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泄其毒气。十日外,不治自愈。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闭塞,语音不出,头面大肿,食不知味者,必死。丹溪曰:大头瘟,此热气在高巅之上,切勿用降药。《入门》曰:大头瘟治法,当先缓而後急。先缓者,邪见於无形之处,至高之分,当用缓缓徐徐服之,寒药则用酒浸酒炒皆是也。後急者,邪气入於中有形质之所,此为客邪,故须急急去之。又曰:服药俱仰卧,使药气上行。又曰:东垣普济消毒饮子最妙,人中黄丸亦妙。”瘟疫热病不治症〔《灵枢》曰:此症不可治者有九:一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泄而腹满甚者死;三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老人小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汗不出,呕而下血者死;七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髓热者死;九热而痉者死。痉者,股折瘛  齿噤  也。治瘟疫方四十七达原饮”总治〔槟榔二钱  厚朴知母  白芍   黄芩各一钱   草果  甘草各五钱白虎汤”未表〔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大承气汤  ”入胃〔  大黄  芒硝枳实  厚朴举斑汤  ”透斑〔  当归  赤芍各一钱  穿山甲二钱  柴胡  白芷各七分  升麻五分瓜蒂散  ”不吐〔  山栀二钱  赤小豆一钱二分  瓜蒂一钱如无淡豉二钱代  水煎分二服,缓下。清热解肌汤  ”发表〔  葛根三钱黄芩   赤芍各钱半  甘草一钱三消饮  ”馀邪〔人叁白虎汤  ”正微〔  人叁  石膏知母  甘草  梗米大柴胡汤  ”治里〔香苏散  ”疏利〔  香附三钱  苏叶二钱半  陈皮一钱半  苍术  甘草各一钱姜三片  葱白二个柴胡清燥汤  ”郁阳〔  当归  白芍生地  陈皮   花粉  知母  甘草  柴胡  灯心调胃承气汤  ”宿垢〔茵陈蒿汤”胃热〔茵陈二钱  大黄五钱  山栀一钱  姜三片桃仁承气汤  ”瘀血〔  桃仁十八粒大黄四钱  芒硝二钱  甘草  桂枝各一钱犀角地黄汤  ”下血後〔  地黄一两犀角白芍  丹皮各钱黄龙汤  ”元脱〔  人叁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甘草  当归生脉散  ”又〔  人叁  五味子  麦冬清燥养荣汤  ”下後〔  知母  花粉当归  白芍  生地  陈皮  灯心  甘草柴胡养荣汤 ”馀热〔  柴胡  黄芩陈皮  甘草  生地  当归  白芍  厚朴  大黄  枳实  姜瓜贝养荣汤  ”痰饮〔瓜蒌  贝母花粉  当归  白芍  知母  苏子  橘红  姜小柴胡汤  ”邪入血海〔  柴胡  黄芩  人叁  半夏  甘草  姜槟榔顺气汤  ”疫痢〔  大黄  厚朴枳实  槟榔  白芍  生姜上清散  ”感冒〔  元叁  薄荷  荆芥  甘草  归尾  熟军  桔梗  陈皮  黄芩枳壳  川芎普济消毒饮子  ”大头瘟〔  酒黄连酒黄芩各五钱  人叁三钱  陈皮  桔梗  元叁  柴胡  甘草二各钱  牛蒡子  马勃  板蓝根如无用青黛  连翘各一钱  升麻  姜蚕各五分  共为末,取一半,白汤调和,时时呷之。一半蜜丸,弹子大,每丸,细嚼,白汤送下。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共锉,取末一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之亦可。肿甚宜砭刺出血。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或发热,或不热身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头天行,染之多死。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於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甚,遂制一方,名曰普济消毒饮子,服之皆愈,人谓之仙方。沈氏头瘟汤  ”又〔川芎一钱   桔梗防风  荆芥穗各一钱半  柴胡七分  黄芩归尾各二钱此馀自制方也。用以治大头瘟初起一两日者,无不愈。阳明邪盛者,加葛根、厚朴各钱半。荆防败毒散  ”捻头〔  羌活  独活柴胡  前胡  人叁  桔梗  枳壳  茯苓  川芎  荆芥  薄荷  人中黄  大力子各一钱防风一钱半  缓服。加金汁一匙尤妙。生犀饮  ”瓜瓤〔  黄土五钱  犀角二钱  川连  苍术各一钱  金汁半杯冲     片茶叶一大撮  日三夜二服。清热解毒汤  ”杨梅〔  人叁  黄连黄芩  白芍  生地各三钱  石膏  羌活  知母生姜各二钱  甘草一钱半  升麻  葛根各一钱  水一斗,煎五升,每服一升,分日三夜二服。人中黄丸  ”又〔  大黄三两  人中黄如无坑垢代之  苍术麻油炒  桔梗各二两人叁  黄连  防风各五钱  香附姜汁拌不用炒一两半  神僸糊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物汤下,痰甚二陈汤下,热甚童便下,通用清热解毒汤下,二三服。人中黄散  ”疙瘩〔  辰砂  雄黄各钱半  人中黄一两  每末二钱,薄荷、桔梗汤下,日三夜二服。双解散  ”绞肠〔  麻黄  薄荷  白芍  当归  大黄  防风  芒硝  连翘  川芎各五钱  黄芩  桔梗  石膏各一两  甘草二两  荆芥  山栀  白术各五钱  滑石三两以上名防风通圣散。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以上天水散。将通圣、天水二散各一半,和为粗末,每周二两,水煎,加姜三片,葱白二个热服取汗,即名双解散。九味羌活汤 ”初感〔  羌活  防风各钱半  苍术  川芎  黄芩  白芷  生地各钱二分  细辛  甘草各五分  枣二  葱白二升麻葛根汤  ”总治〔  葛根二钱升麻  白芍  甘草各一钱  姜二  葱白二葛根解肌汤  ”春疫〔  葛根三钱黄芩二钱  赤芍钱半  桂枝一钱  甘草八分麻黄五分  姜  枣调中汤  ”夏疫〔  大黄一钱半  黄芩  白芍  葛根  桔梗  赤苓  ? ? 白术甘草各一钱苍术白虎汤  ”秋疫〔  苍术  石膏知母  甘草  梗米甘桔汤  ”冬疫〔  甘草  桔梗  大柴胡汤  ”里症〔托里消毒散  ”大头瘟〔  金银花陈皮各三钱   盐黄儀  花粉各二钱  防风当归  川芎  白芷  桔梗  厚朴  角刺炒穿山甲炙各一钱苍术升麻汤  ”瘴疫〔  苍术一钱半半夏一钱  厚朴  陈皮  枳实  桔梗  川芎升麻  柴胡  木通各七分  黄连  黄芩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三加味柴胡汤  ”又〔  柴胡二钱  黄芩  人叁  半夏  甘草  枳壳  大黄各一钱姜三  枣二太无神术散  ”又〔  苍术三钱  陈皮  厚朴各二钱  石菖蒲  藿香  甘草各一钱  姜三  枣二  一方无菖蒲,有香附,名神术散气散。此专主山岚瘴气之妙方也。屠苏饮  ”预防〔   白术两八钱  大黄  桔梗  川椒  肉桂各两半  虎杖根两二钱  川乌六钱  共锉,盛绛囊,十二月晦,沉井中,正月朔日早取药,入一瓶清酒中煎数沸,东向饮之,从少至老饮一杯,其馀还沉井中,取水饮之。太仓公辟瘟丹  ”又〔  苍术八两白术  乌药  黄连  羌活各四两  川乌  草乌细辛  紫草  防风   独活  ? ? 白芷香附  当归  荆芥  肉桂  甘松  三奈  白芍乾姜  麻黄  皂角  甘草各二两  麝香三钱牛  枣肉丸,弹子大,每取一丸,烧之。七物赤散  ”又〔  丹砂另研  川乌炮各一两  花粉七钱半  细辛  羊踯躅  炮姜白术各五钱  每末五分,温酒下。取汗解再服一钱。通气散  ”搐鼻〔  元胡索钱半  皂角  川芎各一钱  藜芦五分  踯躅花二分半用纸捻蘸药,搐於鼻中取嚏,日三五次。雄黄散  ”涂鼻〔  雄黄末水调,以笔浓蘸,涂鼻窍中,虽与病人同床,亦不相染。初洗面後,及临卧点之。太乙流金散  ”佩烧〔  羚羊角一两雄黄  矾石  鬼箭羽各七钱半  为粗末,三角绛囊盛一两,带心前,并挂户上。又青布裹少部B,中庭烧之。2
 邪祟病源流邪祟,内外因俱有病也。其因於内者,若癫邪、郁冒、卒死等症,皆缘自己元神不守,恍恍惚惚,造无为有,如有见闻,乃极虚之候,非真为鬼邪所侮也。其因於外者,若十疰、五尸、中恶、客忤、鬼击、鬼打、鬼排、鬼魅、鬼魇、尸厥等症,皆实有邪祟为患,不问其人虚实强弱,皆能犯之,性命悬於呼吸,不速救,俱能杀人。  故条列之。何谓癫邪?凡人气血衰耗,元精不固,或挟痰火,瞀乱心神,遂至视听言动,悉乖常度,似癫非癫,似醉非醉,歌泣吟笑,不一其态,妄言妄见,多生恐怖,斯真元虚之极矣(宜归神丹、加减镇心丹)。何谓郁冒?凡人汗出太甚,或血少,气并於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滞而不行,虽平时无疾,身忽如死,不能引动,目闭口呆,不知人事,即微知人,亦恶闻声响,若有鬼神捕之,须臾气过血还,即便苏寤,若眩冒然者,妇人多有此症(宜白微汤、仓公散)。何谓卒死?即《灵枢》三虚、三实之说是也。三虚者,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恶风所伤。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而三虚相搏者,必见有五色非常之鬼,遂致暴病卒亡,亦皆由元神不完之故。故其卒死之时,口张目开,手撒遗尿,皆虚象也,治必补气。间亦有壮实人而卒死者,必目闭口噤手拳,此为有异,治又当散表,不得用补药(宜备急丸、清心丸、至宝丹)。以上皆内因病。何谓十疰、五尸?气疰、劳疰、鬼疰、冷疰、食疰、尸疰、水疰、土疰、生人疰、死人疰,此谓十疰。飞尸、遁尸、沉尸、风尸、注尸,此谓五尸。十疰、五尸,为病相似,或因人死三年之外,魂神化作风尘,着人成病。或逢年月之厄,感魑魅之精,因而疠气流行身体,令人寒热交作,昏昏默默,不能的知所苦,积久委顿,渐成痨瘵,肌肉尽削,以至於死,死後复传疰他人,惨至灭门,可胜痛矣(宜十疰丸、桃奴丸、八毒赤散、太乙神精丹)。何谓中恶?凡人偶入荒喯庙郊野冷厕,及人迹罕到之处,忽见鬼物,口鼻吸着鬼气,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两手握拳,口鼻出清血白沫,狂言惊忤,与尸厥略同,但腹不鸣,心腹俱暖为异耳。慎勿轻动其尸,速令众人围绕,打鼓烧火,烧麝香、安息香,俟苏方可移归,服药治之(宜桃奴丸、太乙神精丹)。何谓客忤?即中恶之类,多於道路得之,亦由感触邪恶之气,故即时昏晕,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速治,亦能杀人,当急取盐如鸡子大部B,青布裹,烧赤,纳酒中,顿服,当吐出恶物,然後服药(宜备急丸、太乙神精丹)。何谓鬼击、鬼打、鬼排?卒着鬼气,如刀刃刺击,或如杖打之状,胸腹间痛不可按,排击处亦痛,甚则吐衄下血,此等病,皆来之无渐,卒然而死者也(宜朱犀散、太乙神精丹)。何谓鬼魅?或为邪祟附着於体,沉沉默默,妄言谵语,乍寒乍热,心腹满,手足冷,气短,不能食饮(宜八毒赤散、苏合香元)。或为山林穷谷妖狐迷乱,精神减少,日渐  瘦,能言未然祸福,毫发皆验,人有念起,即知其故(宜辟邪丹、苏合香元)。或妇女与鬼邪相交,每与交时,神思昏迷,口多妄语,醒则依然如故,面色娇红,日久腹中作痞,如抱瓮然,各曰鬼胎,须服药下之(宜先服紫金锭,再服回春辟邪丹)。何谓鬼魇?人睡则魂魄外游,或为鬼邪魇屈,其精神弱者,往往久不得寤,至於气绝,此症於客舍冷房中得之为多,但闻其人梦中吃吃作声,便叫唤,如不醒,乃鬼魇也,不得近前急唤,但痛咬其足跟,及大拇指甲边,并多唾其面,若本有灯,不可灭,若本无灯,不可用灯照,如再不苏,移动处些子,徐唤之,以笔管吹两耳,以半夏、皂角末吹鼻中,苏後服药治之(宜雄朱散)。其有鬼魇及卒鬼击,血漏腹中,烦满欲死者,雄黄末吹鼻中,又酒调一钱服之,日三,能化血为水。又有梦中被鬼刺杀排击,忽吐衄下血,甚而九窍皆血者,急须治之(宜独活散)。何谓尸厥?凡人卒中邪恶,与脏气相逆忤,忽手足厥冷,头面青黑,牙关紧闭,腹中气走如雷鸣,听其耳中,如微语声者,即是尸厥。言如死尸,只脉动,心胸暖气不绝耳,急以菖蒲汁灌之,再服药(宜还魂汤、朱犀散)。以上皆外因病,然邪必乘虚而入,  元精充足,阳气壮盛,亦未见邪祟之能为祸也。故凡遇此等症者,审知其虚,必以补元为主。审知其邪,必以通神明,去鬼恶为主。其有挟寒、挟火、挟食、挟痰者,又当兼治之,而自无弗愈矣。”脉  法〔  《内经》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注云:连脏者,神去故也。《千金》曰:脉来迟伏,或如雀啄,乃邪脉也。若脉来弱,绵绵迟伏,或绵绵不知度数,而颜色不变,此邪病也。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为祸祟脉也。两手脉浮,浮细微,绵绵不可知,但有阴脉亦细绵绵,此为阴  、阳  之脉,此亡人为祟也。脉来洪大而弱者,此社祟也。脉来沉沉涩涩,四肢重者,土祟也。脉来如飘风,从阴趋阳者,风邪也。一来调,一来速者,鬼邪也。《脉经》曰: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反小者死。又曰: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得效》曰:欲知祟害,心脉虚散,肝脉洪盛,或浮沉长短大小无定,或错杂不伦。《纲目》曰:疰脉浮大可治,细数难治。《精义》曰:若脉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者,亡祟也。或大而弱??者,社祟也。脉来乍大乍小,乍短乍长者,则鬼祟也。《回春》曰:有人得病之初,便谵语发狂,六部无脉,然切大指之下,寸口之上,却有动脉,此谓之鬼脉,乃邪祟为之也。”邪祟症治〔   《内经》曰:邪客於手足少阴(心、肾)、太阴(肺、脾)、足阳明(胃)之络,此五络,皆会於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名曰尸厥,以竹管吹两耳即苏。《纲目》曰:凡尸厥、郁冒、卒中、卒死之类,皆当发表。仲景云:郁冒欲解,必大汗出是也。《本事》曰:郁冒由血少气并者,亦名血厥。《遗篇》曰:凡暴亡,不出一时可救之,虽气闭肢冷,若心腹温,鼻微温,目中神彩不转,口中无涎,舌与阴卵不缩者,皆可治。立斋曰:鬼胎症,因七情相乾,脾胃亏损,气血虚弱,行失常道,冲任乖违而致之者,乃元气不足,病气有馀也。若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症,治法以补元气为主,而佐以雄黄丸之类行散之。《济阴纲目》曰: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症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