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的燃料,航天飞机也可以搭载更重的载荷。”
    “林教授,我们现在的航天飞机比美国28年前发射的航天飞机还小,最多只能搭乘6名宇航员好象落后得太多了。”
    “航天飞机的载重量和有效容积当然是衡量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不过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的‘倚天’号不是仿制‘暴风雪’号,而是引进了一些技术。这次在轨道上的全重是45吨,搭乘4名宇航员,今后用更大的运载飞机,可以达到50吨,乘员舱最多可以搭载6人。飞机和燃料箱都采用镁钠合金制造,空重相对要轻一些。电子设备当然更是先进得多。再说航天飞机执行某些任务时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正好在十年前,2000年2月11日到22日美国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轨道上执行任务,是使用长达60米的天线以侧视雷达测绘三维精密地形图,要消耗900千瓦·小时的电能,据说是到那时为止耗电量最大的一次飞行。‘天梭’号这次也是完成类似的任务,电池和整个供电系统可以轻多少啊。你再看我们的燃料箱要比‘奋进’号的小多了吧。”
    “是啊,尽管航天飞机小了一些,这怎么能把它送到轨道上去呢”
    “这就是空中发射的先进之处了。航天业界都在追求单级入轨航天器,要求整个航天器都能重复使用。以往发射‘神舟’号飞船,三级火箭发射完都扔了。‘奋进’号扔下的2个固体助推火箭还可以重复使用10次,只有那个庞大的主燃料箱是废弃的。我们的‘天梭’号和主燃料箱,将由安-225运送到1万多米的高空,并赋予它们300米/秒的速度,奥秘在于航空发动机可以使用空气中的氧。接下来依靠燃料箱里的燃料就可以把‘天梭’号送入初始轨道,扔掉燃料箱后,再使用小推进器变轨到任务轨道。我们的‘天梭’号和安-225当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有主燃料箱被扔了。还有就是不必修建昂贵的发射架了,这也体现了先进性。”
    这时王刚陪同波诺马廖夫总统登上了跑道边上的观礼台,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总统还与邀请来参加观礼的、参与项目的俄国专家亲切握手。台上不但有国家领导人,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外华侨代表等。
    现在到了最紧张的时刻,4名宇航员在与家人告别后笑容满面地乘坐斜向升降机进入了乘员舱,电视画面上看到他们被锁定在座椅上。
    出发的时刻到了,没有壮丽的喷焰、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款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背上驮着全重为280吨的外储燃料箱和“倚天”号航天飞机,总重达600吨,在6台涡扇发动机的推进下开始滑行。这自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那个极为脆弱的外储燃料箱在垂直时可以承受自己的重量,可是在水平位置运输时美国人专门生产了一款运输车,速度只能为12米/分钟。现在我国的燃料箱能在水平状态搭载在飞机上高速滑行是极为不易的。这个巨大复合体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地离开跑道升空了,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久它就飞出了人们的视线。
    王刚陪同波诺马廖夫等客人进入主控室的贵宾席,而大批参观人员进入了几个大厅,大厅的大屏幕上既有显示飞行航迹的图像,还有运输机的清晰图像。2架歼-8Z装置了摄像机,不但要拍摄航天飞机与运输机分离的全过程,还将一直跟踪到3万米的高空。电视观众还可以听到林教授的讲解。
    “现在到了11000米上空的发射点了,‘鲁斯兰’开始加大攻角。”
    “已经是11500米的脱离点,‘鲁斯兰’开始减小攻角并减速使‘倚天’号的升阻比与之匹配,好,现在顺利地实现了无动力分离!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大厅里响起了掌声。不过人们的心还悬着。
    “请看,初始飞行段航天飞机的仰角仅30度,飞行体还是利用了机翼与燃料箱的空气动力提供的升力,同样的推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加速度提高了效率。”
    再过一阵超前的歼-8都跟不上它了,观众只觉得画面越来越暗,成了深蓝色。飞行员报告的高度是3万米。观众极为兴奋,他们是第一次知道我军的新型歼-8已经能飞到3万米高空了。还未等“鲁斯兰”和歼-8返航,主控室内就响起了指挥长宏亮的报告声:“报告主席,‘倚天’号航天飞机已经到达初始轨道。第一阶段飞行任务完成。”
    王刚向研制组和发射人员表示祝贺,并与已经解开锁定装置漂浮在乘员舱中的宇航员通了话。波诺马廖夫总统则向王刚主席表示祝贺。
    检查了航天飞机的各种设备状态后,宇航员又被固定在座椅上启动变轨发动机将“倚天”号送入了230公里高、57度倾角的圆形轨道。
    全国都沸腾了,这是人类首次在空中把一架航天飞机发射到空间轨道上去啊!全世界的华人都扬眉吐气,中国人成功地挑战了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
    这个双休日成了全民宇航知识普及的日子,更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日子。电视进行了大量的实况转播,“倚天”号在轨道上是“倒”飞的,背向着地球。货舱门打开后,长长的天线支架开始向两侧伸展宇航员忙着操作设备进行三维地形图的测量作业。不过仍在抽时间配合电视转播,带着长焦镜头的摄像机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台湾海域集中的美国航母群;台湾岛的美丽图像,有日月潭和积雪的中央山脉,当然还有西海岸的空军基地的图像,从高空俯视它们似乎就贴着海岸,播音员还特意指出台湾东海岸的佳山基地。
    台湾的民众的心情最为复杂,他们可以看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不过更多的人在注视那长长的雷达天线,它可以风雨无阻地为全球80%的地区制作精确的三维地形图,当然包括台湾在内。想当年台湾军方从以色列买了一些卫星照片就以为得到了“宝贝”,大吹大擂、洋洋得意了一阵。现在他们从转播的电视中看到了台湾的全貌,其心灵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美国即将到来的4个航母群能躲得开这些“天眼”的监视吗?大陆的反卫星系统已经缚住了美军的手脚,美军不可能为了“协防”台湾对大陆的侦察卫星或飞船下手的,美国难道肯为台湾牺牲价值连城的全部卫星吗?
    2天后,“倚天”号的返航又是惊心动魄的时刻。20日清晨,“倚天”号顺利地穿越大气层,它的防热瓦和钨基合金的护盾抵挡住了高速摩擦形成的烈火的考验,成功地降落到“黄河降落场”。从电视画面上都可以看出脱落的防热瓦并不多。这些英雄的宇航员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家属的欢迎,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首架航天飞机凯旋的祝捷仪式。
    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2月4日19:00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向全国和全世界转播的,主题是中国的核武器政策。今天我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空射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一架经改装的Q-6攻击机挂载一枚空射型DF-41洲际导弹,在东北地区的空域爬升到1万米高空后,在垂直仰升的过程中与导弹分离。DF-41在空中点火后飞越了12000公里准确地命中了位于南印度洋指定海域的靶标区域。在一周前我国就向国际公告了这一试验,所以现场不但有我军从甘岛基地出动“辽宁”号航母群护卫测试的舰船,还云集着美国、澳大利亚的舰队在窥视这次试射。本来此类核威慑力量就是用来吓唬人的,别人不知道的话怎么能吓唬呢?
    空射型导弹由载机提供约300米/秒的初速,又被带到了万米以上的高空,所以弹体要小得多,也比地面机动发射和潜艇发射的生存力要大得多,我国的国土辽阔,外国想攻击在我国中心地区飞行的战机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一旦遭受核攻击,运载战机就可以飞到指定空域发射核导弹了。
    2天前我国政府宣布,为了建立一支有效的二次打击力量,我国将加速生产核弹头,以部署“足够”数量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这自然又引起了西方世界舆论的一片喧嚣,指责我国毒化了国际上的“和平”氛围。我国选择这个时机举行新闻发布会自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章士兴外长和国防部副部长何立清上将出席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章外长首先重申了我国一贯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指出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生产和部署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何上将则宣布我国空射洲际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快将部署实战的系统。
    第一个问题让给了美国记者:“中国最近的反卫星试验、加速生产核弹头的决定、今天又从空中发射了洲际导弹,是否表明中国将在国际上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将破坏已经岌岌可危的国际和平格局。”
    章外长:“超级大国把4个武装到牙齿的航母群摆到了我们的家门口,这能算是维护和平格局吗?在当今世界上谁有资格挑起军备竞赛,恐怕在座的都比我清楚。至于我国嘛,肯定不会奉陪,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严格地控制着国防预算,何上将可没有那么多钱去参加竞赛。”
    澳大利亚记者:“中国政府宣布要加速生产足够多的核弹头,那么究竟多少才算足够呢?”
    何上将:“美、俄两国曾经签署过一个‘削减’核弹头的协定,说是要把双方的核弹头总数减少到3000-5000个,当反弹道导弹条约被美国中止后,这个协定也被推翻了。那就是说美俄两国都认为这个数目都不足以保护他们自己,看来我们大概也得接受这个概念。”
    这个讲话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原来国际上权威的防务专家都认为中国的核弹头不超过200枚,去年才调整为350枚。现在中国竟然要达到至少3000枚!当然令美国人胆战心惊,中国刺激内需的政策太惊人了。但是中情局得到的确切情报是中国的核武器厂召回了大批以前遣散的人员,在满负荷生产。
    人民日报记者:“据美国一些媒体称,美国军方的高层扬言要恢复超低当量核武器的试验,并准备生产1-2千吨级的核武器用于摧毁洞穴和地下深处的工事,我国军方有相应的计划吗?”
    这是一个美国喧嚣了很长时间的题目。一旦此事付诸实施,那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所以此类舆论也时起时落。现在风声再起自然是为了威慑我国的了。一般人认为中国政府最多谴责一下也就了事了。
    谁知何上将以冷峻的语调讲出了下面的一段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率先进行了中子弹的试验,以为又独家掌握了新型的核武器,我国的研制人员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中子弹。现在我军的核武器研制人员也有一大堆超低当量核武器的试验计划。众所周知,超低当量核弹头的设计仅靠计算机是很困难的,这可是核大国停止核试验后提出的新概念。只要美国一开头,就无法阻止别人也进行试验。
    “至于怎么用这些武器就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即使它叫‘超级大国’。有的国家的军事人员,可能想用来打击洞穴工事,而有的国家的军方可能觉得用来攻击航母之类的大型水上目标可以弥补导弹打击精度的不足。不过我还是要重申,我国不主张恢复核试验,不管当量是多么的小。更不主张降低‘核门槛’,使用超低当量核武器攻击任何目标都是极端危险的。它将改变战争的性质,导致战争规模不受控制地扩大。”
    我国政府的这一强硬态度制止了美国人在核武器领域的挑衅,其后虽有些余波,美国人已不再有兴趣讨论这一问题了。想当年,我国前辈领袖面对美、苏千万吨级当量的核讹诈都不屑一顾,现在难道还会怕‘超低当量’的核讹诈?
    后世有的历史学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人在关键时刻制止了超级大国把人类拖入核战争的图谋。”
    我国高层以坚定的信念、巨大的投入把台海冲突限制在局部的、常规战争的范围内,这一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然而,美军仍在千方百计地利用在全球部署的尖端武器向中国发起挑战,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景未卜的、刺刀见红的台海冲突的前哨战阶段。
    
   
第二节 热血洒海空


    当4个航母群尚在途中时美军就急不可待地向我军发起了挑衅。也许是小克利夫兰上将想运用他的先辈李奇微将军的保持接触战术,以其优势的武器来压制我军,打击我军的士气。只是他搞错了时代,我军在全球的军事部署上、总体的装备水平上还低于美军,但是在我国的领海或近距离的空域,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而我军的决心和谋略能否进一步弥补装备上的差距呢?
    南海海域2月5日3:30
    海南岛时下正在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核电站、大型造船厂、百万吨级的瓷钢厂、5百万吨级的石化厂、金龙电池厂、一汽集团的汽车厂…,在这些重化工企业的支撑下,金融、电讯、商贸、服务行业发展得扎扎实实。海南岛还是我军南海防御系统的最大基地,岛上密布着南海舰队的重要指挥中心、预警雷达、指挥潜艇的超长波电台、海空军基地、核潜艇基地、防空导弹系统和岸防阵地等等。还有不少海洋生物研究所、深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难怪美军会对它“青睐有加”。
    2001年4月1日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刻骨铭心记忆的日子,美军的一架EP-3电子侦察机深入我国海南岛的经济专属区,撞毁了我军的1架歼-8还入侵我国领空降落到海南岛的陵水基地,我军王伟少校命丧海空。当我国出于人道主义释放了该机的机组人员,其后又把这架入侵的侦察机交还美军后,他们又嚣张起来,继续进行逼近式的电子侦察活动。美军的照相侦察和侧视雷达侦察活动基本上交给了侦察卫星和“曙光女神”超高空侦察机,唯独电子侦察任务还得由搭载了十几个专家的电子侦察机来承担,为什么不能由自动记录仪把电磁波记录下来,返回基地再研究呢?因为空中的电磁波是极其复杂的大杂烩,把它们都记录下来是没有意义的。飞机上的专家根据各种天线接受到的信息,识别其方位、使用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