦恼、业习、无明统统断尽了,智慧德能都圆满了。所以,佛佛道同,没有说菩萨道同,菩萨道不同啊!各人修各人的,修这个法门不一定知道那个法门,菩萨的话不能相信,大藏经里面,有许多‘论’,是菩萨造的。所以,‘论’只可以作参考,不能作为绝对的标准,‘经’才是绝对的标准。一切经中,是以无量寿经为第一个标准,无量寿经里面是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绝对标准。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经是他讲的,你看看那一句,那一段与四十八愿相违背的?你找不出来,完全相应。这就证明说,‘佛佛道同’啊!诸佛见地完全是一样的,那里会说两样话呢?所以,就要记住,菩萨的话我们只能参考,不能完全采信。那么,所谓是祖师大德的话,我们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所遇的这些大善知识的话,可靠吗?不行啊!他讲的经典上找不着依据,我们就可以不相信他的。学佛一定要有这样的态度,这个态度,是良好的态度,真正的善知识不会怪你的。这个就是四依法里头,依法不依人。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虽然在台中十年,但只有一次,次数不多,只有一次,李老师讲经,讲了有一段的时候,我怀疑。所以,他讲完之后,我去见他,我说:‘老师,你讲的这个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有经典做依据’。结果,李老师就说,他讲的有经典做依据,把经典查出来给我,我这才没有话说,否则的话,我怀疑是他自己说的。老师对我这个态度,不见怪,这个是什么呢?我有疑,必须要断疑生信。说法可以善巧方便,但是,一定要不离开佛所讲的原理原则,违背了佛的意思,佛的宗旨,那就是魔说,就不是佛说了。这是一个讲经说法的人,必须具备的态度,字字句句都要有经典作依据,这个是最稳当不过的。菩萨所造的论可以参考,他论里面所说的,与经义相应的,我们可以采取,可以弘扬,可以介绍给别人。如果与经典不相应的,你把它放在一边,不去宣扬它,也不必批评它。为什么呢?我们程度还到不了他的程度,也许他是有特别的用心,有特殊的对象,他故意那么说的。换句话,那不是一个正说,我们可以不采用。这一部大论,能采用多少就用多少,我们不能理解的,有疑惑的,统统舍去不采用,一切都要以经典做依据。那么,我们在这部经里面,或者在弥陀经、观经里面,你仔细去观察,佛没有教我们去读第二部经,一部就成功了。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去留意。对什么样的人,佛教他广学多闻呢?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疑惑不信,这一种人需要广学多闻,断疑生信,是来培养你信心的,已经有坚定清净的信心,跟他讲经说法、读经,都叫做浪费时间。佛法重在实行,不重在知解,重在修行啊!三昧没有现前,所有知解都叫邪知邪见,都不是真智慧。三昧是什么呢?禅宗讲的禅定,那个定不是普通的禅定,普通禅定里头没有三昧,没有智慧。性定,从定里面开智慧,我们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开智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知见才叫正知正见。由此可知,这个正知正见之难啊!教下是大开圆解,宗门是明心见性,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就是法华经所说的,‘入佛知见’,我们才能入啊!在这以前,知见都不正,只可以说,他相似的正知正见,不是真正的正知正见。与正知正见越来越靠近了,只可以这样说。由此可知,听经、读经,不是修行里头最重要的一课,他又是属于起信的课程,帮助你建立信心,帮助你发愿的。信、愿已经建立了,这就无所谓了,不需要了,修行要紧,唯有真修,才能有把握往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去广学多闻,这就对了。所以这个读经、研教、听经,这个第一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