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名教官进行现场支持。每个快速旅都有5个营的机械化部队,除了原有的BMD伞兵战车外,还引进了大批的新型法制AMX-10RCII“沙漠之狮”轮式战车和“潘哈德”火力突击车,鉴于中国的微型步兵战车“电甲虫”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印度也引进了大批的最新型的德制“鼬鼠II”微型战车,它们都可在高原的地面上推进,也可搭载直升机垂直输运,在阿克赛钦和班公湖一带的高原台地上应能发挥作用。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支美制M79式榴弹发射器,增强了突击火力。
    另一支主力就是刚恢复建制的第5整编山地师,他们加强了防空力量,不仅在各团配置了防空导弹系统,还在每个连有一个防空班――清一式配备“毒刺”导弹。看来他们吃够了我军陆航兵团的苦头。还有第11快速旅、第35、第36装甲步兵师和第73轻步兵师。他们是攻击的主力。另有127、137二个后备师担负守备和战俘处理等战勤事务。
    空军方面,印度人租借了2架E-767预警指挥机和4架E-3C;10架改装的OA-10,装备了最新型的双模毫米波PD,从空中探测中国的隐形小战机的能力,它将向LCA战机指示目标。空军还得到了48架C-130J,加上原来的16架伊尔-76,可用于大规模空运。
    美国的电脑网络专家指导印军专家在军用网络的重要节点设立了一系列的“防火墙”系统,美国还提供了大批的新型电脑供印军改进原来的系统。民用网络与军用网络的4个通道,24小时处于值班人员的监视下。还重施故技编制了一个虚拟的名为“重返英帕尔”的作战计划,目标是收复利多、萨地亚和马库姆三角地区。
    为掩护“阿格拉”行动,中印边境全线的印军不断地向我军防线发起小规模短距离的突击。在东北战区加强对利多-密支那公路的空袭和特种部队的偷袭;在西线则不断发起空袭和武装直升机的突击攻击我军的公路和前沿基地。这样既可以消耗我军的军力,还通过实战可以快速地掌握新的装备。
    印度的舆论则不断贬低上次反击战役失败的意义,强调印度是大国,将以持续不断的顽强战斗来“赶走侵略军”,并呼吁国民全力支持军方的反击。
    印度急于在雨季结束前取得一次大捷,以扭转连战连败的局面,并且一改以往强调兵员优势取胜的思想,试图在西方强国的支持下,以高技术兵种来压倒中国,据西方的军事专家的研究,高技术兵种是美国和北约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而美国等西方国家这次是下了大本钱的,决心刹住中国连胜的势头。他们深知伊拉克和南斯拉夫这两个对手太弱,根本不足以证明他们的高技术兵器的真实能力,他们的战略理论也没有经受考验,因此急于借助这个机会对此进行验证。当然,美军的高层也知道他们并没有把精华交给印军,F-22战机和科曼奇隐形直升机都没有拿出来,从内心来说他们也不认为阿帕奇比电动“短吻鳄”强,超级美洲虎比苏-27厉害,可是他们绝对相信中国人不可能在数量上接近这支世界上最大的陆航集团军。美国人居然想以数量来压倒对手,这可是在二战后的第一次,这是否一个象征呢?这将由后世的军史专家来论证了。
    美军秘密组织了一个考察团,要求印度政府同意让他们去前线实地考察这次战役的全过程。既然美国人出了那么多钱,印度也只好同意了。印度军方虽然无法反对,但达维尔多给拉格诺下了指令,让他借口安全问题,尽量不让美国人接近关键部门,并从国防部的公关部门借调了一批公关高手,其中当然不乏印度美女,全程陪同美军考察团,主要任务当然是同美国人“泡蘑菇”。反过来美军在印军网络上有“后门”也不怕印度人封锁消息。“阿格拉”战役还没有同中国人开战,美印双方倒先干上了。印度在提防美军把情报提供给自己的死对头-巴基斯坦,美国当然也要防止印度把美国提供的装备去对付巴基斯坦,那样既得罪阿拉伯产油国,又会破坏南亚的力量平衡。
    不管怎样,随着D日――8月29日的临近,印军这架战车在美国人的推动下全速向前飞驰。
    注:M79式榴弹发射器,是一种新型面杀伤武器,也是第一种以发射旋转稳定榴弹闻名于世的制式武器。它配备有多种弹药,其中高爆杀伤弹提供了400m内的杀伤压制火力;榴霰弹为丛林作战提供了近距离突击和快速反应能力;杀伤破甲两用弹提供了对付轻型装甲车辆和简易土木工事的能力;而信号和发烟等特种弹药提供了直接有效的特种保障能力。它增强了步兵分队的火力和独立作战能力。重量2。72千克,长731mm。发射40×46mmSR系列榴弹,初速76m/s,战斗射速6至8发/分,有效射程350m,最大射程400m。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8月17日
    王刚和军方高层并未被东线大捷的胜利冲昏头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全力支持印度的态度十分明显,大批美英等国的武器源源运抵印度。这场冲突又到了一个紧要的转折关头。今天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将决定下一步的对策,除了总部的官员外,从前线把前指的年副总理、曾友君司令员、前线各集团军司令员和即将投入西段边界作战的第1、第54集团军的司令员,还有郝志刚少将、4位空军师长都接来参加会议,他们是分乘3架专机抵京的,一下飞机即被送入指挥中心参加会议,可见中央军委对这次会议的重视程度。
    首先由总参情报局局长林双清少将报告敌情:美国联合英、法向印度提供了大笔军援,现在大批新型武器正源源不断地运到印度,这些国家的训练基地几乎住满了印度的学员。报告列举了各型直升机、战机等重型装备的型号和数量,并介绍了印军制订的“阿格拉”行动计划的详情。
    不少前线将领大为惊讶,总参怎么会得到印军刚制订的作战计划的细节的呢?这次可不全是前线特种兵和电子战团的功劳,其关键部分都是从美国“绕道”搞来的。美国人如此“慷慨”地向印度提供军援、武器以及大批先进的电脑系统,包含了控制印度的险恶用心。大批美国专家“帮助”印军加强军用网络的处理能力和安全保密能力。那些参与其中,并负责监视的印度专家,虽然号称“国际一流”,可是一涉及庞大的电脑和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全都成了“睁眼瞎”,他们给军方的结论是“极大”地加强了网络的安全,并大大地增强了处理能力。实际上美国人搞了很大的鬼,在系统的核心处留下了好几个极为隐秘的“后门”,于是中央情报局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印军的情报。
    那么这些情报又是怎么转到我军手中的呢?早在本世纪初,我军就派遣了大批电子战勇士以博士生、硕士生的名义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就读,后来大多数人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留下打工了。他们不但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情报资料,而且在电脑、网络界广交朋友,大家都知道那里是年青人的天下,美国的年青人相对来说是难以“严密约束”的。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军网络战士已经十分熟悉了他们这些朋友的风格,并严密跟踪他们的行踪。在网络的世界里距离是不成问题的,美军招募的不少“密室勇士”都在我军的监视下。为了理解下面的故事,这里要简略地介绍一个概念:“公众信息库”。
    到了2006年时,大多数专业人员已经不把个人资料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了,几乎每个人都吃过电脑病毒的苦头,辛苦积累的资料被洗劫一空。于是一些电脑公司用超级计算机建立了公众信息库,个人可以安全地把个人资料存入其中,因为有专业人员管理,绝对不受电脑病毒的侵害,而且美国已经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用自己的手提电脑随处都可以从公众信息库获取自己的资料或存入资料。这个产业能存在的一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极为方便,又极为严密的密码系统。然而再严密的安全措施也有漏洞,我军的网络战士基本上掌握了他们这些朋友的入库口令。那些参与印军网络改造的美国专家,其后不但把窃取的印军情报交给中央情报局,不少人还在公众信息库自己的空间存入了副本。于是印军的情报就源源不绝地送到总参情报局。
    面对印军的疯狂扩张军力,总部官员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不同于东段边境,在那里两军的战场已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带,而西部战线,尽管我军已经全部收复了失地,并攻占了斗拴特别里奥地和楚舒勒两大重镇,可是整个战区仍在3000-4000米的高原,56军和57军有20-30%的官兵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影响了战斗力,第15空降军、中央突击师和二个独立师的官兵虽然没有这个问题,但是连续高强度的作战,精神和体力的消耗也相当大。
    更大的问题是印军在战役前,由于美英法的全力支持可以集结1000架以上的各型先进直升机,我军对美国的“阿帕奇”和“基沃瓦勇士”又很不熟悉。我军尽了很大的努力扩大生产,加速引进,可是长期激战的消耗是很大的,现在重型武装直升机WZ-12、WZ-13总共只有140架,轻型的WZ-10也只有200架,作为战斗直升机的WZ-11也只有140架,武装侦察型的Z-1550架,WZ-9虽然改装了120架,但只能作为装甲运输用,Z-9也有230架可以作为战勤直升机用。Z-14已有54架。这些绝大多数是性能优良的电动直升机,可是不可能都投入西线。我们以一个刚起步的直升机生产系统要挑战几乎是整个西方的直升机工业,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困难还在于,全部处于3-4千米高原上的直升机基地,最大限度只能集结500架直升机,与印军相比差距相当大。在很多时候质量并不能代替数量。
    曾司令员的报告似乎令总部官员感到欣慰,根据总参指令,替换56、57军的第21集团军和54集团军的先遣部队已经到达前沿,他们部队已严格进行筛选,26%有严重高原反应的的官兵留了下来,以56、57集团军中身体条件好,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补充上去,而且他们的陆航兵团全部留下。这样既增强了第21、54军的战斗力,而且有利于阵地的交接。曾司令员感叹道,第21、54军的官兵谁也不愿留下,都要上前线杀敌立功,而56、57军的又谁都要留下继续杀敌立功,部队的士气真是高啊。东线的独5师和独6师,也已调往西线。这些天,西线的战斗日趋激烈,空军和直升机的大战几乎是连续不断,由于我军采用内线作战,战机的性能也高于对方,所以胜率很高。地面上也是如此,我军采取守势,发起攻击的印军突击分队也是损失惨重。在东线陆战2师的参战部队已经回去,陆战1师的参战部队已经到达东线。其余部队也已开始换防,全线的部队都士气高涨,有决心打好下一仗。
    曾司令员还汇报了部队的部署和后勤补给的情况,重点当然是西线。已经进入高峰期的雨季确实造成了后勤补给的困难,虽然经过前些年的改建,目前又部署了强大的抢修队伍,新藏公路的运输能力只能维持四分之一左右。好在有缴获的印军物资可资利用,我军的空运能力又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目前我军的阵地都处于原来印军的阵地,那里的公路条件相当好,有此三项,我军后勤完全可以支持作战的需求。
    接下来是总参作战部的参谋报告他们制订的反击印军“阿格拉”行动的“藏羚羊”作战计划,汇报人就是当年“战略突击力量在未来战争中的运用”的作者冷平治上校,作战要点是:――在印军发动“阿格拉”战役前加大打击力度,并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发动若干次突击行动破坏印军的前进基地,以迫使他们把直升机和战机后置。
    ――一旦印军发起攻击,我军采取内线作战的方式,在自己的阵地一侧利用地面雷达指挥系统和防空阵地消耗印军的战机和直升机。可以后撤一段距离,不但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且是以空间换取机会。
    ――一旦印军进入我军设置的陷阱,我军一定要在局部以优势兵力逐个歼灭陷阱内的印军,要打歼灭战。
    ――在总体劣势的前提下,我军一定要发挥特种兵和电子战团的突出作用。
    在座的大多数将领都觉得难以置信,在印军的陆航集团军存在压倒性的优势,我军又不具备战区制空权的情况下,如何能达成第二第三点。
    冷上校在电脑上演示了方案的图上作业,其中装备上的关键是从5月中旬就开始紧急启动“腾云”计划。当时,冷上校预见到中印边界战争的关键是低空制空权和垂直输运力量,可是我军无论是引进卡-50系列,米-26、卡-60的成品还是自己组建的生产线都不可能满足战时对直升机的数量上的需求。经调研提出了“腾云”行动计划,他把目光盯上了俄制的米-8直升机,这是一款举世闻名的中型直升机,最大起飞总重12吨,载货或载弹量4吨。从1961年试飞后,连同各改进型竟然总共生产了10000架之多。据俄国专家的估计在俄国和各独联体国家目前还存有2000架可用的,另有1500多架是发动机有问题停用的。米-8及其改进型米-17和米-171,我军都引进过。在金龙电池发明后,已经在俄国专家的帮助下,改进了它们的电器系统,并换装了电动机驱动的旋翼,有趣的是它们的主电动机与我军仿制法国超级大黄蜂的Z-8采用同类的2500千瓦的电机,只是设定的转速范围不同,尾翼单独用一台小电机驱动。经过改装航程可延长到2200公里,载货量提高到4500公斤。
    方案是在昌河建立米…171改装厂,从前苏联各国进口15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