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癫病原由】  《内经》曰:癫得之於母腹中,名为胎病,其母有所大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又曰:厥成为癫疾。又曰:邪搏阳为癫疾。《纲目》曰:痰邪逆上,头中气乱,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昏眩而倒仆也,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疾。又曰:大人曰癫,小儿曰  ,其实一也。(鏊按:大人亦有患  者,另详诸  条中。《纲目》以大人小儿分癫  ,而以为实属一症,恐非是。)  
【癫与  不同】  《纲目》曰:癫者,异常也。若平日能言,癫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而僵仆直视,心常不乐,言语无伦,如痴如醉。  则卒然晕倒,咬牙作声,吐涎沫,不省人事,随後醒。  
【癫  又与中风不同】  《纲目》曰:癫  仆时,口中作声,将醒,吐涎沫,省後又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省时无沫,後不时发。  
【狂病原由】  《内经》曰:怒狂,生阳也,阳气者,因暴折而难诀,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又曰:阳明病甚,则登高而歌。说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故能登高也。弃衣而走,以热盛於身,故欲弃衣也。妄言骂詈,以阳盛则使人骂詈不避也。不欲食,故妄走也。又曰:邪入於阳则狂。又曰:阴不胜其阳则狂。  
【癫病异处】  《内经》曰:多喜曰癫,多怒曰狂。《难经》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入斗》曰:癫者,异常也,精神痴呆,言语失伦;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重则逾垣上屋,又甚则不避水火,且欲杀人,此痰火壅盛而然也。《直指》曰:阳虚明实则癫,阴虚阳实则狂。《纲目》曰:癫,谓僵仆不省也;狂,谓妄言妄走也。经有言狂癫疾者,又言癫病为狂者,是癫狂为兼病也。《医鉴》曰:癫者,颠倒错乱,於  於狂,皆兼病也,故有癫  、癫狂之名。治癫方十六    控涎丹    ”总治〔  甘遂去心  大钱去皮  白芥子  等分,糊丸,姜汤下七丸,壮者可十馀丸。    琥珀散    ”又〔  琥珀  人叁  茯神  远志  菖蒲  乳香  枣仁  朱砂为衣。    甘遂散    ”因痰〔  甘遂末一钱  猪心血和匀,将猪心切开,入末於内,合以线缚,湿纸包煨熟取药,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一丸,将所煨猪心煎汤化下,如大便下恶物即止。如不效,再下一丸。    宁神导痰汤    ”因怒〔  南星  半夏  枳实  赤苓  橘红  甘草  远志  菖蒲  黄岑  朱砂    抱胆丸    ”因惊〔  水银二两  朱砂  乳香各一两  黑铅一两半  将铅入锅,令化入水很,结成珠子,次下乳香、朱砂,乘热和匀,丸芡实大,空心井花水下一丸。此丸亦治狂病。    金箔镇心丸    ”痰迷〔  胆星一两  天竺黄  琥珀  朱砂各五钱  牛黄  雄黄  珍珠各二钱  麝香五分  蜜丸,金箔为衣,薄荷汤下。    清心温胆汤    ”心虚〔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实  竹茹  白? @菖蒲  香附  当归  白芍  姜黄连各一钱  麦冬八分  川芎  远志  人叁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片     归脾汤    ”思虑〔  龙眼  枣仁  黄    白? @人叁  茯神  木香  炙草  远志  当归  姜  枣     岑连清心丸    ”心热〔  黄岑  黄连  花粉  茯神  麦冬  丹叁  牛黄  菖蒲  远志   士志    承气汤    ”胃实〔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补    滋阴宁神汤    ”阴亏〔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叁  茯神  白? @远志  南星各一钱  枣仁  甘草各五分  酒黄连四分  姜三片    归神丹    ”病後〔  大块朱砂二两入猪心内灯草扎好  蒸二炊久取出另研  枣仁茯神  人叁  当归各二两  西珀  姜远志  龙齿各一两  金箔各二十片为衣  酒糊丸,每九丸至二九丸,麦冬汤下。甚者,乳香、人叁汤下。多梦不卧枣仁汤下。    清心导痰丸    ”  火〔  酒大黄  黄岑各四两  青礞石同焰硝煅如金色  犀角  皂角  朱砂各五钱  沉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水丸,朱砂为衣,水下六七十丸。    活虎丹    ”久癫〔  活蝎虎一个,剪取四足爪,细矸,入朱砂、冰片、麝香各少部研匀。先用礞石散控下痰涎,次用薄荷汤调此药,作一服化下,勿令病人知之,恐不肯服也。此药能补心神,心全则病差。    断  丹    ”复发〔  黄    傂傑諤细辛  甘草各五钱  蛇退一条烧存性  蝉壳全者四枚  牛黄一匙  枣肉丸,梧子大,小儿服者绿豆大,每二十丸,人叁汤下。    加味逍遥散    ”妇人〔  柴胡  酒当归  酒白芍  白?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丹皮  山栀各八分  姜  薄荷叶治狂方十九    山楂丸    ”息治〔    生铁落饮    ”又〔  先煮铁落水入石膏三两  龙齿    茯神  防风各一两半  无叁  秦艽各一两  煎好入竹沥。    承气汤    ”胃实〔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补    惊气丸  ”补魂〔  附子  木香  橘红  姜蚕  麻黄  天麻  葛根  白花蛇各五钱苏叶一两  冰片  麝香各五分  朱砂一钱为衣  蜜丸,圆眼大,薄荷汤下一丸。    通泄散    ”风涎〔  瓜蒂末三钱,加轻粉一匙、水半合,调匀灌之,良久涎自出。如末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    郁金丸    ”补魂〔  朱砂  郁金  白矾    苦叁丸    ”又〔  苦叁一味,蜜丸,每十丸,薄荷汤下。    牛黄解热丸    ”热入血室〔  牛黄钱半  朱砂  郁金  丹皮各三钱  冰片  甘草各一钱  蜜丸。    当归承气汤    ”火盛〔  当归  大黄各一两  芒硝七钱  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一两加姜五片、枣十枚煎。    黄连泻心汤    ”又〔黄岑二两  黄达  生地  知母各一两  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五钱,水煎。    牛黄泻心汤    ”又〔生大黄一两  牛黄  冰片  朱砂各一钱  共为末,每三钱,姜汁、蜜水调下。一名南极延生汤。    清心滚痰丸    ”痰结〔  此即上清心导痰丸。    铁粉散    ”痰迷〔  真铁粉  半夏  南星  白附子  羌活各二两  生川乌一两半朱砂  琥珀  白僵蚕各一两  活矾五钱  全蝎五十个  金箔三十片  共为末,每四钱,姜汁调下,或水调亦可。《本事方》曰:铁粉不但化痰镇心,至於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本盛,铁粉能制伏之也。    镇心丹    ”失心〔  朱砂  活矾  等分,水丸,芡子大,每一丸,叁汤下。    叶氏雄朱丸    ”又〔  朱砂  雄黄各一钱半  白附子一钱  猪心血丸,另用朱砂为衣,每五丸、七丸、九丸,人叁、菖蒲汤下。无人叁,黄  代之。    辰砂宁志丸    ”劳神〔  辰砂二两用酒二升煮酒存二盏留用  姜远志  菖蒲  枣仁  乳香  当归  茯苓  茯神各七钱  人叁五钱  猪心一个研如泥,并酒丸,临卧枣汤下。    宁志化痰汤    ”又〔  胆星  半夏  陈皮  茯苓  姜黄连  天麻  人叁  枣仁  菖蒲各一钱  姜五片  煎服,再服养血清心汤。    弃血清心汤    ”又〔  当归  生地各一钱半  人叁  白? @姜远志  茯神  枣仁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辰砂散    ”不卧〔  块朱砂一两  枣仁  乳香各五钱  服法详上不寐方中。通治癫狂方五    清心滚痰丸    ”痰火〔  方详上。    牛黄清心丸    ”又〔  方详上。    铁粉放    ”风痰〔  方详上。    郁金丸    ”又〔  方详上。    辰砂散    ”不寐〔  方详上不寐方中。2
 诸汗源流(涕目涎唾)    (睡则汗出,醒则倏收,名曰盗汗。不分寤寐,不因劳动,自然汗出,名曰自汗。)    诸汗,心虚病也。汗者,心之液,故其为病,虽有别因,其原总属於心。然肾又主五液;心阳虚不能嘕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亦肾阴衰不能内菅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故汗之病专属心,汗之根未有不兼由心与肾。且肾阴既衰,心血必不足,以精即是血,心虚必本於肾虚,肾虚必至於心虚也。而自汗盗汗,二者又有冷热之分。寒气乘阳虚而发汗,必冷。热气乘阴虚而发汗,必热。又有热火过极,反兼胜己之化者,汗亦冷。此不可不细辨也。夫汗固为心与肾二经之虚,其实五脏虚衰,皆能致汗。其专由心虚而汗者,法当益其血脉(宜当归六黄汤。)其专由肾虚而汗者,法当助其封藏(宜五味子汤。)若由肺虚而汗,则必固其皮毛(宜黄  六一汤。)由脾虚而汗,则必壮其中气(宜补中益气汤。)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五脏所致之汗,各有治法如此,然此皆五脏之气先虚,而後汗出,非汗之出,分属於五脏。经云:惊而夺精,汗出於心(宜远志、柏子仁。)持重远行,汗出於肾(宜人叁、肉桂。)疾走恐惧,汗出於肝(宜枣仁、山药。)摇休劳苦,汗出於脾(宜人叁、白? C)饮食过饱,汗出於胃(宜陈皮、白? C)则又当因乎汗之由,以分治其脏腑。至若肺主气,又主皮毛,肺虚则表不能嘕,而汗从肺自出(宜玉屏风散。)思虑太过,当心一片津津,而汗从心自出(宜天王补心丹,)名曰心汗。胃家虚,水谷气脱散,而汗从胃自出(宜补气运脾丸。)邪在内,玄府不闭,而汗从肾自出(宜无比山药丸。)邪在表,腠理不闭,而汗从肾自出(宜调荣活络饮。)又皆脏腑兼及之馀症也。而阴阳气血之际,尤不容不察。说阴虚者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宜当归六黄汤。)阳虚者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宜黄  建中汤。)肌  涩而尺脉滑,荣血自涸者,必多汗(宜当归六黄汤。)气虚而阳弱者,必体倦自汗(宜  附汤。)气不顺者必多汗(宜小建中汤加白芍、肉桂、木香、甘草、姜、枣。)阴阳偏胜者必多汗(宜黄  汤。)阴火盛者必多汗(宜正气汤。)脏腑之阴,拒格嘕气,浮散於外无所依归者,必多汗(宜玉屏风散。)诸虚不足,羸瘠活瘦,心忪惊汤者,必多汗(宜牡蛎散。)病後气血俱虚者,必多汗(宜十全大补汤。)审乎此,而阴明阳气血,各得其理矣。他如津脱者汗大泄(宜调嘕汤。)痰盛者汗自流(宜理中降痰汤。)火气上蒸冒湿者,必作汗(宜凉膈散。)表虚者汗出溱溱(宜丹溪治汗汤。)湿胜者汗渗肌肉(宜调嘕汤。)胃热者,多於食後汗下如雨(宜二甘汤。)饮酒中风者,恶风少气,汗出如浴,《内经》谓之漏风,其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热喘息,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劳事者(宜白? 瓷C)以上七症,悉自汗之患,所当治者也,惟汗出如珠如油如胶,淋漓而揩拭不逮者,皆不可治。人有汗出额上偏多者,以头为诸阳所会,故蒸热而汗,此就无病者言之也。又以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属脾,  属肾,额属心,三焦之火,涸其肾水,沟渠之水,迫而上属於心,故血虚而偏多汗,此就有病者言之也(宜额汗方。)若头汗出,齐颈而还,则为血症(宜四物汤加减。)湿邪搏阳,亦汗出头额(宜叁用胜湿汤、调嘕汤。)水结胸无大热亦汗出头额(宜小半夏汤加茯苓。)阳明胃实,亦汗出头额(宜调胃承气汤。而又有手足汗者,液自胃府旁达於外,则手足自汗。有热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阳明病也,必当下(宜大柴胡汤。)有手足汗,用凉药补药俱不效者,此阴阳不和,经络不调也(宜八物汤加半夏、茯苓为君,川乌、白附子为佐使,即止。)有两腋汗,脚心汗,久不愈者,此湿热流注也(宜牡矾丹。)而又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有阴囊汗出,久而生疮,其痒甚苦,搔之不足,後必自痛者,则为湿热流注(宜牡矾丹。)而又有血汗者,汗出污衣,甚如苏木水湔染,即《内经》之蔑症,刖由胆经受热,血遂妄行,又与手少阴气并,故成此症(宜定命散。)亦或由大喜伤心者,则以喜必气散,血随气行,故成此症(宜黄  建中汤,兼用小麦、麦门冬,金银器煎汤调下妙香散。)亦或有产妇血汗者,则以气血亏耗也(宜僊皮散。)而又有黄汗者,则以汗出时,入水澡浴,湿热内郁之故(宜  陈汤,)另详黄疸门。若乃汗多不止,其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  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又阳虚亡阳,汗不得出,亦名曰亡阳症,必致头眩身栗(宜陶氏再造散。)以上总指自汗言。经曰:肾病也者,寝汗出,憎风。说肾伤则阳衰,阳衰则嘕虚,所虚之卫行於阴分,当目瞑之时,无气以固其表,则腠理开而盗汗出,醒则行阴之嘕气复於表,而盗汗止,法当益气补阴降火,则自愈(宜当归六黄汤、四制白? 瓷B牡蛎散或盗汗良方,)此其大较也。或有缘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或有缘肝热甚者(宜龙胆散,)或有缘气血两虚者(宜当归地黄汤,)或有缘诸虚不足者(宜叁  汤,)其病虽同,而源则异。以上总揩盗汗言,然则自汗盗汗,乌容忽视之也哉。  
【脉  法】  《内经释》曰:尺肤涩而尺脉滑,此自汗而血涸津脱也。《脉诀》曰:汗浮虚,或涩或濡,软散洪大,渴饮无馀。又曰:肝脉浮虚,或濡或涩,自汗在寸,盗汗在尺。仲景曰:寸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又曰:伤寒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当汗出解也。脉迟者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脉经》曰:男子平人虚微细者,喜盗汗出。  
【汗即津液】  《内经注》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津渗於孔窍,留而不行者,是为液。《贸生》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经瘦,耳数鸣。东垣曰:大肠主津,小肠主液,二肠受胃之荣气,乃能行津液於上焦,灌溉皮毛,充实腠理。若饮食不节,胃气不足,二肠无所禀受,故津液涸竭也。  
【汗因湿热】  《内经注》曰:阳气上搏,阴能固之,则蒸而为汗。《难经》曰:肾邪入心为汗。《正传》曰:心为君火,脾胃为湿土,此湿热相搏,而为汗明矣。《纲目》曰:嘕气虚则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