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马上就要过河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路的交通指挥人员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央突击师的人了。
    第2陆战师顺利地夺取了240架虎式直升机后,郝志刚决心吃掉考拉尔德的第二张王牌――460辆勒克莱尔坦克。这些天电子战小组频繁出击,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这批坦克的运输路线和方案。他们预先用特殊手段破坏了卡普提河大桥,并且不露痕迹。制造了夺取坦克的良机。印军坦克要绕道,只得请当地的守备部队负责指路和引导。郝志刚提前一天把大批的突击队员和坦克手埋伏在这个地区,在这荒丘野地散布了2000多人外面一点也看不出。坦克一驶下公路进入小路,他们就迅速地解决了印军的交通指挥人员,换上了“冒牌”的印军,并得到了发给他们用于联系的对讲机。那些坦克兵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守备部队的人,所以也不可能觉察这些变化。
    这时在路旁的正好是特种兵连长,他不失时机地让一名队员去指挥第二辆坦克停一下,然后一个箭步窜上了低速行驶的坦克,用无声手枪击毙了那位参谋长,并一下子把他拖出坦克扔到路边。另一名队员则跑到坦克前做手势让坦克停下,驾驶员莫名其妙地停了车,由于舱盖已经打开,只见一个交通指挥人员站上了坦克对他说,前面拐弯处有一个大坑你也去看看能否通过吧。他就钻出了坦克,里面的炮手居然也跟了出来,倒是省了一番手脚,两人被解决后,这就成了我们的第一辆坦克,立即有队员上前在坦克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贴上了2个荧光标记,我们的人只要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人的了。我们的坦克手虽然能驾驶,可是不能用它来作战,好在计划中就不需要他们作战。一名善于模仿印度人说话的队员则进去冒充“参谋长”,他只要略微带些着凉咳嗽,再加上在通话器中“加入”一些雷电干扰,无人能识别出来。说来话长,实际上只是几秒针的时间。
    坦克行列又继续前进了。等过了河,又行驶了1公里,在突击师参谋长傅其彪上校的一声令下,坦克行列纷纷停了下来。有的是交通指挥人员让他们停的,然后以各种办法让他们出来,自然就把他们解决了。有的是突击队员暗中堵住了坦克的进气口,制造出“故障”,迫使坦克手出来予以解决。最神的是这么大的行动居然没有出乱子,这也可见突击师官兵的素质之高。只不过20分钟的时间,这460辆勒克莱尔坦克已经落入我军之手,当然他们暂时还没有很大的战斗力。
    到离开会合点只有800米的时候,第一辆坦克中的“参谋长”呼叫负责维护的法国人,说他们前面的3辆坦克发生了故障,“可能”是涉水时出的问题,把路也堵死了。法国人的队长问道,大概是什么问题。回答是转向操纵失灵。于是这位队长带了8位技师拿了一些工具,跑了过来。此时,在会合点负责的是第17师的一个参谋,他马上命令2辆装甲车上的人下来当警卫,保护法国人。这一行人迅速地从好几个交通指挥人员的面前走过,他们还热情地为法国人指路呢。可是等他们刚看到坦克时,就悉数被我军的突击队员制服了。那位法国人的队长在枪口的威逼下,只好向那个印军参谋通报,再有15分钟就能排除故障了,不过要请法国的维护人员立即送几件工具过来。于是参谋让他与其他法国人通话,他用法语讲了几个专用名词。于是又有8名法国维护人员在另2辆装甲车的印军的保护和帮助下,拿了工具直奔小路而去。等他们也落入我军之手,傅其彪上校按预定方案发出了信号。突击队员立即分工向各自的目标出击。
    此时已是当地时间18:40,雨越来越小了,天已经黑了。12辆装甲车又有2辆的人下车,到了师参谋的身边,好听从他的差遣。另6辆的人,觉得车内闷气,也打开了舱门透风。那些运输车的驾驶员也都放下车窗靠在座椅上打瞌睡养神。那辆客车上只有7个法国人了。这时他们的近旁突然冲出来大批的突击队员。6枚枪榴弹准确地钻入了那6辆装甲车,一举把车内的印军报销了。另外一批突击队员迅速钻进了另6辆空的装甲车,他们立即驶近那辆客车,不过已经有好几名队员先跳上了车,击毙了印军的驾驶员,并立即让法国技师俯卧到车厢的地板,还每人给了一顶头盔,让他们都套上了防弹背心。于是留下2辆继续警戒。那个师参谋和他身边的印军早已被解决掉,4辆装甲车和大批突击队员已经用狂猛的火力扫射那些坦克运输车,那些毫无戒备的运输兵如何是对手,转瞬即被全歼。
    却说那16辆运输坦克炮弹的重型运输车,在第17师124坦克团参谋长的率领下沿着丘陵间弯曲的公路急速奔驰,这里距前线只有55公里,公路的控制权已由军方接管,为了给这支庞大的坦克输运车队让路,这段时间极少有车辆通行。他们刚要绕过一个山嘴,只见一个印度兵手臂上箍着“执勤”字样,挥舞一面小红旗让他们停车。他跳上了踏板向团参谋长行了个军礼,说道:“报告长官,刚才下雨把前面的公路冲出了2个坑,工兵已经在赶过来抢修了。大概要1小时后就修好了。否则,你们派人去看看能不能把车开过去。”
    参谋长当然不愿意等,于是亲自带了2个司机前往察看,其他司机也纷纷下车透透气,此时雨已经停了。参谋长刚转过山嘴就被解决掉了,路边埋伏的突击队员也顺利地解决了那些司机和押车的警卫人员。他们找了块路边的平地把车停好了,要等着后面的坦克开路才能到达我军阵地。
    当卡普提河大桥畔开火的信息传到利多的突击师指挥部后,这次行动的总指挥郝志刚少将将命令参战部队出击。47集团军的坦克师这次配属他指挥,220电动主战坦克在陆航兵团120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下,向利多到迪格博伊南方28公里宽的印军防线发起了冲击。4架WZ-12M以扫雷火箭弹为坦克打开了通道,重型坦克的前锋是8辆带有推土铲的主战坦克,它们不断地填平通道上的反坦克堑壕。主战坦克以强大的火力摧毁了印军的地堡和工事,很快地突破了印军的前沿阵地,后面的步兵战车和轻装步兵迅速跟进,以火力清除印军步兵的反坦克火力。这支从低空到地面的铁军协同地向印军的纵深阵地推进。
    一支由12架WZ-12护卫的运输直升机分队迅即来到了卡普提河大桥,接运了俘虏的法国人和大批印军的坦克手。突击队员则大都登上了完好无损的300多辆空载的坦克运输车的驾驶舱,跟在先头部队的220辆坦克之后,后面又是240辆坦克,我军尚未掌握这批坦克的作战技能,仅以坦克上的重机枪扫射,所以那6辆火力较强的装甲车反而在最后押阵。途中又接上16辆弹药运输车,让它们居中。这支庞大的坦克车龙飞速向印军在利多一带的防线冲击过去。不过半个小时后就赶到了印军阵地的后面。
    印军的防御部队正在苦苦地抵御正面我军的进攻时,后背突然遭到了强大火力的攻击。这里本来是第17、第18重装甲师的防地,他们正在等待这批坦克的到来呢。谁知这批坦克反而掉转炮口来打他们了。这批坦克虽仅以坦克上的重机枪扫射,然而这么多坦克的声势实在惊人,此时我军的陆航兵团的主力也转为掩护他们了。第17、18师留在阵地上的自行榴弹炮和防空装甲车如何经受得起啊。未被摧毁的也纷纷向两侧的阵地逃去。这460辆坦克夹着16辆弹药运输车和300多辆空的坦克运输车,在我军电动坦克组成的钢铁屏障的保护下,如同一阵狂暴的龙卷风扫过了这段印军阵地。那24位法国人早就被直升机运送到我军阵地,不久又被专机送到了重庆坦克制造厂。
    从卡普提河大桥的枪炮声起,到尾随勒克莱尔坦克群的最后一辆缴获的装甲车进入我军阵地,前后不过一个半小时,转瞬间利多一带又复归平静。印军隆丁基地派遣的快速旅都没有赶上这场热闹。
    隆丁印军东北战区前线指挥部7月15日9:00
    在今天的军事会议上司令官的脸色更加严峻了,各将领在报告时十分小心唯恐引起他的不快。他手中的第二张王牌又被对手吃掉了,对方的出手越来越厉害了。
    利多防区的司令官是第4军军长凯辛根少将,他报告道:“第17、第18重装甲师各自的3个坦克团连人带坦克都被敌军劫持了,留在阵地上的自行榴弹炮团和防空装甲车团也基本上被摧毁了。这将严重削弱‘门闩’作战行动的打击力量。”
    战区参谋长丹顿少将说道:“敌军的这二次行动,甚至前一次劫持‘海鹞’的行动显然都是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才能组织得如此完美。参谋部认为不可能是内部人员透露的。经查各防区都发生过基层连队连部被敌军偷袭的事故,敌军完全可以从连部的电脑上通过军用网络获取我军的秘密。据说电脑高手能破解各种复杂的口令进入各级电脑系统。请各位加强电脑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卫,参谋部将下文规定新的管理办法。”
    他的话引起了全场的震惊。会议前他已经与司令官讨论过此事了。考拉尔德虽然出身于装甲部队,但十分关注信息战的形势,在震惊之余他心里明白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他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可是现在电脑网络已经渗透到连队一级,下达的指令和文件,上送的报告和统计材料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电话只是用于实时指挥或紧急事件的请示。难道又要回到靠传令兵传送文件的时代了吗?考拉尔德司令官决策,进攻的D日再推迟2天-7月23日,调动坦克需要更多些时间。他下决心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这就必须尽快实施“门闩”行动,以优势的重装甲部队在山前丘陵地带大量杀伤敌军,并最终把他们逐出这一地区。为了加强行动的保密,他指令参谋部的电子战部队在网络上散布假信息,并制订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又规定有关此次行动的命令、文件全部制作成加密的书面文件传送,不准保留在联网的电脑中。送总参谋部的加密文件也以军机传送,直到军用电脑网络得到彻底的改造为止。
    可惜电子战部队只能完成制造假情报的任务。对于网络的防范措施却一筹莫展。本来以印度的市场容量可以发展自己的电脑网络系统,可是他们应用软件的生产能力虽然比较强,但芯片制造业却太落后了,而且也不掌握先进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如果芯片委托国外生产,那等于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只好沿用美国人的电脑网络系统,固然有利于拓展软件业的出口市场,但是在军用网络中却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我军电子战团一系列成功的突击行动,为这套系统敲响了丧钟。
    
   
第十六节 东线决战


    拉萨前指作战室7月21日10:00
    前指参谋部从侦察卫星和各型侦察机得到的情报都显示印军东北战区即将在利多一带发起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可是各处电子战突击小分队从印军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却充斥了一个名为“恒河”作战行动的内容。印军在西里古里到提斯浦尔一线也增强了兵力,尤其是提斯浦尔增加了一个主力师和2个守备师,自行榴弹炮和武装直升机也增加了不少。不过这些并不足以构成对我军的威胁。
    战区召集各集团军首长、中央突击师郝志刚师长和第2陆战师石一正师长紧急商讨对策。
    年副总理首先发言:“自从印巴战线再次停火以后,印度调兵遣将准备夺回中印边界战争的主动权。印度自以为很有把握,舆论似乎又乐观起来。他们的依据是我军已经受到雨季的困扰,被迫停止进攻转向了防御;而他们则可以集中兵力,美国由于不再受巴基斯坦的束缚大幅度增加了对印的军援。西方也在不断制造印度必嬴的舆论,煽动印度继续打下去。上二次我军的成功的突击作战,成效极为显著,中央统帅部很满意,印度成了我军新的运输大队长。不过这些行动为时很短,我军出于战略考虑也未作很多的宣传,所以还没有触到他们的痛处。
    “实际上,这是一场边境冲突,我军不可能继续推进了。中央决策:现有的防线绝不能退缩,印度既然陈兵百万急于同我展开决战,我军一定要予以迎头痛击,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西方和印度的舆论一再强调印度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打一场持久战,这是绝对片面的。一个人扛一杆枪并不是一个兵,要培养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勇猛战士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想让他熟练地操纵战机、直升机、预警机,更是代价高昂。我们至今尚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与印军在前阶段损失了大批的精锐部队关系极大。如果能再次大批歼灭印军的精锐部队,那将奠定胜局。”
    前指参谋长史宏钧中将报告:“从各方面收集的情报来看,印军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反击战。确定其主攻方向和发起攻击时间至关紧要。情报室的分析人员认为,近来从印军网络上截获的信息是有问题的,与卫星和侦察机得到的情报差别很大,很可能是印军放出的烟幕。今天请大家来共同分析,并决策应对措施。”
    接着由情报室介绍了各项资料,包括总部收集的情报。各集团军首长也汇报了各战线的防御作战的情况。整体的态势显示,印军虽然不得不在印巴停火线保留相当的兵力,但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把主要的军力转移到了中印战线,印军的战略和战役输运能力相当强。当前在中印边境,印军已陈兵80多万,超过我军一倍多。印军现在尚有2600辆主战坦克,已经有1700辆转移到东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出于各自的目的,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援,由于巴基斯坦退出了战争,美国已经走到了前台。美国的第一批包括M1A1主战坦克、改进型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已经进入了东线。这一阶段印军在全线各处发起了小规模的反击战,在东北走廊地区更是部署了不少的防空导弹阵地,还安装了相当数量的备用雷达系统――它们仅在调试时短暂开机。在东线调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