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是不得已,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假设一个名词,这个名词你不要执着,你要执着这个名词,错了!要晓得名可名,非常名。你在这个名相里面去开悟了,不执着就开悟了,执着就错了。


  “寂照同时,非思量境”。

  ‘境’是境界,非思量就是不可思不可量,‘量’是较量,就是比较,没得比较的,也没有办法思维的,没有办法想像的,为什么呢?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二样东西才可以较量,一个东西怎么较量?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你怎么去较?所以这个里面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大小,也没有方圆,一切都没有,这个心才真正到清净到极处。但是不入这个境界,没有法子啊!他有妄念啊!分别、计较、思量都是妄念,不是真性起用,真性起用没有妄念,没有妄念,一切平等,一切自然,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了八个自然,都是这个境界,自然多快乐!真享受啊!不须一点点勉强啊!那么换句话说,一切的苦难都是不知道顺着自然,自然就是本性。

  底下呢?这个简单的表解,解释常寂光,这三个字的含意,这是分开来说的。

  “常—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这三个字就是本性的德能,本性是本来具足的,这个不是修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我们现在因为有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障碍,就是业障、罪障,障是什么呢?就是把性德障住了,法身不能透出来,法身常住啊!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是法身常住。

  “寂—解脱德,尘劳永寂故”。

  解脱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自由自在,我们现在觉得,唉呀!不自由不自在,自由自在是你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现在为什么不自由?为什么不自在?成天打妄想怎么自由呢?自由自在从那里来呢?是从清净心里得来的,是寂得来的,寂是什么?寂是心里头一念不生,你就自在了,你就自由了,就解脱了。‘尘劳永寂故’,尘是染污,五欲六尘,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身、香、味、触、法,六根所对的,这个东西则染不上,你心清净都染不上,五欲六尘就跟你绝缘了,染不上,虽然天天接触它,接触它不染,这个高明啊!十二因缘里面,爱、取有,它不有,心里头没有,干干净净的,没有!这寂啊!尘劳永寂,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一尘不染,不染了,他也没有劳苦,也没有劳累了,我们世间人稍为做了一点工作的时候,唉呀!很疲倦,很劳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不清净,心要是清净,再多的工作量,为什么呢?他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以他不累。他作了再多,没做嘛!身在做,他心里没有做,就好像那个机器,机械在做一样,你看现在用机器人廿四小时不间断,他不累,他为什么不累?因为他没有妄念嘛!我们人也是个机械,机械在那里做?本来也可以跟机械一样的廿四小时不中断的,他为什么会?因为他有妄念,有妄念就累了、就老了。所以你心要到真正清净,给诸位说,不疲不厌啊!不倦,不疲不倦。所以身体就健康强壮了嘛!这是本能,不须要用药物,也不须练什么气功的,统统都不须要,这个叫做从根本修。你说运气、练气功,或者是用药物来帮助,那都是借外面的力量来刺激这个身体的反应,时间是很短,而且有副作用,不要说别的,就是连气功都有副作用,只是程度大小不相同。真正修心的人,没有副作用,他恢复自然。所以心到清净的时候,这个身体也可以常住世间,那是你愿力,你像这个大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别的人都可以入涅槃,你不能入涅,你替我办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把他的袈裟交给他,衣钵交给他,你把这个东西等弥勒佛下生的时候,你把这个传授给他,代我传授给他,好了!大迦业尊者,现在还在人间,三千年了,等到什么时候?弥勒佛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下生成佛,他要等到那个时候,他的寿命就那么长,凭什么呢?心清净,他有寂啊!心清净。所以大家要想修长寿,要想修不老,长生又不老,这是我们人人所希望的。秦始皇都想尽方法,都找不到长生不老的药,长生不老药就在无量寿经里头,不知道啊!你看看,不过秦始皇那个时候,无量寿经还没来,难怪他找不到。所以诸位牢牢记住,这个一点都不假,不但长生而且不老,人为什么老呢?心不清净就会老,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心不清净就会生病,你一天到晚还要胡思乱想,那你就又会老,又会生病,你要想不老,不病,从今之后不要再打妄想,要想就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那就成功了,这很要紧,尘劳永寂故。

  “光—般若德,智光遍照故”。

  ‘光’是光明,这是智慧,智慧也是我们性德,就是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一切众生个个具足,没有一个人欠缺的,不但是具足,而且是圆满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完全是平等的,也是可惜我们有无明、烦恼盖覆住本性,本性里面虽然有般若智慧,透不出来,因为无明、烦恼的覆盖,虽透出一点点小小的光明来,这小小的光明我们把它错用了,我们六根门头灵明觉知,就是般若德的现象,眼能见、耳能听,这能见能听的是什么呢?是般若德,可是我们现在看,看也看错了,听也把意思会错了,这就是你无明、烦恼、邪见掺杂在这地方,般若虽然透出来,搞错了,错用了。那么由此可知,如果我们没有无明,没有邪念,没有妄想,这个六根起的作用是正智,是般若智慧,就是如来知见啊!法华经里面所讲的佛知佛见,佛知佛见那个没有呢?那么由此可知,清净心是多么重要!‘智光遍照故’,这个遍照没有障碍啊!西方世界去我们这世界十万亿佛国土,我们坐在此地,睁开眼睛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为诸菩萨讲经说法,看得清清楚楚,耳朵也很灵光,阿弥陀佛讲什么?我们听得清清楚楚,没有障碍,遍照啊?所有一切的障碍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妄想、执着’。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就是般若德,德相呢?就是法身德、解脱德,统统具足,‘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天天还在打妄想,还在执着,这就是不听话了,不肯相信佛的教戒,不肯依教奉行,那有什么用处?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是打破妄想、执着的,一切法门里面可以说,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把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你这个当中就没有妄想了,也就没有执着了,有执着?就执着阿弥陀佛,不要执着别的,这句佛号念到纯熟之后呢?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就行了。佛知佛见就现前了,如来智慧德相就出来了,这个法子好啊!所以一切法门里面这个法门第一殊胜。所以要晓得,我们六根所起的作用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我们在经上四十八愿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为什么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就是智光遍照啊!尽虚空,遍法界,都看得清楚,都听得清楚。所以一切众生起心动念统统明了,是因为本性智光遍照,这是:

  “涅槃三德,如来秘藏”。

  如来是自己不是别人,金刚经上有时讲佛,有时讲如来,讲佛从相上讲,讲如来从性上讲,这是不一样的。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秘可以说是秘密,也可以说是深秘,藏是含藏,我们真如本性里面藏有什么东西?藏的有法身、解脱、般若,换句话说,我们真如本性里面藏的有常寂光,那么这个常寂光、法身、解脱、般若,什么时候才会露出来呢?涅槃就露出来,这一看涅槃,涅槃,这个出家人死了才叫涅槃,死了就露出来了,也可以这么讲法,但是这个死,不是普通的死,普通的人死了露不出来,什么东西死了才露出来?烦恼死掉,尘沙惑死掉了,无明惑死掉了。所以这个死,不是死别的,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个东西死掉了,行了!他就露出来了。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灭了,这叫涅槃。所以小乘的涅槃是灭见思烦恼,大乘的涅槃要灭尘沙、无明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说人死了就涅槃了,那是错用了这个名词,不知道这个名词的意义,错用了。‘涅槃三德,如来秘藏’。所以是我们本身本性具足的,可是最重要的呢?就是要把这三种烦恼要断尽,涅槃也是断烦恼的意思。

  “等觉大士”。菩萨位次里面最高的了,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历尽四十一品无明”。

  无明总共四十二品,他已经断了四十一品,菩萨位最高,再断一品,他就成佛了,就不叫菩萨了。所以菩萨最高的位次。等觉菩萨,破四十一品无明,那么再往上提升呢?是:

  “更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

  这成佛了,最后一品什么叫生相呢?我们现在眼睛看到是相,耳朵听到也是相,甚至于心里面动个念头也是相,这相从那里来的呢?总有个来源嘛!这个来源就是生相无明,这一品无明断掉之后啊!相就没有了,就好像一个人睡觉醒了,醒了那个梦没有了。永嘉大师的比喻很好啊!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个觉后就是四十二品无明破尽了,相没有了。

  “法身全显,圆证三德”。

  到这个时候,这个法身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么无明四十二品。所以它每破一品就多证一分,法身是分分证得,必须无明统统断尽了,法身就圆满了,法身全显,圆证三德。

  诸位要知道,常寂光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从圆教初住就证得一分,二住证二分,三住证三分,到成佛圆证,圆满的证得。

  “彻本心源,究竟清净,证入常寂光土”。

  这个常寂光是圆满的,如果不是圆满的常寂光土,初住菩萨就证得了。所以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就见性,见性就是成佛,因为他用心跟佛用心是没有二样的,他用真心,初住以上用真心。所以他的境界是真的境界;实报庄严土。没有,真心没有现前,你的这个土就不是真实的土,妄心变现的妄土,真心变现的真土,这个实报庄严土,真实的,我们今天心不真实,想去找一个真实的实报土,找不到!决定找不到的,心真实了,土就真实。所以成佛,烦恼断尽了、无明断尽了,他证得的是圆满的身土,法身圆满,报土圆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六卷(二次宣讲) B2…5…16

  看第三节:

  “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于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圆生四土”。

  这几句话,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因为西方世界去往生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乃至于十方刹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往生的人数都是不可思议啊!像我们业障、习气非常深重的凡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这都是我们平常非常关心的事情。所以佛在经上,也给我们说的很多。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的机缘,就是天天跟佛见面,天天听佛说法,世尊常给我们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能闻法,可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因为佛不住世,佛法也不普及,何况佛法;许许多多佛法变质了,不是佛法变质,是讲佛法的人把佛法讲歪去了,就变质了,能够闻到正法的机会不多。所以显得格外的可贵。西方极乐世界缘盛,每一个往生的人都不离开阿弥陀佛。我们在本经,跟观无量寿经里面看得很清楚,西方三圣有无量无边的分身,因此我们有这个缘分,天天跟佛在一起,听佛说法,听佛开示,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

  另外一个殊胜无比,就是不退转。十方世界修行,都是有进有退。实在讲,像我们这个世界,进的少,退的多啊!为什么会退转呢?闻法的机缘中断了,就退转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常常看到经上讲:一千二百五十人。实际上还有几个零头,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为什么一定要跟着佛呢?佛到那里去,他就跟到那里。这是佛的常随众,就是不敢中断,离开佛两、三天,烦恼就起现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情形就如此,何况佛灭度之后,是五五百年后,五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之后,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五五百年之后,是什么状况呢?金刚经上讲的:‘斗争坚固’啊!你看,现在世界上,那个地方不斗争呢?斗争坚固的时代。所以,我们离开佛法,必定退转,那么我们要怎样不离佛?怎样不离法呢?这就是我告诉诸位同修,每天不能不瞻仰佛像,每天佛像多看几遍,我没离开佛啊!每天不可以不读经,读经就是听佛教训,这样我们就可以保住自己不退转。所以能有时间,无量寿经每天最好能念一遍,这是至少的,如果时间多的话,念两遍是最好的;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念得愈多愈好,没离开佛嘛!这样才能保得住自己不退转,念了之后要依教奉行,要依照佛的教诲去做。

  讲第三殊胜;是无比的殊胜哪!就是‘寿命无量故’。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一个念佛的人,虽然还没有往生,真正念佛的人,寿命现前就是无量,不要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证‘无量寿’;这也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怎么说现在就证‘无量寿’呢?现在有把握决定往生,这不就是‘无量寿’了吗?无量寿什么时候得来的?现在就得到了啊!我们现在因为有业障,还不能去,业障消除了,就随时可以去。用什么方法消业障呢?用信、愿、持名的方法消业障,所以信、愿、持名就是消业障。就像从前慈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